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绿色)扩散、映绿了水。(2)忽隐忽现(忽明忽暗)。(4分,每小题 2分。) 15.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柑子圆而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 情态,表现了他的喜悦之情。(4分,修辞2分,形状和情态1分,喜悦之情1 分 16.勤劳:空闲时间就伺候菜园,茄子、辣椒成行,豇豆、冬瓜、丝瓜、南瓜等 藤蔓植物爬满架子;外婆遍种青菜,一笼一笼的,茎叶繁茂,油绿肥实。慈爱: 留柑子给他。能干(富有生活智慧)做出的菜味道美:把果园经营得很好。(4 分,性格特点2分,答到2个性格特点即可,分析具体得2分。) 17.内容上:点明了外婆的爱使他感到温暖、果园给予了他快乐的主旨,抒发了 他对果园的喜爱之情。结构上:总结全文。(5分,其中内容的作用3分,结构 的作用2分。) 2014年上海市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列车上 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 实在是无聊透顶。我想找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时间 ②首先把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小伙子身上,年龄相仿,应该有共同语言。我正在考 虑用什么话来开头,只见那小伙子打开随身带的电脑包,取出笔记本,放在腿上 开始上网。于是耳朵里传来了QQ的提示音,原来人家有人聊天。 ③左边是个美女,一直侧脸向窗外看着,虽然咱不贪图什么艳遇,但是如果有 个佳人旅途相伴,聊聊天,也是很不错的。我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清了清嗓子 用尽量绅士一些的语调说:“你好,是不是没来过这里,见你一直在欣赏外面的 景色啊?”话音落下,美女却丝毫没有反应。仔细一瞧,人家秀发遮掩的耳朵里 耷拉下一条黑线来,原来在静静地听音乐,把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排斥在外。 ④我灰头土脸地苦笑一下,扭头看斜对面的那个大爷。大爷穿着非常朴素,慈祥 的面容,一看就是个实在人,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大爷似乎觉察到我的目光 直盯着他,马上把手提包抱在怀里,把头埋下去,身子向我相反的方向扭了扭 我颇为尴尬,使劲咽了一口唾沫,站起身来。 ⑤我穿过车厢,走到了两节车厢的接头处。看见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抽烟。我凑过 去,掏出一支烟来,赔着笑说:“车厢晨禁止抽烟,憋坏了,也过来抽一口。大 哥,借个火。”中年人犹豫了一下,掏出打火机递过来。我在火车的晃荡中把烟 点着,吸了一口,把打火机还给他,说:“谢谢啊,大哥这是去哪?” ⑥中年人把还剩下一大截的烟掐灭,说了声:“你接着抽,我回座位了 ⑦我正呆滞在那里,一个八九岁的阳光男孩出现在眼前,“叔叔,请问您,高大 笔直的树就是白杨树吗?” 19.第①段画线部分的作用是。(3分) 20.细读第②一⑥段,“我”想与人聊天却四次未能如愿,请把“我”遇挫后的 “反应”填写在下列横线上。(4分) 第一次:失望;第二次:;第三次:尴尬;第四次: 21.第⑥段中年人的言行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4分) 22.对本文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告诫人们,身处信息化时代,不能因人机交流而忽略人际交流 B.警示我们,身处陌生的环境,应该注意保持适度的警觉和距离
14.(1)(绿色)扩散、映绿了水。(2)忽隐忽现(忽明忽暗)。(4 分,每小题 2 分。) 15.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柑子圆而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 情态,表现了他的喜悦之情。(4 分,修辞 2 分,形状和情态 1 分,喜悦之情 1 分。) 16.勤劳:空闲时间就伺候菜园,茄子、辣椒成行,豇豆、冬瓜、丝瓜、南瓜等 藤蔓植物爬满架子;外婆遍种青菜,一笼一笼的,茎叶繁茂,油绿肥实。慈爱: 留柑子给他。能干(富有生活智慧)做出的菜味道美;把果园经营得很好。(4 分,性格特点 2 分,答到 2 个性格特点即可,分析具体得 2 分。) 17.内容上:点明了外婆的爱使他感到温暖、果园给予了他快乐的主旨,抒发了 他对果园的喜爱之情。结构上:总结全文。(5 分,其中内容的作用 3 分,结构 的作用 2 分。) 2014 年上海市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3 题(20 分) 列车上 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 实在是无聊透顶。我想找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时间。 ②首先把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小伙子身上,年龄相仿,应该有共同语言。我正在考 虑用什么话来开头,只见那小伙子打开随身带的电脑包,取出笔记本,放在腿上 开始上网。于是耳朵里传来了 QQ 的提示音,原来人家有人聊天。 ③左边是个美女,一直侧脸向窗外看着,虽然咱不贪图什么艳遇,但是如果有一 个佳人旅途相伴,聊聊天,也是很不错的。我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清了清嗓子, 用尽量绅士一些的语调说:“你好,是不是没来过这里,见你一直在欣赏外面的 景色啊?”话音落下,美女却丝毫没有反应。仔细一瞧,人家秀发遮掩的耳朵里 耷拉下一条黑线来,原来在静静地听音乐,把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排斥在外。 ④我灰头土脸地苦笑一下,扭头看斜对面的那个大爷。大爷穿着非常朴素,慈祥 的面容,一看就是个实在人,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大爷似乎觉察到我的目光一 直盯着他,马上把手提包抱在怀里,把头埋下去,身子向我相反的方向扭了扭。 我颇为尴尬,使劲咽了一口唾沫,站起身来。 ⑤我穿过车厢,走到了两节车厢的接头处。看见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抽烟。我凑过 去,掏出一支烟来,赔着笑说:“车厢晨禁止抽烟,憋坏了,也过来抽一口。大 哥,借个火。”中年人犹豫了一下,掏出打火机递过来。我在火车的晃荡中把烟 点着,吸了一口,把打火机还给他,说:“谢谢啊,大哥这是去哪?” ⑥中年人把还剩下一大截的烟掐灭,说了声:“你接着抽,我回座位了。” ⑦我正呆滞在那里,一个八九岁的阳光男孩出现在眼前,“叔叔,请问您,高大 笔直的树就是白杨树吗?” 19. 第①段画线部分的作用是 。(3 分) 20.细读第②─⑥段,“我”想与人聊天却四次未能如愿,请把“我”遇挫后的 “反应”填写在下列横线上。(4 分) 第一次:失望; 第二次: ; 第三次:尴尬; 第四次: 。 21. 第⑥段中年人的言行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4 分) 22. 对本文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4 分) A.告诫人们,身处信息化时代,不能因人机交流而忽略人际交流。 B.警示我们,身处陌生的环境,应该注意保持适度的警觉和距离
