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1世纪资本论》对经济学的贡献 杨春学张琦 内容提要: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以丰富的历史数据表明,资本主义具有一种使 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日益加剧的长期内在趋势。20世纪的财富和收入差距缩小并不像库 兹涅茨“倒U形曲线假说”所预言的那样是资夲主义的一种正常现象,而是对资本主义长期趋势的 种偶然偏离。进而,皮凯蒂大胆预测21世纪欧美的收入不平等将重归“长期趋势”。我们认为, 皮凯蒂的最大贡献是运用长时段的时间序列数据,揭示了资本主义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基本特征。 加快开征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税种,设立合理的起征点和累进税率结构,同时努力使国有企业 肩负起压縮缩贫富差距的作用,是《21世纪资本论》对我们的重大启示。 关键词:资本主义财富收入分配累进税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 Thomas piket-资本等有关分配变量的丰富历史数据和其他资料 ty)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 Ca pital in the Twenty皮凯蒂得出了引人注目的一组结论或观点。 First Century)于2013年9月以法文版出版, 观点之一:如果放任其自流,纯粹资本主义(即 2014年3月英文版问世。该书英文版发行之后,迅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天生具有一种使 速掀起了一波销售狂潮,并引发众多学者和媒体的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加剧且得到无限持续 广泛讨论。 的长期内在趋势。在这种长期趋势中,核心机制是 粗略统计,截至2014年7月,该书英文版在全资本收益率大于经济增长率(r>g)的必然性 世界已售出45万册,法文版售出15万册,另有数量 在市场经济中,财富和收入分配的“自然的、自 无法统计的电子版广为流传。作为一本严肃的学术发的”动态机制交织着“均等化”(收敛)和“差异化” 著作,短短几个月内能有这么大的销量和影响力是(扩大化)这样两股强大的力量 十分少见的。 推动“均等化”的主要力量是知识的扩散和人力 此书究竟发表了什么样的观点,或者说有什么资本的投资。虽然市场上劳动的流动性及其相对稀 重大的发现,竟然引来如此大的读者群和讨论的热缺程度的变化也会对“均等化”产生影响,但其影响 情呢? 弱于知识的扩散和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化”包括两 四大基本观点和一个大胆预测 股力量:一是高收入者(精英阶层)快速且极大地拉 开自己与其他人群的差距;二是与财富积累和集中 《21世纪资本论》的主题是财富和收入分配的过程相连的一组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收益率 历史演进。用数据说话,是此书在研究方法上的最高于经济增长率(r>g) 大特色。通过发掘和整理政府统计数据、纳税单据 如果放任其自流,那么,“均等化”的力量不足以 银行账目乃至报刊杂志等史料,皮凯蒂及其团队将抵消“差异化”的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后一种力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上溯到18世纪末,建立起跨越三量中存在着强大的r>g的机制。只要资本收益率 个世纪、涉及20余国的庞大历史数据库 超过经济增长率,富人的财富和收入增长就会比典 此书借助这一数据库中有关财富、收入、工资、型的靠劳动获得收入者快得多 杨春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編码:100836,电子邮箱:ycxl6m@aliyun.com;张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 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cass.zhangqi@163.com
如何看待《21世纪资本论》对经济学的贡献 ∗ 杨春学 张 琦 内容提要: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以丰富的历史数据表明,资本主义具有一种使 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日益加剧的长期内在趋势。20世纪的财富和收入差距缩小并不像库 兹涅茨“倒 U 形曲线假说”所预言的那样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正常现象,而是对资本主义长期趋势的 一种偶然偏离。进而,皮凯蒂大胆预测21世纪欧美的收入不平等将重归“长期趋势”。我们认为, 皮凯蒂的最大贡献是运用长时段的时间序列数据,揭示了资本主义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基本特征。 加快开征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税种,设立合理的起征点和累进税率结构,同时努力使国有企业 肩负起压缩贫富差距的作用,是《21世纪资本论》对我们的重大启示。 关键词:资本主义 财富 收入分配 累进税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Piketty)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CapitalintheTwenty -FirstCentury)于 2013 年 9 月 以 法 文 版 出 版, 2014年3月英文版问世。该书英文版发行之后,迅 速掀起了一波销售狂潮,并引发众多学者和媒体的 广泛讨论。 粗略统计,截至2014年7月,该书英文版在全 世界已售出45万册,法文版售出15万册,另有数量 无法统计的电子版广为流传。作为一本严肃的学术 著作,短短几个月内能有这么大的销量和影响力是 十分少见的。 