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议论文阅读 湖北襄阳 《宽容与智慧》 梅桑榆 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 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 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 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 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 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 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 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 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 以忍耐至此。” 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 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 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 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 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 ④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 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 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 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 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 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 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 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 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 位大有好处 ⑤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 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 7.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分) 8.本文结构严谨,请具体分析。(8分) 9.请用一句话概述第④段大意。(5分) 10.请你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例。(6分) 请你说说阅读本文后的启示。(6分)
1 2014 中考议论文阅读 1、 湖北襄阳 《宽容与智慧》 梅桑榆 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 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 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 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 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 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 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 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 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 以忍耐至此。” 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 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 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 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 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 ④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 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 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 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 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 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 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 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 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 位大有好处。 ⑤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 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 7.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 分) 8.本文结构严谨,请具体分析。(8 分) 9.请用一句话概述第④段大意。(5 分) 10.请你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例。(6 分) 11.请你说说阅读本文后的启示。(6 分)
杭州 比邻若天涯 朱铁志 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 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 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天涯若比 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同的诉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 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贡献一份干细胞,捐 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毫无 疑问,人类需要充分享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 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 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 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 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 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 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 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 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 网络世界里: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在办公室、课堂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 收发短信,刷新微博。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在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 新回到人们手中。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 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相反,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 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机器的奴隶。在热切关注新 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 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 【注】冬烘先生:迁腐浅陋的知识分子 7.B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10分) ①文中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的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 ②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 8、B第二段中列举了一些在网络应用中的“常见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8分) 9.B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6分) 10.C请你对“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的现象做简要评述。(6分) 3、济宁 等 宋庆发 等,取“等待”之义。它既不主动求证,又不拒绝演绎;既让过往莫名挠头,又在现实面前坦然露脸; 既辐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爱的月色。等,是诗一般恣肆凝聚,哲学一样的理性铺陈
2 2、 杭州 比邻若天涯 朱铁志 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 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 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天涯若比 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同的诉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 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贡献一份干细胞,捐 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毫无 疑问,人类需要充分享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 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 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 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 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 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 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 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 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 网络世界里;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在办公室、课堂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 收发短信,刷新微博。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在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 新回到人们手中。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 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相反,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 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机器的奴隶。在热切关注新 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 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 【注】冬烘先生:迂腐浅陋的知识分子。 7.B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10分) ①文中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的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 ②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 8、B第二段中列举了一些在网络应用中的“常见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8分) 9.B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6分) 10.C请你对“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的现象做简要评述。(6分) 3、济宁 等 宋庆发 等,取“等待”之义。它既不主动求证,又不拒绝演绎;既让过往莫名挠头,又在现实面前坦然露脸; 既辐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爱的月色。等,是诗一般恣肆凝聚,哲学一样的理性铺陈
等是一种态度。春花等料峭过后的开放,秋叶等西风紧束之余的飘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 锅,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丰稔期许:等而下之,等闲视之,等的是一份逍遥自在。等量齐观,心存一颗 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业操守。等,其实就是一种和中的积极态度,一种对世界对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 做派 等是一种智慧。姜尚直钩无饵垂钓渭水,等来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礼贤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诗心悱恻坚 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马相如最初的爱恋。这何尝不是一种充分自信、甘于隐忍的智慧? 等是一种境界。苏武持节牧羊北海十九年,须发皆白,只等归汉,心纯如雪:谭嗣同坐等杀头,慷慨 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酬圣主、民心与变法;金岳霖情笃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梁 妇而词语忸怩,不因其声名鹊起而逻辑狷介,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辙,一等就是终身不娶。此心,此志 此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当今社会,物欲横行;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但总有云卷云舒间的宠辱皆忘让人去等候,总有花开花 落时的去留无意让人去期待。西方谚语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我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灵魂 不开口,就让我们一起“等一等”吧! 等洪荒的旷远诡秘,等原野的缤纷,等文学燃起的希望,等自然唱起的规律,等万物亮出的生命底色。 等一等,两个人的爱情便可湿润江南:等一等,一个人的寂寞便可开出花来:等一等,爱默生的自然世界 便会呈现:“每个人都会成为诗人,爱将成为主宰,美将处处流露,人与自然将和谐相处。”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24期 13.结合你对文意的理解,说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诠释“等”的内涵的。(3分) 14.文章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5.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爱默生的自然世界”的理解。(3分) 4、随州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6分 浪漫去哪儿了 一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 刘维涛 ①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大多是“中国 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②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民旅的文化性 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 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 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后”“90 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 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 只是延续以前的习惯一—“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类的 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恰是浪漫的死敌。 ③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虫”:他们对生 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 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 ④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 课”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 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土豪”一词,应运而生 ⑤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畸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样的 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频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 ⑥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⑦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一个固定的词语 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
