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 与社会分层 第35卷 叶晓阳丁延庆 摘要:本文利用2011年首都高校生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分析北京高校学生 的分层现状,并讨论了1999年高等教育扩张对大学生入学和就业分层的影响 发现这一轮扩张强化了社会阶层的复制而非再生产。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来自社会优势阶层家庭的学生有更大概率进入具有更好教育质量的 精英院校,这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具有排他性的特征;家庭的社会阶 层背景对子女教育分层的影响在中学阶段更加明显;家庭背景对专业选择没 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后,教育质量与学生选 择市场化部门就业的概率和工作起薪显著正相关。如果高等教育扩张降低了 教育质量,就可能削弱高等教育对社会阶层流动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扩张教育质量社会分层 DO:10.15992/cnki3l-l123/c2015.03.008 Expanding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YE Xiaoyang DING Rangi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student stratif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using a random survey of senior students from 46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in 2011.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since 1999 on 大作者1:叶晓阳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 Author 1: YE Xiaoyang, School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Emal:yxy@ umich. edu作者2:丁延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Author2: DING Yanging,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本研究得到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问 题与对策研究”(098ZD058)、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年度课题“首都高等教育质量与学生发 展监测”的支持。[ This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09&-ZDD058) and Beijing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Education Annual Fund through 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at Peking University. I 感谢鲍威、王蓉、吴晓刚、谢宇、阎风桥、杨钋、杨素红和《社会》两位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 见,同时感谢北京大学沈佳和赵欣琦的优秀助研工作,也感谢参与论文报告与讨论的诸多学 者的建议。文责自负
社会 2015·3 CJS 第35卷 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 与社会分层 叶晓阳 丁延庆 *作者 1:叶 晓 阳 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 (Author1:YE Xiaoyang,SchoolofEducation, UniversityofMichigan)E-mail:yxy@umich.edu;作者2:丁延庆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Author2: DINGYanqing,GraduateSchoolofEducation,PekingUniversity) **本研究得到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校毕业生 就 业 问 题与对策研究”(09&ZD058)、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年度课题“首都高等教育质量与学生发 展监测”的支持。[ThisprojectwassupportedbyNationalSoci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 (09&ZDD058)and Beijing MunicipalCommission ofEducation AnnualFundthroughthe InstituteofEconomicsofEducationatPekingUniversity.] 感谢鲍威、王蓉、吴晓刚、谢宇、阎凤桥、杨钋、杨素红和《社会》两位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 见,同时感谢北京大学沈佳和赵欣琦的优秀助研工作,也感谢参与论文报告与讨 论 的 诸 多 学 者的建议。文责自负。 摘 要:本文利用2011年首都高校生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分析北京高校学生 的分层现状,并讨论了1999年高等教育扩张对大学生入学和就业分层的影响, 发现这一轮扩张强化了社会阶层的复制而非再生产。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来自社会优势阶层家庭的学生有更大概率进入具有更好教育质量的 精英院校,这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具有排他性的特征;家庭的社会阶 层背景对子女教育分层的影响在中学阶段更加明显;家庭背景对专业选择没有 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后,教育质量与学生选 择市场化部门就业的概率和工作起薪显著正相关。如果高等教育扩张降低了 教育质量,就可能削弱高等教育对社会阶层流动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扩张 教育质量 社会分层 ExpandingChineseHigherEducation:QualityandSocial Stratification YEXiaoyang DINGYanqing Abstract:Inthispaper,weanalyzestudentstratificationinhighereducation usingarandomsurveyofseniorstudentsfrom 46universitiesinBeijingin 2011.Weexaminetheimpactofhighereducationexpansionsince1999on · 391 · DOI:10.15992/j.cnki.31-1123/c.2015.03.008