此书究竟发表了什么样的观点,或者说有什么 重大的发现,竟然引来如此大的读者群和讨论的热 情呢? 一、四大基本观点和一个大胆预测 《21世纪资本论》的主题是财富和收入分配的 历史演进。用数据说话,是此书在研究方法上的最 大特色。通过发掘和整理政府统计数据、纳税单据、 银行账目乃至报刊杂志等史料,皮凯蒂及其团队将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上溯到18世纪末,建立起跨越三 个世纪、涉及20余国的庞大历史数据库。 此书借助这一数据库中有关财富、收入、工资、 资本等有关分配变量的丰富历史数据和其他资料, 皮凯蒂得出了引人注目的一组结论或观点。 观点之一:如果放任其自流,纯粹资本主义(即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天生具有一种使 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加剧且得到无限持续 的长期内在趋势。在这种长期趋势中,核心机制是 资本收益率大于经济增长率(r>g)的必然性。 在市场经济中,财富和收入分配的“自然的、自 发的”动态机制交织着“均等化”(收敛)和“差异化” (扩大化)这样两股强大的力量。 推动“均等化”的主要力量是知识的扩散和人力 资本的投资。虽然市场上劳动的流动性及其相对稀 缺程度的变化也会对“均等化”产生影响,但其影响 弱于知识的扩散和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化”包括两 股力量:一是高收入者(精英阶层)快速且极大地拉 开自己与其他人群的差距;二是与财富积累和集中 过程相连的一组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收益率 高于经济增长率(r>g)。 如果放任其自流,那么,“均等化”的力量不足以 抵消“差异化”的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后一种力 量中存在着强大的r>g的机制。只要资本收益率 超过经济增长率,富人的财富和收入增长就会比典 型的靠劳动获得收入者快得多。 — 4 — ∗ 杨春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ycx16m@aliyun.com;张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 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cass.zhangqi@163.com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9期 欧美国家近300年可观察到的数据表明,资本 收益率平均维持在每年4%-5%,而国民收入平均0 每年增长1%-2%(p.352,354)。如果5%的投资 音法国 回报率意味着每14年财富就能翻番,而2%的经济 增长则意味着财富翻番要35年。这些事实意味着 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加剧,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下述两幅图示描述了欧美国家的这种历史演进 mm 0o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 图2欧美(1900-2010年)最富10%人口的收入 份额(p.323) 皮凯蒂对20世纪U形图形(其他几个变量也 都呈现出这种特征)的变化轨迹有一个创见性的解 释:20世纪出现的财富和收入差距缩小(准确地说 美国富有人口的尉富份额 是1910年到1945年有所扭转),并不像库兹涅茨 B101830185018701890191019301950197019902010 “倒U形曲线假说”所预言的那样是资本主义的 图1欧美(1810—2010年)财富不均等的变化 种正常现象,而是对资本主义长期内在趋势的一种 (p.349) 偏离,而且作用机制也并不是这种假说所说的市场 图1从一个侧面描述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经历了机制! 一个“上升一下降一上升”的变化轨迹。如图1所 按照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假说”,在工业化过 示,无论是用最富10%人口的财富份额来衡量,还程初期,资本是最稀缺的要素,投资机会很多,企业 是用最富1%人口的财富份额来衡量,19世纪欧洲所有者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从而出现一个富裕的 和美国的财富不平等集中度在不断提高,20世纪呈企业家群体;与此同时,大量的廉价乡村劳动力流入 现出“U形”的变化轨迹。20世纪上半叶,欧洲的财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的结果,使劳动者的收入处于 富不平等程度大幅下降,其最富10%人口的财富份较低的水平上。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一方 额从20世纪初的90%高峰值降至20世纪70年代面,资本会趋于日益充裕,促使利润率下降;另一方 的60%左右,随后保持这一比重直到80年代。但面,劳动力会趋于供给紧张,工资开始上涨。也就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比重又开始上升,目前说,收入不平等程度将经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 已升至65%左右。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国“倒U形”轨迹。这种变化是市场力量的正常产物 在20世纪初期的财富不平等程度低于欧洲,其最富 皮凯蒂认为,真相不是这样的!他批评说,库兹 10%人口的财富份额为80%,但自1970年以来不涅茨曲线是建立在1914-1945年间的短期历史数 平等程度高于欧洲,目前最富10%人口的财富份额据之上的;而且,在这一期间,不平等程度急剧大幅 已升至70%以上 度下降的基本原因是外在于资本主义的力量使然, 图2聚焦于20世纪,采用最富10%人口的收确切地说,是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及其对精英阶层 入份额这一指标,展现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及瑞拥有的巨额财富和资本造成的毁灭性冲击,以及这 典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欧美各国一期间对财富和资本收入征收很高的累进税等制度 的收入不平等在20世纪同样显出“U形”变化轨迹,性因素。