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五中 2011届高三年级五月月考 语文试题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否则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必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感冒”一词竟是源于古代官场 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 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 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毎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 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 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 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这一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 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毎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 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兔宿。 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岀心裁,他在《耆旧续闻》 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 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 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山西太原五中 2011 届高三年级五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感冒”一词竟是源于古代官场 “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 “感冒”这个常用语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 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 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 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 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这一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 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 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 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 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 ‘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 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 创始人陈无择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 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 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 始风靡官场。 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 《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 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 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 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人人都会感冒,人人都会说“感 冒”这个俗语,可是它有趣的来历却被遗忘了 1.下列对“害肚历”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害肚历”相传是宋代馆阁官员们对请假簿的俗称。馆阁中的官员因故不能值夜班 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腹肚不安,免宿”一句,“害肚历”由此得名 B.“害肚历”的来历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有详细的说明,为后人考察“害肚 历”一词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C.“害肚历”上请假时间累计不超过四天,“腹肚不安”不一定真的是身体有病,而是一 种相沿成习的托辞 D.“害肚历”一词的出现和宋代馆阁以及馆阁官员的关系密切,这个名称被南宋的陈鹄 戏谑地改称为“感风簿”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感冒”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流行病,可是在任何一部典籍中都找不到感冒”一词。作 者考证发现,“感冒”最早是一个官场术语 B.宋代设置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事务的机构,通称“馆阁”,这是“害肚历”一词产 生的场所。 C.南宋“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将复杂疾病病源分为三种 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D.北宋时期,“害肚历”一词出现:南宋时期,“感风簿”一词开始风靡官场;清代,演 变成了“感冒假”。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鹄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感风簿”一词的由来。看来“害肚历”对陈鹄创造“‘感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 创始人陈无择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 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 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 始风靡官场。 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 《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 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 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 从官场发源,“感冒”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人人都会感冒,人人都会说“感 冒”这个俗语,可是它有趣的来历却被遗忘了。 1.下列对“害肚历”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害肚历”相传是宋代馆阁官员们对请假簿的俗称。馆阁中的官员因故不能值夜班, 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腹肚不安,免宿”一句,“害肚历”由此得名。 B.“害肚历”的来历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有详细的说明,为后人考察“害肚 历”一词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C.“害肚历”上请假时间累计不超过四天,“腹肚不安”不一定真的是身体有病,而是一 种相沿成习的托辞。 D.“害肚历”一词的出现和宋代馆阁以及馆阁官员的关系密切,这个名称被南宋的陈鹄 戏谑地改称为“感风簿”。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感冒”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流行病,可是在任何一部典籍中都找不到“感冒”一词。作 者考证发现,“感冒”最早是一个官场术语。 B.宋代设置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事务的机构,通称“馆阁”,这是“害肚历”一词产 生的场所。 C.南宋“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将复杂疾病病源分为三种—— 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D.北宋时期,“害肚历”一词出现;南宋时期,“感风簿”一词开始风靡官场;清代,演 变成了“感冒假”。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鹄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感风簿”一词的由来。看来“害肚历”对陈鹄创造“感
风簿”一词有一定的启发 B.陈无择将复杂的疾病分为三种,虽难能可贵,但不是很科学。例如我们今天常说的 妄想症”“传染病”等便无法归入其中。 C.“感冒”一词最开始是官场专用语,意思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但很快就成 为医学术语,为我们所熟知 D.“感冒”一词进入了人们的日常口语,成为人们熟悉的一个词,因而它有趣的来历被 遗忘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 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 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齐永 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名,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 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生母刘先葬埌邪黄 山,建武中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 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梁武师至,兼卫尉①江淹岀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 军事,无恙。时东昏②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③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 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土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 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日:“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 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 来伐,臣与之。”帝捋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杲弹稷云:“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 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
