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西省宜春中学丰城中学 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 樟树中学高安二中 语文试卷 命题:樟树中学左斌 审题:廖志刚江民耀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数千年。张骞到达中 亚后,发现那里已经大量使用中国的竹制品和纺织品。西汉使团凿开亚、欧、非 三大洲的通道,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实际上,就功能 而言,还可以叫“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而且地理上的具 体路线也不止一条。历史上,开辟丝绸之路绝非仅仅出于贸易目的,当时的中原 王朝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在信息极端闭塞的情况下,凭借传闻与使团的勇 气和信念,搭建起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这个过程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丝绸之 路尽管曲折,但仍然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极大地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 流,但囿于技术条件、自然条件与政治因素,它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 务。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丝绸之路被效率更高的海运所取代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 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 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 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 运输的成本。据测算,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丝绸之路,运输距 离可比海运缩短9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四分之一。此外, 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而 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 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 域内把资本与市场串联起。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 复兴与拓展。 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从国际角度看,丝绸 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 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 生活是该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 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 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 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中亚地区处于 地缘战略要冲,又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更是近年恶名昭彰的宗教极端势力的发 源地。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 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摘编自2013-12《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5 年江西省 宜春中学丰城中学 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 樟树中学高安二中 语 文 试 卷 命题:樟树中学 左斌 审题:廖志刚 江民耀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数千年。张骞到达中 亚后,发现那里已经大量使用中国的竹制品和纺织品。西汉使团凿开亚、欧、非 三大洲的通道,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实际上,就功能 而言,还可以叫“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而且地理上的具 体路线也不止一条。历史上,开辟丝绸之路绝非仅仅出于贸易目的,当时的中原 王朝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在信息极端闭塞的情况下,凭借传闻与使团的勇 气和信念,搭建起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这个过程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丝绸之 路尽管曲折,但仍然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极大地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 流,但囿于技术条件、自然条件与政治因素,它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 务。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丝绸之路被效率更高的海运所取代。 2013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 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 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 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 运输的成本。据测算,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丝绸之路,运输距 离可比海运缩短 9000 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四分之一。此外, 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而 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 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 域内把资本与市场串联起。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 复兴与拓展。 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从国际角度看,丝绸 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 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 生活是该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 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 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 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中亚地区处于 地缘战略要冲,又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更是近年恶名昭彰的宗教极端势力的发 源地。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 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摘编自 2013-12《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由德国科学家命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之 前,中亚人已经通过这条路进行竹制品和纺织品的贸易活动。 B.“丝绸之路”也可以称为“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它 是中原王朝搭建起的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 C.“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十分曲折,难以承载大规模的 物质转运的任务。 D.开辟“丝绸之路”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不仅出于贸易目的,也为了巩固北 方边界的安全。 2、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的一项是 )(3分) A.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两端是欧 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 B.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使新丝绸之路覆盖的 面积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 C.新丝绸之路的构想需要兼顾地区平衡,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 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 D.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是具有前 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古老的丝绸之路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而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与它一脉相承 而且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 B.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国际战略基础是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对发展经济与追 求美好生活的普遍诉求。 C.政治合作是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前提与推进手段,而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 险则是它的重要目标。 D.古代丝绸之路被海运所取代,新丝绸之路却可能因为在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上 优于海运,承载能够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 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 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 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 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土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 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 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 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 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 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由德国科学家命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之 前,中亚人已经通过这条路进行竹制品和纺织品的贸易活动。 B.“丝绸之路”也可以称为“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它 是中原王朝搭建起的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 C.“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十分曲折,难以承载大规模的 物质转运的任务。 D.开辟“丝绸之路”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不仅出于贸易目的,也为了巩固北 方边界的安全。 2、下列各项,不属于表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的一项是 ( )(3 分) A.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两端是欧 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 B.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使新丝绸之路覆盖的 面积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 C.新丝绸之路的构想需要兼顾地区平衡,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 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 D.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是具有前 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古老的丝绸之路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而新丝绸之路的构想与它一脉相承, 而且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 B.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国际战略基础是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对发展经济与追 求美好生活的普遍诉求。 C.政治合作是新丝绸之路构想的前提与推进手段,而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 险则是它的重要目标。 D.古代丝绸之路被海运所取代,新丝绸之路却可能因为在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上 优于海运,承载能够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 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 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 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 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 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 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 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 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 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