正是这类因素,使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差距 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态势。目前,从国民收入不平暂时偏离了“长期趋势”。 等程度来看,美国的不平等程度最高,2010年其最 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皮凯蒂强调,贫富差距 富10%人口的收入份额已接近50%;相比之下,瑞的根本动因,是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即书中 典的不平等程度最低,2010年起最富10%人口的收反复强调的r>g)导致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机制 入份额只有25%左右 与所谓的“市场竞争不充分”没有关系,因而也不会
欧美国家近300年可观察到的数据表明,资本 收益率平均维持在每年4%–5%,而国民收入平均 每年增长1%–2%(p.352,354)。如果5%的投资 回报率意味着每14年财富就能翻番,而2%的经济 增长则意味着财富翻番要35年。这些事实意味着, 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加剧,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下述两幅图示描述了欧美国家的这种历史演进。 图 1 欧 美 (1810-2010 年)财 富 不 均 等 的 变 化 (p.349) 图1从一个侧面描述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经历了 一个“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轨迹。如图 1 所 示,无论是用最富10%人口的财富份额来衡量,还 是用最富1%人口的财富份额来衡量,19世纪欧洲 和美国的财富不平等集中度在不断提高,20世纪呈 现出“U 形”的变化轨迹。20世纪上半叶,欧洲的财 富不平等程度大幅下降,其最富10%人口的财富份 额从20世纪初的90%高峰值降至20世纪70年代 的60%左右,随后保持这一比重直到80年代。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比重又开始上升,目前 已升至65%左右。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国 在20世纪初期的财富不平等程度低于欧洲,其最富 10%人口的财富份额为80%,但自1970年以来不 平等程度高于欧洲,目前最富10%人口的财富份额 已升至70%以上。 图2聚焦于20世纪,采用最富10%人口的收 入份额这一指标,展现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及瑞 典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欧美各国 的收入不平等在20世纪同样显出“U 形”变化轨迹, 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态势。目前,从国民收入不平 等程度来看,美国的不平等程度最高,2010年其最 富10%人口的收入份额已接近50%;相比之下,瑞 典的不平等程度最低,2010年起最富10%人口的收 入份额只有25%左右。 图2 欧美(1900-2010年)最富10%人口的收入 份额(p.323) 皮凯蒂对20世纪 U 形图形(其他几个变量也 都呈现出这种特征)的变化轨迹有一个创见性的解 释:20世纪出现的财富和收入差距缩小(准确地说 是1910年到1945年有所扭转),并不像库兹涅茨 “倒 U 形曲线假说”所预言的那样是资本主义的一 种正常现象,而是对资本主义长期内在趋势的一种 偏离,而且作用机制也并不是这种假说所说的市场 机制! 按照库兹涅茨“倒 U 形曲线假说”,在工业化过 程初期,资本是最稀缺的要素,投资机会很多,企业 所有者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从而出现一个富裕的 企业家群体;与此同时,大量的廉价乡村劳动力流入 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的结果,使劳动者的收入处于 较低的水平上。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一方 面,资本会趋于日益充裕,促使利润率下降;另一方 面,劳动力会趋于供给紧张,工资开始上涨。也就是 说,收入不平等程度将经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 “倒 U 形”轨迹。这种变化是市场力量的正常产物。 皮凯蒂认为,真相不是这样的! 他批评说,库兹 涅茨曲线是建立在1914-1945年间的短期历史数 据之上的;而且,在这一期间,不平等程度急剧大幅 度下降的基本原因是外在于资本主义的力量使然, 确切地说,是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及其对精英阶层 拥有的巨额财富和资本造成的毁灭性冲击,以及这 一期间对财富和资本收入征收很高的累进税等制度 性因素。正是这类因素,使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差距 暂时偏离了“长期趋势”。 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皮凯蒂强调,贫富差距 的根本动因,是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即书中 反复强调的r>g)导致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机制 与所谓的“市场竞争不充分”没有关系,因而也不会 — 5 —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9期
