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说明文阅读 嘉祥县第四中学曹秋红 2014辽宁省丹东市(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9-33题。(请用0.5m的黑色签字 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5分) 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 (1)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大搜索行动举世瞩目, 牵动人心。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一架先进的客机为什么会发生突然失去联系的情况?要了 解个中缘由,那就先要从飞机是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的说起 (2)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以波音777为例,这 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其中高频通信系统是 远距离通信系统,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近距离的甚高频通信系统最为常用,在高度为 300米时作用距离为74千米。因为起飞和降落期间是飞机和地面联系最频繁的时间,也是 飞行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甚高频通信系统的高度可靠,民航飞机上一般 都装有一套以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3)地面管制雷达也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信息的途径之一。管制雷达分为一次监视雷 达与二次监视雷达。一次监视雷达通过扫描获得回波,屏幕上显示的一个个小光点就是空中 的飞机。二次监视雷达将向空中的飞机发射询问脉冲,机载应答机接收到询问脉冲后,将应 答机代码及高度、速度等信息编成应答脉冲,发回地面。二次雷达所获取的信息与一次雷达 获得的飞机位置信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最终在地面管制人员终端上所显示的综合信息,并 通过该信息与飞机保持联系 (4)飞机除了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这两种途径与地面保持联系外,还会通 过 ACARS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 ACARS系统是地面监控飞机飞行状态最重要的手段,地面控 制中心可以随时了解飞机的引擎、高度、航向等数据 (5)如果一架飞机甚高频无线电呼叫不到,一次雷达扫描不到,二次雷达问询不回答,甚 至 ACARS系统也被关闭,那么这架飞机便与地面管制系统彻底失联了。 ⑥6)从技术角度来看,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与现有主要依靠地面雷达的空管技术难以掌握飞 机实际位置有很大关系。而被誉为下一代空管技术的ADS-B航空管制技术其实早在10多年 前便已研发出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由于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 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 知。不知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原文有改动) 29.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3分)
2014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整理:说明文阅读 嘉祥县第四中学 曹秋红 2014 辽宁省丹东市(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 29—33 题。(请用 0.5mm 的黑色签字 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 15 分) 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 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MH370 航班失联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大搜索行动举世瞩目, 牵动人心。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一架先进的客机为什么会发 生突然失去联系的情况?要了 解个中缘由,那就先要从飞机是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的说起。 ⑵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以波音 777 为例,这 种先进的客机上有 3 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 统与地面保持联系。其中高频通信系统是 远距离通信系统,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近距离的甚高频通信系统最为常用,在高度为 300 米时作用距离为 74 千米。因为起飞和降落期间是飞机和地面联系最频繁的时间,也是 飞行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甚高频通信系统的高度可靠,民航飞机上一般 都装有一套以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⑶地面管制雷达也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信息的途径之一..。管制雷达分为一次监视雷 达与二次监视雷达。一次监视雷达通过扫描获得回波,屏幕上显示的一个个小光点就是空中 的飞机。二次监视雷达将向空中的飞机发射询问脉冲,机载应答机接收到询问脉冲后,将应 答机代码及高度、速度等信息编成应答脉冲,发回地面。二次雷达所获取的信息与一次雷达 获得的飞机位置信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最终在地面管制人员终端上所显示的综合信息,并 通过该信息与飞机保持联系。 ⑷飞机除了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这两种途径与地面保持联系外,还会通 过 ACARS 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ACARS 系统是地面监控飞机飞行状态最重要的手段,地面控 制中心可以随时了解飞机的引擎、高度、航向等数据。 ⑸如果一架飞机甚高频无线电呼叫不到,一次雷达扫描不到,二次雷达问询不回答,甚 至 ACARS 系统也被关闭,那么这架飞机便与地面管制系统彻底失联了。 ⑹从技术角度来看,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与现有主要依靠地面雷达的空管技术难以掌握飞 机实际位置有很大关系。而被誉为下一代空管技术的ADS-B 航空管制技术其实早在 10 多年 前便已研发出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由于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 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 知。不知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原文有改动) 29.选文第⑴段有什么作用?(3 分)
30.第(2)段划线句子“以波音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 统与地面保持联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31.第(3)段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32.阅读选文第(4)段,找出飞机与地面保持联系的三种途径。(3分) 33.请结合选文第(⑥)段内容,说说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 助推剂?(2分) (三)说明文(共15分) 29.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引出(或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1分)引出下文的说明 内容。(1分) 30.举例子、列数字。(2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 统与地面保持联系。(2分) 31、不能删去。(1分)“之一”起限制作用,说明了地面管制雷达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 信息的一种途径,不是唯一的途径,(1分)删去后不符合实际,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1分) 32.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 ACARS系统。(3分) 33.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2分) 示例一:不能,因为新一代空管技术的推广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 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 示例二:能,新一代空管技术早在10多年前便已研发出来,虽然它的推广遇到困难 但此次马航失联事件一定会促使人们警醒,使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 2014重庆市(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一22题。(20分) 空难“见证人”一一—黑匣子 ①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 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 它可以给调査人员提供证据,帮组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②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 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③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 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④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 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 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 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 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⑤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 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 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原因。他为墨尔
30.第⑵段划线句子“以波音 777 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 3 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 统与地面保持联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 分) 31.第⑶段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3 分) 32.阅读选文第⑷段,找出飞机与地面保持联系的三种途径。 (3 分) 33.请结合选文第⑹段内容,说说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 助推剂?(2 分) (三)说明文(共 15 分) 29.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引出(或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1 分)引出下文的说明 内容。(1 分) 30.举例子、列数字。(2 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 统与地面保持联系。(2 分) 31 . 不能删去。(1 分)“之一”起限制作用,说明了地面管制雷达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置 信息的一种途径,不是唯一的途径,(1 分)删去后不符合实际,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1 分) 32.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ACARS 系统。(3 分) 33. 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2 分) 示例一:不能,因为新一代空管技术的推广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 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 示例二:能,新一代空管技术早在 10 多年前便已研发出来,虽然它的推广遇到困难 , 但此次马航失联事件一定会促使人们警醒,使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 2014 重庆市(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 一 22 题。(20 分) 空难“见证人”——黑匣子 ①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 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 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组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②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 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③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 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④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 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 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 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 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 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⑤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 1934 年的巴 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 9 岁。20 世纪 50 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 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原因。他为墨尔