C.提醒人们,在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也要多点信任,多点交流。 D.劝导我们,即使社会复杂,人么交流方式各异,仍需待人以礼。 23.练习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5分) 答 (二)(20分)19.(3分)渲染列车上所见所闻的单调乏味,表现“我”无聊 的心境,引出下文“我”找同行者聊天的情节。 20.(4分)苦笑(2分)呆滞(2分) 21.(4分)对“我”怀有戒备之心(2分),不愿与“我”交流(2分) 22.(4分)C(4分)A(2分) 23.(5分)阳光男孩的主动交流与前文其他人的表现形成反差(对比),引发 我们对人际交流问题的思考(3分)。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以回味和 思考的空间(2分)。 2014年天津市 阅读《几生修得到梅花》,回答16~19题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 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 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瞈嗡的追棒,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 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蕊掩息她的娇媚,而她 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他玉洁冰 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 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眉,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 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 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 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 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 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 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 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 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 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 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 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 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 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 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髙标清雅的圣洁,横斜 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
C.提醒人们,在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也要多点信任,多点交流。 D.劝导我们,即使社会复杂,人么交流方式各异,仍需待人以礼。 23. 练习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5 分) 答: (二)(20 分)19.(3 分)渲染列车上所见所闻的单调乏味,表现“我”无聊 的心境,引出下文“我”找同行者聊天的情节。 20.(4 分)苦笑(2 分) 呆滞(2 分) 21.(4 分)对“我”怀有戒备之心(2 分),不愿与“我”交流(2 分) 22.(4 分)C (4 分) A(2 分) 23.(5 分)阳光男孩的主动交流与前文其他人的表现形成反差(对比),引发 我们对人际交流问题的思考(3 分)。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以回味和 思考的空间(2 分)。 2014 年天津市 阅读《几生修得到梅花》,回答 16~19 题。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 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 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 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 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他玉洁冰 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 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眉,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 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 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 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 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 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 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 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 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 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 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 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 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 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 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 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
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 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选自《青海湖》2014年第2期,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 6.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 括。(4分)答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 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答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⑤段中“有道的君子”是指哪些仰慕梅花的人们,他们有着高尚的志 趣,视 梅花为修养的典范。 B.文章第③段连用两个“不是不想”,写出了狂风和大雪的无奈,作为梅花的知 音和伴侣,它们只能选择手下留情 C.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摹梅花、抒发情感、表达 意趣融为一体 D.文章第④段通过梅花雨桃花、杏花、梨花、水仙花的对比,突出了梅花与众不 同的美好,也流露出作者对哪些“俗常”之花的厌恶。 E.文章引用大量诗句,既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语言典雅 令人回味 19.文章第⑥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具体分析。(4 分) 16.①梅花颜色缤纷多彩;②梅花气质超凡脱俗:③梅花香气清逸幽雅、婉约内 敛;④梅花枝干姿态极美 1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漫天飞雪 中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仰慕和赞美之情。