ollege access and social mobility in the labor market. We find the expansion has enhanced the social strata replication rather than reproduction We first estimate the impact on college access using Binary Logit Model and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s rather exclusive than inclusive during the expansion which means students from higher social class families have larger possibilities to access to elite universities,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The effect of family social stratification background on students educational stratification is large ng seconda ool period, We don't find evidence that family background influences choice of major We then examine how college quality can affect students'labor market choice and performance using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Ordinal Logit Model and Tobit Model. Controlling family background,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higher probability that students choose a market oriented job and with higher starting salaries. However, if the expansion diminishes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 suggested by many qualitative studies, it akens the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 way of upward social mobility. e learn from this study that it is not an optimal policy for the government to develop China higher education solely by expanding its scale without increasing its quality.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during any education policy changes, and to ensure educational equality in K-12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exp education quality, social stratification 、问题提出 在高等教育学生分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真的有助于 向上社会流动吗?(Zhou,2004;钱民辉,2004;刘精明,2005;吴晓刚 2009)。高等教育的学生分层预示着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研究表 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平等程度逐 步加强,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不断上升(李春玲 2003;杨东平,2006;吴愈晓,2013a)。李路路(2002)认为,无论在改 革前,还是在改革后,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的结构关系存在一定流动 性,但阶层的继承性或复制能力远强于这种流动性。 ·194
collegeaccessandsocialmobilityinthelabormarket.Wefindtheexpansion hasenhancedthesocialstratareplicationratherthanreproduction. WefirstestimatetheimpactoncollegeaccessusingBinaryLogitModel andMultinomialLogitModel.Chinesehighereducationisratherexclusivethan inclusiveduringtheexpansionwhich meansstudentsfromhighersocialclass familieshavelargerpossibilitiestoaccesstoeliteuniversities,otherthings beingequal.Theeffectoffamilysocialstratificationbackgroundonstudents’ educationalstratificationislargerduringsecondaryschoolperiod.Wedon’tfind evidencethatfamilybackgroundinfluenceschoiceofmajor. Wethenexaminehowcollegequalitycanaffectstudents’labormarket choiceandperformanceusing MultinomialLogitModel,OrdinalLogitModel andTobitModel.Controllingfamilybackground,highereducationqualityis 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higherprobabilitythatstudentschooseamarket- orientedjoband withhigherstartingsalaries.However,iftheexpansion diminisheshighereducationqualityassuggestedbymanyqualitativestudies,it weakenstheroleofhighereducationasawayofupwardsocialmobility. Welearnfromthisstudythatitisnotanoptimalpolicyforthegovernment todevelop China higher education solely by expandingits scale without increasingitsquality.Moreattentionshouldbepaidtoguaranteethequality duringanyeducationpolicychanges,andtoensureeducationalequalityinK-12 educationaswell. Keywords:Highereducationexpansion,educationquality,socialstratification 一、问题提出 在高等教育学生分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真的有助于 向上社 会 流 动 吗?