3 等是一种态度。春花等料峭过后的开放,秋叶等西风紧束之余的飘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 锅,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丰稔期许;等而下之,等闲视之,等的是一份逍遥自在。等量齐观,心存一颗 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业操守。等,其实就是一种和中的积极态度,一种对世界对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 正做派。 等是一种智慧。姜尚直钩无饵垂钓渭水,等来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礼贤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诗心悱恻坚 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马相如最初的爱恋。这何尝不是一种充分自信、甘于隐忍的智慧? 等是一种境界。苏武持节牧羊北海十九年,须发皆白,只等归汉,心纯如雪;谭嗣同坐等杀头,慷慨 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酬圣主、民心与变法;金岳霖情笃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梁 妇而词语忸怩,不因其声名鹊起而逻辑狷介,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辙,一等就是终身不娶。此心,此志, 此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当今社会,物欲横行;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但总有云卷云舒间的宠辱皆忘让人去等候,总有花开花 落时的去留无意让人去期待。西方谚语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我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灵魂 不开口,就让我们一起 “等一等”吧! 等洪荒的旷远诡秘,等原野的缤纷,等文学燃起的希望,等自然唱起的规律,等万物亮出的生命底色。 等一等,两个人的爱情便可湿润江南;等一等,一个人的寂寞便可开出花来;等一等,爱默生的自然世界 便会呈现:“每个人都会成为诗人,爱将成为主宰,美将处处流露,人与自然将和谐相处。”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 年第 24 期) 13.结合你对文意的理解,说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诠释“等”的内涵的。(3 分) 14.文章第 4 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15.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爱默生的自然世界”的理解。(3 分) 4、随州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 题。(6 分) 浪漫去哪儿了 ——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 刘维涛 ①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 。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大多是“中国 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②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民旅的文化性 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 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 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 后”“90 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 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 只是延续以前的习惯——“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类的 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恰是浪漫的死敌。 ③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虫”:他们对生 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 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 ④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 课”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 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土豪”一词,应运而生。 ⑤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畸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样的 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频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 ⑥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⑦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一个固定的词语 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
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 ⑧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 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 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⑨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清新”“小 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 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⑩0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同情心萎纟 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 得呆若木鸡… 扫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 (选自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根本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⑧段作论据 D.⑨自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5、安徽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辨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辨的态度,却很可注 意。当未辫论以前,那辫论者往往宜言:“若瓣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辫论 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 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 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 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 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 “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 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 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0.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4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回⑥ C.①/②③/④⑥⑥ D.②/⑧④⑥/⑥ 1.从第⑧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辫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4 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 ⑧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 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 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⑨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清新”“小 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 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⑩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同情心萎缩, 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 得呆若木鸡……” ○11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 (选自 2014 年 5 月 8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7.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 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根本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⑧段作论据。 D.⑨-○11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5、安徽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 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 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 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 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 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 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 “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 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 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0.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1.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 分)
12.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13.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6、福州(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4分)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 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 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 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 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 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 入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 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 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 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 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xKb1.Com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 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 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 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 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 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 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 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 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12.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 (3分) 13.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14.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15.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3分) 7、湖北鄂州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20题 [来源:Zxxk.Com] 黄岩岛,你到底属于谁 ①4月,菲律宾以“地理邻近”—一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
5 12.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 分) 13.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 分) 6、福州(二)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14 分)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 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 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 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 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 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 入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 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 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 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 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xK b1 . C om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 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 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 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 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 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 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 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 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12.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 (3 分) 13.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 分) 14.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 分) 15.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3 分) 7、湖北鄂州 (三)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16―20 题。 [来源:Zxxk.Com] 黄岩岛,你到底属于谁 ①4 月,菲律宾以“地理邻近”——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