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牡丹是中华名花,它那雍荣华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文化是盛世的象 征。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倾 倒/折服)。刘禹锡在脍炙人口的《赏牡丹》中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然 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 分,随着中国经济(逐步/逐渐)繁荣,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心/关注)和喜爱 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普”。如今牡丹的家世已班班可考,但长期以 来,人们或为观赏牡丹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野生牡丹陷入濒危、 灭绝的困境。国色天香的牡丹,长期以来在为人们贺喜添乐的同时,自己却默默忍受着诸般 委屈,甚至殇痛…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花卉(hu)雍荣华丽 家普(pu)班班可考 C.濒(pin)危脍炙人口D.殇( shang)痛国色天香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折服逐渐关心 B.折服逐步关注 C.倾倒逐步关心 D.倾倒逐渐关注 3.在文中①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却也揭开了牡丹鲜为人知的委屈和殇痛 ②人们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 ③身世却一直是个谜团 ④直到近些年研究才慢慢有所深入 ⑤在揭开了牡丹神秘的面纱的同时 A.②①⑤④③B.⑤③④②①C.③②④⑤①D.③①②④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共 36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牡丹是中华名花,它那雍荣华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文化是盛世的象 征。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 (倾 倒/折服)。刘禹锡在脍炙人口的《赏牡丹》中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然 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 ① 。 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 分,随着中国经济 (逐步/逐渐)繁荣,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 (关心/关注)和喜爱 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普”。如今牡丹的家世已班班可考,但长期以 来,人们或为观赏牡丹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野生牡丹陷入濒危、 灭绝的困境。国色天香的牡丹,长期以来在为人们贺喜添乐的同时,自己却默默忍受着诸般 委屈,甚至殇痛……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花卉(hui) 雍荣华丽 B.家普(pǔ) 班班可考 C.濒(pín)危 脍炙人口 D.殇(shāng)痛 国色天香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折服 逐渐 关心 B.折服 逐步 关注 C.倾倒 逐步 关心 D.倾倒 逐渐 关注 3.在文中①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①却也揭开了牡丹鲜为人知的委屈和殇痛 ②人们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 ③身世却一直是个谜团 ④直到近些年研究才慢慢有所深入 ⑤在揭开了牡丹神秘的面纱的同时 A.②①⑤④③ B.⑤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⑤① D.③①②④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 不断提高,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B.美国UGo科研团队宣布,他们发现了来自于13亿光年外的引力波,引力波与阿尔 法射线、贝塔射线一样,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C.《拉贝日记》以具体而真实的文字,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一言九鼎,有力地控 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D.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评选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脑洞大 开”“创客”等词语脱颖而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余额宝转入时系统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网络不给力造成的,请尝试更换环境或连 接WF,如果未能解决或依然有异常,请致电人工客服协助处理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大国战略遏制的综合影响,热点问题特别是争端升温 带来的风险,以及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制造的暴恐活动等。 D.中国航天2015年航天发射持续高密度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 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 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 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 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 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 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 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
A.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 不断提高,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B.美国 UIGO 科研团队宣布,他们发现了来自于 13 亿光年外的引力波,引力波与阿尔 法射线、贝塔射线一样,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C.《拉贝日记》以具体而真实的文字,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一言九鼎,有力地控 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D.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评选了 2015 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脑洞大 开”“创客”等词语脱颖而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额宝转入时系统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网络不给力造成的,请尝试更换环境或连 接 WIFI,如果未能解决或依然有异常,请致电人工客服协助处理。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大国战略遏制的综合影响,热点问题特别是争端升温 带来的风险,以及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制造的暴恐活动等。 D.中国航天 2015 年航天发射持续高密度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 19 次航天发射任务, 将 45 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家是游子的心灵港湾,是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然而古往今来,少小离家建功立业,几 乎成为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人生选择与内心情感逆向行驶,并非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 而在于炽烈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 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 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 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 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
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 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 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 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 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 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 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 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 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 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 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 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 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 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 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选自2016年01月20日《人民日报》)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 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 B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 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 C.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 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D.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人 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7.