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通读全文,答题区域在二、三自然段,抓住关键句,进行概括。(一点1 分,两点3分;答其他的,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①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阅读 时要注意: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 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②善于抓中心句 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 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 尾处。③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依据文意,力求明 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人物张冠李戴, 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 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④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 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参考译文】 程知节,本名叫咬金,是济州东阿县人。年少时候骁勇善战,善于骑马用槊击刺。 大业年末,程咬金聚集了数百人,共同护卫乡里,防备其他盗贼。后归附李密, 任命为内军骠骑。当时李密在军中挑选出八千个特别优秀的勇烈之士,隶属四位 骠骑将军,分为左右保护自己,号称内军。李密自己说:“这八千人可以抵得上 百万大军。”程咬金管领四骠骑之一,所受恩遇特别隆厚。 等到王世充与李密在城外决战,程咬金率领内马军,与李密一同于北邙山上扎营, 单雄信率领外马军,于偃师城北扎营。王世充袭击单雄信营垒,李密派遣程咬金 与裴行俨前去救援。裴行俨率先驱马奔向敌军,被飞箭射中,摔到地上。程咬金 驰马救援,连杀数人,王世充军队后退,于是抱起裴行俨再次骑上马回奔。被王 世充骑兵追赶,追兵用槊刺伤程咬金,程咬金转过身去折断其槊,又斩杀追兵, 方才与裴行俨免于此难。 后李密失败,王世充俘虏(得到)了程咬金,王世充对待他很是优厚。武德二年 程咬金对秦叔宝说:“王世充才识风度浅薄狭隘,却爱乱说,喜欢赌咒发誓,这 不过是老巫婆而已,哪里是拨乱反正的君主!”王世充在九曲与唐军交战,程知 节带兵在阵上,与秦叔宝等在马上向王世充行礼,说道:“我等身受您的特别优 待,总想报恩效力。但您性情猜忌,身旁又多煽动蛊惑之人,不是我等托身之处, 如今恭敬请求从此分别。”于是骑上马与左右数十人前降唐,王世充害怕,不敢 追赶。李渊授予他秦王府左三统军,程咬金击败宋金刚,擒获窦建德,使王世充 投降,同领左一马军总管。每逢出征举旗先登,因屡建战功被封为宿国公。 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忌恨他,向唐高祖李渊进谗言陷害他,派他出任康州刺史。 程咬金告知李世民说:“大王左膀右臂被除掉,保全恐怕不能长久。知节在死的 时候也不离开大王,希望大王快些保全自己。”六月四日,跟随李世民讨伐李 建成、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后,授予他太子右卫率,升任右武卫大将军,赐给食 封七百户。 唐太宗贞观年间,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等职。与长孙无忌等人暂时代理 刺史之职,改封为卢国公,授普州刺史。十七年,又转为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 门屯兵事宜,加封镇军大将军。髙宗永徽六年,知节迁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 授葱山(葱岭)道行军大总管征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军队驻扎 在怛笃城,有数千家胡人打开城门出投降,程知节(程咬金)杀戮全城的人而后 离去,贺鲁于是立即逃得远远的。大军回师之后,知节因罪被免官。不久,授为
解析:通读全文,答题区域在二、三自然段,抓住关键句,进行概括。(一点 1 分,两点 3 分;答其他的,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①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阅读 时要注意: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 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②善于抓中心句、 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 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 尾处。③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依据文意,力求明 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人物张冠李戴, 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 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④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 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参考译文】 程知节,本名叫咬金,是济州东阿县人。年少时候骁勇善战,善于骑马用槊击刺。 大业年末,程咬金聚集了数百人,共同护卫乡里,防备其他盗贼。后归附李密, 任命为内军骠骑。当时李密在军中挑选出八千个特别优秀的勇烈之士,隶属四位 骠骑将军,分为左右保护自己,号称内军。李密自己说:“这八千人可以抵得上 百万大军。”程咬金管领四骠骑之一,所受恩遇特别隆厚。 等到王世充与李密在城外决战,程咬金率领内马军,与李密一同于北邙山上扎营, 单雄信率领外马军,于偃师城北扎营。王世充袭击单雄信营垒,李密派遣程咬金 与裴行俨前去救援。裴行俨率先驱马奔向敌军,被飞箭射中,摔到地上。程咬金 驰马救援,连杀数人,王世充军队后退,于是抱起裴行俨再次骑上马回奔。被王 世充骑兵追赶,追兵用槊刺伤程咬金,程咬金转过身去折断其槊,又斩杀追兵, 方才与裴行俨免于此难。 后李密失败,王世充俘虏(得到)了程咬金,王世充对待他很是优厚。武德二年, 程咬金对秦叔宝说:“王世充才识风度浅薄狭隘,却爱乱说,喜欢赌咒发誓,这 不过是老巫婆而已,哪里是拨乱反正的君主!”王世充在九曲与唐军交战,程知 节带兵在阵上,与秦叔宝等在马上向王世充行礼,说道:“我等身受您的特别优 待,总想报恩效力。但您性情猜忌,身旁又多煽动蛊惑之人,不是我等托身之处, 如今恭敬请求从此分别。”于是骑上马与左右数十人前降唐,王世充害怕,不敢 追赶。李渊授予他秦王府左三统军,程咬金击败宋金刚,擒获窦建德,使王世充 投降,同领左一马军总管。每逢出征举旗先登,因屡建战功被封为宿国公。 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忌恨他,向唐高祖李渊进谗言陷害他,派他出任康州刺史。 程咬金告知李世民说:“大王左膀右臂被除掉,保全恐怕不能长久。知节在死的 时候也不离开大王,希望大王快些保全自己。” 六月四日,跟随李世民讨伐李 建成、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后,授予他太子右卫率,升任右武卫大将军,赐给食 封七百户。 唐太宗贞观年间,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等职。与长孙无忌等人暂时代理 刺史之职,改封为卢国公,授普州刺史。十七年,又转为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 门屯兵事宜,加封镇军大将军。高宗永徽六年,知节迁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 授葱山(葱岭)道行军大总管征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军队驻扎 在怛笃城,有数千家胡人打开城门出投降,程知节(程咬金)杀戮全城的人而后 离去,贺鲁于是立即逃得远远的。大军回师之后,知节因罪被免官。不久,授为
