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宗产品均采用机械化生产。其做法由六个工序完成,即萎凋(包括晒 青和晾青)、做青(包括摇青和静置)、炒青、揉捻、毛火(包括摊放)、 足火等六道工序。 三、初制技术 (一)萎凋 萎凋方法有晒青(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以日光萎凋为主,对 下午 4-5 时以后进厂鲜叶和阴雨天叶,采用加温萎凋。 1、萎凋的目的 (1) 蒸发少量水分,要求快速失水,增加叶片与 梗之间含水量的差异,提高叶片细胞的吸水力,为“做青”加速“走 水”准备条件。 (2)加速化学变化,为提高香气,除去苦涩味准备物质基础。 大分子物质水解生成可溶性物质,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淀粉 水解生成可溶性糖,使水浸出物(由鲜叶的 40.9%增加到 42.2%),可 溶性糖(增加 11.51%)、氨基酸等含量增加(比鲜叶增加 8.24%)。 叶绿素破坏(水解、置换等),绿色变浅。花香显露。青茶萎凋 中的香气成分变化,据时友裕纪子(1984 年)分析,加热萎凋使а- 法尼烯含量大增。日光萎凋使苄基氰和吲哚形成。生产经验表明日光 萎凋(晒青)对青茶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晒青比加温萎凋的制茶 品质要优。 2、萎凋技术与方法 (1)日光萎凋(晒青)
6 宗产品均采用机械化生产。其做法由六个工序完成,即萎凋(包括晒 青和晾青)、做青(包括摇青和静置)、炒青、揉捻、毛火(包括摊放)、 足火等六道工序。 三、初制技术 (一)萎凋 萎凋方法有晒青(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以日光萎凋为主,对 下午 4-5 时以后进厂鲜叶和阴雨天叶,采用加温萎凋。 1、萎凋的目的 (1) 蒸发少量水分,要求快速失水,增加叶片与 梗之间含水量的差异,提高叶片细胞的吸水力,为“做青”加速“走 水”准备条件。 (2)加速化学变化,为提高香气,除去苦涩味准备物质基础。 大分子物质水解生成可溶性物质,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淀粉 水解生成可溶性糖,使水浸出物(由鲜叶的 40.9%增加到 42.2%),可 溶性糖(增加 11.51%)、氨基酸等含量增加(比鲜叶增加 8.24%)。 叶绿素破坏(水解、置换等),绿色变浅。花香显露。青茶萎凋 中的香气成分变化,据时友裕纪子(1984 年)分析,加热萎凋使а- 法尼烯含量大增。日光萎凋使苄基氰和吲哚形成。生产经验表明日光 萎凋(晒青)对青茶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晒青比加温萎凋的制茶 品质要优。 2、萎凋技术与方法 (1)日光萎凋(晒青)
7 按不同品种、产地和采摘时间,分别均匀摊在水筛(直径 1 米, 孔眼 1 平方厘米)或篾垫上。篾垫摊叶 20-25 千克(0。5 千克/平米 左右),在阳光强度偏弱的情况下晒 30-50 分钟,中间翻拌 2-3 次; 水筛每筛摊叶 0。4 千克,以叶片不相迭为宜。 “开青”后,按先后顺序放到晒青架上进行日光萎凋,中间要翻 青一次,翻青后 2 筛并 1 筛,翻青动作要轻,以防损伤叶子而先期发 酵。 所谓“开青”,即将叶片轻放在水筛中,两手执筛一甩动,鲜叶 即均匀地摊满筛面,基本达到叶片不相互重叠。 晾青 通过晾青,使叶片还阳,便于做青。 将晒青适度的叶子 连同水筛移到室内或阴凉通风处的晾青架上,进行晾青,时间 30 分 钟左右,使梗中的水分向叶片输送。晒青技术要点是: A、气温不能超过 34℃,否则容易红变。因此一般晒青在早晚进 行,早春的中午气温较低时也可晒青。 B、晒青时间 依气温等综合考虑,日光强、空气 干燥,晒青时间短,最短可在 10 分钟左右;日光弱,湿度 大,晒青时间可延长到 1 小时左右。 C、晒青技术要根据各品种的鲜叶理化性状的不同而异。晒青时 间的长短,以日光强弱和叶片含水量多少等灵活掌握。叶质嫩,叶张 薄,含水量少的叶子,晒青宜轻;叶片肥嫩,含水量高的叶子,常进 行两晒两晾;中午或日光过强时不宜晒青;雨水叶和露水叶要先摊放, 去掉表面水后再进行晒青
