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 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胭脂殷红 湮没 荫庇 万马齐喑 B.箴言缜密 斟酌 装帧 渐臻佳境 C.掂量 沾染 玷污 砧板 拈花惹草 D.信笺 开灭 缄默 渐染 间不容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羞赧 以德报怨 绊脚石 磨刀不误砍柴功 B.阑珊 名门望族 名信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 C.盅惑 韬光养晦 泊来品 宰相肚里能撑船 D.辐射 好高骛远 白内障 拿着鸡毛当令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奥运会开幕式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晴朗的夏夜,躺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望着天空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C.举国上下纷纷捐款捐物,向四川地震灾区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有些企业却无动于 衷,细大不捐,真该想一想,这样做他们不感到羞愧吗? D.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第二天股市势如破竹地下跌,使得不少股民对“月有阴晴 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了新的认识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事件被披露后,社会反响强烈,现在虽然得到控制,可谁 能担保它会不会卷土重来呢?
山西省太原市 2008—2009 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 A.胭.脂 殷.红 湮.没 荫.庇 万马齐喑. B.箴.言 缜.密 斟.酌 装帧. 渐臻.佳境 C.掂.量 沾.染 玷.污 砧.板 拈.花惹草 D.信笺. 歼.灭 缄.默 渐.染 间.不容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羞赧 以德报怨 绊脚石 磨刀不误砍柴功 B.阑珊 名门望族 名信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 C.盅惑 韬光养晦 泊来品 宰相肚里能撑船 D.辐射 好高骛远 白内障 拿着鸡毛当令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奥运会开幕式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晴朗的夏夜,躺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望着天空上恒河沙数 ....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C.举国上下纷纷捐款捐物,向四川地震灾区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有些企业却无动于 衷,细大不捐 ....,真该想一想,这样做他们不感到羞愧吗? D.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第二天股市势如破竹 ....地下跌,使得不少股民对“月有阴晴 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了新的认识。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事件被披露后,社会反响强烈,现在虽然得到控制,可谁 能担保它会不会卷土重来呢?
B.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鲁迅一样赢得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 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 C.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 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神七载人航天的圆满成功,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 信心和决心,必将带动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当代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以及 民族融合或冲突的重要因紊。在国际上,国家间的文化冲突相对于军事冲突在上升,军事冲 突也往往与文化冲突相联系;在国内,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在上升,物质需 求也往往带有文化需求的成分。是否拥的先进文化,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 个国家的素质、能力和命运。 因此,发展先进文化,是对时代变化的积极应对。那么,什么是文化呢?从起源的角度 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 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 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 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 关。它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取向、目的问题。正是价值的不同,“为 什么做”的问题,最终解决队们“做什么”和“怎么做”。人的活动是由价值观指导的,人 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由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此 我们也可说,所谓文化,说到底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 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
B.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鲁迅一样赢得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 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 C.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 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神七载人航天的圆满成功,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 信心和决心,必将带动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在当代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以及 民族融合或冲突的重要因素。在国际上,国家间的文化冲突相对于军事冲突在上升,军事冲 突也往往与文化冲突相联系;在国内,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在上升,物质需 求也往往带有文化需求的成分。是否拥的先进文化,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的素质、能力和命运。 因此,发展先进文化,是对时代变化的积极应对。那么,什么是文化呢?从起源的角度 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 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 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 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 关。它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取向、目的问题。正是价值的不同,“为 什么做”的问题,最终解决队们“做什么”和“怎么做”。人的活动是由价值观指导的,人 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由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此, 我们也可说,所谓文化,说到底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 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
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是属于 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社会 个体的文化的认同,由于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走到起 的。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是群体力量或弱点的根据。 5.下面有关“文化与价值观”关系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是人们对理想、信念、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 B.因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造成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甚至所有文化的不同 C.文化的社会作用体现在人们价值观的作用,造就了每一个社会群体的独特性 D.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础,所以任何社会群体的组成,都是文化的产物 6.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物,人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融合的 B.人的活动取向、目的,体现在对文化的深层理解上,体现在人对文化的再创造上 C.人的活动及活动结果,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因为文化在这方面的作用很小 D.所有的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必须遵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努力创造文化本 身 7.下列对文章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价值观和人们活动之间一个主次关系,因为价值观是人活动的指南。 B.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文化建设,必须摒除个性文化,使文化走向大众化。 C.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优秀文化产品,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一个群体的活动规范、方式,体现在群体的价值观上,与文化的关系不太密切。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陆襄字师卿,起家著作佐郎。后昭明太子统闻襄业行,启武帝引与游处。昭明太子敬耆 老,襄母年将八十,与萧琛、傅昭、陆杲毎月常遣存问,加赐珍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 医方须三升粟浆。时冬月,日又逼暮,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始欲酬直, 无何失之,时以婓孝感所致 后为太子家令,复掌管记,母忧去职。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太子忧之,日遣使诫 喻。中大通七年,为鄱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踽(e
