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挑战 卢风 摘要: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若干教条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判。它摈 弃了事实与价值的截然二分,援引自然科学成果论证建构了一种全新的伦理学。但 它尚未触及现代性的深层信念——独断理性主义。唯当彻底摈弃了独断理性主义的 完全可知论和知识统一论时,我们才会敬畏自然、保护地球。吸纳了整体主义环境 哲学合理成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它将指引我们摈弃科 技万能论,超越物质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关键词:整体主义独断理性主义生态文明 作者卢风,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100084) 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的环境哲学,与当时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 的凸显休戚相关。环境晢学对现代工业文明何以导致空前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进行了反思,其思想“触角”已伸至哲学的各个层面或分支。但此时的西方哲学 已不可能被任何一种哲学范式所主导,于是,西方环境哲学也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 其中,源自“大地伦理”的自然主义的整体主义(以下简称整体主义①)尤其值得 关注。它对现代性提出了全面挑战,表现出彻底颠覆现代性的姿态,如克里考特 (J. Baird callicott)所言:“理论环境哲学是革命性的;它挑战庄严的现代西方晢学 传统之最受珍视的假定,而现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就奠基于这些假定。”②但 是,它又不同于把人们引向虚无主义深渊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因为它在大刀阔斧 地破除现代性观念的同时,也力图绘制一幅新的思想“地图”,以便为人类文明的未 来发展指明方向。本文将集中阐述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并沿 着自然主义和整体主义的思路,提出笔者自己关于未来哲学和文明的看法 ①在伦理学层面,自然主义也是这一派环境哲学的主要特色,故也可简称为自然主义环 境哲学 2 J. Baird Callicott, Beyond the Land Ethic: More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9, pp3-4 2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挑战 卢 风 摘 要: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若干教条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判。它摈 弃了事实与价值的截然二分,援引自然科学成果论证建构了一种全新的伦理学。但 它尚未触及现代性的深层信念———独断理性主义。唯当彻底摈弃了独断理性主义的 完全可知论和知识统一论时,我们才会敬畏自然、保护地球。吸纳了整体主义环境 哲学合理成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精神,它将指引我们摈弃科 技万能论,超越物质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关键词:整体主义 独断理性主义 生态文明 作者卢风,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北京 100084)。 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的环境哲学,与当时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 的凸显休戚相关。环境哲学对现代工业文明何以导致空前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进行了反思,其思想 “触角”已伸至哲学的各个层面或分支。但此时的西方哲学 已不可能被任何一种哲学范式所主导,于是,西方环境哲学也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 其中,源自 “大地伦理”的自然主义的整体主义 (以下简称整体主义①)尤其值得 关注。它对现代性提出了全面挑战,表现出彻底颠覆现代性的姿态,如 克 里 考 特 (J.BairdCallicott)所言:“理论环境哲学是革命性的;它挑战庄严的现代西方哲学 传统之最受珍视的假定,而现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就奠基于这些假定。”