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 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 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 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 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 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 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 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 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 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 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 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 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 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 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选自 2016 年 01 月 20 日《人民日报》)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将对国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 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B.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常怀爱民 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的生动写照。 C.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伟大担当塑造伟岸人格,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 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 D.有了家国情怀的丰润,我们的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就能描绘大写的人 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7.根据文中“家国情怀”的阐释,下列经典名句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A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 C.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D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人们的意识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就是生命 自觉或家教传承 B.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 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C.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 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D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 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嘉祜中,擢甲科,历冀州南宫令。县比不得人,俗化凋 其赋甚重,输绢匹折税钱五百,绵两折钱三十,民多破产。挚援例旁郡,条请裁以中价。转 运使怒,将劾之。挚固请曰:“独一州六邑被此苦,决非法意,但朝廷不知耳。”遂告于朝 三司使包拯奏从其议,自是绢为钱千三百,绵七十有六。民欢呼至泣下,曰:“刘长官 活我!"是时,挚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皆以治行闻,人称为“河朔三令′ 为监察御史里行。上疏论率钱助役、官自雇人有十害,安石使张琥作十难以诘之,琥辞 不为,司农曾布请为之。既作十难,且劾挚。挚明日复上疏。疏奏,安石欲窜之岭外,神宗 不听,但谪监衡州盐仓,琥亦落职。先是,仓吏与纲兵奸利相市,盐中杂以伪恶,远人未尝 食善盐。挚悉意核视,且储其羡以为赏,弊减什七。父老目为“学士盐”。 哲宗即位,擢侍御史。又请杂用经义、诗赋取士,复贤良方正科,罢常平、免役,引朱 光庭、王岩叟为言官。执宪数月,正色弹劾,多所贬黜,百僚敬惮,时人以比包拯、吕晦。 (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仆射。挚性峭直,有气节,通达明锐,触机辄发,不为利怵威诱。自 初辅政至为相,修严宪法,辨白邪正,专以人物处心,孤立一意,不受谒请。子弟亲戚入官 皆令赴铨部以格调选,未尝以干朝廷。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
A.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 C.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D.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人们的意识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就是生命 自觉或家教传承。 B.家国情怀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 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C.因为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 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所以感念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 D.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我们只要正家风、齐家规就可 以构建起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嘉祜中,擢甲科,历冀州南宫令。县比不得人,俗化凋敝, 其赋甚重,输绢匹折税钱五百,绵两折钱三十,民多破产。挚援例旁郡,条请裁以中价。转 运使怒,将劾之。挚固请曰:“独一州六邑被此苦,决非法意,但朝廷不知耳。”遂告于朝。 三司使包拯奏从其议,自是绢为钱千三百,绵七十有六。民欢呼至泣下,曰:“刘长官 活我!”是时,挚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皆以治行闻,人称为“河朔三令”。 为监察御史里行。上疏论率钱助役、官自雇人有十害,安石使张琥作十难以诘之,琥辞 不为,司农曾布请为之。既作十难,且劾挚。挚明日复上疏。疏奏,安石欲窜之岭外,神宗 不听,但谪监衡州盐仓,琥亦落职。先是,仓吏与纲兵奸利相市,盐中杂以伪恶,远人未尝 食善盐。挚悉意核视,且储其羡以为赏,弊减什七。父老目为“学士盐”。 哲宗即位,擢侍御史。又请杂用经义、诗赋取士,复贤良方正科,罢常平、免役,引朱 光庭、王岩叟为言官。执宪数月,正色弹劾,多所贬黜,百僚敬惮,时人以比包拯、吕晦。 (元祐)六年,拜尚书右仆射。挚性峭直,有气节,通达明锐,触机辄发,不为利怵威诱。自 初辅政至为相,修严宪法,辨白邪正,专以人物处心,孤立一意,不受谒请。子弟亲戚入官, 皆令赴铨部以格调选,未尝以干朝廷。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
其柄然持心少恕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绍圣初,来之邵、周秩论挚变法、弃地罪,夺职知黄州,再贬光禄卿,分司南京,蕲 州居住。将行,语诸子曰:“上用章悖,吾且得罪。若悖顾国事,不迁怒百姓,但责吾曹, 死无所恨。正虑意在报复,法令益峻,奈天下何!”忧形于色,无一言及迁谪意。四年,陷邢 恕之谤,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惟一子从。家人涕泣愿侍,皆不听。至数月,以疾卒, 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九》)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输绢匹折税钱五百 输:交纳 B安石使张琥作十难以诘之 诘:责问 C.引朱光庭、王岩叟为言官 引:引导 D未尝以干朝廷 干:求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且得罪 不出,火且尽 B.盐中杂以伪恶 不赂者以赂者丧 C.不为利怵威诱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遂告于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二项是 A.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勇 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B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 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C.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 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D.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 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挚担任冀州南宫县令时,设法减轻了百姓税负。他与信都县令李冲、清河县令黄 莘都以治绩德行著名,人们称他们为“河朔三令〃s B.刘挚监衡州盐仓期间,大力进行整顿,惩治售假的不法之徒,对待售之盐全部进行检
其柄然持心少恕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绍圣初,来之邵、周秩论挚变法、弃地罪,夺职知黄州,再贬光禄卿,分司南京,蕲 州居住。将行,语诸子曰:“上用章悖,吾且得罪。若悖顾国事,不迁怒百姓,但责吾曹, 死无所恨。正虑意在报复,法令益峻,奈天下何!”忧形于色,无一言及迁谪意。四年,陷邢 恕之谤,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惟一子从。家人涕泣愿侍,皆不听。至数月,以疾卒, 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九》)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输绢匹折税钱五百 输:交纳 B.安石使张琥作十难以诘之 诘:责问 C.引朱光庭、王岩叟为言官 引:引导 D.未尝以干朝廷 干:求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且得罪 不出,火且尽 B.盐中杂以伪恶 不赂者以赂者丧 C.不为利怵威诱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遂告于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二项是 A.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勇 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B.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 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C.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 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D.与吕大防同位国家/大事多/决于大防/惟进退士大夫实/执其柄然/持心少恕/ 勇于去恶/竟为朋谗奇中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挚担任冀州南宫县令时,设法减轻了百姓税负。他与信都县令李冲、清河县令黄 莘都以治绩德行著名,人们称他们为“河朔三令”。 B.刘挚监衡州盐仓期间,大力进行整顿,惩治售假的不法之徒,对待售之盐全部进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