因为市场变得更加自由或竞争变得更加充分而消洲国家),最上层人群占有总工资的25%-30%,中 失。即使是满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机会均等等完间阶层人群约占30%。在最不平等的国家(如美 美的制度条件,纯粹的资本主义只会带来不平等严国),最上层10%拿到工资总额的35%,最底层 重化的自然趋势!这正是欧美各国不平等程度在50%只拿到25%(p246) 20世纪下降之后最终又走上“上升”之路的根 为什么各国之间劳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存在这 本原因。 么大的差异呢?主要的原因应到制度层面中寻找 观点之二:在财富和收入不平等中,最严重的问劳动力市场是以具体的规则和协商为基础的一种社 题不在于基尼系数的大小,而在于不平等的等级结会建构。正是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各种制度(例 构细节之中。只有在这类细节中,我们才能发如最低工资法、劳资谈判机制等),决定了工资的等 现r>g在加剧财富和收入不平等中的决定性作用。级结构(pp.307-310)。各国之间劳动收入的不平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扩散,来自劳动收入的差等程度,反映的正是这类制度的差异。正是在这种 距会被压缩到一个相对温和的程度。但是,财富(资意义上,皮凯蒂强调,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级经 本)分配的高度不平等与r>g的力量之结合,则会理人阶层的崛起”是一种“盎格鲁一撒克逊现象”。 扩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这种现象意指:公司经理获得“超级薪金”,是美国 在有数据可以推算的最近200年间,资本和劳英国、澳大利亚等讲英语的国家特有的突出现象。 动的相对收入份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这种现象使这些国家的劳动收入差距大于欧洲大陆 在法国,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从1800-国家和日本。 1810年的35%-40%下降到2000-2010年的 第二,财富分配最不平等 25%-30%,相应地,劳动的收入份额从60% 在整个19世纪,财富的高度集中是欧洲社会的 65%提高到70%-75%(p.223)。其他欧美国家也基本特征。直至1900-1910年,法国、英国、瑞典和 出现了类似的变化。最近几十年,在这些国家,劳动其他有数据可证的国家,最富有的10%群体几乎占 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一般稳定在2/3和3/4之据了所有的国民财富,比重达到90%。其中,最富 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平等的缓和! 有的1%群体占有超过50%的财富。居于中等的 经济学家习惯于用基尼系数之类的单一的综合40%人群拥有的财富刚好超过国民财富的5%。就 性指标来衡量不平等的程度,虽然有其用处,但会掩财富分配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中产阶级” 盖不平等的真相,不足以揭示不平等的复杂事实,更(p.261)! 不足以揭示其间的内在机制,甚至会混淆在不平等 之后,由于战争、累进所得税和累进遗产税的实 中正在起作用的经济机制与对不平等现象是否合理施等原因,财富的集中程度大幅下降,但是财富分配 的规范性证明(p.266) 仍然悬殊。在财富分配最平等的社会(仍然是20世 仅仅从上述长期趋势,还不足以看出问题的严纪70-80年代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最富裕的 重程度,更为重要的是不平等内部结构的严重失衡。10%人口占有全部国民财富的50%。在21世纪第 基于这种认识,皮凯蒂认为,思考财富和收入不平等一个十年,在多数欧洲国家,尤其是在法国、德国、英 问题的更好方式是考察不平等的内部结构。只有这国和意大利,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国民财富的约 样,我们才能揭示出不平等的本质。例如,劳动收入60%;而在美国,最富裕的10%人口的财富份额达 的不平等与资本收入的不平等,其间的社会、经济、到70%(p.248)。最令人震惊的是,在所有这些社 政治的机制和含义是极为不同的。 会里,半数人口几乎一无所有:最贫穷的50%人群 那么,欧美社会不平等的等级结构究竞具有什占有的国民财富一律低于10% 么特征呢? 第三,与财富不平等程度相对应,资本收入的分 第一,虽然劳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相对温和,但配高度不平等 内部差距仍然严重 最富有者的私人财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 在劳动收入分配最平等的国家(1970-1990年分是房地产,另一部分是金融和商业资本。它们基 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最上层10%的人群大约拿本上代表着资本所有权的分配。只要把资本收益率 到工资总额的20%,最底层50%的人群拿到约大于经济增长率(r>g)的事实与上述事实结合起 35%。在劳动不平等处于平均水平的国家(多数欧来,我们就会看到:资本收入在拉大贫富差距中