② 但 是,它又不同于把人们引向虚无主义深渊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因为它在大刀阔斧 地破除现代性观念的同时,也力图绘制一幅新的思想 “地图”,以便为人类文明的未 来发展指明方向。本文将集中阐述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并沿 着自然主义和整体主义的思路,提出笔者自己关于未来哲学和文明的看法。 · 34 · ① ② 在伦理学层面,自然主义也是这一派环境哲学的主要特色,故也可简称为自然主义环 境哲学。 J.BairdCallicott,BeyondtheLandEthic:MoreEssaysinEnvironmentalPhilosophy, 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 YorkPress,1999,pp.3-4.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挑战现代哲学 现代性即源自欧洲启蒙的力倡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其基本思想涵盖唯物主义 (机械论世界观或物理主义)、独断理性主义(或科学主义)、个人主义(或自由主 义)、功利主义、经济主义和物质主义价值观,其社会改造或建设目标包括工业化、 城市化、民主化、市场化、理性化(指社会管理)、世俗化等 现代性内蕴的世界观(自然观)与牛顿物理学有内在的关联。牛顿物理学所直 接支持的世界观就是机械论世界观。今天距牛顿物理学的诞生已有300多年,但机 械论世界观仍有巨大的、顽固的影响惯性。它只是换了一种表述形式,改称为物理 主义( physicalism)。物理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之本性的观点,它断言,万物皆是物 理的( physical)。当代西方哲学家斯托尔嘉( Daniel Stoljar)说:“物理主义不是什 么先验命题,否认物理主义不会导致什么概念或逻辑错误。物理主义在现代学术中 的地位更像当年进化论和大陆漂移说的地位,如著名物理学家费尔德( Hartry Field)所言,‘它作为一种高层次经验假说( a highlevel empirical hypothesis)而发 挥作用,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能迫使我们放弃这种假说。’那些否认物理主义的人们没 有犯什么概念错误,但他们不仅公然违背了科学,也公然违背了受科学支持的常 识。”①可见,物理主义已被当成一种受科学支持的常识性的世界观。背离了物理主 义常会被指责为陷入了神秘主义 物理主义从表面上看似乎只关乎本体论,实则深涉认识论、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论。说万物皆是物理的,意指万物都不过是由物理学所揭示或描述的各种物理实体 ( physical entities),如基本粒子、场、物质、反物质等,构成的。这种观点通常乐 观地设定,大自然的一切奧秘(或“上帝”创世的最后秘密)终将随着物理学的进 步而被人类所揭示,大自然没有什么神秘性。物理主义预设了源自古希腊原子论的 还原论。还原论认为,万物都由某种或某几种“基质”所构成,现代物理主义认为, 构成万物的基质就是基本粒子、场等物理实体。如果发现了关于基本粒子、场等物 理实体的基本规律,就把握了“自然的终极定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温伯格说 “知道了这些定律,我们手里就拥有了统治星球、石头和天下万物的法则。”②显然, 物理主义支持人类征服自然 整体主义环境晢学反对物理主义世界观,它以生态学、量子物理学等新科学为 基础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曾任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主席(1997—2000)的 美国哲学家克里考特是整体主义环境哲学最杰出的代表。克里考特指出,经典西方 O Daniel Stoljar, Physicalis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0,p13 ②S.温伯格:《终极理论之梦》,李泳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194页 2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一、挑战现代哲学 现代性即源自欧洲启蒙的力倡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其基本思想涵盖唯物主 义 (机械论世界观或物理主义)、独 断 理 性 主 义 (或 科 学 主 义)、个 人 主 义 (或 自 由 主 义)、功利主义、经济主义和物质主义价值观,其社会改造或建设目标包括工业化、 城市化、民主化、市场化、理性化 (指社会管理)、世俗化等。 现代性内蕴的世界观 (自然观)与牛顿物理学有内在的关联。牛顿物理学所直 接支持的世界观就是机械论世界观。今天距牛顿物理学的诞生已有300多年,但机 械论世界观仍有巨大的、顽固的影响惯性。它只是换了一种表述形式,改称为物理 主义 (physicalism)。