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4年北京市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 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 2)援疑质理质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 11.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 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 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 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4分) 句子:① 感悟:② 二、文言文阅读 9.游:交往质:询问 【解析】实词背诵,课下注释。 10.(1)因此人们大多都会把书借给我 (2)所以,虽然我愚钝,(但是)最终都会有所收获 【解析】第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以”,考查了虚词“以”的两个用法 第一个“以”是“因为”;第二个“以”是“把” 11.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也。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要毕恭毕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文言文部分与往年中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新增的虚词考查,放 到了句子翻译中,这样考査是把虚词的考査难度降低了,只要学生们平时背诵了 翻译,这道题都能拿满分。 2014年重庆市(A)卷 (二)阅读《三峡》一文,完成9一12题。(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2014 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4 年北京市 二、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 9-11 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 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 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__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翻译: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 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 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 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4 分) 句子: ①___________ 感悟: ②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9.游:交往 质:询问 【解析】实词背诵,课下注释。 10.(1)因此人们大多都会把书借给我 (2)所以,虽然我愚钝,(但是)最终都会有所收获 【解析】第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以”,考查了虚词“以”的两个用法: 第一个“以”是“因为”;第二个“以”是“把”。 11.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也。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要毕恭毕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文言文部分与往年中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新增的虚词考查,放 到了句子翻译中,这样考查是把虚词的考查难度降低了,只要学生们平时背诵了 翻译,这道题都能拿满分。 2014 年重庆市(A)卷 (二)阅读《三峡》一文,完成 9 一 12 题。(15 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髙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略无阙处()(2)夏水襄陵() (3)不以疾也()(4)属引凄异()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 了出来 12.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 告词。(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字以内)(4分) 广告语 (二)9.(1)“阙”通“缺”,空缺;(2)襄:漫上;(3)疾:快;(4)引, 延长 10.(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白色的激流,碧绿 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11.A12.连绵三峡奇景,敞开四 季温情,三峡欢迎你! 2014年重庆市(B)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略无阙处()(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激绿潭()(4)属引凄异()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略无阙处( ) (2)夏水襄陵( ) (3)不以疾也( ) (4)属引凄异 (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起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 了出来。 12.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为了更好地宣传三峡,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写一则广 告词。(要求:体现三峡特点,朗朗上口,20 字以内)(4 分) 广告语: (二)9.(1)“阙”通“缺”,空缺;(2)襄:漫上;(3)疾:快;(4)引, 延长。 10.(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白色的激流,碧绿 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11.A 12.连绵三峡奇景,敞开四 季温情,三峡欢迎你! 2014 年重庆市(B)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12 题。(15 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略无阙处(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3)素湍绿潭( ) (4)属引凄异(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 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C.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12.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理由。(4分) 答 9.(1)“阙”通“缺”(缺口或断开)(2)飞奔的马(奔马)(3)急流(急流的 水)(4)连接(连续)(4分,每个1分。) 10.(1)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 通航。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4分,每小题2分) 11.(3分)C(三峡的秋天充满了凄婉美。) 12.示例:我会在夏天去。那江水漫上小山,江面更显宽阔的景象,那急流顺七 百里峡谷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色,令我神往o(4分,选择季节1分,结合课文内 容说明理由2分,语言通顺1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4年上海市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 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譬如为山,未成 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论语》,它是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 到了。(6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 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王宫, 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 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子何以知之? 译文 12.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秦王将猎→→韩生劝止→→韩生释疑 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 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C.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12.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理由。(4 分) 答: 9.(1)“阙”通“缺”(缺口或断开) (2)飞奔的马(奔马) (3)急流(急流的 水) (4)连接(连续)(4 分,每个 1 分。) lO.(1)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 通航。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4 分,每小题 2 分) 11.(3 分)C(三峡的秋天充满了凄婉美。) 12.示例:我会在夏天去。那江水漫上小山,江面更显宽阔的景象,那急流顺七 百里峡谷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色,令我神往 o(4 分,选择季节 1 分,结合课文内 容说明理由 2 分,语言通顺 1 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4 年上海市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 8-9 题(8 分) 【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 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 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 》;乙文选自《论语》,它是 家经典。(2 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 到了 。(6 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12 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 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 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 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 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 ) (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 分) 子何以知之? 译文: 12.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3 分) 秦王将猎→ →韩生劝止 → →韩生释疑 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3 分)