因为市场变得更加自由或竞争变得更加充分而消 失。即使是满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机会均等等完 美的制度条件,纯粹的资本主义只会带来不平等严 重化的自然趋势! 这正是欧美各国不平等程度在 20世 纪 下 降 之 后 最 终 又 走 上 “上 升 ”之 路 的 根 本原因。 观点之二:在财富和收入不平等中,最严重的问 题不在于基尼系数的大小,而在于不平等的等级结 构细 节 之 中。 只 有 在 这 类 细 节 中,我 们 才 能 发 现r>g在加剧财富和收入不平等中的决定性作用。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扩散,来自劳动收入的差 距会被压缩到一个相对温和的程度。但是,财富(资 本)分配的高度不平等与r>g的力量之结合,则会 扩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在有数据可以推算的最近200年间,资本和劳 动的相对收入份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 在法国,资本收入在国民 收 入 中 的 份 额 从 1800- 1810年 的 35% -40% 下 降 到 2000-2010 年 的 25%-30%,相 应 地,劳 动 的 收 入 份 额 从 60% - 65%提高到70%-75%(p.223)。其他欧美国家也 出现了类似的变化。最近几十年,在这些国家,劳动 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一般稳定在2/3和3/4之 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平等的缓和! 经济学家习惯于用基尼系数之类的单一的综合 性指标来衡量不平等的程度,虽然有其用处,但会掩 盖不平等的真相,不足以揭示不平等的复杂事实,更 不足以揭示其间的内在机制,甚至会混淆在不平等 中正在起作用的经济机制与对不平等现象是否合理 的规范性证明(p.266)。 仅仅从上述长期趋势,还不足以看出问题的严 重程度,更为重要的是不平等内部结构的严重失衡。 基于这种认识,皮凯蒂认为,思考财富和收入不平等 问题的更好方式是考察不平等的内部结构。只有这 样,我们才能揭示出不平等的本质。例如,劳动收入 的不平等与资本收入的不平等,其间的社会、经济、 政治的机制和含义是极为不同的。 那么,欧美社会不平等的等级结构究竟具有什 么特征呢? 第一,虽然劳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相对温和,但 内部差距仍然严重。 在劳动收入分配最平等的国家(1970-1990年 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最上层10%的人群大约拿 到工 资 总 额 的 20%,最 底 层 50% 的 人 群 拿 到 约 35%。在劳动不平等处于平均水平的国家(多数欧 洲国家),最上层人群占有总工资的25%-30%,中 间阶层人群约占 30%。在最 不 平 等 的 国 家 (如 美 国),最 上 层 10% 拿 到 工 资 总 额 的 35%,最 底 层 50%只拿到25%(p.246)。 为什么各国之间劳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存在这 么大的差异呢? 主要的原因应到制度层面中寻找。 劳动力市场是以具体的规则和协商为基础的一种社 会建构。正是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各种制度(例 如最低工资法、劳资谈判机制等),决定了工资的等 级结构(pp.307-310)。各国之间劳动收入的不平 等程度,反映的正是这类制度的差异。正是在这种 意义上,皮凯蒂强调,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级经 理人阶层的崛起”是一种“盎格鲁—撒克逊现象”。 这种现象意指:公司经理获得“超级薪金”,是美国、 英国、澳大利亚等讲英语的国家特有的突出现象。 这种现象使这些国家的劳动收入差距大于欧洲大陆 国家和日本。 第二,财富分配最不平等。 在整个19世纪,财富的高度集中是欧洲社会的 基本特征。直至1900-1910年,法国、英国、瑞典和 其他有数据可证的国家,最富有的10%群体几乎占 据了所有的国民财富,比重达到90%。其中,最富 有的1%群体占有超过50%的财富。居于中等的 40%人群拥有的财富刚好超过国民财富的5%。就 财富 分 配 来 说,根 本 就 不 存 在 一 个 “中 产 阶 级” (p.261)! 之后,由于战争、累进所得税和累进遗产税的实 施等原因,财富的集中程度大幅下降,但是财富分配 仍然悬殊。在财富分配最平等的社会(仍然是20世 纪70-80 年 代 的 斯 堪 的 纳 维 亚 国 家),最 富 裕 的 10%人口占有全部国民财富的50%。在21世纪第 一个十年,在多数欧洲国家,尤其是在法国、德国、英 国和意大利,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国民财富的约 60%;而在美国,最富裕的10%人口的财富份额达 到70%(p.248)。最令人震惊的是,在所有这些社 会里,半数人口几乎一无所有:最贫穷的50%人群 占有的国民财富一律低于10%。 第三,与财富不平等程度相对应,资本收入的分 配高度不平等。 最富有者的私人财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 分是房地产,另一部分是金融和商业资本。它们基 本上代表着资本所有权的分配。只要把资本收益率 大于经济增长率(r>g)的事实与上述事实结合起 来,我 们 就 会 看 到:资 本 收 入 在 拉 大 贫 富 差 距 中 — 6 —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9期 的作用。 每个人提供通往成功之路的平等机会,也要培养低 按税前计算并且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该书认为,收入人群利用这种平等机会的能力。因此,他们总 通货膨胀有利于更有能力管理资产的富人),在18、体上倡导政府的再分配政策 19世纪,英法两国资本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是35% 如果我们要对皮凯蒂进行归类,那么不妨把他 40%,到20世纪中期下降到20%-25%,20世纪归为第二阵营。但是,他的论证也自有其特色。他 末开始又回升到25%-30%(“U形图”)。但这还认为,“问题在于,创业本身并不能让所有的贫富差 不足以说明资本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情形 距都合理化,……无论初始的财富差距是否合理,财 即便是以平等著称的北欧,资本收入的不平等富会自我生长并自我膨胀,会超越一切合理界限以 远高于劳动收入的不平等。例如,在20世纪70-及社会效用角度上的任何合理解释。” 80年代的北欧各国,劳动收入最高10%人群的劳动 在他看来,上述各种数据显示出的不平等程度 收入只占全部劳动收入的20%,而资本收入最高的不合理性,主要在于财富自我膨胀机制对民主社 10%人群的资本收入却占到全部资本收入的50%。会及其价值观的破坏!一方面,不平等等级结构的 至于在其他国家,这种不平等的差距更大。