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学》实验指导前言实验教学作为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学实验教学是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部根据护理本科专业的特点,并依据《康复护理学》实验大纲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组织编写《康复护理学》实验指导。本实验指导内容共4项实验。每项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意义、注意事项、实验要求、实验设备、学时要求、实验内容与方法等项目。实验学时:8学时实验一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的评定(综合性实验,2学时)【实验目的】1.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2.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3.掌握肌力的评定方法【实验原理及意义】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度明显不一致时,提示神经肌肉方面存在问题,如肌肉瘫痪等。由于人体各部位的关节生理活动范围不一,要求在关节活动度康复护理中严格掌握活动极限,避免造成损伤,因此,关节活动度的实验主要是正常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定。骨折复位后,长期制动易导致关节活动功能及肌力出现障碍,因此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测量评定是创伤康复中的重要操作技术,通过测量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大小,分析关节活动度改变的原因及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注意事项】1.熟悉关节解剖和正常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度检查应该左右对比,并且测量主动及被动两种方式。2.检查时必须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保持舒适体位,测定时不得移动,以免代偿活动影响检查结果。3.使用双臂量角器时,量角器的轴心必须与关节活动轴心一致,两臂与关节两端肢体长轴平行,肢体活动时,轴心及两臂不得偏移,量角器的轴心在终未位时需要重新放置。4.记录结果应写明关节活动的起、止度数,当关节处于过伸时,用负号表示,如-150,无运动时记录为0或者无。5.测定时应对疼痛、肿胀程度、肌紧张、肌萎缩、皮肤状况、有无外伤等情况予以记载
《康复护理学》实验指导 前 言 实验教学作为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学实验教学是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部根据护理本科专业的特点,并依 据《康复护理学》实验大纲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组织编写《康复护理学》实验指导。本实验指导内容共4 项实验。每项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意义、注意事项、实验要求、实验设备、学时要求、实验内容与方法 等项目。 实验学时:8学时 实验一 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的评定 (综合性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3. 掌握肌力的评定方法 【实验原理及意义】 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度明显不一致时,提示神经肌肉方面存在问题,如肌肉瘫痪等。由于人体各部位的关节 生理活动范围不一,要求在关节活动度康复护理中严格掌握活动极限,避免造成损伤,因此,关节活动度的实验主 要是正常关节活动范围的测定。骨折复位后,长期制动易导致关节活动功能及肌力出现障碍,因此关节活动度和肌 力的测量评定是创伤康复中的重要操作技术,通过测量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大小,分析关节活动度改变的原因及肢 体功能障碍的程度。 【注意事项】 1.熟悉关节解剖和正常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度检查应该左右对比,并且测量主动及被动两种方式。 2.检查时必须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保持舒适体位,测定时不得移动,以免代偿活动影响检查结果。 3.使用双臂量角器时,量角器的轴心必须与关节活动轴心一致,两臂与关节两端肢体长轴平行,肢体活动 时,轴心及两臂不得偏移,量角器的轴心在终末位时需要重新放置。 4.记录结果应写明关节活动的起、止度数,当关节处于过伸时,用负号表示,如-150,无运动时记录为0或 者无。 5.测定时应对疼痛、肿胀程度、肌紧张、肌萎缩、皮肤状况、有无外伤等情况予以记载
