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管 子孫不肖,法律除了承認父母的慈戒灌可以由父母自行黄罰 外,法律这給子父母以送懲罐,箭求地方政府代爲款行。我們已經 说過生殺楼的被列等是父權的一種减缩,那麽,家庭愆罰灌的移交 於政府詣求法宫蕃判執行,如亨利梅因所提示我們的羅馬帝孩屿 代晚的情形,也是父權的一種减缩。送懲的方式通常不外 種。父母可以子孫逵犯法令焉阻由送清懲戏。 唐、宋的遮分是徒刑二年,明,清時代划杖一百②。逢犯教令 的範图,上面已經說過,是很寬泛的,只要父母提出控訴,法司無不 照准。尤其是明、清的法律處分定得很輕。 除了连犯教令外,父母也可以不孝的耶名全控子孫求代风 懲治:不孝的罪名然较空犯敦令爲童,所以法律上的德處水較 後者爲重。法什對於不素的内容在名例(继则)上原已一一·列舉, 包括告言詛熙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在别搿異財,伏養有缺,片 父母喪自身嫁娶,作樂程服從吉,聞喪匿不舉哀,及詐稱祖父母父 母死等項⑧,如何治罪在滌文(分划)上也有明確的规定,艾理時是 不會感到因,的。但並不是锐不在列率毓圍以内的子女對父母的 不毯,便不算不老,而父母使不能齿他。松理上和事實上父母同樣 地可以告潮,只要告了系不华,法司是不會拒不受理的。 而且還有一點可注意的是父母如果以不孝的罪名呈控,請求 將子處死,政府也是不會拒絶的,雖然不茅罪的處分除告言詛駡 處死外,共馀等项皆罪不至死。這襄我們可以看出法律對於父權 ①《唐律疏燕》二四,网讼四,“子系连犯教今”;《宋刑统》二四,門松律, “性周親以下”。宋史·刑法志截其宗脖,民家子有與人者,共父呼之不上、照質 死,法官惑答罪。上日:“呼不止,逢犯教令,當徒二年,何朗音也:” ②《明律预》一○,《刑律二,訴熟,“子孫运犯教令;《洁律例三○,《刑神>,诉 訟,“子系遮犯教令”。 ③唐、元、明、清律,名列,“十恶”,不幸滌
第一章家族 傾问,父澜對子女的:殺罐在法律制度發展到某随程度時,雖被 法律機構撤銷,但很明顯地,却仍保留有生毅的意志,换言之,國家 所收回的只是殺的權力,但壑特的也只是這一射,對於父母生殺 的意志却並未否認,只是要求代爲轼行而已。我們或可信此郎山 特父翅生般權之遗跡, 别宋的法律,父母告千不¥欲殺者皆許之①。唐時李傑爲河 南尹,有寡婦告千不孝,其子不能旮理,但云:“得罪於母,死所甘 分。傑察其狀,非不孝子,對寡婦說:“汝寡居惟有一子,今告之,罪 至死,得無悔乎?”寡婦道:“子無赖,不順母,獰復悔乎?”傑白:“蕃 如此,可買棺木來”②,此寡婦但云:“子無赖,不順母”鲫處死,可 見父母欲殺皆詐之,原無需罪至死,亦無須提山確證 但我們應注意並不是所有時代的法律對於被控不辛的人都處 以死刑。宋代即有例如此、真德秀知泉州時,有母子不幸、摇 糊得實,丈脊於h,髡髮居役3, 清代的法律與父母以呈送發遣的權利,只要子孫不服教海且 有觸犯情箭便可依例請求,怍逆不孝的子孫因父母的呈送,常由 内地發配到雲、赏兩廣),這-·類的犯人向例是不准援赦的(常赦 所不原),除非遇到特旨恩赦或减等發落,詢明犯親,情願伊子回 家,纔有釋放的機會,如遇恩赦淮即時韁!,若恩詔只係成等發 落,划诚徒之後照親老留養例,枷號一個丹程放⑤。照例軍流人犯 ⊙《宋苦心六四,《何承天傅云“母省了不苹,欲殺者許之。"注公,“削递犯教 令,敬恭行虧,父母欲设皆許之,"按米苟法徘,子不孝父母原爲棄市(“朱盘八一,《颜 覬之停引律)。 ②張沁《朝野僉裁》卷上, ③真德秀听山政训>(孩颜本), 回多看《刑米柔覽→1:643各案。 ⑤《请独例:四,名例律”上“常赦所不氖”嘉魔六单被纂,十一:,五年,十九 年四次修改,二十上年政篮例
12 中顾法律奥國社合 减等者,彬遞诚爲杖一百徒三年,满徒之日方灌穋问。是送發遭之 案瓣理不时係體貼犯親迫不及待之意。父母呈送常出於一时氣 忿,及子孫遠戍,又心存不忍,時時繁念,歃情深,所以許其显請 程回,又恐近於兒威,所以只能在指定情形之下擗理,不能隨意請 求。立法原意原係曲體祖父母父母之心,並非爲曾犯忤逆之子係, 意存寬行。所以有時犯人發遣未久,遇恩旨查刹,面犯湖氣念未 平,不癫領回,年久月深,又想完子回家,是請釋放。雎與例不符, 但爲醴念親心,仍准解交原籍,照例减徒折枷释放⑨。有時父母因 兒子衆多,-了觸犯,卸行呈送,後來餘子死亡,纸人侍養,又显詩 釋放,也能邀旌,雕然與遇放才能呈蒂的定例是不符的。道光帱廣 西有林某因長子竊銀花用,被父序罵,出言頂撞,呈送發造貴州,灵 子去後,次子病亡,三子病廢,林某年逾七,梵凳低依,呈請釋放。 刑部以雠例無明文,然“共父殘年待斃,望子不歸,既非所以順衰老 之情,亦不足以教人了之孝”,准予柳袁程问②。 