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23-24题。(5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3.这首曲的作者是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字形容潼关在重重 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 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3分 2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 答 23.(3分)张养浩聚怒 24.(2 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 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意思对即可) 鄂州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诰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 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分)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一)9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助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10.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 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3分。意近即可) 抚州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社日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 终身。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 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语文第1页(共18页)
语文 第 1 页 (共 18 页) 白银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 23-24 题。(5 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来源:学科网] 23.这首曲的作者是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 山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 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3 分) 2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 分) 答: 23. (3 分) 张养浩 聚 怒 24. (2 分)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 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意思对即可) 鄂州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9―10 题。 [来源:Z_ x x _k.Com]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 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 分)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 分) (一)9.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 分,意近即可) 10.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 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 3 分。意近即可) 抚州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7-8 题。(4 分) 社日 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 终身。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 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 举脚,下田。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8.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一)7.D(2分) 8.C(2分) 南宁 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 地的荆门 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 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 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 人的思乡之情。 8.C(C项第一幅画应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画应是“天边云霞图”。) 广州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 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3分) (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2分) 12.【参考答案】 语文第2页(共18页)
语文 第 2 页 (共 18 页) 8.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一)7.D (2 分) 8.C(2 分) 南宁 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 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 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 阔景色。 C. 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 中映月图。 D. 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 人的思乡之情。 8. C(C 项第一幅画应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画应是“天边云霞图”。) 广州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 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3 分) (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2 分) 12.【参考答案】:
(1)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 展到战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思路解析】杜甫这位诗人和他的生活背景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首诗只要把握住了作者 由己及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感,难度也就不大了。 河北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8题。(6分)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1分) 7、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 8、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6分)6.(1分)龚自珍(有错不给分) 7.(2分)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答 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8.(3分)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 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答 出比喻修辞方法给1分,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给1分,答出总体评价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河南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语文第3页(共18页)
语文 第 3 页 (共 18 页) (1)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 展到战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思路解析】杜甫这位诗人和他的生活背景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首诗只要把握住了作者 由己及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感,难度也就不大了。 河北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6~8 题。(6 分)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1 分) 7、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 分) 答: 8、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 分) 答: 一、(6 分)6.(1 分)龚自珍 (有错不给分) 7.(2 分)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答 出一点给 1 分,意思对即可) 8.(3 分)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 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答 出比喻修辞方法给 1 分,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给 1 分,答出总体评价给 1 分,言之成理即可) 河南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9—20 题。(共 4 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 19①与友人的借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0.“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 开篇意境开阔。(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 (意思对即可。共2分) 龙东 14.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l4.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 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 朝廷的孤寂心情 评分标准:(2分)写出特点1分:语句通顺1分 黄冈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9-20题。(4分)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 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9.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分) 20.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19.“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 的才华横溢。 语文第4页(共18页)
语文 第 4 页 (共 18 页)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分)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o(2 分) 19.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 1 分,共 2 分) 20.“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 分)气象雄伟,使诗歌 开篇意境开阔。(1分)(意思对即可。共 2 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 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 分) (意思对即可。共 2 分) 龙东 14.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 分) 14.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 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 朝廷的孤寂心情。 评分标准:(2 分)写出特点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黄冈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 19-20 题。(4 分) 不见 杜甫[来源:学§科§网 Z§X§X§K]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 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9.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0.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9.“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 的才华横溢。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0.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 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 仙桃 (一)古诗赏析(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 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十堰 二)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干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 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 24.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 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 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二)(4分)23.(2分)荒凉的秋景苍凉悲壮(每空1分,意对即可)24.(2分)B 语文第5页(共18页)
语文 第 5 页 (共 18 页) 20. 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 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 仙桃 (一)古诗赏析(2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2 分) A. 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 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 “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 早春的特点。 D. 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C 十堰 (二)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分,每小题 2 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 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 24.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来 源:学科网]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 氛。 C.“燕然未勒归 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 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 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二)(4 分)23.(2 分)荒凉的秋景 苍凉悲壮(每空 1 分,意对即可) 24.(2 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