【实验要求】1.学生首先应进行正常人体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测量。2.其次对中风恢复期、关节炎症、痛风、关节强直、脱位、骨折愈合后、截肢、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肌肉挛、短缩、肌腱断裂、关节继发性损害、烧伤后皮肤瘢痕增生、制动后关节活动受限者进行评定3.禁止选用关节脱位或骨折未愈合、肌腱及韧带术后早期、骨化性肌炎或异位骨化的患者。【主要仪器设备】量角器、皮尺、握力器。【学时】2学时。【实验内容与方法】一、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1.向被检者说明测量的目的、过程、测量原因,以取得被检者的配合。2.被检者体位舒适,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测量在全关节活动范围不受限的解剖位上进行3.量角器的轴心对准关节的运动轴心,固定臂与关节的近端骨的长轴平行,移动臂与关节的远端骨的长轴平行。4.关节活动度测量包括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测量两项内容,患者在允许的关节活动范围之内,主动活动关节,为主动活动度;治疗师轻柔地移动关节,测量的活动度为被动关节活动度5.记录主动关节活动终未位的角度及被动关节活动终未位的角度,每一个关节测量3次取平均值二、常见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一)肩关节活动度的测量1.被检者坐位或仰卧位。2.轴心位于肱骨侧面肩峰。3.固定臂与躯干平行,移动臂与肱骨平行。4.肩关节做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运动5.读出固定臂与移动臂之间的夹角。6.评定标准前屈0°~180°,伸展0°~60°外展0°~180°内收0°~45°(二)肘关节活动度的测量1.被检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2.要求完成一次屈肘动作
【实验要求】 1.学生首先应进行正常人体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测量。 2.其次对中风恢复期、关节炎症、痛风、关节强直、脱位、骨折愈合后、截肢、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肌肉 痉挛、短缩、肌腱断裂、关节继发性损害、烧伤后皮肤瘢痕增生、制动后关节活动受限者进行评定。 3.禁止选用关节脱位或骨折未愈合、肌腱及韧带术后早期、骨化性肌炎或异位骨化的患者。 【主要仪器设备】 量角器、皮尺、握力器。 【学时】 2学时。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1.向被检者说明测量的目的、过程、测量原因,以取得被检者的配合。 2.被检者体位舒适,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测量在全关节活动范围不受限的解剖位上进行。 3.量角器的轴心对准关节的运动轴心,固定臂与关节的近端骨的长轴平行,移动臂与关节的远端骨的长轴平 行。 4.关节活动度测量包括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测量两项内容,患者在允许的关节活动范围之内,主动活动 关节,为主动活动度;治疗师轻柔地移动关节,测量的活动度为被动关节活动度。 5.记录主动关节活动终末位的角度及被动关节活动终末位的角度,每一个关节测量3次取平均值。 二、常见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一)肩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被检者坐位或仰卧位。 2.轴心位于肱骨侧面肩峰。 3.固定臂与躯干平行,移动臂与肱骨平行。 4.肩关节做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运动。 5.读出固定臂与移动臂之间的夹角。 6.评定标准前屈0°~180°,伸展0°~60°,外展0°~180°,内收0°~45°。 (二)肘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被检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 2.要求完成一次屈肘动作
