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市 201l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命题:张挥胡素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粞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 考生注意:(1)清认真阅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2烤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本卷共13小题,钶小题3分,共3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撩(liao)起百顷(qin)煽(shan)动啾(jiu)啾齐鸣 B.毋(wu)宁攥(zuan)着胳臂(bei) 面有愠(yun)色 C.即(j)兴脑髓(sui)涸(he)辙 遂(sui)心省力 D.掰(bin)开潜(qian)伏谂(shen)知无可指摘(zhe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朝庭服帖万应锭不可启及B.榆阴充牣大姆指宠辱偕忘 C.神祇浑沌乱哄哄礼上往来D.縻系溽暑踅过去画地为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小主人下了第,正没好气,他却自以为本事大的了不得,便出言无状起来 B.做好服务工作非有细致的精神与扎实的作风不可,不仅要善自为谋,而且还要真抓实 干 C.或许你脑中有许多疑问,但只要认真读读这本书,这些疑问就会涣然冰释了 D.她重视对生活细节和生活情趣的捕捉,用自己的目光和情感创作,不趋炎附势,不 亦步亦趋,画出了普通人独特的乡土情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红透网络的“犀利哥程国荣在离家11年后,近日,终于与江西鄱阳县三庙前乡赶来 的家人在宁波团聚了。 B.依照计划编制原则,招录机关要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根据职位空缺情况和职位要 提出招考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 C.对于生活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国家来说,2010年头两个月即有两次大的强震,这 似 乎进入了多事之秋 D.苏有朋作为嘉宾来到南昌,面对镜头,他表示,自己也是南昌人,立即拉近了与江
江西抚州市 2011 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命题:张挥 胡素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共 150 分。 考生注意:⑴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⑵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9 分) 本卷共13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9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撩.(liáo)起 百顷.(qǐn) 煽.(shān)动 啾.(jīu)啾齐鸣 B.毋.(wù)宁 攥.(zuàn)着 胳臂.(bei) 面有愠.(yùn)色 C.即.(jí)兴 脑髓.(suǐ) 涸.(hé)辙 遂.(suì)心省力 D.掰.(bān)开 潜.(qián)伏 谂.(shěn)知 无可指摘.(zh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朝庭 服帖 万应锭 不可启及 B.榆阴 充牣 大姆指 宠辱偕忘 C.神祇 浑沌 乱哄哄 礼上往来 D.縻系 溽暑 踅过去 画地为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他小主人下了第,正没好气,他却自以为本事大的了不得,便出言无状 ....起来。 B.做好服务工作非有细致的精神与扎实的作风不可,不仅要善自为谋 ....,而且还要真抓实 干。 C.或许你脑中有许多疑问,但只要认真读读这本书,这些疑问就会涣然冰释 ....了。 D.她重视对生活细节和生活情趣的捕捉,用自己的目光和情感创作,不趋炎附势,不 亦步亦趋 ....,画出了普通人独特的乡土情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红透网络的“犀利哥”程国荣在离家 11 年后,近日,终于与江西鄱阳县三庙前乡赶来 的家人在宁波团聚了。 B.依照计划编制原则,招录机关要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根据职位空缺情况和职位要 求 提出招考职位、名额和报考资格条件。 C.对于生活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国家来说,2010 年头两个月即有两次大的强震,这 似 乎进入了多事之秋。 D.苏有朋作为嘉宾来到南昌,面对镜头,他表示,自己也是南昌人,立即拉近了与江