物理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之本性的观点,它断言,万物皆是物 理的 (physical)。当代西方哲学家斯托尔嘉 (DanielStoljar)说:“物理主义不是什 么先验命题,否认物理主义不会导致什么概念或逻辑错误。物理主义在现代学术中 的地位更像当年进化论和大陆漂 移说的地位,如著名物理学家费尔德 (Hartry Field)所言,‘它作为一种高层次经验假说 (ahigh-levelempiricalhypothesis)而发 挥作用,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能迫使我们放弃这种假说。’那些否认物理主义的人们没 有犯什么概念 错 误,但他们不仅公然违背了科学,也公然违背了受科学支持的常 识。”① 可见,物理主义已被当成一种受科学支持的常识性的世界观。背离了物理主 义常会被指责为陷入了神秘主义。 物理主义从表面上看似乎只关乎本体论,实则深涉认识论、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论。说万物皆是物理的,意指万物都不过是由物理学所揭示或描述的各种物理实体 (physicalentities),如基本粒子、场、物质、反物质等,构成的。这种观点通常乐 观地设定,大自然的一切奥秘 (或 “上帝”创世的最后秘密)终将随着物理学的进 步而被人类所揭示,大自然没有什么神秘性。物理主义预设了源自古希腊原子论的 还原论。还原论认为,万物都由某种或某几种 “基质”所构成,现代物理主义认为, 构成万物的基质就是基本粒子、场等物理实体。如果发现了关于基本粒子、场等物 理实体的基本规律,就把握了 “自然的终极定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温伯格说: “知道了这些定律,我们手里就拥有了统治星球、石头和天下万物的法则。”② 显然, 物理主义支持人类征服自然。 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反对物理主义世界观,它以生态学、量子物理学等新科学为 基础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曾任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主席 (1997—2000)的 美国哲学家克里考特是整体主义环境哲学最杰出的代表。克里考特指出,经典西方 · 44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年第9期 ① ② DanielStoljar,Physicalism,LondonandNew York:Routledge,2010,p.13. S.温伯格:《终极理论之梦》,李泳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194页
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挑战 科学一直预设,在本体论上,客体是第一性的,而关系特征是从属的,但生态学颠 倒了这种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生态关系决定了有机体(生物)的本性,而不 是有机体的本性决定了生态关系。一个物种是其所是就因为它业已适应了它在生态 系统中的生态位( niche)。①根据生态学和新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过程 先于实体,而能量比物质更具有根本重要性”。②“用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语言表达一 个反亚里士多德学派的思想就是……关系‘先于’关系中的事物,由这些关系交织 成的系统性整体先于它们的构成部分。”③克里考特引用耶鲁大学生物物理学家摩罗 维茨( Harold morowitz)的一段话说明实体对关系的依赖:“由这种现代[生态学] 的观点看,每一个生物……都是一个耗散结构,也就是说它并非凭自身而持存,却 只作为系统中连续的能量流动的结果而持存……漩涡就是由变化中的水分子群构成 的一种结构。它并不作为西方经典意义的实体而存在;它之所以存在只因为它是河 流中的水流。在同样的意义上,构成生物体的结构也是不断伴随着分子变化的暂时 的、不稳定的实体,它依赖于旨在保持形式和结构的不断的能量流动……由这种观 点看,个体的实在性是成问题的,因为它们本身并不存在,而仅仅作为这种普遍流 动中的局部摄动而存在。”④ 在克里考特看来,“存在于生态过程中心的一个核心的、明显的事实是:能量, 自然经济的硬通货,从一个有机体流向另一个有机体,它不像铸币那样从这一手流 向那一手,但可以说从这一胃流向那一胃。吃与被吃,生与死,这就是生命共同体 的忙碌。”⑤克里考特所说的生命共同体就是利奧波德所说的大地共同体,也就是生 态系统或大地。⑥ 这让我们想到与原子论、还原论和本质主义相对的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万物皆 处于流变之中,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当你听说所有的生物机体都不过是 能量流动的暂时结构时,你会说这种自然观是唯能论的,它非但不是对物理主义的 拒斥,而恰是物理主义的一种表述形式。