7 按不同品种、产地和采摘时间,分别均匀摊在水筛(直径 1 米, 孔眼 1 平方厘米)或篾垫上。篾垫摊叶 20-25 千克(0。5 千克/平米 左右),在阳光强度偏弱的情况下晒 30-50 分钟,中间翻拌 2-3 次; 水筛每筛摊叶 0。4 千克,以叶片不相迭为宜。 “开青”后,按先后顺序放到晒青架上进行日光萎凋,中间要翻 青一次,翻青后 2 筛并 1 筛,翻青动作要轻,以防损伤叶子而先期发 酵。 所谓“开青”,即将叶片轻放在水筛中,两手执筛一甩动,鲜叶 即均匀地摊满筛面,基本达到叶片不相互重叠。 晾青 通过晾青,使叶片还阳,便于做青。 将晒青适度的叶子 连同水筛移到室内或阴凉通风处的晾青架上,进行晾青,时间 30 分 钟左右,使梗中的水分向叶片输送。晒青技术要点是: A、气温不能超过 34℃,否则容易红变。因此一般晒青在早晚进 行,早春的中午气温较低时也可晒青。 B、晒青时间 依气温等综合考虑,日光强、空气 干燥,晒青时间短,最短可在 10 分钟左右;日光弱,湿度 大,晒青时间可延长到 1 小时左右。 C、晒青技术要根据各品种的鲜叶理化性状的不同而异。晒青时 间的长短,以日光强弱和叶片含水量多少等灵活掌握。叶质嫩,叶张 薄,含水量少的叶子,晒青宜轻;叶片肥嫩,含水量高的叶子,常进 行两晒两晾;中午或日光过强时不宜晒青;雨水叶和露水叶要先摊放, 去掉表面水后再进行晒青
8 晒青不足,成品茶香低味涩;晒青过度,则易产生“死青”,即 萎凋叶呈凋枯干瘪状,叶脉不通或已红变,叶片不能“走水还阳”(只 有晾青后能走水还阳的叶片才符合做青工序要求)。死青是不能做出 青茶特有品质特征的。 解释“还阳”、“走水”和“退青”。“还阳”是在晾青过程中,梗 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向萎凋叶片输送,使叶片重新恢复新鲜状态的 现象。在还阳中梗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向萎凋叶片输送的现象称为 “走水”。下表中晒青和晾青中儿茶素的变化,可能与这种现象有关。 “退青”是还阳后,由于叶片失水快于梗,在晾青或做青中使叶片又 萎凋的现象。 D、要求薄摊,叶片不能损伤和红变。 (2)加温萎凋 加温萎凋叶质量不如日光萎凋。但产量高,尤其是阴雨天时只能 采用加温萎凋。 过去加温萎凋一般在烘焙房楼上,利用热空气来提高室温,室温 掌握在 30-35℃之间,相对湿度在 50-55%,摊叶厚度 5-7 厘米,时间 2-3 小时,在萎凋中翻青 1-2 次。 萎凋槽萎凋 风温控制在 35-40℃,摊叶厚度 15-20 厘米, 时间 1-2.5 小时。摊叶厚度、萎凋时间和风温,应视品种和含水量灵 活掌握。 3、萎凋适度标准 叶片失去光泽,叶质较柔软,叶缘稍卷缩,叶片呈萎凋状态
8 晒青不足,成品茶香低味涩;晒青过度,则易产生“死青”,即 萎凋叶呈凋枯干瘪状,叶脉不通或已红变,叶片不能“走水还阳”(只 有晾青后能走水还阳的叶片才符合做青工序要求)。死青是不能做出 青茶特有品质特征的。 解释“还阳”、“走水”和“退青”。“还阳”是在晾青过程中,梗 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向萎凋叶片输送,使叶片重新恢复新鲜状态的 现象。在还阳中梗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向萎凋叶片输送的现象称为 “走水”。下表中晒青和晾青中儿茶素的变化,可能与这种现象有关。 “退青”是还阳后,由于叶片失水快于梗,在晾青或做青中使叶片又 萎凋的现象。 D、要求薄摊,叶片不能损伤和红变。 (2)加温萎凋 加温萎凋叶质量不如日光萎凋。但产量高,尤其是阴雨天时只能 采用加温萎凋。 过去加温萎凋一般在烘焙房楼上,利用热空气来提高室温,室温 掌握在 30-35℃之间,相对湿度在 50-55%,摊叶厚度 5-7 厘米,时间 2-3 小时,在萎凋中翻青 1-2 次。 萎凋槽萎凋 风温控制在 35-40℃,摊叶厚度 15-20 厘米, 时间 1-2.5 小时。摊叶厚度、萎凋时间和风温,应视品种和含水量灵 活掌握。 3、萎凋适度标准 叶片失去光泽,叶质较柔软,叶缘稍卷缩,叶片呈萎凋状态
9 青气减退,清香显露,手持新梢基部则顶部第二叶下垂,而梗中水分 尚充足,减重率在 10-15%之间,含水量在 68-70%左右为宜。 掌握“重晒轻摇,轻晒重摇”的原则。表:晒青和晾青中儿茶 素的变化(以鲜叶为 100 计) 儿茶素 鲜叶 晒 青 叶 晒青时 的变化 晾 青 叶 晾 青 时 的 变化 晒青与晾 青的总变 化 总量 100 68.41 -31.59 79.43 11.02 -20.57 L-EGC 21.42 10.5 -10.92 14.55 4.05 -6.87 DL-GC 5.07 4.64 -0.42 5.88 1.24 0.81 L-EC DL-C 8.69 5.73 -2.96 8.09 3.36 -0.6 L-EGCG 47.69 37.12 -10.57 38.68 1.5 -9.01 L-ECG 17.13 10.42 -6.71 12.23 1.8 -4.9 复习题:简要叙述青茶萎凋工艺技术及其作用。 (二)做青 由做青和静置交替进行,是青茶品质形成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 “绿叶红镶边”等青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 1、做青的目的 (1)实现走水,通过筛、转等机械作用,促进茎梗中的水分和 可溶性物质向叶片输送,增加叶片水分和可溶性物质的含量为形成青 茶耐泡、滋味醇厚和香高提供基础
