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Z0502003:BZ0502004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8.7学分,总学时177,理论讲授113,网络6,实践58.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关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护理课程的关键。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课程的教学可通过采用讲授、演示、讨论、任务驱动和实验课等方式进行,以护理专业为背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第五版教材,按照本科护理专业培养自标,内科护理学教学要求和目的,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护理人才,适应新世纪护理发展的大趋势而制定的。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建立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掌掌握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熟悉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治疗要点;了解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运用护理程序,写出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2.建立能力目标。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进行疾病的症状评估和病史采集、制定护理措施、进行科学的专科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的能力。3.建立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一丝不苟为病人服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养成细致观察、反应敏捷、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Z0502003;BZ0502004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 8.7学分,总学时177,理论讲授113,网络6,实践58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学基础上的一 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关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 专业护理课程的关键。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课程的教学可通过采用讲 授、演示、讨论、任务驱动和实验课等方式进行,以护理专业为背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第五版教材,按照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内科护理学教 学要求和目的,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护理人才,适应新世纪护理发展的大趋势而制定的。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掌握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熟悉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及诊断治疗要点;了解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运用护理程序,写出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进 行整体护理。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进行疾病的症状评估和病史采集、制定护理措施、进行科学的专科健康教育及心理护 理的能力。 3.建立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一丝不苟为病人服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养成细致观察、反应 敏捷、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内科护理在护理专业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内科护理的发展和任务。【教学内容】1.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2.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3.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4.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病人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的收集方法,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应用。2.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特点。2.呼吸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3.肺的各种防御机制。4.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措施2.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征。3.熟悉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诊断提供有关护理措施【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2.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焦虑、知识缺乏、低效性呼吸型态、有室息的危险等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内科护理在护理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内科护理的发展和任务。 【教学内容】 1.内科护理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2.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发展。 3.内科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作用。 4.成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病人主观资料和客观资料的收集方法,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应用。 2.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及特点。 2.呼吸系统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3.肺的各种防御机制。 4.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措施。 2.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征。 3.熟悉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诊断提供有关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与体征。 2.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清理呼吸道无效、气体交 换受损、活动无耐力、焦虑、知识缺乏、低效性呼吸型态、有窒息的 危险等
3.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4.有效排痰的护理:如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部击与胸壁振荡、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等。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肺部感染性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肺炎的护理。2.熟悉各种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3.了解各种因素与肺炎的关系。【教学内容】1.肺炎的病因分类。2.肺炎的诊断要点。3.肺炎的治疗要点。4.肺炎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军团菌肺炎主要临床表现5.各型肺炎抗生素治疗原则,重点说明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方法。6.各型肺炎实验室检查的特点。7.肺炎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8.肺炎病人的保健指导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五节肺脓肿【目的要求】1.掌握肺脓肿的护理2.熟悉肺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3.了解肺脓肿的发病原因。【教学内容】1.肺脓肿的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2.肺肿的临床表现。3.肺脓肿实验室检查的特点。4.肺脓肿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5.肺脓肿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6.肺脓肿病人的保健指导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六节支气管扩张
3.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 4.有效排痰的护理:如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和雾化疗法、胸部叩击与胸 壁振荡、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等。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肺部感染性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炎的护理。 2.熟悉各种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 3.了解各种因素与肺炎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肺炎的病因分类。 2.肺炎的诊断要点。 3.肺炎的治疗要点。 4.肺炎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军团菌肺炎主要临床表现。 5.各型肺炎抗生素治疗原则,重点说明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方法。 6.各型肺炎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7.肺炎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8.肺炎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肺脓肿 【目的要求】 1.掌握肺脓肿的护理。 2.熟悉肺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 3.了解肺脓肿的发病原因。 【教学内容】 1.肺脓肿的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2.肺脓肿的临床表现。 3.肺脓肿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4.肺脓肿的诊断要点及治疗要点。 5.肺脓肿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6.肺脓肿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
【目的要求】1.掌握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护理措施。2.掌握体位引流的护理、大咯血室息的病情观察和抢救。3.熟悉治疗及护理过程。4.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教学内容】1.支气管扩张症的的病因、常见并发症。2.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要点。3.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要点。4.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机制。5.支气管扩张症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6.支气管扩张症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7.支气管扩张症的保健指导。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七节肺结核【目的要求】1.掌握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和消毒隔离,尤其是疾病的预防。2.了解肺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转归,理解疾病发生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教学内容】1.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肺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与病变转归。3.肺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尤其是细菌学检查和结素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4.肺结核的诊断要点:临床诊断中的分类法、转归的3个分期。5.肺结核的临床分型与各型特点。6.肺结核病的主要临床表现7.抗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其理论依据。8.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原则。9.常用抗结核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护理观察,化疗方法和方案选择。10.为“营养失调”病人提供饮食护理。11.肺结核病人的保健指导。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八节支气管哮喘【目的要求】1.掌握哮喘的防治方法与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护理措施。 2.掌握体位引流的护理、大咯血窒息的病情观察和抢救。 3.熟悉治疗及护理过程。 4.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 【教学内容】 1.支气管扩张症的的病因、常见并发症。 2.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要点。 3.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要点。 4.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机制。 5.支气管扩张症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6.支气管扩张症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7.支气管扩张症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七节 肺结核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和消毒隔离,尤其是疾病的预防。 2.了解肺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转归,理解疾病发 生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 【教学内容】 1.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肺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与病变转归。 3.肺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尤其是细菌学检查和结素试验的临床意 义及评价。 4.肺结核的诊断要点:临床诊断中的分类法、转归的3个分期。 5.肺结核的临床分型与各型特点。 6.肺结核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7.抗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其理论依据。 8.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原则。 9.常用抗结核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护理观察,化疗方法和方案选择。 10.为“营养失调”病人提供饮食护理。 11.肺结核病人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八节 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1.掌握哮喘的防治方法与护理
2.熟悉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分期、分级,常用平喘药物作用与副作用。3.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室检查。4.了解哮喘的发生机制,认识其发作与某些诱发因素有重要关系。【教学内容】1.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关的诱发因素。2.支气管哮喘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3.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要点4.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5.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和体征。6.支气管扩张剂、抗炎类平喘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7.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知识缺乏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尤其是药物的合理选择、雾化吸入器的正确使用。8.支气管哮喘保健指导:缓解期避免诱发因素、自我监测、掌握正确的药物使用技术、全身锻炼等。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九节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症状的护理措施及综合防治措施。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3.了解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和分期。【教学内容】1.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相关因素。2.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实验室检查项目及特点。3.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要点。4.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各期的治疗原则。5.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和体征。6.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7.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保健指导。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十节肺源性心脏病【目的要求】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2.熟悉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
2.熟悉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分期、分级,常用平喘药物作用与副作用。 3.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室检查。 4.了解哮喘的发生机制,认识其发作与某些诱发因素有重要关系。 【教学内容】 1.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关的诱发因素。 2.支气管哮喘实验室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3.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要点。 4.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5.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6.支气管扩张剂、抗炎类平喘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 7.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知识缺乏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尤 其是药物的合理选择、雾化吸入器的正确使用。 8.支气管哮喘保健指导:缓解期避免诱发因素、自我监测、掌握正确的 药物使用技术、全身锻炼等。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九节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症状的护理措施及综合防 治措施。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 3.了解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病因,熟悉临床表现和分期。 【教学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相关因素。 2.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实验室检查项目及特点。 3.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要点。 4.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各期的治疗原则。 5.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6.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7.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保健指导。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节 肺源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改善症状的各项护理措施。 2.熟悉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