但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吃与被吃,生与 死,这就是生命共同体的忙碌”这句话上,我们就能得出结论:大自然是生生不息 的,而不是死的物体(物理实在)的集合。大地共同体和各种生态系统都是在自然 O J. Baird Callicott, In Defense of the Land Ethic: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p.87 @2 J. Baird Callicott, In Defense of the Land Ethic: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pp 89-90 3 J. Baird Callicott, In Defense of the Land Ethic: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p 110 4 J. Baird Callicott, In Defense of the Land Ethic: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p90 6 J. Baird Callicott, In Defense of the Land Ethic: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p.91 6 Aldo Leopold, A Sand County Almanac: And Sketches Here and The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p. 204 45 2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科学一直预设,在本体论上,客体是第一性的,而关系特征是从属的,但生态学颠 倒了这种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生态关系决定了有机体 (生物)的本性,而不 是有机体的本性决定了生态关系。一个物种是其所是就因为它业已适应了它在生态 系统中的生态位 (niche)。① 根据生态学和新物理学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过程 先于实体,而能量比物质更具有根本重要性”。② “用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语言表达一 个反亚里士多德学派的思想就是……关系 ‘先于’关系中的事物,由这些关系交织 成的系统性整体先于它们的构成部分。”③ 克里考特引用耶鲁大学生物物理学家摩罗 维茨 (HaroldMorowitz)的一段话说明实体对关系的依赖:“由这种现代 [生态学] 的观点看,每一个生物……都是一个耗散结构,也就是说它并非凭自身而持存,却 只作为系统中连续的能量流动的结果而持存……漩涡就是由变化中的水分子群构成 的一种结构。它并不作为西方经典意义的实体而存在;它之所以存在只因为它是河 流中的水流。在同样的意义上,构成生物体的结构也是不断伴随着分子变化的暂时 的、不稳定的实体,它依赖于旨在保持形式和结构的不断的能量流动……由这种观 点看,个体的实在性是成问题的,因为它们本身并不存在,而仅仅作为这种普遍流 动中的局部摄动而存在。”④ 在克里考特看来, “存在于生态过程中心的一个核心的、明显的事实是:能量, 自然经济的硬通货,从一个有机体流向另一个有机体,它不像铸币那样从这一手流 向那一手,但可以说从这一胃流向那一胃。吃与被吃,生与死,这就是生命共同体 的忙碌。”⑤ 克里考特所说的生命共同体就是利奥波德所说的大地共同体,也就是生 态系统或大地。⑥ 这让我们想到与原子论、还原论和本质主义相对的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万物皆 处于流变之中,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当你听说所有的生物机体都不过是 能量流动的暂时结构时,你会说这种自然观是唯能论的,它非但不是对物理主义的 拒斥,而恰是物理主义的一种表述形式。但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 “吃与被吃,生与 死,这就是生命共同体的忙碌”这句话上,我们就能得出结论:大自然是生生不息 的,而不是死的物体 (物理实在)的集合。大地共同体和各种生态系统都是在自然 · 54 · 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挑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J.BairdCallicott,InDefenseoftheLandEthic:EssaysinEnvironmentalPhilosophy,New York: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1989,p.87. J.BairdCallicott,InDefenseoftheLandEthic:EssaysinEnvironmentalPhilosophy,pp. 89-90. J.BairdCallicott,InDefenseoftheLandEthic:EssaysinEnvironmentalPhilosophy,p.110. J.BairdCallicott,InDefenseoftheLandEthic:EssaysinEnvironmentalPhilosophy,p.90. J.BairdCallicott,InDefenseoftheLandEthic:EssaysinEnvironmentalPhilosophy,p.91. AldoLeopold,A SandCountyAlmanac:AndSketchesHereandThere,New York: 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p.204.