例如,在“两个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在19世 2010年的美国,劳动收入最高的10%人群,其劳动纪,最富有的1%群体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精英集团 收入占全部劳动收入的35%;而资本收入最高的现在,这部分人群仍然是一个强大的集团,对社会前 10%人群,其资本收入占全部资本收入的比重高达景、政治和经济秩序施加着巨大的影响(p.254)。另 70%(pp.247-249) 一方面,它在破坏着民主社会崇尚奋斗的世界观, 总体上看,财富和资本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远高即: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应当由个人的能力和 于劳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即便在最平等的北欧,资努力程度来决定,而不是由其出身和拥有的某些特 本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也高于劳动收入不平等的程权来决定(p.422)。历史和现实中的两大因素 度。皮凯蒂把这种现象称为不平等的“两个世界”! “遗产型资本主义”(食利者社会)和“超级精英社会” 观点之三:最重要的不是不平等的程度,而是不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这种基本价值观 平等的合理性问题。推动上述各种数据所显示的不 特别是“遗产型资本主义”,使子女的社会经济 平等程度的机制,正在破坏民主社会及其价值观,而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不 民主社会的价值观(通过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努力来仅破坏着民主社会的平等价值观,而且培养出一个 获得成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的健全基础“食利者”社会。虽然在现在的欧美国家,“超级世袭 (p.571)。 者”已经比较少,但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世袭中等 仅仅从现实中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悬殊且在扩阶层”,“食利者”社会的本质没有变化。那就是一种 大的事实,并不能直接引出它们是否合理的问题。寄生现象。他们之所以能获益,与其努力无任何关 因此,我们仍需要进一步讨论:如此悬殊的分配差距系,纯粹源于“出身”这一偶然因素!皮凯蒂甚至说, 是否合理?对这一问题,经济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其“食利,乃民主之敌”(p.422) 间的观点错综复杂,大致上可分为两大阵营。 以法国为例,从流量数据来看,每年通过继承遗 个阵营是以弗里德曼和哈耶克为主要代表产和接受赠与而得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2 的、倡导自由市场的新保守主义者。他们认为,只要世纪初达到最高,为25%左右,随后大幅下降,在 财富和收入的获得满足程序公正原则——初始获得1950年时达到最低,仅为5%左右,而20世纪80年 的公正和财产转移的公正,那么,由此而带来的分配代以来又开始快速上升,目前已达15%左右 结果就是公平的,不管差距有多大。因此,他们总体(p.399)。更令人震惊的是存量数据,仍以法国为 上反对政府的再分配政策。 例,个人财富中由继承而得的财富占全社会财富总 第二个阵营比较复杂,包括持自由主义立场的量的比重同样在20世纪初达到最高,高达90%,随 凯恩斯主义者、功利主义者、罗尔斯主义者,但他们后大幅下降,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最低,但仍高于 共同的特征是追求某种平等主义的理想。他们认40%,随后开始快速上升,目前已接近70% 为,放任财富和收入差距扩大的自由市场社会既不(p.402)。这些数据表明,所谓“劳动致富”不过是 公平也不自由。在他们看来,一个公正的社会需要种美丽的幻想,劳动是可以增加收入,但无论如何都 政府的政策来修正这种社会经济体的缺陷,既要给赶不上“食利者”的致富速度。并且,按照皮凯蒂的
的作用。 按税前计算并且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该书认为, 通货膨胀有利于更有能力管理资产的富人),在18、 19世纪,英法两国资本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是35% -40%,到20世纪中期下降到20%-25%,20世纪 末开始又回升到25%-30%(“U 形图”)。但这还 不足以说明资本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情形。 即便是以平等著称的北欧,资本收入的不平等 远高于劳动收入的不平等。例如,在20世纪70- 80年代的北欧各国,劳动收入最高10%人群的劳动 收入只占全部劳动收入 的 20%,而 资 本 收 入 最 高 10%人群的资本收入却占到全部资本收入的50%。 至于在其他国家,这种不平等的差距更大。例如,在 2010年的美国,劳动收入最高的10%人群,其劳动 收入占全部劳动收入的 35%;而 资 本 收 入 最 高 的 10%人群,其资本收入占全部资本收入的比重高达 70%(pp.247-249)。 总体上看,财富和资本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远高 于劳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即便在最平等的北欧,资 本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也高于劳动收入不平等的程 度。皮凯蒂把这种现象称为不平等的“两个世界”! 观点之三:最重要的不是不平等的程度,而是不 平等的合理性问题。推动上述各种数据所显示的不 平等程度的机制,正在破坏民主社会及其价值观,而 民主社会的价值观(通过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努力来 获得 成 功 )是 一 个 社 会 经 济 繁 荣 的 健 全 基 础 (p.571)。 