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精讲精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 一、竞技体育的定义(重点)》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过程 1.生存、军事、宗教、健身、审美。 2.Play,Game,Sport. (二)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 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 动形成。 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有及审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竞技体育的发展 1.古代奥运与现代奥运。 2.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3.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4.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5.运动竞技水平及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6.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四)目前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腐败:2.兴奋剂;3.暴力;4.过渡商业化; 5.弄虚作假:虚报年龄、特奥、伤残奥运、假球黑哨等。 (五)我国竞技体育的转型(略) 三、现代竞技体育的构成(重点) 运动员选材: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有潜质的运动员选拔出来从事运动训练的竞 技体育活动。 ·10
第四部分运动训练学考研辅导精讲 运动训练: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 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 之间有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运动管理: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 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运动管理 图1-1现代竞技体育的构成 引自:田麦久。运动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四、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 (一)竞争性;(二)规范性;(三)公平性:(四)集群性:(五)公开性; (六)观赏性。 五、竞技体育的价值 (一)个人价值。 (二)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促 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 展;⑥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扩展阅读 (一)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振奋民族精神; 在教育中培养人的作用; 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国家间往来的桥梁; 促进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中美体育产业的比较 来自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的最新数据表明,中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为 20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半以上依赖于体育用品业的迅猛发展,对GDP 的贡献为0.5%左右。而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为3000亿美元,是汽车制造业 总收入的两倍,占GDP的2%,即使巴西、印度等国家也超过了1% ·11:
《运动训练学》精讲精练 第二节 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的定义 (一)运动训练(狭义)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提高或保持运动 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二)运动训练(广义)是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所做准备的全过程。 起始状态 业 确定训练目的 确定训练 组织实施 发出反馈 满意 M 不满意 实现训练 检查、评定 提出反馈 图1-2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引自:田麦久.运动调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二、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 (一)运动训练的目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二)运动训练的任务:①身体因素方面(physical development):改善身体形态, 提高机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较佳的体型及健康的体魄可提升自尊和人格)。②技战术 因素方面(technical and tactical factors):提高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③心理因素方面: (psychological aspects)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④提高运动员自我训练的能力(self-training capacity)。⑤提高运动员团队能力(team capacity)。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education)。 扩展阅读 运动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美国教练教育计划正式教材《执教成功之道》中提出,教练员经常列 出的目标通常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三个范畴:①拥有一支胜利的团队;② 帮助年轻人享受快乐;③帮助年轻人的发展。 身体方面,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避免受伤;心理方面,通过控制情绪的学习,发展自我价值观;社会方 面,通过竞争情境中合作的学习,建立恰当的行为标准。 在关于目标的调查中发现,美国多数教练员认为获胜是最不重要的, 而帮助运动员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是最重要的。 ·12:
第四部分运动训练学考研辅导精讲 三、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运动竞赛的关系 (一)运动训川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自于遗传效应、生活效应及训练效应多元的途径。 (二)运动训川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个部分。科 学地选出的具有天赋的可追之材,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发展运动 员的竞技能力并使得运动员具有的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 (三)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两者之间是一致性关系,主要是指比赛什么,就相应地训练什么。 四、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一)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二)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三)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四)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五)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六)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在运动训练全过程的每一环节,即运动员状 态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活动的组织实施,训练效果的检查评 定,训练状况的反馈调控,直至训练目标的最终实现,无一不广泛地应用着现代科技的 成果。 五、运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矛盾问题(信任、尊重)。 (二)运动训练的目标一致性问题。 (三)运动训练方法手段问题(认识、操作两个层面)。 (四)运动训练形式问题 (五)训练的协同性问题(素质发展敏感期、负荷安排、训练-竞赛等)。 (六)训练的分工问题,物质技术的制约问题。 (七)训练的控制(训练过程、思想)。 (八)信息的反馈问题: (九)环境问题的可控和非可控性。 ·13
《运动训练学》精讲精练 六、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一)任务: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 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 的科学化水平。 (二)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运动训练学以运动训练的规律为自己的研 究对象,因此,运动训练所涉及的有关问题便是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训练学 群项训练学 专项训练学 图1-3运动训练学的三层理论体系 引自: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1.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运动训练 竞技能力训练 训练原则 训练方法 训练计划 训练成绩 竞技能力 图1-4运动训练学内容体系 引自: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