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 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 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⑥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 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 大困难。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⑦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 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 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所以 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马航MH370事件之 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 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18.请根据第①④段内容,概括说出什么是黑匣子。(4分) 18.黑匣子就是安装在飞机尾部,颜色为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 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和驾驶舱内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的各种声音,便于飞机失 事时便于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的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19.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査找黑匣子,人们在设计上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19.外部有反射条带,颜色明亮显眼;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触水,就开始发射每秒一次 能持续30天的脉冲信号:外部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20.文章第⑤段讲述戴维·沃伦博士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20.讲述戴维·沃伦博士的故事,用举例子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黑匣子发明的原因:同 时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兴趣。 21.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用语准确。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做具体分析。(4分) ①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 ②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21.第①句中,“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任何”一词,起限制作用,说明在“商业飞机或 喷气式飞机”上,它无一例外都是必备品,不可缺少。“任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②句“通常”一词,也起限制作用,说明大多数情况下,黑匣子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但不 排除特别情况,在特别情况下,黑匣子可能也用其他材料包裹。“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2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舱声录音器记录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记录驾驶舱内的对话和其他各种声音,它能帮助 人们对事故原因做出正确的分析 B.飞行行记录仪发明出来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5年之后在英国和美国开始投产。 C.第⑦段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黑匣子的坚固 D.马航MH370事件之后,各国都升级了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 2014年孝感市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 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 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 1956 年发明了 名为“ARL 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 5 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 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⑥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 共发射 30 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 大困难。法航 447 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⑦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 可承受带有钢钉的 227 公斤的物体从 3 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 1100 摄氏度 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所以 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马航 MH370 事件之 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 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 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选自《读者》2014 年第 10 期,有删改) 18.请根据第①—④段内容,概括说出什么是黑匣子。(4 分) 18.黑匣子就是安装在飞机尾部,颜色为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 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和驾驶舱内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的各种声音,便于飞机失 事时便于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的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19.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人们在设计上采取了哪些措施?(4 分) 19.外部有反射条带,颜色明亮显眼;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触水,就开始发射每秒一次 能持续 30 天的脉冲信号;外部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20.文章第⑤段讲述戴维·沃伦博士的故事,有何作用?(4 分) 20.讲述戴维·沃伦博士的故事,用举例子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黑匣子发明的原因;同 时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兴趣。 21.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用语准确。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做具体分析。(4 分) ①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 ②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21.第①句中,“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任何”一词,起限制作用,说明在“商业飞机或 喷气式飞机”上,它无一例外都是必备品,不可缺少。“任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②句“通常”一词,也起限制作用,说明大多数情况下,黑匣子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但不 排除特别情况,在特别情况下,黑匣子可能也用其他材料包裹。“通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2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舱声录音器记录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记录驾驶舱内的对话和其他各种声音,它能帮助 人们对事故原因做出正确的分析。 B.飞行行记录仪发明出来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5 年之后在英国和美国开始投产。 C.第⑦段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黑匣子的坚固。 D.马航 MH370 事件之后,各国都升级了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 22.C 2014 年孝感市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 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 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 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 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 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 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 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 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 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 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 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 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 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 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 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 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 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 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 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 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 19.