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进化过程涌现出来的超级有机体( superorganIsm),它们不可能被还原为各个部分 的总和。①换言之,大自然是“一个活的整体”( a living whole),是一个“忙碌的 共同体”。②可见,以生态学和新物理学为基础提出的新自然观的要点在于生机论或 生成论,而不是唯能论。它告诉我们,试图去寻找构成万物的“基质”或“宇宙之 砖”是徒劳无功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大自然是生生不息的,随时都有新事物产 生(涌现),也有旧事物死亡。试图采取本质主义的路径,而力图把流变的现象归结 为不变的本质和形式,也是徒劳无功的,因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流动变化的,能量 流动的“形式与结构”也是不断变化的 整体主义环境哲学的自然观与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概括的自然 观不谋而合。普利高津曾说:“大自然确实涉及对不可预测的新奇性的创造,在大自 然中,可能性比实在性更加丰富。”③说大自然具有创造性,即指大自然是生生不息 的。这种自然观显然也是生机论或生成论的。生机论强调具体语境中的事物,而不 像物理主义那样试图揭示万物的本原(或始基),容易陷入与现实生活无关的玄奥 空谈。 彻底的物理主义还把一切存在物和现象——包括人的心灵及其功能——皆归结 为物理现象,例如,彻底的物理主义者相信,心理现象归根结底是由物理实在决定 的,他们试图通过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人工智能的途径,去揭示 人类思维的物理机制。但他们无法让大部分人文学者接受这种彻底的还原论。对哲 学和人文学影响至深的是源自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现代二元论承认一切非人自然 物都是物理的,但不承认人的心灵也是物理的。换言之,现代二元论坚持主体与客 体的严格二分:有理性的人是主体,而一切非人存在者是客体;主体性(心灵)是 道德与价值的基础或源泉。 在整体主义环境晢学的自然图景中,主客体的区分不是完全被取消了,而是被 淡化了。主体与客体的区分只在特定语境中才是有意义的,主客二分不能严整周延 地划分宇宙万物。另外,整体主义强调关系先于实体,由此去除了二元论所依赖的 实体论。 主客二分与第一性质、第二性质和第三性质的划分密切相关。根据洛克的界定, 客体的第一性质是其质量、位置、速度等,第二性质则是其颜色、滋味、气味等, 第二性质的产生依赖于第一性质对意识的作用。洛克还引入了第三性质( tertiary qualities),指一个客体影响其他客体的因果性功效,例如火熔化蜡。“第三性质”后 O J. Baird Callicott, In Defense of the Land Ethic: Essays in Ervironmental Philosophy, p.106 @2 J. Baird Callicott, In Defense of the Land Ethic: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p 126 3 Ilya Prigogine, The End of Certainty: Time, Chaos, and the New Laws of Natur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7, p. 72 2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进化过程涌现出来的超级有机体 (superorganism),它们不可能被还原为各个部分 的总和。① 换言之,大自然是 “一个活的整体” (alivingwhole),是一个 “忙碌的 共同体”。② 可见,以生态学和新物理学为基础提出的新自然观的要点在于生机论或 生成论,而不是唯能论。它告诉我们,试图去寻找构成万物的 “基质”或 “宇宙之 砖”是徒劳无功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大自然是生生不息的,随时都有新事物产 生 (涌现),也有旧事物死亡。试图采取本质主义的路径,而力图把流变的现象归结 为不变的本质和形式,也是徒劳无功的,因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流动变化的,能量 流动的 “形式与结构”也是不断变化的。 整体主义环境哲学的自然观与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概括的自然 观不谋而合。普利高津曾说:“大自然确实涉及对不可预测的新奇性的创造,在大自 然中,可能性比实在性更加丰富。”