西 老表的距离,还向家乡父老说了句南昌话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句是 比如某省餐饮协会制定行规酒店可谢绝客人自带酒水”,某市眼镜协会联合 协会成员打击平价眼镜店,许多地方药品行业协会牵头本地药店封杀平价药店,他们从不敢 向上对部门权力说“不 A.行业协会凭借某种垄断权能,完全可以联合业主们通过涨价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这 样既不会与权力冲突,又不会承担成本 B.一个行业所以需要一个协会,最大的功能也是为防范政府权力的侵犯而非用来对付 消 费者,分散的消费者根本不能威胁到行业 C.许多行业协会不是代表行业利益向上与权力博弈,不是联合力量与权力进行谈判, 是回避与权力的冲突向消费者转嫁成本 D.当年行业协会所以产生,本来就是为了反抗权力对行业的压榨,分散的行业不得不 聚成一个组织与权力进行谈判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孔子的殷人意识 如果孔子内心有什么隐秘的话,那一定是深藏心底的殷人意识。 孔子一心向往周朝,将自己所有的政治理想都寄托在那个逝去了的辉煌王朝。他曾由衷 地赞叹:“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篇)甚至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 货篇孔子又一生仰慕周公因为正是周公设计和创制了周朝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和礼乐文化。 对周公的热爱,竟能让孔子常常梦见周公。晚年时,他还在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 复梦见周公。”(述而篇)意思是说自己太衰老了,以至于近来不再梦见周公了 但是,历史上的周朝,对于殷商后裔,包括孔子的先祖们,并不是一个天堂般的世界 在一个周人掌权的社会,殷人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孔子家族就是最好的例证。 周代的贵族等级,天子之下,分为四等。诸侯一等,即各国国君;公卿二等,即宗亲国 戚,有食邑;土人三等,有俸禄;庶民四等,即无爵无禄的百姓,耕田务农,做工经商
西 老表的距离,还向家乡父老说了句南昌话。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句是 :比如某省餐饮协会制定行规“酒店可谢绝客人自带酒水”,某市眼镜协会联合 协会成员打击平价眼镜店,许多地方药品行业协会牵头本地药店封杀平价药店,他们从不敢 向上对部门权力说“不”。 A.行业协会凭借某种垄断权能,完全可以联合业主们通过涨价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这 样既不会与权力冲突,又不会承担成本 B.一个行业所以需要一个协会,最大的功能也是为防范政府权力的侵犯而非用来对付 消 费者,分散的消费者根本不能威胁到行业 C.许多行业协会不是代表行业利益向上与权力博弈,不是联合力量与权力进行谈判, 而 是回避与权力的冲突向消费者转嫁成本 D.当年行业协会所以产生,本来就是为了反抗权力对行业的压榨,分散的行业不得不 凝 聚成一个组织与权力进行谈判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孔子的殷人意识 如果孔子内心有什么隐秘的话,那一定是深藏心底的殷人意识。 孔子一心向往周朝,将自己所有的政治理想都寄托在那个逝去了的辉煌王朝。他曾由衷 地赞叹:“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篇)甚至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 货篇)孔子又一生仰慕周公,因为正是周公设计和创制了周朝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和礼乐文化。 对周公的热爱,竟能让孔子常常梦见周公。晚年时,他还在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 复梦见周公。”(述而篇)意思是说自己太衰老了,以至于近来不再梦见周公了。 但是,历史上的周朝,对于殷商后裔,包括孔子的先祖们,并不是一个天堂般的世界。 在一个周人掌权的社会,殷人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孔子家族就是最好的例证。 周代的贵族等级,天子之下,分为四等。诸侯一等,即各国国君;公卿二等,即宗亲国 戚,有食邑;士人三等,有俸禄;庶民四等,即无爵无禄的百姓,耕田务农,做工经商