仅仅从现实中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悬殊且在扩 大的事实,并不能直接引出它们是否合理的问题。 因此,我们仍需要进一步讨论:如此悬殊的分配差距 是否合理? 对这一问题,经济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其 间的观点错综复杂,大致上可分为两大阵营。 一个阵营是以弗里德曼和哈耶克为主要代表 的、倡导自由市场的新保守主义者。他们认为,只要 财富和收入的获得满足程序公正原则———初始获得 的公正和财产转移的公正,那么,由此而带来的分配 结果就是公平的,不管差距有多大。因此,他们总体 上反对政府的再分配政策。 第二个阵营比较复杂,包括持自由主义立场的 凯恩斯主义者、功利主义者、罗尔斯主义者,但他们 共同的特征是追求某种平等主义的理想。他们认 为,放任财富和收入差距扩大的自由市场社会既不 公平也不自由。在他们看来,一个公正的社会需要 政府的政策来修正这种社会经济体的缺陷,既要给 每个人提供通往成功之路的平等机会,也要培养低 收入人群利用这种平等机会的能力。因此,他们总 体上倡导政府的再分配政策。 如果我们要对皮凯蒂进行归类,那么不妨把他 归为第二阵营。但是,他的论证也自有其特色。他 认为,“问题在于,创业本身并不能让所有的贫富差 距都合理化,……无论初始的财富差距是否合理,财 富会自我生长并自我膨胀,会超越一切合理界限以 及社会效用角度上的任何合理解释。” 在他看来,上述各种数据显示出的不平等程度 的不合理性,主要在于财富自我膨胀机制对民主社 会及其价值观的破坏! 一方面,不平等等级结构的 “两个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在19世 纪,最富有的1%群体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精英集团! 现在,这部分人群仍然是一个强大的集团,对社会前 景、政治和经济秩序施加着巨大的影响(p.254)。另 一方面,它在破坏着民主社会崇尚奋斗的世界观, 即: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应当由个人的能力和 努力程度来决定,而不是由其出身和拥有的某些特 权来决定(p.422)。历史和现实中的两大因素——— “遗产型资本主义”(食利者社会)和“超级精英社会” 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这种基本价值观。 特别是“遗产型资本主义”,使子女的社会经济 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不 仅破坏着民主社会的平等价值观,而且培养出一个 “食利者”社会。虽然在现在的欧美国家,“超级世袭 者”已经比较少,但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世袭中等 阶层”,“食利者”社会的本质没有变化。那就是一种 寄生现象。他们之所以能获益,与其努力无任何关 系,纯粹源于“出身”这一偶然因素! 皮凯蒂甚至说, “食利,乃民主之敌”(p.422)。 以法国为例,从流量数据来看,每年通过继承遗 产和接受赠与而得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20 世纪初达 到 最 高,为 25% 左 右,随 后 大 幅 下 降,在 1950年时达到最低,仅为5%左右,而20世纪80年 代以 来 又 开 始 快 速 上 升,目 前 已 达 15% 左 右 (p.399)。更令人震惊的是存量数据,仍以法国为 例,个人财富中由继承而得的财富占全社会财富总 量的比重同样在20世纪初达到最高,高达90%,随 后大幅下降,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最低,但仍高于 40%,随 后 开 始 快 速 上 升,目 前 已 接 近 70% (p.402)。这些数据表明,所谓“劳动致富”不过是一 种美丽的幻想,劳动是可以增加收入,但无论如何都 赶不上“食利者”的致富速度。并且,按照皮凯蒂的 — 7 —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9期
估算,这一比重在21世纪极有可能继续攀升,无怪下;“一战”之后开始迅速升高,随后在“大萧条”和二 乎有媒体据此惊呼21世纪将是一个“拼爹世纪 战期间又升至新的高峰,达80%-90%,并一直维 观点之四:分配是一个政治问题,不能把它简化持这一水平至20世纪70年代末。从20世纪80年 为纯粹的经济机制问题。不平等的历史是由两组错代开始,欧美各国的最高收入边际税率开始急剧下 综复杂的因素互动作用过程所塑造而成的。这两组降,普遍降至40%-50%左右。总的来看,20世纪 因素是:经济行为主体、社会民众和政治活动家对于欧美各国最高收入的边际税率呈现出“倒U形”的 “什么是公正的,什么是不公正的”看法;上述行为主变化轨迹。结合图1和图2刻画的20世纪欧美各 体的相对权力(或力量),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集体选国收入不平等的“U形”轨迹可知,累进所得税制与 择(p.20)。使分配的历史一直深深地根植于政不平等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反向变动关系:在各 治之中。 国累进所得税制边际税率最高的1940-1980年间 虽然经济学家和其他学者对于再分配政策或制正是不平等程度最低的时段;而1980年以来最高边际 度是否合理争论不休,铁的事实是,其一,关于社会税率的大幅下降,也伴随着不平等程度的重新上升 公正的抽象原则,社会是存在某些共识的;其二,20 世纪的文明社会都在以社会公正的名义实施着广泛 的再分配。这两个事实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正是这种内在的关系,促使20世纪后半期欧美 各国在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实行各种“社会福利”政 策,以此来遏制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现代文明社 会遵循个人的社会基本权利之逻辑,实施再分配政" 策。这种社会权利观的政治和哲学传统,可以追溯 到美国的《独立宣言》(1776)和法国的《人权宣言》 法国 (1789)。《独立宣言》宣布,每个人都拥有追求幸福 的平等权利。