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2.5学分,总学时40,理论32,实验(见习)8,网络0一、课程简介课程简介: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是从护理学角度研究和帮助出现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使其恢复或提升精神健康水平的学科。精神科护理学不仅与精神病学和护理学有关,还与心理学、社会学、行人,1为医学以及相关的伦理宗教和法学等内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生物、心理、社会等各种因素对精神活动的影响,熟悉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掌握精神科护理常用的知识和技能。本门课程内容分为十一章分别为绪论、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科护理技能、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神经症患者的护理、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儿童及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科治疗观察与护理。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了解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了解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讲课内容以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可能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为主,并讲授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等。见习主要帮助学生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学会如何收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史,掌握常见精神疾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了解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的知识、能力、态度目标如下(一)建立知识目标。1.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工作内容以及精神科护理的常用工作方法。2.掌握精神科护理的护理程序,精神科各种常见疾病护理的相关概念、目标和内容,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精神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3.了解精神科各种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二)建立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识别不同精神障碍的症状。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要求和技能。2.学生能正确识别和评价个体的正常和异常精神活动。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建设态度目标。1.通过了解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2.通过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理解和关爱3.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2.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学分:2.5学分,总学时40,理论32,实验(见习)8,网络0 一、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是从护理学角度研究和帮助出现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 人,使其恢复或提升精神健康水平的学科。精神科护理学不仅与精神病学和护理学有关,还与心理学、社会学、行 为医学以及相关的伦理宗教和法学等内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生物、心理、社会等各种因 素对精神活动的影响,熟悉常见精神疾病的护理,掌握精神科护理常用的知识和技能。本门课程内容分为十一章, 分别为绪论、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科护理技能、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心境 障碍患者的护理、神经症患者的护理、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儿童及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人格 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科治疗观察与护理。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了解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 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 响,了解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讲课内容以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可能 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为主,并讲授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等。见习主要帮助学生将 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学会如何收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史,掌握常见精神疾病患者的整 体护理,了解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的知识、能力、态度目标如下: (一)建立知识目标。 1.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工作内容以及精神科护理的常用工作方法。 2.掌握精神科护理的护理程序,精神科各种常见疾病护理的相关概念、目标和内容,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 健康教育,精神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精神科各种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 (二)建立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识别不同精神障碍的症状。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要求和技 能。 2.学生能正确识别和评价个体的正常和异常精神活动。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设态度目标。 1.通过了解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2.通过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理解和关爱。 3.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 2.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
3.熟悉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精神医学相关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4.了解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1.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及主要任务2.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3.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精神医学相关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目的要求】1.掌握精神病和精神疾病的概念、精神症状的本质和特点。2.重点掌握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自知力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及意识障碍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学会对精神症状进行评估。3.熟悉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4.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学。【教学内容】1.精神病和精神疾病的概念。2.精神疾病的病因学3.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4.精神症状的本质和特点。5.认知障碍的概念及主要内容。6.情感障碍的概念及主要内容。7.意志障碍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自的要求】1.掌握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过程及技巧一治疗性沟通。2.掌握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内容、方法与记录。3.掌握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状态的概念及种类。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为、食和吞食异物患者的征兆特征、预防以及发生时的紧急处理。4.掌握精神科安全护理措施5.熟悉木僵患者的表现及护理措施。6.熟悉精神科的分级护理、精神科病房相关制度及护理常规。7.了解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和康复训练的目的、措施与步骤。8.了解精神科患者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教学内容】
3.熟悉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精神医学相关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 4.了解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及主要任务。 2.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3.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精神医学相关的伦理学与法律问题。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目的要求】 1.掌握精神病和精神疾病的概念、精神症状的本质和特点。 2.重点掌握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自知力障碍、情感障碍、 意志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及意识障碍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学会对精神症状进行评估。 3.熟悉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 4.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教学内容】 1.精神病和精神疾病的概念。 2.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3.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学。 4.精神症状的本质和特点。 5.认知障碍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6.情感障碍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7.意志障碍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 【目的要求】 1.掌握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过程及技巧—治疗性沟通。 2.掌握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内容、方法与记录。 3.掌握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状态的概念及种类。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为、噎食和吞食异物患者的征兆特 征、预防以及发生时的紧急处理。 4.掌握精神科安全护理措施。 5.熟悉木僵患者的表现及护理措施。 6.熟悉精神科的分级护理、精神科病房相关制度及护理常规。 7.了解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和康复训练的目的、措施与步骤。 8.了解精神科患者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教学内容】