武王伐纣,灭商建周。殷商旧族被置于宋国,但还能亨受贵族待遇。孔子的第六代祖先 还是宋国的上卿。孔氏后因宋变而奔鲁,孔子曾祖父一辈,已为人家臣,属士人阶层了。 到了孔子这一代,几乎沦为庶民。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篇)这是实话。 庶民没有食邑俸禄,需要自己谋生。孔子年轻时,当过委吏”,就是管理库房;还做过乘 田”,就是放养牛羊。传说还当过吹鼓手,为人出殡送葬。 如此看来,孔子对周朝的向往和周公的崇敬,显然基于政治理念,超越了个人经验和氏 族立场 孔子难道忘记了自己的殷人身份?没有。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孔子临终前,告诉子贡,自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昨暮予梦 坐奠两柱之间”,又解释说:“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孔子世家》) 孔子梦见自己死后,灵柩停放在大厅的两柱中间,受人祭奠。按照礼俗,夏人殡于东阶,周 人殡于西阶,殷人则停灵受奠于两柱之间。这个梦的重要性,不在于孔子对死之将临的预感 而在于潜意识中对自己殷人身份的最终确认。他最后对孑贡说:“予殆殷人也”我终究还 是殷人呵! 《论语》中,记录了子贡的一段话,为暴君商纣王作了不寻常的辩护。他说:“纣之不 善,不如是之甚也。……天下之恶皆归焉。”(子张篇)意思是说,纣王的不善,没有传说 中的那样厉害。一个人成了坏人,大家就会把所有的坏事都算到他身上。孔子对此是什么态 度呢?《论语》中没有记载,大概十分赞同,至少没有异议。 胡适在《说儒》一文中,说高冠、博带之“‘儒服”,就是古服,而那时的古服就是“殷服υ 孔子也曾对鲁哀公说,他不知儒服”,而其服也乡”(礼记儒行)——只是穿着家乡的衣 服。孔子的老家是宋国,那是殷商遗民之地。这说明,孔子穿的儒服”,其实是殷人衣冠, 多少有点故国之思
武王伐纣,灭商建周。殷商旧族被置于宋国,但还能享受贵族待遇。孔子的第六代祖先, 还是宋国的上卿。孔氏后因宋变而奔鲁,孔子曾祖父一辈,已为人家臣,属“士人”阶层了。 到了孔子这一代,几乎沦为庶民。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篇)这是实话。 庶民没有食邑俸禄,需要自己谋生。孔子年轻时,当过“委吏”,就是管理库房;还做过“乘 田”,就是放养牛羊。传说还当过吹鼓手,为人出殡送葬。 如此看来,孔子对周朝的向往和周公的崇敬,显然基于政治理念,超越了个人经验和氏 族立场。 孔子难道忘记了自己的殷人身份?没有。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孔子临终前,告诉子贡,自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昨暮予梦 坐奠两柱之间”,又解释说:“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孔子世家》) 孔子梦见自己死后,灵柩停放在大厅的两柱中间,受人祭奠。按照礼俗,夏人殡于东阶,周 人殡于西阶,殷人则停灵受奠于两柱之间。这个梦的重要性,不在于孔子对死之将临的预感, 而在于潜意识中对自己殷人身份的最终确认。他最后对子贡说:“予殆殷人也”——我终究还 是殷人呵! 《论语》中,记录了子贡的一段话,为暴君商纣王作了不寻常的辩护。他说:“纣之不 善,不如是之甚也。……天下之恶皆归焉。”(子张篇)意思是说,纣王的不善,没有传说 中的那样厉害。一个人成了坏人,大家就会把所有的坏事都算到他身上。孔子对此是什么态 度呢?《论语》中没有记载,大概十分赞同,至少没有异议。 胡适在《说儒》一文中,说高冠、博带之“儒服”,就是古服,而那时的古服就是“殷服”。 孔子也曾对鲁哀公说,他“不知儒服”,而“其服也乡”(礼记·儒行)——只是穿着家乡的衣 服。孔子的老家是宋国,那是殷商遗民之地。这说明,孔子穿的“儒服”,其实是殷人衣冠, 多少有点故国之思