3.以肱骨外上l为轴心,固定臂平行于肱骨中线,移动臂平行于桡骨中线4.标明关节的0°位,如不能从0°位开始,应记录实际开始位角度。5.肘关节在状面上围绕冠状轴完成屈伸动作。6.被检者尽力主动屈肘,并维持在屈肘位置,测量出肘关节的活动度数,为主动关节活动度7.在肘关节可能的活动范围之内,轻柔地被动移动关节至肘关节的活动的终未点(即被动运动的关节达到最未端时治疗师所获得的手感即抵抗感),然后维持肘关节的位置,测量出肘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8.评定标准屈曲0°~150%,伸展0(三)腕关节活动度的测量1.被检者坐位。2.屈肘。3.腕关节掌屈。4.轴心位于腕关节背侧(与第3掌骨成一线),固定臂紧贴前臂背侧中线,移动臂紧贴手臂正中,腕关节掌屈运动。5.腕关节背伸。6.轴心位于腕关节掌侧(与第3掌骨成一直线),固定臂紧贴前臂掌骨中线,移动臂紧贴掌骨正中,腕关节背伸运动。7.评定标准掌屈0°~80°,背伸0°~70°(四)髋关节活动度的测量1.髋关节屈曲(1)被检者仰卧位。(2)膝关节屈曲。(3)轴心位于股骨大转子侧面(4)固定臂指向骨盆侧面,移动臂与股骨平行。(5)令被检者屈髋。(6)评定标准:0°~1252.髋关节伸展(1)被检者俯卧位。(2)轴心位于股骨大转子侧面。(3)固定臂指向骨盆侧面,移动臂与股骨平行,膝关节屈曲
3.以肱骨外上髁为轴心,固定臂平行于肱骨中线,移动臂平行于桡骨中线。 4.标明关节的0°位,如不能从0°位开始,应记录实际开始位角度。 5.肘关节在矢状面上围绕冠状轴完成屈伸动作。 6.被检者尽力主动屈肘,并维持在屈肘位置,测量出肘关节的活动度数,为主动关节活动度。 7.在肘关节可能的活动范围之内,轻柔地被动移动关节至肘关节的活动的终末点(即被动运动的关节达到最 末端时治疗师所获得的手感即抵抗感),然后维持肘关节的位置,测量出肘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度。 8.评定标准屈曲0°~150°,伸展0°。 (三)腕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被检者坐位。 2.屈肘。 3.腕关节掌屈。 4.轴心位于腕关节背侧(与第3掌骨成一线),固定臂紧贴前臂背侧中线,移动臂紧贴手臂正中,腕关节掌屈 运动。 5.腕关节背伸。 6.轴心位于腕关节掌侧(与第3掌骨成一直线),固定臂紧贴前臂掌骨中线,移动臂紧贴掌骨正中,腕关节背 伸运动。 7.评定标准掌屈0°~80°,背伸0°~70°。 (四)髋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髋关节屈曲 (1)被检者仰卧位。 (2)膝关节屈曲。 (3)轴心位于股骨大转子侧面。 (4)固定臂指向骨盆侧面,移动臂与股骨平行。 (5)令被检者屈髋。 (6)评定标准:0°~125°。 2.髋关节伸展 (1)被检者俯卧位。 (2)轴心位于股骨大转子侧面。 (3)固定臂指向骨盆侧面,移动臂与股骨平行,膝关节屈曲
(4)髋后伸。(5)评定标准:0°~30%3.髋关节内收及外展(1)被检者仰卧位。(2)轴心位于髂前上棘。(3)固定臂位于两前上棘连线上,移动臂与股骨长轴平行。(4)下肢内收和外展。(5)评定标准:内收0°~30°,外展0°~45°(五)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1.被检者俯卧位2.轴心位于排骨小头。3.固定臂与股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腓骨长轴平行。4.令被检者膝关节伸、屈运动。5.评定标准屈曲00~135°,伸展0°(六)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1.被检者仰卧位或坐位。2.轴心在踝中点下2.5cm处3.固定臂与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第五跖骨平行4.令被检者踝关节跖屈、背屈运动。5.评定标准背屈0°~20跖屈0°~50%内翻0°~35外翻0°~15三、肌力的测量1.被检者仰卧位。2.嘱被检者分别活动四肢。3.评定标准0级肢体无肌肉收缩、1级肢体有肌肉收缩、2级肢体可以平移但不能对抗重力、3级肢体可以抬起,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肢体可以对抗较弱的阻力、5级正常肌力实验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综合性实验,2学时)
(4)髋后伸。 (5)评定标准:0°~30°。 3.髋关节内收及外展 (1)被检者仰卧位。 (2)轴心位于髂前上棘。 (3)固定臂位于两髂前上棘连线上,移动臂与股骨长轴平行。 (4)下肢内收和外展。 (5)评定标准:内收0°~30°,外展0°~45°。 (五)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被检者俯卧位。 2.轴心位于腓骨小头。 3.固定臂与股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腓骨长轴平行。 4.令被检者膝关节伸、屈运动。 5.评定标准 屈曲00~135°,伸展0°。 (六)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1.被检者仰卧位或坐位。 2.轴心在踝中点下2.5cm处。 3.固定臂与腓骨长轴平行,移动臂与第五跖骨平行。 4.令被检者踝关节跖屈、背屈运动。 5.评定标准 背屈0°~20°,跖屈0°~50°,内翻0°~35°,外翻0°~15°。 三、肌力的测量 1. 被检者仰卧位。 2. 嘱被检者分别活动四肢。 3. 评定标准 0级 肢体无肌肉收缩、1级 肢体有肌肉收缩、2级 肢体可以平移但不能对抗重力、3级 肢体可以 抬起,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 肢体可以对抗较弱的阻力、5级 正常肌力。 实验二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综合性实验,2学时)