9 青气减退,清香显露,手持新梢基部则顶部第二叶下垂,而梗中水分 尚充足,减重率在 10-15%之间,含水量在 68-70%左右为宜。 掌握“重晒轻摇,轻晒重摇”的原则。表:晒青和晾青中儿茶 素的变化(以鲜叶为 100 计) 儿茶素 鲜叶 晒 青 叶 晒青时 的变化 晾 青 叶 晾 青 时 的 变化 晒青与晾 青的总变 化 总量 100 68.41 -31.59 79.43 11.02 -20.57 L-EGC 21.42 10.5 -10.92 14.55 4.05 -6.87 DL-GC 5.07 4.64 -0.42 5.88 1.24 0.81 L-EC DL-C 8.69 5.73 -2.96 8.09 3.36 -0.6 L-EGCG 47.69 37.12 -10.57 38.68 1.5 -9.01 L-ECG 17.13 10.42 -6.71 12.23 1.8 -4.9 复习题:简要叙述青茶萎凋工艺技术及其作用。 (二)做青 由做青和静置交替进行,是青茶品质形成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 “绿叶红镶边”等青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 1、做青的目的 (1)实现走水,通过筛、转等机械作用,促进茎梗中的水分和 可溶性物质向叶片输送,增加叶片水分和可溶性物质的含量为形成青 茶耐泡、滋味醇厚和香高提供基础
10 (2)叶片在筛、转等机械作用下,叶缘摩擦而损伤细胞,使茶 汁外溢,促进多酚类的酶促氧化,形成“绿叶红边”。 (3)在做青和静置中,水分继续缓慢蒸发,个种物质转化的速 度逐渐加快(与萎凋反应近似),青气散失,香气形成。所以,做青 是形成青茶“三分红、七分绿”和特有香味的关键工序。 2、做青方法 做青室要求较密闭,凉爽,事温 22-27℃,以 25℃最好,相对湿 度为 80-85%。如温度低于 20℃时,可用火盆在四周移动,提高温度, 但温度不能超过 29℃。 表 做青中主要理化变化(叶色以第二叶为准) 次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含 水 (%) 72.65 71.82 71 70.52 70.15 69.6 68.83 67.93 儿 茶 素(%) 13.26 11.37 12.09 10.5 9.03 12.21 7.67 8.99 细 胞 损 坏 率(%) 13.1 18.54 24.33 香气 青 气 较 重 稍 带 清气 青 气 减轻, 清 香 浓 青 气 消失, 清 香 浓 清 香 退,显 桂 花 香 桂 花 香 渐 浓,清 香退 桂 花 香 浓 带 兰 香 桂 花 香退, 兰 香 浓 桂 花 香浓, 微 带 桂 花
10 (2)叶片在筛、转等机械作用下,叶缘摩擦而损伤细胞,使茶 汁外溢,促进多酚类的酶促氧化,形成“绿叶红边”。 (3)在做青和静置中,水分继续缓慢蒸发,个种物质转化的速 度逐渐加快(与萎凋反应近似),青气散失,香气形成。所以,做青 是形成青茶“三分红、七分绿”和特有香味的关键工序。 2、做青方法 做青室要求较密闭,凉爽,事温 22-27℃,以 25℃最好,相对湿 度为 80-85%。如温度低于 20℃时,可用火盆在四周移动,提高温度, 但温度不能超过 29℃。 表 做青中主要理化变化(叶色以第二叶为准) 次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含 水 (%) 72.65 71.82 71 70.52 70.15 69.6 68.83 67.93 儿 茶 素(%) 13.26 11.37 12.09 10.5 9.03 12.21 7.67 8.99 细 胞 损 坏 率(%) 13.1 18.54 24.33 香气 青 气 较 重 稍 带 清气 青 气 减轻, 清 香 浓 青 气 消失, 清 香 浓 清 香 退,显 桂 花 香 桂 花 香 渐 浓,清 香退 桂 花 香 浓 带 兰 香 桂 花 香退, 兰 香 浓 桂 花 香浓, 微 带 桂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