(Zhou,2004;钱 民 辉,2004;刘 精 明,2005;吴 晓 刚, 2009)。高等教育的学生分层预示着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研究表 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教 育 机 会 分 配 的 不 平 等 程 度 逐 步加强,家庭背景及制度 因 素 对 教 育 获 得 的 影 响 不 断 上 升(李 春 玲, 2003;杨东平,2006;吴愈 晓,2013a)。李 路 路(2002)认 为,无 论 在 改 革前,还是在 改 革 后,中 国 城 市 社 会 阶 层 的 结 构 关 系 存 在 一 定 流 动 性,但阶层的继承性或复制能力远强于这种流动性。 · 491 · 社会·2015·3
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 对于高校的学生分层,有一类研究集中讨论了入学机会的影响因 素,比如,郭丛斌和闵维方(2006)的研究表明,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 本占有量居前列的优势社会阶层的子女接受的主要是高等教育,而文 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均处劣势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子女主要接受 初、中等教育。尽管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机会分配仍然以高考为主要 手段(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但也有研究发现,目前这种机会分配 已经不再是单纯以能力为基础的公平分配,来自优势社会阶层家庭的 子女和来自弱势社会阶层家庭的子女在高等教育(尤其是精英院校)的 入学和专业入读上存在机会不均等的情况,“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差异 依然存在于实施严格选拔的高等教育系统中”(丁小浩,2006;侯龙龙 等,2008;李春玲,2010) 另一类研究讨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所受教育不匹配的问题。他 们认为,在市场转型初期,社会向人们提供了大量向上流动的机会,出 现了精英循环与再生产共存的局面,教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 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更多人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但社会优势阶层 在工作上仍然会对弱势阶层进行排斥(洪岩壁、钱民辉,2008) 上述两类研究将高校内部看做“黑箱”,只研究了学生进入高校和 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现象,那么,学生通过高等教育的 人力资本获得(人力资本理论)或者信号获得(信号与筛选理论)对于学 生分层或者新一轮的社会分层有影响吗?现有文献并没有很好地回答 这个问题。倪志伟(Nee,1989)提出的“市场转型理论”认为,随着改革 的推进,人力资本回报提升和政治资本回报下降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实 证研究的证实。布劳和邓肯( Blau and duncan,1967)的“地位获得模 型”虽然提到社会分层随工业化发展而变化,教育对流动的影响也会越 来越大,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作用依然显著。 另外一些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教育分层的影响并不稳定。塞 姆库斯和艾多卡( Simkus and Andorka,1982)发现,在匈牙利1923 1973年的社会转型的早期,家庭背景的影响实际上是下降的,后期 则比较稳定。吴晓刚(2009)总结说,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革 命成功后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型及教育扩张在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 了升学上的更多平等,但是正如在许多其他现代社会中所发现的那 样,教育分层随后又恢复到正常秩序,在这种秩序里家庭背景会发挥
对于高校的学生分层,有一类研究集中讨论了入学机会的影响因 素,比如,郭丛斌和闵维方(2006)的研究表明,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 本占有量居前列的优势社会阶层的子女接受的主要是高等教育,而文 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占有量均处劣势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子女主要接受 初、中等教育。尽管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机会分配仍然以高考为主要 手段(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但也有研究发现,目前这种机会分配 已经不再是单纯以能力为基础的公平分配,来自优势社会阶层家庭的 子女和来自弱势社会阶层家庭的子女在高等教育(尤其是精英院校)的 入学和专业入读上存在机会不均等的情况,“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差异 依然存在于实施严格选拔的高等教育系统中”(丁小浩,2006;侯龙龙 等,2008;李春玲,2010)。 另一类研究讨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所受教育不匹配的问题。他 们认为,在市场转型初期,社会向人们提供了大量向上流动的机会,出 现了精英循环与再生产共存的局面,教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 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更多人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但社会优势阶层 在工作上仍然会对弱势阶层进行排斥(洪岩壁、钱民辉,2008)。 