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I》《外科护理学工》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Z0502007;BZ0502008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外科护理学(I)4学分,总学时66理论66、外科护理学(立)2.5学分,总学时42理论40网络2一、课程简介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基于专业基础课程、护理学基础课程与健康评估课程等之上的临床专业课程。外科护理学以创伤、感染、肿瘤、畸形、梗阻、功能障碍等外科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在现代医学模式和护理观的指导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根据病人身心健康与社会家庭文化需求提供整体护理。外科护理学学习内容既包含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专科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还包含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二、课程目标1.建立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包括病情变化的识别和观察、配合临床检查、做好有关诊断和治疗的护理。熟悉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了解其病因病理。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2.建立能力目标。在授课中把现代护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应用到外科病人的护理中,培养学生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需要,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整体护理;具有较强的临床外科护理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按操作规程进行规范的常见外科护理操作;具备外科疾病预防保健的基本有关知识与方法,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3.建立态度目标
《外科护理学Ⅰ》《外科护理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Z0502007; BZ0502008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外科护理学(Ⅰ)4学分,总学时66 理论66、 外科护理学(Ⅱ)2.5学分,总学时42 理论40 网络2 一、课程简介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基于专业基础课程、护理学基础课程与健康评估课程等之上的临床 专业课程。外科护理学以创伤、感染、肿瘤、畸形、梗阻、功能障碍等外科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在现代医学模式 和护理观的指导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根据病人身心健康与社会家庭文化需求提供整体护理。外科护理学学习内 容既包含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专科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还包含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和社会学 等人文科学知识。 二、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包括病情变化的识 别和观察、配合临床检查、做好有关诊断和治疗的护理。熟悉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了解其 病因病理。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中把现代护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应用到外科病人的护理中,培养学生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 社会文化等需要,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整体护理;具有较强的临床外科护理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按操作规程进行规范的常见外科护理操作;具备外科疾病预防保健的基本有关知识与 方法,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关心他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交流能力,爱护病人,并具有热情、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外科护理学的范畴、进展。2.熟悉外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1.外科护理学的范畴、进展。2.外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章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了解人体体液的分布、水的平衡、电解质代谢、体液与渗透压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2.了解常见水钠代谢紊乱的病因、钾代谢紊乱的病因、常见酸碱失衡的种类和病因。3.了解体液失衡的评估内容和主要护理诊断4.熟悉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5.熟悉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6.熟悉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7.掌握常见水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8.掌握钾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9.掌握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10.掌握体液失衡病人的护理措施。【教学内容】1.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2.常见水钠代谢紊乱的病因。3.常见水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4.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5.钾代谢紊乱的病因。6.钾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7.酸碱失衡:常见酸碱失衡的种类和病因。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关心他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交流能力,爱护病人,并具有热情、认 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外科护理学的范畴、进展。 2.熟悉外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外科护理学的范畴、进展。 2.外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了解人体体液的分布、水的平衡、电解质代谢、体液与渗透压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 2.了解常见水钠代谢紊乱的病因、钾代谢紊乱的病因、常见酸碱失衡的种类和病因。 3.了解体液失衡的评估内容和主要护理诊断。 4. 熟悉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 5. 熟悉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 6. 熟悉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7. 掌握常见水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8. 掌握钾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9. 掌握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10. 掌握体液失衡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 2.常见水钠代谢紊乱的病因。 3.常见水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 5.钾代谢紊乱的病因。 6.钾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7.酸碱失衡:常见酸碱失衡的种类和病因。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 和处理原则