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论证思路。(4分) 20.第②段划线句子起什么作用?(2分) 21.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3分) 22.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3分) 19、中心论点: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论证思路: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 字化痴呆症。 20、列举数字化痴呆症的具体表现来论证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1、答案略。(要紧扣“创造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亲情淡薄”三个要点作答) 22、①想戒掉“电子瘾”:②可遇不可求:不是客观课理性的态度。 2014湖北省宜昌市三、探茱萸之谜寻民俗源流(12分) 茱萸之谜 ◆余光中 ①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 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椴(sha)又欲充夫佩帷。” 显然认为椴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椴就 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 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 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 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 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 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 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 力却被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 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 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 年大浪淘沙 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 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 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 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 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 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而不可 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 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 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4 年 4 月) 19.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论证思路。(4 分) 20.第②段划线句子起什么作用?(2 分) 21.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3 分) 22.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3 分) 19、中心论点: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论证思路: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 字化痴呆症。 20、列举数字化痴呆症的具体表现来论证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1、答案略。(要紧扣“创造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亲情淡薄”三个要点作答) 22、①想戒掉“电子瘾”;②可遇不可求;不是客观课理性的态度。 2014 湖北省宜昌市三、探茱萸之谜 寻民俗源流(12 分) 茱萸之谜 ◆余光中 ①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 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榝(shā)又欲充夫佩帷。” 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榝就 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
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 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 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②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 形象。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 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 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③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吴均虽是梁 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 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 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 ④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 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 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虽然如此,茱萸 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 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 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 in)绅”。至于李峤“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yⅰ) 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 ⑤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 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 ⑥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 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李时珍 《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什么“悬其子 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 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 ⑦然茱萸何以独独见鄙于屈原呢?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 也未可知。曹植诗句:“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 选自《余光中散文精选》 21.为了揭开茱萸由“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的谜底,作者从哪几 个方面进行了探究?请简要概括。(答出两个方面即可)(2分) 22.文段⑥为了说明茱萸辟邪除害的医学根据,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列举两种。(2 分) 23.文段⑦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4.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来一次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究。(4分) 名称时间 有关辟邪除害预防疾 相关古诗词句 病的习俗(至少两种)/相关传说 (文中列举的除外) 端午节|(1) 圭艾叶、喝雄黄酒a 粽包分两髻,艾東著危冠 重阳节 农历 汝南桓景登高 九月初九 避灾的传说 25.积累链接:文中说“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 结不解”。请写出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写菊的诗句。(2分)
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 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 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②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 形象。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 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 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③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吴均虽是梁 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 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 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 ④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 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 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虽然如此,茱萸 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 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 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 ìn)绅”。至于李峤“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yì) 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 ⑤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 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 ⑥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 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李时珍 《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什么“悬其子 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 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 ⑦然茱萸何以独独见鄙于屈原呢?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 也未可知。曹植诗句:“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 ——选自《余光中散文精选》 21.为了揭开茱萸由“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的谜底,作者从哪几 个方面进行了探究?请简要概括。(答出两个方面即可)(2 分) 22.文段⑥为了说明茱萸辟邪除害的医学根据,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列举两种。(2 分) 23.文段⑦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 24.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来一次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究。(4 分) 名称 时间 有关辟邪除害预防疾 病的习俗(至少两种) 相关传说 相关古诗词句 (文中列举的除外) 端午节 ⑴ 挂艾叶、喝雄黄酒 ⑶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重阳节 农历 九月初九 ⑵ 汝南桓景登高 避灾的传说 ⑷ 25.积累链接:文中说“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 结不解”。请写出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写菊的诗句。(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