风簿”一词有一定的启发。 B.陈无择将复杂的疾病分为三种,虽难能可贵,但不是很科学。例如我们今天常说的 “妄想症”“传染病”等便无法归入其中。 C.“感冒”一词最开始是官场专用语,意思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但很快就成 为医学术语,为我们所熟知。 D.“感冒”一词进入了人们的日常口语,成为人们熟悉的一个词,因而它有趣的来历被 遗忘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 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 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齐永 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名,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 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生母刘先葬琅邪黄 山,建武中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 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梁武师至,兼卫尉①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 军事,无恙。时东昏②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③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 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 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 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 来伐,臣与之。”帝捋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杲弹稷云:“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 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
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 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昊,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 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④如此。 (《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编者有改动) 【注释】①兼卫尉:官职名 ②东昏:侯爵名 ③直阁,官职名; ④率素:朴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哀恸过人,杖而后起 丈:拄拐杖 B.兼卫尉江淹出奔 奔:逃亡 C.帝将幸稷宅 幸:宠幸,喜爱 D.皆酬太官馔直 直:同“值”,价值,价钱 5.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张稷清廉朴素的一组是(3分) ①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 ②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 ③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 ④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 ⑤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 ⑥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 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张稷对生母刘氏可谓“淳孝”,生母病时他不辞劳苦的侍奉,生母死后他悲痛不已, 几十年一直供奉着生母刘氏神位。 B.张稷为官,粗中有细,他平息唐宇之乱,都督城内诸军事,协助武帝伐东昏,立有 不少功劳 C.面对武帝酒后严厉的质问,作为臣子的张稷不卑不亢,据理力争。面对陆杲的乘机 弹劾,武帝却不追究 D.张稷家几代人都深得皇帝的信任,也深得民心,得益于张稷家族世代为官清廉,与 人为善,率素宽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5分) (2)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 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 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④如此。 (《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编者有改动) 【注释】①兼卫尉:官职名; ②东昏:侯爵名; ③直阁,官职名; ④率素:朴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哀恸过人,杖.而后起 杖:拄拐杖 B.兼卫尉江淹出奔. 奔:逃亡 C.帝将幸.稷宅 幸:宠幸,喜爱 D.皆酬太官馔直. 直:同“值”,价值,价钱 5.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张稷清廉朴素的一组是(3分) ①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 ②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 ③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 ④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 ⑤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 ⑥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张稷对生母刘氏可谓“淳孝”,生母病时他不辞劳苦的侍奉,生母死后他悲痛不已, 几十年一直供奉着生母刘氏神位。 B.张稷为官,粗中有细,他平息唐宇之乱,都督城内诸军事,协助武帝伐东昏,立有 不少功劳。 C.面对武帝酒后严厉的质问,作为臣子的张稷不卑不亢,据理力争。面对陆杲的乘机 弹劾,武帝却不追究。 D.张稷家几代人都深得皇帝的信任,也深得民心,得益于张稷家族世代为官清廉,与 人为善,率素宽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5 分) (2)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8.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6分) 9.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并在所选大题号后的口内打2B铅笔涂黑。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未选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彼岸 陆颖墨 要说这龙凤岛上的居民,海虎是老资格了。 海虎是一条军犬,纯种的德国黑背。打从海军陆战队驻守龙凤岛以来,海虎就一直住在 这里。兵换了—茬又一茬,海虎总是站在码头热泪盈眶地看着它那些身穿海洋迷彩服的伙伴 消失在海天相连的地方,又含情脉脉地迎来了新的伙伴。 晃十年过去了,海虎老了。 驯犬员王海生是七年前上岛的。前任把海虎交给海生时,他还是个新兵,如今已是三期 士官。在岛上论资格,海生仅次于海虎。别看现在在礁盘上巡逻,是海生牵着海虎,海生刚 上岛头一年,上礁盘都得要海虎带着。这龙凤岛在南中国海的南端,方囻大小不会超过两个 足球场,四周都是白花花一片珊瑚礁。那礁石像花一样绽放在海面,可毎个海石花缝隙之间 多是几十米深的海沟,谁要是失足掉进去,出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特别是涨潮时,不少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8.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6 分) 9.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2)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并在所选大题号后的□内打 2B 铅笔涂黑。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未选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彼 岸 陆颖墨 要说这龙凤岛上的居民,海虎是老资格了。 海虎是一条军犬,纯种的德国黑背。打从海军陆战队驻守龙凤岛以来,海虎就一直住在 这里。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海虎总是站在码头热泪盈眶地看着它那些身穿海洋迷彩服的伙伴 消失在海天相连的地方,又含情脉脉地迎来了新的伙伴。 一晃十年过去了,海虎老了。 驯犬员王海生是七年前上岛的。前任把海虎交给海生时,他还是个新兵,如今已是三期 士官。在岛上论资格,海生仅次于海虎。别看现在在礁盘上巡逻,是海生牵着海虎,海生刚 上岛头一年,上礁盘都得要海虎带着。这龙凤岛在南中国海的南端,方圆大小不会超过两个 足球场,四周都是白花花一片珊瑚礁。那礁石像花一样绽放在海面,可每个海石花缝隙之间 多是几十米深的海沟,谁要是一失足掉进去,出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特别是涨潮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