上述两类研究将高校内部看做“黑箱”,只研究了学生进入高校和 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分层现象,那么,学生通过高等教育的 人力资本获得(人力资本理论)或者信号获得(信号与筛选理论)对于学 生分层或者新一轮的社会分层有影响吗?现有文献并没有很好地回答 这个问题。倪志伟(Nee,1989)提出的“市场转型理论”认为,随着改革 的推进,人力资本回报提升和政治资本回报下降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实 证研究的证实。布 劳 和 邓 肯(BlauandDuncan,1967)的“地 位 获 得 模 型”虽然提到社会分层随工业化发展而变化,教育对流动的影响也会越 来越大,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作用依然显著。 另外一些研究 发 现,家庭背景对教育分层的影响并不稳定。塞 姆库斯 和 艾 多 卡(SimkusandAndorka,1982)发 现,在 匈 牙 利 1923— 1973年的社会转型 的 早 期,家庭背景的影响实际上是下降的,后 期 则比较稳定。吴晓刚(2009)总 结 说,一 系 列 实 证 研 究 结 果 表 明,“革 命成功后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型及教育扩 张 在 一 段 时 间 内 确 实 带 来 了升学上的更多平等,但 是 正 如 在 许 多 其 他 现 代 社 会 中 所 发 现 的 那 样,教育分层随后又恢复到正常秩序,在这种秩 序 里 家 庭 背 景 会 发 挥 · 591 · 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
着持续而稳定的作用”。 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扩张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随之 而来的是扩张对社会阶层流动影响的争论。艾鲁姆等(Arum,etal 2007)总结说,一些研究认为,高等教育的扩张更多的是社会阶层的分 化( diversion),优势阶层的子女仍然进入了精英院校( elite Institution),而较低阶层的子女则被分流到较低层级院校( second tier);另外一些研究认为,就算是被分流到低层级院校,也增强了弱 势阶层的社会流动( inclusion) 由于中国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组织结 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大学的组织转型而言,其成功的标准在于 合法性”,而非“效率”;组织结构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对大学应该是怎 样的价值判断,而不是其教育产出的效率( Meyer and Rowan,1977)。2在 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扩张尽管带来了高等教育机会的增加,但也 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收益,尤其是 在社会分层视角下观察到的学生进入精英院校的收益变化。 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没有很好地描述高等教育过程对学生的职 业选择和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在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的背景下,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背 景的影响后,高等教育扩张对学生分层有影响吗? 本文利用2011年北京市高校学生调查的数据,讨论下面两个问 题:优势社会阶层家庭的学生是否具有更高进入精英大学的概率;高等 教育质量对学生的职业选择和社会分层有什么影响。 目前,讨论这一轮中国高等教育扩张对社会分层影响的文献并不 多。郭茂灿、吴晓刚( Guo and wu,2010)和李春玲(2010)讨论了第 个问题,发现大学扩招并没有减少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差距。他们的 研究都是采用社会综合调查数据,与本文相比,尽管可以涵盖上大学和 不上大学的群体,却遗漏了学生成绩这一关键变量,可能会导致对家庭 1.这是符合MMI理论( Maximally Maintained Inequality)的一种假设。参见拉夫特里和霍特 ( Raftery and Hout,1993)的研究 2.阎凤桥和康宁(2004)批评新制度学派过分强调“合法性”的作用,忽视效率在大学组织结构 变化中的作用的傾向,他们的研究发现,受“党政分开”政策和学校追求效率因素的影响,一些 群机构开始扮演制度层的角色 ·196
着持续而稳定的作用”。 20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扩张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随 之 而来的是扩张对社会阶层流动影响的争论。艾鲁姆等(Arum,etal., 2007)总结说,一些研究认为,高等教育的扩张更多的是社会阶层的分 化 (diversion),优 势 阶 层 的 子 女 仍 然 进 入 了 精 英 院 校 (elite institution),而较低 阶 层 的 子 女 则 被 分 流 到 较 低 层 级 院 校 (second tier);1另外一些研究认为,就算是被分流到低层级院校,也增强了弱 势阶层的社会流动(inclusion)。 1.这是符合 MMI理论(MaximallyMaintainedInequality)的一种假设。参见拉夫特里和霍特 (RafteryandHout,1993)的研究。 2.阎凤桥和康宁(2004)批评新制度学派过分强调“合法性”的作用,忽视效率在大学组织结构 变化中的作用的倾向,他们的研究发现,受“党政分开”政策和学校追求效率因素的影响,一些 党群机构开始扮演制度层的角色。 由于中国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组织结 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大学的组织转型而言,其成功的标准在于 “合法性”,而非“效率”;组织结构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对大学应该是怎 样的价值判断,而不是其教育产出的效率(MeyerandRowan,1977)。2在 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扩张尽管带来了高等教育机会的增加,但也 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收益,尤其是 在社会分层视角下观察到的学生进入精英院校的收益变化。 