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3 授课方式理论课 1、糖的概念 授课重点、难点 单糖 3、二糖 4、多糖 5、糖类的重要性 1.1糖的概念 1.1分布 1.1.2概念 1.1.3分类 授 课 内 容1.2单糖 教 2.1单糖的结构 具 与 1.3二糖 时 间 1.3.1蔗糖 分 配 3.2麦芽糖 1.3.3乳糖 1.4三糖 1.5多糖 1.6糖类的重要性 11
11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3 授课方式 理论课 授 课 重 点 、 难 点 1、糖的概念 2、单糖 3、二糖 4、多糖 5、糖类的重要性 授 课 内 容 、 教 具 与 时 间 分 配 1.1 糖的概念 1.1.1 分布 1.1.2 概念 1.1.3 分类 1.2 单糖 1.2.1 单糖的结构 1.3 二糖 1.3.1 蔗糖 1.3.2 麦芽糖 1.3.3 乳糖 1.4 三糖 1.5 多糖 1.6 糖类的重要性
小 1、糖的D-、L-、∝-、β-型是如何区别如何决定的? 结 复 2、糖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习 思 考 题参考书 参 考1周爱儒、查锡良:生物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书 2. Robert K murray et al. Haper's Biochemistry, 25th Edition 授课题目 脂类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8授课方式理论课 授|1、概念 课重点、难 单脂 3、复脂 点4、固醇
12 小 结 复 习 思 考 题 参 考 书 1、糖的 D-、L-、α-、β-型是如何区别如何决定的? 2、糖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参考书: 1.周爱儒、查锡良:生物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2.Robert K. Murray et al. Haper’s Biochemistry, 25th Edition 授课题目 脂 类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8 授课方式 理论课 授 课 重 点 、 难 点 1、概念 2、单脂 3、复脂 4、固醇
2.1脂类的概念 授|21.1存在 课 内|2.2.2化学概念 谷 2.2.3分类 教 具|22单脂 与 时 间 分 配 2.3复脂 2.3.1磷脂 2.3.2糖脂 2.4固醇 小结复习思考题参考书 1、怎样理解脂肪的化学性质 2、单脂与复脂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13 授课内容、教具与时间分配 2 .1 脂类的概念 2 . 1 .1 存在 2 . 2 .2 化学概念 2 . 2 . 3 分类 2 .2 单脂 2 . 2 .1 脂肪 2 . 2 .2 蜡 2 .3 复脂 2 . 3 .1 磷脂 2 . 3 . 2 糖脂 2 . 4 固醇 小结复习思考题参考书 1 、怎样理解脂肪的化学性质? 2 、单脂与复脂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
授课题目 酶化学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8 授课方式理论课 2.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 授课重点、难点 重点:酶的活性中心、同工酶等的概念 3.分类与命名(自学) 4.酶促反应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难点:酶促反应的作用机制 5.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重点: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以及竞争性、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 难点:米-曼氏方程式、三种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征 6.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课|第一节酶的概念 酶 内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异同 第二节酶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 酶的化学组成 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 1酶的活性中心 2.酶原与酶原激活 3.多功能酶 教 4.同工酶 5变构酶 6修饰酶 具 7多酶复合体 第三节酶的分类与命名(自学 与第四节酶促反应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酶促反应的特点 二、酶促反应的作用机制 (一)E与S形成ES复合物 时间分配 (二)E与S形成过渡态复合物 (三)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4 授课题目 酶化学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8 授课方式 理论课 授 课 重 点 、 难 点 1. 酶的概念 2. 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 重点:酶的活性中心、同工酶等的概念 3.分类与命名(自学) 4.酶促反应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难点:酶促反应的作用机制 5.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重点: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以及竞争性、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 难点:米-曼氏方程式、三种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征 6. 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课 内 容 、 教 具 与 时 间 分 配 酶 第一节 酶的概念 一、酶 二、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异同 第二节 酶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 一、酶的化学组成 二、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 1.酶的活性中心 2. 酶原与酶原激活 3. 多功能酶 4. 同工酶 5 变构酶 6 修饰酶 7.多酶复合体 第三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自学) 第四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一、酶促反应的特点 二、酶促反应的作用机制 (一)E 与 S 形成 ES 复合物 (二)E 与 S 形成过渡态复合物 (三)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课|第五节酶促反应动力学 一、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内容 1底物浓度曲线 2米曼氏方程式Km概念和意义 温度对酶促反应谏度的影响和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四、pH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和酶作用最适pH 五、激活剂对藥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六、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不可逆性抑制 教 可逆性抑制 1.竞争性抑制 具 2.非竞争性抑制 3.反竞争性抑制 与|第六节其他生物催化剂 一、酶活力测定与酶单位 酶与疾病的诊断 时间分配 酶与疾病的治疗
15 课 内 容 、 教 具 与 时 间 分 配 第五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一、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底物浓度曲线 2.米曼氏方程式 Km 概念和意义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和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四、pH 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和酶作用最适 pH 五、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六、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一) 不可逆性抑制 (二) 可逆性抑制 1. 竞争性抑制 2. 非竞争性抑制 3. 反竞争性抑制 第六节 其他生物催化剂 第七节 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酶活力测定与酶单位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 三、酶与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