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是属于 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社会 个体的文化的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 的。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是群体力量或弱点的根据。 5.下面有关“文化与价值观”关系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是人们对理想、信念、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 B.因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造成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甚至所有文化的不同。 C.文化的社会作用体现在人们价值观的作用,造就了每一个社会群体的独特性。 D.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础,所以任何社会群体的组成,都是文化的产物。 6.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物,人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融合的。 B.人的活动取向、目的,体现在对文化的深层理解上,体现在人对文化的再创造上。 C.人的活动及活动结果,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因为文化在这方面的作用很小。 D.所有的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必须遵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努力创造文化本 身。 7.下列对文章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的价值观和人们活动之间一个主次关系,因为价值观是人活动的指南。 B.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文化建设,必须摒除个性文化,使文化走向大众化。 C.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优秀文化产品,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一个群体的活动规范、方式,体现在群体的价值观上,与文化的关系不太密切。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陆襄字师卿,起家著作佐郎。后昭明太子统闻襄业行,启武帝引.与游处。昭明太子敬耆 老,襄母年将八十,与萧琛、傅昭、陆杲每月常遣存问,加赐珍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 医方须三升粟浆。时冬月,日又逼暮,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始欲酬直, 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 后为太子家令,复掌管记,母忧去职。襄年已五十,毁顿①过礼,太子忧之,日遣使诫 喻。中大通七年,为鄱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毦(ě
r),又于地中得石玺,窍怪之。琮先与妻别室,望琮所处常有异气,益以为神。大同元年, 遂结门徒杀广晋令王筠,号上显元年,署置官属,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 襄先已率人吏修城隍为备,及贼至破之,生获琮。时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党与,因求 货贿,皆不得其实。或有善人尽室罹祸,唯襄郡枉直无滥。人作歌曰:“"鲜于抄后善恶分 人无横死赖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 感恩,深自悔咎。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人又歌曰:“陆君政 无怨家。斗既罢,雠共车。”在政六年,郡中大宁。郡人李现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 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 襄弱冠遭家祸②,释服犹若居忧,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五十年 (选自《南史》卷四,有删节) 注释:①毁顿,哀痛伤身②家祸,指陆襄父亲陆闲被叛贼王遥光所杀一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武帝引与游处 引:邀请 B.襄母常卒患心痛 卒:通“猝”,突然 C.但和言解喻之 D.陈襄德化 陈:陈述,诉说 9.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陆襄“忠”和“孝”的一组是 A.复掌管记,母忧去职 时以襄孝感所致 B.唯襄郡枉直无滥 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 C.在政六年,郡中大宁 始欲酬直,无何失之 D.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 释服犹若居忧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襄的品行深得昭明太子萧统的赏识,昭明太子因此与他相识交往,并每月亲自 到陆襄家中拜望陆母 B.鲜于琮借神仙之名,聚众谋反,杀死县令并想攻打郡城,陆襄对此早有防备,最终 打败贼人,生擒贼首 C.在查办处理鲜于琮残孽余党的过程中,陆襄一心为公,明察善恶,他的公正清廉 贏得了百姓的赞扬。 D.陆襄以德化为政,面对结怨甚深的彭、李二家,他并未简单责罚,而是好言相劝
r),又于地中得石玺,窍怪之。琮先与妻别室,望琮所处常有异气,益以为神。大同元年, 遂结门徒杀广晋令王筠,号上显元年,署置官属,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 襄先已率人吏修城隍为备,及贼至破之,生获琮。时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党与,因求 货贿,皆不得其实。或有善人尽室罹祸,唯襄郡枉直无滥。人作歌曰:“鲜于抄后善恶分, 人无横死赖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 感恩,深自悔咎。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人又歌曰:“陆君政, 无怨家。斗既罢,雠共车。”在政六年,郡中大宁。郡人李现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 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 襄弱冠遭家祸②,释服犹若居忧,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五十年。 (选自《南史》卷四,有删节) 注释:①毁顿,哀痛伤身 ②家祸,指陆襄父亲陆闲被叛贼王遥光所杀一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启武帝引.与游处 引:邀请 B.襄母常卒.患心痛 卒:通“猝”,突然 C.但和言解喻.之 喻:明白 D.陈.襄德化 陈:陈述,诉说 9.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陆襄“忠”和“孝”的一组是 ( ) A.复掌管记,母忧去职 时以襄孝感所致 B.唯襄郡枉直无滥 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 C.在政六年,郡中大宁 始欲酬直,无何失之 D.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 释服犹若居忧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陆襄的品行深得昭明太子萧统的赏识,昭明太子因此与他相识交往,并每月亲自 到陆襄家中拜望陆母。 B.鲜于琮借神仙之名,聚众谋反,杀死县令并想攻打郡城,陆襄对此早有防备,最终 打败贼人,生擒贼首。 C.在查办处理鲜于琮残孽余党的过程中,陆襄一心为公,明察善恶,他的公正清廉, 赢得了百姓的赞扬。 D.陆襄以德化为政,面对结怨甚深的彭、李二家,他并未简单责罚,而是好言相劝
晓之以理,使两家和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8分) 11.将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5分) 译文: (2)时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党与,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邺 获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释]①一各蔓生植物。②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诗歌描写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莫使金撙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恋 (李白《蜀道难》)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杜甫《客至》)
晓之以理,使两家和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08 分) 四、(18 分) 11.将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1)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5 分) 译文: (2)时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党与,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邺 获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释]①一各蔓生植物。②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诗歌描写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莫使金撙空对月。 , 。 (李白《将进酒》)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恋。 , 。 (李白《蜀道难》)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 (杜甫《客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