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館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 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 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 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 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 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朿枕抉饮水佯犴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 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 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注]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 土默特部落。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擅政:擅长政事 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 得罪:获罪 C.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疏解:疏通调解 D.衰病侵寻 侵寻:渐进,渐 次发展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東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赴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 不赴 D.束还父/己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冋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 手脚铐起来 B.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 他的直言敢谏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 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曾拒绝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5分) 译 文 (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5分)
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 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 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 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 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 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 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 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注]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 土默特部落。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擅政:擅长政事 B.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 得罪:获罪 C. 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疏解:疏通调解 D. 衰病侵寻 侵寻:渐进,渐 次发展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 B.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 C.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 不赴 D.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 手脚铐起来。 B. 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 他的直言敢谏。 C. 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 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 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曾拒绝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5 分) 译 文: (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5 分)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①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 8、除借景抒情外,整首诗歌还有一种突出的表现手法。请指出该手法,并分析 (5分) 答 9、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绪?请简要概括。(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 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 (2)《庄子·逍遥游》中举例解说“小年”的句子 是 3)刘禹锡《陋室铭》中概括室主人髙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的 句子是“ 【注意】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并在答题 卡相应位置标明。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摆渡 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 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西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 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8-9 题。 贼平①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①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 8、除借景抒情外,整首诗歌还有一种突出的表现手法。请指出该手法,并分析。 (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绪?请简要概括。(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 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 “ , ”。 (2)《庄子·逍遥游》中举例解说“小年”的句子 是 , 。 (3)刘禹锡《陋室铭》中概括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并在答题 卡相应位置标明。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摆渡 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 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西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 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
河东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 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 仿的船 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距: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 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河东人也不会蹬上张摆渡的船,而是 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 所赚到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没事的时候, 张摆渡会跟柳摆渡唠上几句;刚好泊在一起的时候,两人还会坐下来抽袋旱烟, 吐着烟圈儿说事。张摆渡最爱说他儿孑的事:柳摆渡最喜欢说城里人的事。据说, 柳摆渡曾经在城里混了不少时日,日子便在这摇橹声和谈笑声中流逝。 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 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 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 救女人,发现女人也向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 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 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 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色。除了载客, 张摆渡还网起了鱼。河水,滋润着张摆渡的生活,也滋润着他的身体。 船,修补了一回又一回,所费掉的材料足可以做好几条全新的船。张摆渡便在这 不经意的修补中度过了他中年的时光。张摆渡老了,脸上多了许多皱纹,背部微 微伛起 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 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 沉思 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 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 “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 “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 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混账!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 “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 “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 “逢个急事,总得从这河上过。他们的钱供了你上大学。”张摆渡又说。 “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 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 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 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 “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 西装笔挺的人叹道。 “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 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 了?这几年,你……去哪了?” “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
河东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 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 仿的船。 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距: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 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河东人也不会蹬上张摆渡的船,而是 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 所赚到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没事的时候, 张摆渡会跟柳摆渡唠上几句;刚好泊在一起的时候,两人还会坐下来抽袋旱烟, 吐着烟圈儿说事。张摆渡最爱说他儿子的事;柳摆渡最喜欢说城里人的事。据说, 柳摆渡曾经在城里混了不少时日,日子便在这摇橹声和谈笑声中流逝。 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 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 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 救女人,发现女人也向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 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二 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 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色。除了载客, 张摆渡还网起了鱼。河水,滋润着张摆渡的生活,也滋润着他的身体。 船,修补了一回又一回,所费掉的材料足可以做好几条全新的船。张摆渡便在这 不经意的修补中度过了他中年的时光。张摆渡老了,脸上多了许多皱纹,背部微 微伛起。 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 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 沉思。 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 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 “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 “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 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混账!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 “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 “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 “逢个急事,总得从这河上过。他们的钱供了你上大学。”张摆渡又说。 “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 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 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 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 “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 西装笔挺的人叹道。 “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 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 了?这几年,你……去哪了?” “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