③ 说大自然具有创造性,即指大自然是生生不息 的。这种自然观显然也是生机论或生成论的。生机论强调具体语境中的事物,而不 像物理主义那样试图揭示万物的本原 (或始基),容易陷入与现实生活无关的玄奥 空谈。 彻底的物理主义还把一切存在物和现象———包括人的心灵及其功能———皆归结 为物理现象,例如,彻底的物理主义者相信,心理现象归根结底是由物理实在决定 的,他们试图通过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人工智能的途径,去揭示 人类思维的物理机制。但他们无法让大部分人文学者接受这种彻底的还原论。对哲 学和人文学影响至深的是源自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现代二元论承认一切非人自然 物都是物理的,但不承认人的心灵也是物理的。换言之,现代二元论坚持主体与客 体的严格二分:有理性的人是主体,而一切非人存在者是客体;主体性 (心灵)是 道德与价值的基础或源泉。 在整体主义环境哲学的自然图景中,主客体的区分不是完全被取消了,而是被 淡化了。主体与客体的区分只在特定语境中才是有意义的,主客二分不能严整周延 地划分宇宙万物。另外,整体主义强调关系先于实体,由此去除了二元论所依赖的 实体论。 主客二分与第一性质、第二性质和第三性质的划分密切相关。根据洛克的界定, 客体的第一性质是其质量、位置、速度等,第二性质则 是 其 颜 色、滋 味、气 味 等, 第二性质的产生依赖于第一性质对意识的作 用。洛克还引入了第三性质 (tertiary qualities),指一个客体影响其他客体的因果性功效,例如火熔化蜡。“第三性质”后 · 64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年第9期 ① ② ③ J.BairdCallicott,InDefenseoftheLandEthic:EssaysinEnvironmentalPhilosophy,p.106. J.BairdCallicott,InDefenseoftheLandEthic:EssaysinEnvironmentalPhilosophy,p.126. IlyaPrigogine,TheEndofCertainty:Time,Chaos,andtheNew Lawsof Nature, New York :TheFreePress,1997,p.72.
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挑战 来被亚历山大转用来指客体的价值属性。这样一来,客体的运动状态就是其第一性 质,其气味就是第二性质,其美丽就是第三性质。①客体的第二性质和第三性质均 依赖于主体意识 克里考特认为,新物理学实际上已消解了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的严格区分,电 子的位置和速度都只是在各种实验情境中的潜在属性,正如苹果的颜色和滋味是依 赖于眼睛和舌的潜在属性。哈佛大学昆虫学家威尔逊及其同事的硏究令人信服地证 明,我们感受价值的能力就是我们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和我们看视和品味的能力 样。环境晢学家罗尔斯顿则令人信服地证明,客体的价值,既依赖于客体的属性, 也依赖于评价主体的心理构成。于是,亚历山大的第三性质和经典科学的第一性质 都向第二性质靠拢了。所有性质都被看作第二性质,但这并不设定截然分明的主客 分,不认为它们或者存在于客体一边,或者存在于主体一边,只意味着它们是潜 在的和偶极性的( dipolar),其实现依赖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现实中的实在都 是两种互补的潜在性的后果,这两种互补的潜在性就是:善于接受且活跃的意识和 令人激动且容易激动的物理充实( physical plenum)。于是,质量和位移,颜色和气 味,善与恶,美与丑,都同样是在和我们的关系或和其他类似的有机体的关系中得 以实现的潜在性。②当普利高津说大自然中的可能性比实在性更加丰富时,他支持 了克里考特的观点。没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就是潜在性。 在这里,意识(或主体)的作用似乎得到高度肯定,即所有事物的所有属性都 依赖于意识。但整体主义所谈论的意识已不是笛卡尔所说的作为一种独立实体的意 识,更不是连上帝和地球的存在都必须获其认定的意识,③而是依附于有机体且依 赖于生态系统的意识。④ O J. Baird Callicott, In Defense of the Land Ethic: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pp 168-169 Q J. Baird Callicott, In Defense of the Land Ethic: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p 169 3 Cf. Rene Descartes, Principles of Philosophy, trans. Valentine Rodger Miller and Reese P. Miller, Dordrecht: 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83, p5 ④有人可能会说,克里考特的思想缺乏逻辑严密性。