釋放回家原是因父母無人侍奉.能念親心,所以子系釋凹後必 须合於在家侍奉的滌件,如赦回後,再有髑犯,又經父母呈送,铤加 重治罪,發往新疆給官兵爲奴了⑨。如果待養的對象已經不存在, 洞樣地,也也就無须釋放山家了⊙。除非該犯原案實係偶有慨纪, ①《刑案安览》I:9奶一71,其脱帖中查議之文有公:“…並無敬後F行查詢 之例,能查王法本乎人指,面送子修遣之案,遇放绿谁向犯親查詢,则恐子者之败可 好,又明了犯親以塘,使得白母享主,是施法外之仁,即禽委曲牧茶之意…該氏推念 骨肉,颠子同歸,刻仍令灵留配所,核犯不得差篇默之私,若阀孽由自作,面犯親待養無 人,來槍荐景,反無以自慰,接之天理入情,似术爲允協。該犯係神經遇赦查袍之犯,似 可推廣空仁,谁其樱回…此後有似此案情,均可照此辦埋。” ②《H案乘览D【:72a一74b。 ③《清津例“带赦所不凉"你例 ④按乾隆六小年舊例原定作逆姿遭之人父母已故,便准釋可。嘉慶十三年篮例 以父母已故,便謂不致再有作逆情事,即准琴回,殊非偕理,况谧犯等於親在時既救於 是犯尖其歐心,又安望共有依襟之誠耶:此一條羊即制去,仍逆例不放(同上像例)
郊一章京族 13 並非估惡屢犯,又有聞喪哀痛情状,經督撫將軍咨部核准奏請的 手镀)。,有的人被父母呈送融禁孩,陶父母身故,口曼失去釋放的 機會而竞在狱白盡②。 我們從呈送發趣的事例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山來祖父父母 於子孫身體自由的决定懽力。他們不但可以行使親權,並凡可以 法律的力量,永遠剥奢共自由,放逐於逸速,子孫被排斥於家族 團體之外,同時也就被排斥於广大的社拿之外一包括邊境以外 的金部中國,不能立足於社會。运可以説明子孫永遠是屬於父祖 的,永遠是奥家庭不能分離的,這在具冇近代意識,以周脱離家庭 可以白由在社會上漫得自已生活的見解,是大相诞庭的、 更重要的,我叫從中也可看出父母在這方面的絶封决定權,剥 裤自由與否的袂定,轨行-部分以後,免除其罪刑典否,全取决於 他們的意志,法律只爲他定一範及具體的獬法,並代爲款行而 已,不齊爲受委託的决定機彬。從形式上來看,判决的是法司,從 貿質上來看,决定的還是向法司委託的父母,法律上早已承認他們 的親桃。他們褫套子孫的白由的合法罐力,嚴格言之,實不自情求 發遣之時始;同樣地,他們免除原刑的權力亦不自請求釋放之 時始 從清代遺留下來的案障中,我們可以看出父母正送觸犯之案 多係情節較輕者,人抵係因不服管束或出言頂撞。類情事。有 人因平日懒怡游鸿不聽母测,被是送發遣⑧,有一人酗酒滋事,屢 訓不,由直隸發配廣西),有時則爲供養有缺,有一人自家逃 ①《清他树·,“常放所不原”,嘉慶十九年锁察道光二【年修收例,金有刑案 0y1:76b77a;77a-78a:78a-795,80a-81b.82ab,83b。 ⊙同上,75b ③刑案第党44:56b ④ 同上[:82
14 中围法律舆中厕社會 走,二车不回,不顏其父萎瞻,經呈送極邊煙岸充軍⊙。許多則起 因於偷竊財物,有一人偷賣伊父膳毅,被父查知,出言锅犯,由四川 發配廣束⑨。有一人因性好游蕊浪费,個竊父銀使用,又·人因 賭博输錢,欲當母衣服償欠④。有時再度呈送發遣也並非了不得 的大惡,有一人嗜酒游蔼,經父呈送张造,在配思湖被切逃回被缕, 遊逢恩韶查詢,犯親情願領回,枷貴釋放,翻後該人又在外飲醉,其 父氣忿,復呈送發遣,依例枷號月,仍發極邊充軍,永不准程 回⑤。可以說都是屬於逢犯教令一類的。很清楚地若是有千犯毆 署的重火罪名,早己罪犯死刑,豈止發遣?條例上說得明白:“凡: 告觸犯之案,除子孫實犯酸置,罪干重辟,及僅止逢犯教令者,仍各 依律例分别辦理外,其有祖父母父母呈首子系想求發遭,及屢遠犯 假犯者,御將被是之子孫箕發煙瘴地方充軍”⑦。故道光谕旨有 云:“子於父母如有干犯至情,早經依律治罪,共偶違教令,經父母 一時之怒送官監禁者,带節本屬稍差”@。 於此我們不應忽略一重要點,子孫逢犯教令或供袭有缺,依照 本准不過杖一百,可是犯了同样的過失,被父母呈送便發遣邊地, 终身不得自由了。這事說明了處分的伸縮自由完全损縱在父母的 手裹,像刑部《說帖》所説的:“子孫一有觸犯都祖父母父母是送 者,如懇求發遣,即應照貸際之例凝軍;如不欲發遣,止應照違犯之 律凝杖®。法律機横代父母执行懲戒糖,虚刑的輕重完全是遵父 ① 《刑案袁陵4:4a。 间LI:73b。 ③ 同上I:72b。 同上44:55a ⑥同上I.83ab ⑥ 《清律悦三心,刑律,新讼》“子孫进犯教令”,克度十五年修改例。 G <刑案兼兜I:15b。 ⑧同上44: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