孔子的殷人意识,还直接体现在他的政治诉求中。他的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尧 曰篇),一向被视为是复古ˆ或复辟的纲领,但从殷商遗民的角度来看,这更像是一个被 统治族群要求恢复权利的呼声:“兴灭国”,就是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继绝世”,就是延续 已断绝了的世族;举逸民”,就是启用那些流散在民间的人才。这难道不是也在说殷商旧国、 孔氏家族和孔子自己吗? 孔子理智上向往着周王朝所代表的礼乐文明,情感上却无法摆脱对自己殷人身份的认 同。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否也有着理智和情感的冲突? 6.有关孔子一心向往周朝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向往周朝的原因,是为了那个王朝逝去了的辉煌 B.孔子向往的对象实质是周朝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和礼乐文化 C.孔子对周朝的向往还体现在对周公的仰慕和热爱上 D.孔子的这种思想倾向,出于理性,超越了个人情感。 7.不能作为孔子具有殷人意识的论据的一项是 A.孔子临终前,告诉子贡,自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死后,灵柩停放在大厅 的 两柱中间,受人祭奠。 B.《论语》中,记录了子贡说的一段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天下之恶皆归焉。” C.孔子曾对鲁哀公说,他“不知儒服”,只是穿着家乡的衣服 D.孔子提出了“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政治诉求。 8.根据本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周代,如果一个人拥有俸禄,但没有封地,他应当属于“士”这一阶层 B.虽然孔氏家族到孔子这一代地位不高,但孔子的祖先在殷商时社会地位很高,至少 C.孔子在晚年时说到自己很久没有梦见周公,这里有对自己衰老的感叹,也有为政治 想未能实现而寻找精神寄托的流露 D.一面是向往的周王朝,一面是殷人的身份,孔子内心深处始终挣扎在理智和情感的冲突 中 9.引用诗文来形容文中所述孔子对周公的感情,最适合的一项是 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B.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C.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D.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子的殷人意识,还直接体现在他的政治诉求中。他的“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尧 曰篇),一向被视为是“复古”或“复辟”的纲领,但从殷商遗民的角度来看,这更像是一个被 统治族群要求恢复权利的呼声:“兴灭国”,就是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继绝世”,就是延续 已断绝了的世族;“举逸民”,就是启用那些流散在民间的人才。这难道不是也在说殷商旧国、 孔氏家族和孔子自己吗? 孔子理智上向往着周王朝所代表的礼乐文明,情感上却无法摆脱对自己殷人身份的认 同。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否也有着理智和情感的冲突? 6.有关孔子一心向往周朝的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向往周朝的原因,是为了那个王朝逝去了的辉煌。 B.孔子向往的对象实质是周朝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和礼乐文化。 C.孔子对周朝的向往还体现在对周公的仰慕和热爱上。 D.孔子的这种思想倾向,出于理性,超越了个人情感。 7.不能..作为孔子具有殷人意识的论据的一项是 A.孔子临终前,告诉子贡,自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死后,灵柩停放在大厅 的 两柱中间,受人祭奠。 B.《论语》中,记录了子贡说的一段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天下之恶皆归焉。” C.孔子曾对鲁哀公说,他“不知儒服”,只是穿着家乡的衣服。 D.孔子提出了“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政治诉求。 8.根据本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在周代,如果一个人拥有俸禄,但没有封地,他应当属于“士”这一阶层。 B.虽然孔氏家族到孔子这一代地位不高,但孔子的祖先在殷商时社会地位很高,至少 在 “卿”一级。 C.孔子在晚年时说到自己很久没有梦见周公,这里有对自己衰老的感叹,也有为政治 理 想未能实现而寻找精神寄托的流露。 D.一面是向往的周王朝,一面是殷人的身份,孔子内心深处始终挣扎在理智和情感的冲突 中。 9.引用诗文来形容文中所述孔子对周公的感情,最适合的一项是 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B.