1.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2.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3.精神科康复训练护理。4.精神疾病患者的组织与管理。5.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状态的概念。6.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自的要求】1.掌握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谱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基本概念2.掌握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3.熟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护理。4.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5.了解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6.了解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程与预后、诊断、治疗7.了解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与预防。8.了解谱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9.了解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10.了解颅内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11.了解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12.了解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教学内容】1.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2.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3.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4.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5.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6.颅内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7.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8.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9.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与护理,10.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程与预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11.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1.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 2.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3.精神科康复训练护理。 4.精神疾病患者的组织与管理。 5.精神疾病患者急危状态的概念。 6.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 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基本概念。 2.掌握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3.熟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4.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5.了解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6.了解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程与预后、诊断、治疗。 7.了解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8.了解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9.了解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10.了解颅内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11.了解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12.了解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教学内容】 1.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 2.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4.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5.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6.颅内感染伴发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7.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8.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程与预后。 9.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与护理。 10.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程与预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 11.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1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护理。第五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精神分裂症的基本概念、临床分型及特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熟悉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3.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与治疗原则。4.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能作出评估与护理诊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教学内容】1.精神分裂症的概念、致病因素。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及特点。3.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及预后。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案例。第六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躁狂状态、抑郁状态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护理措施2.熟悉心境障碍的概念、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护理问题。3.了解心境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与预防。【教学内容】1.心境障碍的概念。2.心境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心境障碍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与预防。4.躁狂状态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5.抑郁状态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第七章神经症患者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症的概念、临床表现。2.掌握神经症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3.熟悉神经症的共同特点、分类与治疗原则4.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和共同特点5.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6.了解常见神经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7.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
1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护理。 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精神分裂症的基本概念、临床分型及特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熟悉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3.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与治疗原则。 4.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能作出评估与护理诊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 【教学内容】 1.精神分裂症的概念、致病因素。 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及特点。 3.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及预后。 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案例。 第六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躁狂状态、抑郁状态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2.熟悉心境障碍的概念、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护理问题。 3.了解心境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与预防。 【教学内容】 1.心境障碍的概念。 2.心境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心境障碍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与预防。 4.躁狂状态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5.抑郁状态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第七章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症的概念、临床表现。 2.掌握神经症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3.熟悉神经症的共同特点、分类与治疗原则。 4.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和共同特点。 5.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6.了解常见神经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7.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
【教学内容】1.神经症的概念。2.神经症的共同特点与分类。3.常见神经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4.神经症患者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5.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和共同特点。6.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第八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概念。2.熟悉进食障碍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3.熟悉睡眠与睡眠障碍的概念。4.熟悉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5.了解常见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6.了解进食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程及预后。【教学内容】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概念。2.进食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治疗与护理3.睡眠与睡眠障碍的概念。4.常见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5.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第九章儿童及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的常见疾病类型,2.熟悉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的概念3.熟悉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4.熟悉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及四个等级,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5.了解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的治疗与预后【教学内容】1.精神发育迟滞的概念、病因、精神发育迟滞的四个等级、治疗原则与预后、护理2.儿童孤独症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与预后、护理
【教学内容】 1.神经症的概念。 2.神经症的共同特点与分类。 3.常见神经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4.神经症患者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5.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和共同特点。 6.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 第八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概念。 2.熟悉进食障碍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 3.熟悉睡眠与睡眠障碍的概念。 4.熟悉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5.了解常见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6.了解进食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程及预后。 【教学内容】 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概念。 2.进食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治疗与护理。 3.睡眠与睡眠障碍的概念。 4.常见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第九章儿童及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的常见疾病类型。 2.熟悉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的概念。 3.熟悉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4.熟悉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及四个等级,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的临床表 现。 5.了解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的治疗与预后。 【教学内容】 1.精神发育迟滞的概念、病因、精神发育迟滞的四个等级、治疗原则与预后、护理。 2.儿童孤独症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与预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