他先用自然科学(进化论)描述人 的起源,用生态学描述人在自然中的地位,据此,人出现于地球是十分晚近的事情 但他又用量子物理学等去说明第一性质依赖于人的意识,去说明质量和位移,颜色和 气味,善与恶,美与丑,都同样是在和我们的关系或和其他类似的有机体的关系中得 以实现的潜在性,好像所有事物(包括地球)的存在又依赖于人的意识了。不像笛卡 尔的哲学,从“我思”出发,力图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一切可靠知识。其实,逻辑一致 性只是哲学表述的要求之一,哲学还要求有深刻的洞见,不能用逻辑扼杀哲学的洞见。 事实上,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哲学体系或科学体系,能仅从一条或几条公理出发就合 乎逻辑地推出一切“真理”。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同语境中用不同的方法、范式去表述不 同的事情(出于不同目的)。当我们说“质量和位移,颜色和气味,善与恶,美与丑 21994-2014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来被亚历山大转用来指客体的价值属性。这样一来,客体的运动状态就是其第一性 质,其气味就是第二性质,其美丽就是第三性质。① 客体的第二性质和第三性质均 依赖于主体意识。 克里考特认为,新物理学实际上已消解了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的严格区分,电 子的位置和速度都只是在各种实验情境中的潜在属性,正如苹果的颜色和滋味是依 赖于眼睛和舌的潜在属性。哈佛大学昆虫学家威尔逊及其同事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证 明,我们感受价值的能力就是我们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和我们看视和品味的能力 一样。环境哲学家罗尔斯顿则令人信服地证明,客体的价值,既依赖于客体的属性, 也依赖于评价主体的心理构成。于是,亚历山大的第三性质和经典科学的第一性质 都向第二性质靠拢了。所有性质都被看作第二性质,但这并不设定截然分明的主客 二分,不认为它们或者存在于客体一边,或者存在于主体一边,只意味着它们是潜 在的和偶极性的 (dipolar),其实现依赖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现实中的实在都 是两种互补的潜在性的后果,这两种互补的潜在性就是:善于接受且活跃的意识和 令人激动且容易激动的物理充实 (physicalplenum)。于是,质量和位移,颜色和气 味,善与恶,美与丑,都同样是在和我们的关系或和其他类似的有机体的关系中得 以实现的潜在性。② 当普利高津说大自然中的可能性比实在性更加丰富时,他支持 了克里考特的观点。没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就是潜在性。 在这里,意识 (或主体)的作用似乎得到高度肯定,即所有事物的所有属性都 依赖于意识。但整体主义所谈论的意识已不是笛卡尔所说的作为一种独立实体的意 识,更不是连上帝和地球的存在都必须获其认定的意识,③ 而是依附于有机体且依 赖于生态系统的意识。④ · 74 · 整体主义环境哲学对现代性的挑战 ① ② ③ ④ J.BairdCallicott,InDefenseoftheLandEthic:EssaysinEnvironmentalPhilosophy,pp. 168-169. J.BairdCallicott,InDefenseoftheLandEthic:EssaysinEnvironmentalPhilosophy,p.169. Cf.ReneDescartes,Principlesof Philosophy,trans.ValentineRodger Millerand ReeseP.Miller,Dordrecht:D.ReidelPublishingCompany,1983,p.5. 有人可能会说,克里考特的思想 缺 乏 逻 辑 严 密 性。他 先 用 自 然 科 学 (进 化 论)描 述 人 的起源,用生态学描述人在自然中的地位,据 此,人出现于地球是十分晚近的事情。 但他又用量子物理学等去说明第一性质依赖于人的意识,去说明质量和位移,颜色和 气味,善与恶,美与丑,都同样是在和我们的关系或和其他类似的有机体的关系中得 以实现的潜在性,好像所有事物 (包 括 地 球)的 存 在 又 依 赖 于 人 的 意 识 了。不 像 笛 卡 尔的哲学,从 “我思”出发,力图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一切可靠知识。其实,逻 辑 一 致 性只是哲学表述的要求之一,哲学还要求有深刻的洞见,不能用逻辑扼杀哲学的洞见。 事实上,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哲学体系或科学体系,能仅从一条或几条公理出发就合 乎逻辑地推出一切 “真理”。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同语境中用不同的方法、范式去表述不 同的事情 (出于不同目的)。当我们说 “质量和位移,颜色和气味,善与恶,美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