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C.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D.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七门庙记(宋)刘攽 嘉佑二年,予为庐州从事,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者。问其居人,其溉田几 何?对曰:“凡二万余顷。`考于图书,实魏扬州刺使刘馥所造。自魏至今七百有余年矣。予 于是叹美其功。 后二年,校书郎包君廓为县主簿,尝与予语及之。包君谓予日:“馥信有功,然吾问于 耆老,而得羹颉侯信焉。初,汉以龙舒之地封信为列侯。信乃为民浚畎浍以广溉浸。信为 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昔先王之典,有功及民则祀之。若信者,抑可谓有功者乎?然吾 恨史策之有遗,而怜舒人之不忘其惠也。今我将为侯庙祀之,而以馥配,子幸为我记之焉!” 予因日:诺!” 顷之,包君以书告曰:“庙谨毕事。”予曰:“昔高帝之起,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若贾 以征伐显,交以出入传命谨信为功。此二人者,裂地为王,连城数十。代王喜以弃国见削, 而子濞以力战王吴。独信区区仅得封侯,而能勤心于民,以兴万世之利。其惠爱岂与贾、濞 相侔哉!夫攻城野战,灭寇屠邑,是二三子之所谓能杀人者也。夫辟地垦土,使数十万之 民世世无饥馁之患,所谓养人者。于以相譬,犹天地之绝悬也。然而贾、濞以功自名,信不 见录,岂杀人易以快意,养人不见形象哉!周公之书日:民功日庸。藉使信生当周公之世, 其受赏非贾、濞之所敢望也。虽然,彼贾、濞之死泯灭无闻久矣,而信,至今民犹思而记之, 此所谓得乎丘民。而世之宠禄,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者乎。夫事有可继之道,不必肇于己 而后为功也。若刘刺史起于三国乱亡之余,蒸庶扫地,顾独以农为先,事功一立,迄今长存 虽曰修复,是可谓功矣。”予既嘉包君之能徇于民,使侯信之美不忘,及其建祀合于先王之 法,于是书之,遂以为记 (选自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注释】①羹颉侯信:羹颉侯刘信,刘邦长兄之子。②畎浍( quan kuai):田间灌溉水渠。 ③相侔:相等同。侔(mou),相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七门庙记 (宋)刘攽 嘉佑二年,予为庐州从事,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者。问其居人,其溉田几 何?对曰:“凡二万余顷。”考于图书,实魏扬州刺使刘馥所造。自魏至今七百有余年矣。予 于是叹美其功。 后二年,校书郎包君廓为县主簿,尝与予语及之。包君谓予曰:“馥信.有功,然吾问于 耆老,而得羹颉侯信①焉。初,汉以龙舒之地封信为列侯。信乃.为民浚畎浍②以广溉浸。信为 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昔先王之典,有功及民则祀之。若信者,抑可谓有功者乎?然吾 恨.史策之有遗,而怜.舒人之不忘其惠也。今我将为侯庙祀之,而以馥配,子幸为我记之焉!” 予因曰:“诺!” 顷之,包君以书告曰:“庙谨毕事。”予曰:“昔高帝之起,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若贾 以征伐显,交以出入传命谨信为功。此二人者,裂地为王,连城数十。代王喜以弃国见削, 而子濞以力战王吴。独信区区仅得封侯,而能勤心于民,以兴万世之利。其惠爱岂与贾、濞 相侔③哉!夫攻城野战,灭寇屠邑,是二三子之所谓能杀人者也。夫辟地垦土,使数十万之 民世世无饥馁之患,所谓养人者。于以相譬,犹天地之绝悬也。然而贾、濞以功自名,信不 见录,岂杀人易以快意,养人不见形象..哉!周公之书曰:民功曰庸。藉使信生当周公之世, 其受赏非贾、濞之所敢望也。虽然,彼贾、濞之死泯灭无闻久矣,而信,至今民犹思而记之, 此所谓得乎丘民。而世之宠禄,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者乎。夫事有可继之道,不必肇于己, 而后为功也。若刘刺史起于三国乱亡之余,蒸庶扫地,顾独以农为先,事功一立,迄今长存, 虽曰修复,是可谓功矣。”予既嘉包君之能徇于民,使侯信之美不忘,及其建祀合于先王之 法,于是书之,遂以为记。 (选自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 【注释】①羹颉侯信:羹颉侯刘信,刘邦长兄之子。②畎浍(quǎn kuài):田间灌溉水渠。 ③相侔:相等同。侔(móu),相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