(3分) 18.BD 19.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再次点明梅花特立独行的风骨;内容上,深 化主题,将梅花的精神升华为华夏民族的心魂和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 神。(4分) 2014年浙江省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6题 故乡红叶 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 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 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选自《青海湖》2014 年第 2 期,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先生。 16.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 括。(4 分) 答: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 分) 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 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答: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文章第⑤段中“有道的君子”是指哪些仰慕梅花的人们,他们有着高尚的志 趣,视 梅花为修养的典范。 B.文章第③段连用两个“不是不想”,写出了狂风和大雪的无奈,作为梅花的知 音和伴侣,它们只能选择手下留情。 C.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摹梅花、抒发情感、表达 意趣融为一体。 D.文章第④段通过梅花雨桃花、杏花、梨花、水仙花的对比,突出了梅花与众不 同的美好,也流露出作者对哪些“俗常”之花的厌恶。 E.文章引用大量诗句,既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语言典雅, 令人回味。 19.文章第⑥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具体分析。(4 分) 答: 16.①梅花颜色缤纷多彩;②梅花气质超凡脱俗;③梅花香气清逸幽雅、婉约内 敛; ④梅花枝干姿态极美。 1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漫天飞雪 中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仰慕和赞美之情。(3 分) 18.B D 19.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再次点明梅花特立独行的风骨;内容上,深 化主题,将梅花的精神升华为华夏民族的心魂和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 神。(4 分) 2014 年浙江省 2014 年浙江省杭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6 题 (一) 故乡红叶 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 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 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 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 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 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 来年沤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 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 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 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 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 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 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 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 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 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 便踅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 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 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 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 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 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 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 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①沤(ω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白) 中途 折回。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 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 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 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 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 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 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 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 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 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 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 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 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 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 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 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 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 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 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 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 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 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 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 中途 折回。