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广丰中学2010届高三补习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l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羞赧(nan)挣脱( zheng)憎恶(zng)口讷(ne B.偌大(nuo)鸟窠(ke)肖像(xao)提防(d) C.瓦砾(l)干瘪(bie)佣金(yong)包扎(za) D.罹难(l)勖勉(xu)癖(p1)好低徊(hua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博弈发轫指手画脚克敌制胜 B.纹身顷刻准备就绪兴高采烈 C.慑服照像严惩不贷过渡地带 D.赈灾精典以德报怨冒然行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座占地面积相当于600个足球场,融商务贸易、金融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城刚刚 经过专家论证,预计6月初破土动工 B.被困垓下,兵疲粮尽,又被汉兵重重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履薄冰,项羽想起自i 西楚霸王”昔日的威名,不禁感慨万千
江西省广丰中学 2010 届高三补习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羞赧(nǎn) 挣脱(zhèng) 憎恶(zēng) 口讷(nè) B.偌大(nuò) 鸟窠(kē) 肖像(xiào) 提防(dī) C.瓦砾(lì) 干瘪(biě) 佣金(yōng) 包扎(zā) D.罹难(lí) 勖勉(xù) 癖(pǐ)好 低徊(huá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 博弈 发轫 指手画脚 克敌制胜 B. 纹身 顷刻 准备就绪 兴高采烈 C. 慑服 照像 严惩不贷 过渡地带 D. 赈灾 精典 以德报怨 冒然行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座占地面积相当于 600 个足球场,融商务贸易、金融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城刚刚 经过专家论证,预计 6 月初破土动工。 B.被困垓下,兵疲粮尽,又被汉兵重重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履薄冰,项羽想起自己 “西楚霸王”昔日的威名,不禁感慨万千
C.余秋雨出版《文化苦旅》之后,没料到却给他带来了不虞之誉,被视为学者型作家, 受到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 D.春天来了,山花料漫:只见路的一旁,一朵红花傲然绽放,花瓣叶片上挂着晶莹剔透 的露珠,楚楚可怜,又生机盎然。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世博会将首次设立残疾人馆——生命阳光馆,”张海迪在回答提问时特别介绍:“生 命阳光馆不仅仅是一个展馆,它更是一扇向世界敞开的窗口。 B.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位于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8号) 举办了以《智慧女性精品阅读》为主题的系列图书展示活动。 C.结冻的植物油到底是不是好油?商家没有回答好与坏,外标签上通常这么解释:“本产 品在低温条件下,出现凝固、析出属产品正常的物理现象,请放心食用。 D.这个县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做富财政,做实民生的科学发展之举,确立了“区域中心舞 龙头,重大项目驱引擎,基础建设提功能”的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着力优化工业布局。 5.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美国公民自由协会发起了向谷歌写信抗议的活动,这凸显了人们对CIA与谷歌二者合作 可能带来骇人后果,因为CIA名声不佳,且很少受到政府的监督。 B.中国在短短30年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影响大幅度拓展,难免会“搅动”国际 社会原有的利益和版图,难免会有国家感到失落 C.塞林格的《表田里的守望者》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因为现 在部分高等学校和大多数中学己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 D.北大不久前宣称,明年自主招生时将拒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这一举措的目的旨 在弘扬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
C.余秋雨出版《文化苦旅》之后,没料到却给他带来了不虞之誉,被视为学者型作家, 受到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 D.春天来了,山花料漫;只见路的一旁,一朵红花傲然绽放,花瓣叶片上挂着晶莹剔透 的露珠,楚楚可怜,又生机盎然。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世博会将首次设立残疾人馆——生命阳光馆,”张海迪在回答提问时特别介绍:“‘生 命阳光馆’不仅仅是一个展馆,它更是一扇向世界敞开的窗口。” B.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位于海淀区北四环西路 68 号) 举办了以《智慧女性精品阅读》为主题的系列图书展示活动。 C.结冻的植物油到底是不是好油?商家没有回答好与坏,外标签上通常这么解释:“本产 品在低温条件下,出现凝固、析出属产品正常的物理现象,请放心食用。” D.这个县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做富财政,做实民生的科学发展之举,确立了“区域中心舞 龙头,重大项目驱引擎,基础建设提功能”的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着力优化工业布局。 5.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美国公民自由协会发起了向谷歌写信抗议的活动,这凸显了人们对 CIA 与谷歌二者合作 可能带来骇人后果,因为 CIA 名声不佳,且很少受到政府的监督。 B.中国在短短 30 年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影响大幅度拓展,难免会“搅动”国际 社会原有的利益和版图,难免会有国家感到失落。 C.塞林格的《表田里的守望者》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因为现 在部分高等学校和大多数中学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 D.北大不久前宣称,明年自主招生时将拒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这一举措的目的旨 在弘扬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微明说:“古 人高人逸士,往往喜开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 冬日蝗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 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 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 也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 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 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 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 种灵厅。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 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 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 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 梅为尚,如杨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 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 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 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 雄视从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 忽视的因素之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微明说:“古 人高人逸士,往往喜开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 冬日蝗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 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 26 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 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 也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 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 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 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 一种灵厅。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 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 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 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 梅为尚,如杨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 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 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 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 雄视从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 忽视的因素之一。(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 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大量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 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历经宋、 元、清各朝,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 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 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上第一个喜欢画景的画家, 《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 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 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杨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 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8.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三、(12分,每小题3分)
6.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 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大量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 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历经宋、元、明、元、清各朝,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 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 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上第一个喜欢画景的画家, 《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 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 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杨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 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8.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 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 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 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 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招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 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 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 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 者,法其意而己。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己 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 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 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 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 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 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 凡八年 9.对下列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堤堰,决陂塘 决:疏浚 B.后安石当国 当:掌管 C.众不能诎 诎:通“屈”,使屈服 D.人言不足恤 恤:体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郞。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 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 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 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 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招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 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 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 “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 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 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 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 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 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 出已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 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 凡八年。 9.对下列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堤堰,决陂塘 决:疏浚 B. 后安石当国 当:掌管 C. 众不能诎 诎:通“屈”,使屈服 D. 人言不足恤 恤:体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