8.体液失衡的评估内容和主要护理诊断9.体液失衡病人的护理措施。第三章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熟悉三大营养素的代谢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分类,熟悉营养不良的评定及诊断。2.熟悉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肠内营养剂分类3.熟悉肠外营养的适应症、营养素及肠外营养制剂4.熟悉营养支持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预期目标。5.掌握肠内营养的投放方法及并发症。6.掌握肠外营养输注方法、并发症及其防治。7.掌握营养支持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教学内容】1.三大营养素的代谢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分类,营养不良的评定及诊断。营养支持的基本指针。2.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肠内营养剂分类。肠内营养的投与方法及并发症3.肠外营养的适应症、营养素及肠外营养制剂。输注方法、并发症及其防治4.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了解休克的微循环变化。2.熟悉休克的概念、分类、休克的临床表现。3.熟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概念、分类。4.熟悉失血性休克及损伤性休克的处理原则。5.熟悉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护理。6.熟悉休克病人的评估内容。7.掌握休克的处理原则、护理措施。【教学内容】1.概述:休克的概念、分类。休克的微循环变化、临床表现、治疗原则。2.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概念、分类。失血性休克及损伤性休克的处理原则。3.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护理。4.休克的护理:休克病人的评估内容、护理措施。第五章麻醉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了解麻醉学的工作范畴
8.体液失衡的评估内容和主要护理诊断。 9.体液失衡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三章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熟悉三大营养素的代谢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分类,熟悉营养不良的评定及诊断。 2.熟悉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肠内营养剂分类。 3. 熟悉肠外营养的适应症、营养素及肠外营养制剂。 4. 熟悉营养支持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预期目标。 5. 掌握肠内营养的投放方法及并发症。 6. 掌握肠外营养输注方法、并发症及其防治。 7. 掌握营养支持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教学内容】 1.三大营养素的代谢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分类,营养不良的评定及诊断。营养支持的基本指针。 2.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肠内营养剂分类。肠内营养的投与方法及并发症。 3.肠外营养的适应症、营养素及肠外营养制剂。输注方法、并发症及其防治。 4.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 了解休克的微循环变化。 2. 熟悉休克的概念、分类、休克的临床表现。 3. 熟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概念、分类。 4. 熟悉失血性休克及损伤性休克的处理原则。 5. 熟悉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护理。 6. 熟悉休克病人的评估内容。 7. 掌握休克的处理原则、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概述:休克的概念、分类。休克的微循环变化、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2.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概念、分类。失血性休克及损伤性休克的处理原则。 3.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护理。 4.休克的护理:休克病人的评估内容、护理措施。 第五章 麻醉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了解麻醉学的工作范畴
2.了解吸入麻醉常用麻醉药和静脉麻醉常用麻醉药。3.了解影响蛛网膜下腔阻带平面的因素和影响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因素4.了解麻醉期间病人的监测项目和麻醉前的准备及术前用药以及术后镇痛方法5.熟悉临床麻醉分类6.熟悉常用静脉麻醉并发症及处理8.熟悉蛛网膜下腔阻滞分类及常用麻醉药9.熟悉硬脊膜外阻滞分类及常用麻醉药。10.熟悉常用局部麻醉药及局部麻醉方法。11.熟悉手术中常用体位。12.熟悉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13.熟悉术后镇痛并发症、防治及护理。14.熟恶护理评估、护理诊断。15.掌握常见的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16掌握麻醉前后的护理措施。【教学内容】1:麻醉学的工作范畴、临床麻醉分类。2.吸入麻醉常用麻醉药、吸入麻醉的实施。静脉麻醉常用麻醉药、常用静脉麻醉。3.蛛网膜下腔阻滞分类及常用麻醉药。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硬脊膜外阻滞分类及常用麻醉药影响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因素。4.常用局部麻醉药及局部麻醉方法,常见的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5。气管内插管术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麻醉期间病人的监测项目6.麻醉前的准备及术前用药、手术中常用体位。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7.术后镇痛方法,术后镇痛的并发症、防治及护理。8.麻醉前后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第六章手术室护理工作【目的要求】1.了解手术室的设置、布局和配备及手术室管理、环境和物品准备2.熟悉手术室常见的布类用品、敷料类、器械类、缝线及缝针以及引流物等。3.熟悉病人一般准备、手术区皮肤消毒。4.熟悉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主要工作职责。5.掌握手术人员准备。6.掌握病人手术体位及手术区铺单法