【实验目的】1.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方法2.熟悉ADL评定的临床意义【实验原理及意义】ADL可以最基本地反映一个个体的综合能力,通过观察其每天基本活动的完成情况,客观地评价个体的精细协调、控制能力及感知、认知功能。完成ADL能力,需具备以下的身体条件,即有随意运动功能,能按要求完成各种随意运动:有控制身体平衡和稳定的功能:有精细协调、控制驱体、肢体和手功能的能力:具备言语、感知、认知等高级脑功能;具备人体解学上的完整性和对称性;四肢及躯干具备完成ADL的肌力及肌张力;具备完成ADL能力的心肺功能;具备完成ADL所需的各关节活动范围等,因此,ADL的评定内容围绕日常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实验对象】1.ADL依赖的患者。2.正常人。3.学生模拟的病人。【实验要求】1.认知功能障碍者、精神病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过度疲劳和焦虑者不适合进行ADL评定。2.体验者按照不同障碍情况模拟患者的动作进行ADL活动,评定者根据动作完成独立情况评分,如不能独立完成,根据帮助量的多少给予评分。【评定标准】Barthel指数包括10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的程度分为O、5、10、15分四个功能等级,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达到100分并不意味着患者能完全独立生活,如不能烹饪、料理家务或与他人接触,但他不需要照顾,可以自理。60分以上提示被检查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60-4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实验按评定一、评定二等顺序,说明患者的ADL水平达到能需要辅助、不能的程度。大小便控制评定可采用询问法,根据失禁程度、次数予以评分,无须模拟操作。【主要仪器设备】ADL评定室一一模拟家庭环境,配备基本的床、椅子、厨房用品、卫生间及洗漱用品。【学时】2学时
【实验目的】 1. 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方法。 2. 熟悉ADL评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及意义】 ADL可以最基本地反映一个个体的综合能力,通过观察其每天基本活动的完成情况,客观地评价个体的精细 协调、控制能力及感知、认知功能。完成ADL能力,需具备以下的身体条件,即有随意运动功能,能按要求完成各 种随意运动;有控制身体平衡和稳定的功能;有精细协调、控制躯体、肢体和手功能的能力;具备言语、感知、认 知等高级脑功能;具备人体解剖学上的完整性和对称性;四肢及躯干具备完成ADL的肌力及肌张力;具备完成ADL 能力的心肺功能;具备完成ADL所需的各关节活动范围等,因此,ADL的评定内容围绕日常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进 行。 【实验对象】 1.ADL依赖的患者。 2.正常人。 3.学生模拟的病人。 【实验要求】 1.认知功能障碍者、精神病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过度疲劳和焦虑者不适合进行ADL评定。 2.体验者按照不同障碍情况模拟患者的动作进行ADL活动,评定者根据动作完成独立情况评分,如不能独立 完成,根据帮助量的多少给予评分。 【评定标准】 Barthel指数包括10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的程度分为O、5、10、15分四个功能等级,总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达到100分并不意味着患者能完全独立生活,如不能烹饪、料理家务或 与他人接触,但他不需要照顾,可以自理。 60分以上提示被检查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60-4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 40~2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帮助; 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 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的效益最大。实验按评定一、评定二等顺序,说明患者的ADL水平达到能、 需要辅助、不能的程度。大小便控制评定可采用询问法,根据失禁程度、次数予以评分,无须模拟操作。 【主要仪器设备】 ADL评定室——模拟家庭环境,配备基本的床、椅子、厨房用品、卫生间及洗漱用品。 【学时】 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