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没有很好地描述高等教育过程对学生的职 业选择和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在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的背景下,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背 景的影响后,高等教育扩张对学生分层有影响吗? 本文利用2011年 北 京 市 高 校 学 生 调 查 的 数 据,讨论下面两个问 题:优势社会阶层家庭的学生是否具有更高进入精英大学的概率;高等 教育质量对学生的职业选择和社会分层有什么影响。 目前,讨论这一轮中国高等教育扩张对社会分层影响的文献并不 多。郭茂灿、吴晓刚(GuoandWu,2010)和 李 春 玲(2010)讨 论 了 第 一 个问题,发现大学扩招并没有减少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差距。他们的 研究都是采用社会综合调查数据,与本文相比,尽管可以涵盖上大学和 不上大学的群体,却遗漏了学生成绩这一关键变量,可能会导致对家庭 · 691 · 社会·2015·3
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变量的有偏估计。另外,本文还考察了高等教育扩招带来的 教育质量变化对学生的职业分层可能的影响。 本文发现,家庭的社会分层对学生进入精英大学具有较大影响 鉴于高考的录取制度,这一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提高学生进入重点中学 进而进入重点大学的概率上。我们的结论与“有效维持不平等” ( 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equality)( Lucas,2001)的理论假设一致,尽 管高等教育扩张增加了入学人数和弱势阶层学生进入大学的概率,但 仍然是来自优势社会阶层的学生受益于扩张政策。其次,在控制家庭 的社会分层背景和其他变量的条件下,高等教育质量与学生选择市场 化部门就业、进入市场化部门就业的意愿、工作起薪、自主创业和基层 创业的积极态度正相关。然而,如果扩张带来了教育质量的下降,上述 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分层将会受到消极影响。 我们的研究讨论了高等教育扩张所带来的忽视“效率”而强调“合法 性”的制度变迁是否赋予高等教育更多“精英再生产”功能。高校内部组 织变革使其精英取向更加严重,导致其培养学生的功能(培养什么人和 对于不同阶层学生的培养)受到影响。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强化是否 导致高等教育的阶层自我复制力增强?高校扩招提供给更多人向上社 会流动的机会,底层学生是在拥有教育与社会地位获得的某种预期下进 入高校的,但如果高等教育“成为一种排斥下层向上流动的手段的话,在 整个市场转型过程中受益的仍然是旧体制的精英”(李路路,2002) 、高等教育扩张:扩招与教育质量变化 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曾有过三次大规模的扩招,与 1958年和1978年的两次扩招相比,3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一直 3.“1958年,伴随着大跃进的风潮,高等教育也出现了急躁冒进、盲目发展的势头,当时的教 育部红头文件提出要在15年内普及高等教育,于是,一场大规模的高校扩招运动开始了。大 跃进式的扩招持续了三年,到1960年,中国高校招生人数己达32.3万人,比扩招前的1957 年增长了3倍多。高校数量发展到1200多所,增幅达462.9%。盲目扩招的结果是高校不 堪重负。在随后而来的经济困难时期,高校招生很快跌入低谷。……1978年,当时全国刚刚 从十年动乱中恢复过来,各行各业人才奇缺。在对各类人才的热切期盼中,1977年高考恢 复,1978年全国高考正式举行,当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多达580万,远远超过高校的招生计划 扩招成为全国上下一致的呼声。北京率先扩招,天津、上海等大城市跟进,造成了第二次扩 招。第二次高校扩招只持续了一年就结束了。”(成林萍,2010)
社会分层变量的有偏估计。另外,本文还考察了高等教育扩招带来的 教育质量变化对学生的职业分层可能的影响。 本文发现,家庭的社会分层对学生进入精英大学具有较大影响。 鉴于高考的录取制度,这一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提高学生进入重点中学, 进而 进 入 重 点 大 学 的 概 率 上。我 们 的 结 论 与 “有 效 维 持 不 平 等” (EffectivelyMaintainedInequality)(Lucas,2001)的理论假设一致,尽 管高等教育扩张增加了入学人数和弱势阶层学生进入大学的概率,但 仍然是来自优势社会阶层的学生受益于扩张政策。其次,在控制家庭 的社会分层背景和其他变量的条件下,高等教育质量与学生选择市场 化部门就业、进入市场化部门就业的意愿、工作起薪、自主创业和基层 创业的积极态度正相关。然而,如果扩张带来了教育质量的下降,上述 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分层将会受到消极影响。 3.“1958年,伴随着大跃进的风潮,高等教育也出现了急躁冒进、盲目发展的势头,当时的教 育部红头文件提出要在15年内普及高等教育,于是,一场大规模的高校扩招运动开始了。大 跃进式的扩招持续了三年,到 1960年,中国高校招生人数已达32.3万 人,比 扩 招 前 的1957 年增长了3倍多。高校数量发展到1200多所,增幅达462.9%。盲目扩招的结 果 是 高 校 不 堪重负。在随后而来的经济困难时期,高校招生很快跌入低谷。……1978 年,当时全国刚刚 从十年动乱中恢复过 来,各行各业人才奇缺。在对各类人才的热切期盼中,1977年 高 考 恢 复,1978年全国高考正式举行,当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多达580万,远远超过高校的招生计划。 扩招成为全国上下一致的呼声。北 京 率 先 扩 招,天 津、上海等大城市跟进,造成了第二次扩 招。第二次高校扩招只持续了一年就结束了。”(成林萍,2010) 我们的研究讨论了高等教育扩张所带来的忽视“效率”而强调“合法 性”的制度变迁是否赋予高等教育更多“精英再生产”功能。高校内部组 织变革使其精英取向更加严重,导致其培养学生的功能(培养什么人和 对于不同阶层学生的培养)受到影响。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强化是否 导致高等教育的阶层自我复制力增强?高校扩招提供给更多人向上社 会流动的机会,底层学生是在拥有教育与社会地位获得的某种预期下进 入高校的,但如果高等教育“成为一种排斥下层向上流动的手段的话,在 整个市场转型过程中受益的仍然是旧体制的精英”(李路路,2002)。 二、高等教育扩张:扩招与教育质量变化 在新 中 国 的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史 上,曾 有 过 三 次 大 规 模 的 扩 招,与 1958年和1978年的两次扩招相比,3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一直 · 791 · 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