2.了解吸入麻醉常用麻醉药和静脉麻醉常用麻醉药。 3.了解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和影响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因素 4.了解麻醉期间病人的监测项目和麻醉前的准备及术前用药以及术后镇痛方法。 5.熟悉临床麻醉分类。 6.熟悉常用静脉麻醉并发症及处理。 8.熟悉蛛网膜下腔阻滞分类及常用麻醉药 9.熟悉硬脊膜外阻滞分类及常用麻醉药。 10.熟悉常用局部麻醉药及局部麻醉方法。 11.熟悉手术中常用体位。 12.熟悉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 13.熟悉术后镇痛并发症、防治及护理。 14.熟悉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15.掌握常见的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 16掌握麻醉前后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麻醉学的工作范畴、临床麻醉分类。 2.吸入麻醉常用麻醉药、吸入麻醉的实施。静脉麻醉常用麻醉药、常用静脉麻醉。 3.蛛网膜下腔阻滞分类及常用麻醉药。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硬脊膜外阻滞分类及常用麻醉药, 影响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因素。 4.常用局部麻醉药及局部麻醉方法,常见的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 5.气管内插管术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麻醉期间病人的监测项目。 6.麻醉前的准备及术前用药、手术中常用体位。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 7.术后镇痛方法,术后镇痛的并发症、防治及护理。 8.麻醉前后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第六章 手术室护理工作 【目的要求】 1.了解手术室的设置、布局和配备及手术室管理、环境和物品准备 2.熟悉手术室常见的布类用品、敷料类、器械类、缝线及缝针以及引流物等。 3.熟悉病人一般准备、手术区皮肤消毒。 4.熟悉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主要工作职责。 5.掌握手术人员准备。 6.掌握病人手术体位及手术区铺单法
7.掌握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教学内容】1.手术室的设置、布局和配备及手术室管理。环境和物品准备2.手术室常见的布类用品、敷料类、器械类、缝线及缝针以及引流物等。3.手术人员的准备。4.病人一般准备、手术体位、手术区皮肤消毒及手术区铺单法5.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主要工作职责6.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第七章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手术前、手术后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2.掌握术后并发症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教学内容】1.围手术期的概念、手术分类。2.术前准备及护理:心理准备、一般准备与护理、特殊准备与护理、健康教育3.术后护理: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4.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出血、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第八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目的要求】1.了解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解剖特点。2.了解破伤风及气性坏疽的病因和病理生理3.熟悉外科感染的分类、病因及病理生理。4.熟悉各类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病理生理,护理评估及护理问题5.熟悉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处理原则、临床表现及护理6.熟悉破伤风及气性坏疽的预防及处理原则。7.掌握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及护理。8.掌握各类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定义、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9.掌握脓毒血症的临床表现。10.掌握破伤风及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学内容】1:外科感染的概述外科感染的概念、分类、病原体致病因素与宿主防御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7.掌握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 【教学内容】 1.手术室的设置、布局和配备及手术室管理。环境和物品准备 2.手术室常见的布类用品、敷料类、器械类、缝线及缝针以及引流物等。 3.手术人员的准备。 4.病人一般准备、手术体位、手术区皮肤消毒及手术区铺单法。 5.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主要工作职责。 6.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 第七章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手术前、手术后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2.掌握术后并发症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教学内容】 1.围手术期的概念、手术分类。 2.术前准备及护理:心理准备、一般准备与护理、特殊准备与护理、健康教育。 3.术后护理: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4.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出血、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 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了解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解剖特点。 2.了解破伤风及气性坏疽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3.熟悉外科感染的分类、病因及病理生理。 4.熟悉各类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病理生理,护理评估及护理问题。 5.熟悉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处理原则、临床表现及护理。 6.熟悉破伤风及气性坏疽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7.掌握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及护理。 8.掌握各类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定义、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9.掌握脓毒血症的临床表现。 10.掌握破伤风及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外科感染的概述:外科感染的概念、分类、病原体致病因素与宿主防御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