岐州(治所今陕西凤翔)刺史。程知节上表请求归养,朝廷许之。麟德二年病逝, 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在太宗昭陵。 【题文】K010.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7分) (1)塞下曲(其二)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豪迈壮丽的军事生活,刻画了一位 武艺高强、英勇杀敌的将军形象。(2分)将军夜行,误以石为虎,箭射入石的 传奇故事,表现了将军勇武过人。诗一开始就渲染猛虎袭的紧张气氛,为将军误 射作好铺垫,同时也写出了将军的高度警觉性;后两句箭没在石中的情景,以戏 剧性的结果烘托出将军那非凡的臂力和高超的箭术,表达了作者对将军的赞美之 情。(2分) 解析:诗的前两句是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形象起一个渲染的作用,后两句正面 写将军的武艺高强。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要注意四点:①作品的情节对人物的刻画。② 抓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③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④诗中作者的评 论。常见提问模式:对这首诗中的某某形象做简要分析,解题步骤:形象一一特 征一一意义(情感)。 (2)湖上晚归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寒钟过雨声”哪个字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 声穿过秋雨而,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 有形,生动形象,(1分)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答“寒” 字也可,寒冷的意思,作者在雨中听到钟声觉得一阵寒意,(1分)运用通感手 法,化听觉为触觉,(1分)形象地表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天寒意。(1分)) 解析:3分。字义1分,手法1分,效果1分。先确定“寒”的意思,“寒”有 “寒冷”的意思,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寒),但 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 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而且 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 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词鉴赏】 《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 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 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 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
岐州(治所今陕西凤翔)刺史。程知节上表请求归养,朝廷许之。麟德二年病逝, 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在太宗昭陵。 【题文】K010.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7 分) (1) 塞下曲(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4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能力,能力层级为 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豪迈壮丽的军事生活,刻画了一位 武艺高强、英勇杀敌的将军形象。(2 分)将军夜行,误以石为虎,箭射入石的 传奇故事,表现了将军勇武过人。诗一开始就渲染猛虎袭的紧张气氛,为将军误 射作好铺垫,同时也写出了将军的高度警觉性;后两句箭没在石中的情景,以戏 剧性的结果烘托出将军那非凡的臂力和高超的箭术,表达了作者对将军的赞美之 情。(2 分) 解析:诗的前两句是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形象起一个渲染的作用,后两句正面 写将军的武艺高强。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要注意四点: ①作品的情节对人物的刻画。② 抓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③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④诗中作者的评 论。常见提问模式:对这首诗中的某某形象做简要分析,解题步骤:形象——特 征——意义(情感)。 (2)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寒钟过雨声”哪个字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3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 声穿过秋雨而,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 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 有形,生动形象,(1 分)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 分)(答“寒” 字也可,寒冷的意思,作者在雨中听到钟声觉得一阵寒意,(1 分)运用通感手 法,化听觉为触觉,(1 分)形象地表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天寒意。(1 分)) 解析:3 分。字义 1 分,手法 1 分,效果 1 分。先确定“寒”的意思,“寒”有 “寒冷”的意思,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 (寒),但 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 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 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 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词鉴赏】 《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 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 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 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