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文章分析:作者由赏香山红叶引出对故乡红叶的感叹,转而再写到父亲的辛勤劳 作、默默坚守,最后一段点出红叶象征着山里的人们。 9.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3分) 答 10.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4分)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 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 有了一种惆怅。 答: 11.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12.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5分) 答 二、(一)9.【解析】句段作用题;首先回归语境(见文中划线句子),再从内 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描写了香山红叶和故乡的红叶,并用了对比的 手法;结构上,先判断句子处于文章开头的位置,可以分析出是为下文作铺垫的。 参考答案: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突出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 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作铺垫。 10.【解析】“惆怅”是作者心中的感受,重点在于联系上下文进行揣摩最后组 织语言。另外问题中有具体原因,因此答题时需要具体表述。第一句的上文说的 是此时正是故乡的农忙季节,大家都忙于正经的营生,因此无暇赏红叶,结合此 句城里人的表现,揣摩作者的“惆怅”是因为故乡红叶的被遗忘;第二句的上文 有提到作者要赏景还是帮父亲做农活的矛盾心理,接着到自己不“终究不忍”, 再到下文中“父亲一天天的老去”,联系本句中父亲“弯曲的身影”,感受到作 者为父亲的辛苦劳作和衰老而感伤。参考答案:①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为壮美的 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2分)②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 因艰辛劳作和无暇赏景,且要天天衰老。(2分) 11.【解析】象征意义需要将故乡的红叶和作者写的故乡的像父亲一样的山里人 联系起来(文章最后一句提示明显)即可;结构上的作用,联系标题的作用回答 即可。参考答案:象征意义:“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 坚守的山里人。(2分)结构作用:“故乡红叶”是行文的线索,贯穿文章的始 终,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2分) 12.【解析】人物形象题+中心题,注意需要具体分析参考答案:“父亲”形象: 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 我去观赏红叶。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 我留着一谈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3分)“我”的情感:因父亲 辛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 (2分) 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 (一)生命的囚笼 【美】米尔·哈斯恩 我去佛罗里达旅行,姑姑阿加莎最近搬到米勒丽姆山的社区里,我决定去看望她
文章分析:作者由赏香山红叶引出对故乡红叶的感叹,转而再写到父亲的辛勤劳 作、默默坚守,最后一段点出红叶象征着山里的人们。 9.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3 分) 答: 10.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4 分)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 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 有了一种惆怅。 答: 11.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4 分) 答: 12.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5 分) 答: 二、(一)9.【解析】句段作用题;首先回归语境(见文中划线句子),再从内 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描写了香山红叶和故乡的红叶,并用了对比的 手法;结构上,先判断句子处于文章开头的位置,可以分析出是为下文作铺垫的。 参考答案: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突出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 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作铺垫。 10.【解析】 “惆怅”是作者心中的感受,重点在于联系上下文进行揣摩最后组 织语言。另外问题中有具体原因,因此答题时需要具体表述。第一句的上文说的 是此时正是故乡的农忙季节,大家都忙于正经的营生,因此无暇赏红叶,结合此 句城里人的表现,揣摩作者的“惆怅”是因为故乡红叶的被遗忘;第二句的上文 有提到作者要赏景还是帮父亲做农活的矛盾心理,接着到自己不“终究不忍”, 再到下文中“父亲一天天的老去”,联系本句中父亲“弯曲的身影”,感受到作 者为父亲的辛苦劳作和衰老而感伤。参考答案:①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为壮美的 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2 分)②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 因艰辛劳作和无暇赏景,且要天天衰老。(2 分) 11.【解析】象征意义需要将故乡的红叶和作者写的故乡的像父亲一样的山里人 联系起来(文章最后一句提示明显)即可;结构上的作用,联系标题的作用回答 即可。参考答案:象征意义:“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 坚守的山里人。(2 分)结构作用:“故乡红叶”是行文的线索,贯穿文章的始 终,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2 分) 12.【解析】人物形象题+中心题,注意需要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父亲”形象: 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 我去观赏红叶。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 我留着一谈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3 分)“我”的情感:因父亲 辛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 (2 分) 2014 年浙江省宁波市 (一)生命的囚笼 【美】米尔·哈斯恩 我去佛罗里达旅行,姑姑阿加莎最近搬到米勒丽姆山的社区里,我决定去看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