A.遇事要勤学好问。B.要善于见微知著。C.要勤于观察思考。D.遇事要 集思广益。 (三)(8分)8.(2分)为学(1分)儒(1分) 9.(6分)第一空:②(3分)第二空(3分)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内容概括准确。 (1)思学结合(2)学与思的关系 (3)坚持不懈(4)持之以恒 2 内容概括不够准确 (1)学与思(2)学习需要思考(3)思考 还要学习(4)学习态度(5)学习方法 0 内容概括错误,或没有作(1)学(2)思 答 (四)(12分)10.(4分)(1)喜爱(2分)(2)生病(2分)11.(2分) 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12.(3分)第一空:百姓徙避(百姓避之)(1分)第 空(2分)评分量表: 分值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2情节概括准确。 宫卫问故 1情节概括不够准确。(1)或问之(2)宫卫问之 0情节概括错误,或没有作答。 )宿卫不知(2)王子病也(3)子何 以知之 13.(3分)B(3分)C(2分) 2014年天津市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9~11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磅的一项是(9.A)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发动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 10.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10.D)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磅的一项是(11.B)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 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A.遇事要勤学好问。 B.要善于见微知著。 C.要勤于观察思考。 D.遇事要 集思广益。 (三)(8 分)8.(2 分)为学(1 分) 儒(1 分) 9.(6 分)第一空:②(3 分) 第二空(3 分)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3 内容概括准确。 (1)思学结合 (2)学与思的关系 (3)坚持不懈 (4)持之以恒 2 内容概括不够准确。 (1)学与思 (2)学习需要思考(3)思考 还要学习 (4)学习态度 (5)学习方法 0 内容概括错误,或没有作 答。 (1)学 (2)思 (四)(12 分)10.(4 分)(1)喜爱(2 分) (2)生病(2 分)11.(2 分) 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12.(3 分)第一空:百姓徙避(百姓避之)(1 分) 第 二空(2 分)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2 情节概括准确。 宫卫问故 1 情节概括不够准确。 (1)或问之 (2)宫卫问之 0 情节概括错误,或没有作答。(1)宿卫不知(2)王子病也 (3)子何 以知之 13.(3 分)B (3 分) C(2 分) 2014 年天津市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 9~11 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9.A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发动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10.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10.D )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1.B )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 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 治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 末节,次要的事情。 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詹何劝对:(2)故本在身本: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译文 5.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13.(1)回答(2)根本,基础14.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 家(的道理)。15.修养自身 是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2014年浙江省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道题。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 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 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 言而信者欤 ,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 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口乡里,而教其二子以 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口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 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 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粜:tiao卖出粮食。□赒zhou:救济,接济;口【注释】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必以处士为法(榜样)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 C.以牛自归(返回)D.厚遗以燈之(送走)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以一布衣终于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加能使人如此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C.处士父纵疾废于家域民不纵封疆之界 D.当为连公行丧为人谋而不忠乎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3~15 题。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 治 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 “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 末节,次要的事情。 1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 (1)詹何对曰 对: (2)故本在身 本: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译文: 15.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 答: 13.(1)回答 (2)根本,基础 14.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 家(的道理)。15.修养自身 是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2014 年浙江省 2014 年浙江省杭州市 三、(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0 道题。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 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 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 言而信者欤! ,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 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乡里,而教其二子以 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 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 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粜:tiào 卖出粮食。赒 zhōu:救济,接济;【注释】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必以处士为法(榜样) 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 C.以牛自归(返回) D.厚遗以遣之(送走)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 分) A.以一布衣终于家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而能使人如此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当为连公行丧 为人谋而不忠乎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