《人权宣言》也宣布,人生而自由,并保 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 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虽然18世纪产生于美国独 图3欧美(1900—2010年)最高收入的边际税率 立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政治体系主要是致力于保护 (p.499) 私有财产权利,但是,20世纪实施的“福利国家”政 策在观念上也源于此 欧美国家在实践中把人的平等权利拓展到教 育、健康、基本生活保障等领域,经历了一个复杂而 曲折的过程。1930-1950年间财富和收入差距的 法国 大幅度压缩,虽然与战争因素有关,但也与经过政治 斗争而实现的一组以追求平等为导向的政策(特别 是累进税制的引入)相关。累进制的所得税率和遗 适用的边际税率 产税率是20世纪的两大创新,对降低不平等发挥了 关键性的作用。 正是这样的政策,使欧美各国1960-1975年间 00191019201930 的收入差距能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上。类似地,20 图4欧美(1900—2010年)最高遗产的边际税率 世纪80年代以来不平等程度的再次上升,在很大程 (p.503) 度上也是政治决策转向的产物。这次政治转向,受 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以发挥个人能力和追求效率的 无独有偶,除了针对收入的累进税制之外,20 名义,对制约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税收和金融的制度世纪欧美各国针对遗产的累进税制也表现出类似的 安排,进行了有利于市场精英的调整! 特征。 如图3所示,20世纪初期,欧美各国对最高收 如图4所示,20世纪欧美各国针对遗产的累进 入的课税税率均维持在极低水平,普遍在10%以税率也呈现出“倒U形”的特点,同样从20世纪初
估算,这一比重在21世纪极有可能继续攀升,无怪 乎有媒体据此惊呼21世纪将是一个“拼爹世纪”! 观点之四:分配是一个政治问题,不能把它简化 为纯粹的经济机制问题。不平等的历史是由两组错 综复杂的因素互动作用过程所塑造而成的。这两组 因素是:经济行为主体、社会民众和政治活动家对于 “什么是公正的,什么是不公正的”看法;上述行为主 体的相对权力(或力量),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集体选 择(p.20)。 使 分 配 的 历 史 一 直 深 深 地 根 植 于 政 治之中。 虽然经济学家和其他学者对于再分配政策或制 度是否合理争论不休,铁的事实是,其一,关于社会 公正的抽象原则,社会是存在某些共识的;其二,20 世纪的文明社会都在以社会公正的名义实施着广泛 的再分配。这两个事实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正是这种内在的关系,促使20世纪后半期欧美 各国在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实行各种“社会福利”政 策,以此来遏制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现代文明社 会,遵循个人的社会基本权利之逻辑,实施再分配政 策。这种社会权利观的政治和哲学传统,可以追溯 到美国的《独立宣言》(1776)和法国的《人权宣言》 (1789)。《独立宣言》宣布,每个人都拥有追求幸福 的平等权利。《人权宣言》也宣布,人生而自由,并保 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虽然18世纪产生于美国独 立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政治体系主要是致力于保护 私有财产权利,但是,20世纪实施的“福利国家”政 策在观念上也源于此。 欧美国家在实践中把人的平等权利拓展到教 育、健康、基本生活保障等领域,经历了一个复杂而 曲折的过程。1930-1950年间财富和收入差距的 大幅度压缩,虽然与战争因素有关,但也与经过政治 斗争而实现的一组以追求平等为导向的政策(特别 是累进税制的引入)相关。累进制的所得税率和遗 产税率是20世纪的两大创新,对降低不平等发挥了 关键性的作用。 正是这样的政策,使欧美各国1960-1975年间 的收入差距能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上。类似地,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不平等程度的再次上升,在很大程 度上也是政治决策转向的产物。这次政治转向,受 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以发挥个人能力和追求效率的 名义,对制约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税收和金融的制度 安排,进行了有利于市场精英的调整! 如图3所示,20世纪初期,欧美各国对最高收 入的课税税率均维持在 极 低 水 平,普 遍 在 10% 以 下;“一战”之后开始迅速升高,随后在“大萧条”和二 战期间又升至新的高峰,达80%-90%,并一直维 持这一水平至20世纪70年代末。从20世纪80年 代开始,欧美各国的最高收入边际税率开始急剧下 降,普遍降至40%-50%左右。总的来看,20世纪 欧美各国最高收入的边际税率呈现出“倒 U 形”的 变化轨迹。结合图1和图2刻画的20世纪欧美各 国收入不平等的“U 形”轨迹可知,累进所得税制与 不平等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反向变动关系:在各 国累进所得税制边际税率最高的1940-1980年间, 正是不平等程度最低的时段;而1980年以来最高边际 税率的大幅下降,也伴随着不平等程度的重新上升。 图3 欧美(1900-2010年)最高收入的边际税率 (p.499) 图4 欧美(1900-2010年)最高遗产的边际税率 (p.503) 无独有偶,除了针对收入的累进税制之外,20 世纪欧美各国针对遗产的累进税制也表现出类似的 特征。 如图4所示,20世纪欧美各国针对遗产的累进 税率也呈现出“倒 U 形”的特点,同样从20世纪初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