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五校2013届高三第六次联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乘( sheng)压轴(zhou)淇水汤汤( shang)有的(d)放矢 B、形骸(hai)酾(sh)酒皮下脂(zhi)肪开花结(je)果 C、湍(tuan)流解剖(pou)殚(dan)精竭虑不着(zhu6)边际 D、舳(zhu)舻和(huo)泥造纸作(zu0)坊呼天抢( qiang)地 2、下面各项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怜悯急躁恶梦语焉不详 B、和蔼联 袂甄别左右逢缘 C、趿拉薅草狼藉事过境迁 D、铁屑赋 与文身浮想联翩 3、下面与各句中空白处完全吻合的一项是()(3分) (1)每次从海外回来,他都会给故乡办一件实事、好事。他常说“能够为家乡 尽 之力,也算是我这个浪子的一点心意。” (2)秦牧在《<长河浪花集>序》中说:“ 感叹往事,无补实 际,只好用今后有生之年的辛勤努力,来补偿过去的不足 (3) 不是他干的呢?不要冤枉他。”队长说:“等他 回来后,我们当面了解清楚。 A、微薄 徒然也许 B、浅薄 徒劳或许 C、微薄 徒劳 或许 D、浅薄 徒然也许 4、下面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唐玄奘不辞劳苦去西天取经,心中自始至终抱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佛能够解 救普天下所有的芸芸众生 B、2012年高招艺考在节后首日就徐徐拉开大幕。今年最早开考的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类专业再度升温,1000多个招生计划吸引了全国1.8万人报考,竞争十分 激烈。 C、《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 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 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接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D、生态健康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不仅包括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还包括 人居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城市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5、下面填入语段中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 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 ②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 ③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④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 ⑤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 ⑥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A.①④⑥②③⑤ B.②③④⑥⑤①
江西省抚州五校 2013 届高三第六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36 分 一、基础知识(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参乘(shèng) 压轴(zhòu) 淇水汤汤(shāng) 有的(dí)放矢 B、形骸(hái) 酾(shī)酒 皮下脂(zhī)肪 开花结(jié)果 C、湍(tuān)流 解剖(pōu) 殚(dān)精竭虑 不着(zhuó)边际 D、舳(zhú)舻 和(huó)泥 造纸作(zuō)坊 呼天抢(qiǎng)地 2、下面各项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怜悯 急躁 恶梦 语焉不详 B、和蔼 联 袂 甄别 左右逢缘 C、趿拉 薅草 狼藉 事过境迁 D、铁屑 赋 与 文身 浮想联翩 3、下面与各句中空白处完全吻合的一项是( )(3 分) (1)每次从海外回来,他都会给故乡办一件实事、好事。他常说“能够为家乡 尽 之力,也算是我这个浪子的一点心意。” (2)秦牧在《<长河浪花集>序》中说:“ 感叹往事,无补实 际,只好用今后有生之年的辛勤努力,来补偿过去的不足。” (3)“ 不是他干的呢?不要冤枉他。”队长说:“等他 回来后,我们当面了解清楚。” A、微薄 徒然 也许 B、浅薄 徒劳 或许 C、微薄 徒劳 或许 D、浅薄 徒然 也许 4、下面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唐玄奘不辞劳苦去西天取经,心中自始至终抱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佛能够解 救普天下所有的芸芸众生。 B、2012 年高招艺考在节后首日就徐徐拉开大幕。今年最早开考的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类专业再度升温,1000 多个招生计划吸引了全国 1.8 万人报考,竞争十分 激烈。 C、《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 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 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接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D、生态健康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不仅包括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还包括 人居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城市和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5、下面填入语段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 ②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 ③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④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 ⑤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 ⑥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A.①④⑥②③⑤ B.②③④⑥⑤①
C.③④⑥②①⑤ D.⑤③②④⑥① 6、下面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概括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曹操是一个奸雄,他的信条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他既 有雄才大略,又残暴不仁,是一个政治野心家。这与历史的真曹操是不能混同的 (《三国演义》) B、弗罗洛得知弗比斯将要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就身穿黑衣,跟踪这对年轻人, 直到他们幽会的小旅店。他先是藏在阁楼里,然后手握着一把匕首破门而入,杀 死了弗比斯。(《巴黎圣母院》) C、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 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红楼梦》) D、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 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 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社科文(共9分,每小题3分) 乡村社会领域,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以后,代之以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 村民自治制度的嵌入,让村民自己选举村干部管理村庄,因而被认为是国家还权 于民的重要表现。与此同时,各种民间组织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以及其 他各种类协会也在乡村社会如雨后春笋般发育起来,所有这些都被认为是国家权 力推出乡村社会的表征。 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呈现蔓延的 趋势,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并未减弱,反而得到增强。 还有学者认为,全能主义政治消解之后,国家的强制性权力削弱了,但 国家运用制度化手段管理和服务乡村社会的权力,即国家基础性权力则得到增 强,尤其是地方性共同体的解体和乡土伦理秩序的消解,为国家权力渗透进入乡 村社会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改革开放后经济资源的增长和技术手段的进步也 为国家权力进入乡村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国家权力以统一的规则体系和观念 逻辑的形态,在一些领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地嵌入进了乡村社会。 如此一来,有关新中国后30年国家权力与中国乡村社会结合状态的认 识就出现了悖论现象,这种悖论表现为,一方面国家权力似乎在不断地推出乡村, 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依托现代科技能够直接对接农户,其对乡村社会的嵌入程度 加深。当然,与这两方面对应的,则是乡村治理状况的不尽人意,这是悖论双方 的一致认识,这种不尽人意就体现在,家族的衰弱、地方性知识的瓦解,使得地 方社会逐渐解体。从家族解放出来的农民成为原子化的个体,传统人情往来规则 正在发生变异,农民价值和意义世界发生坍塌,日常生活中的农民合作难以达成, 乡村社会陷入失序状态。 选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外网》 7、下面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A、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以后,村民自治制度的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是国家还权 于民的重要表现。 B、让村民自己选举村干部管理村庄,使各种民间组织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 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类协会也在乡村社会如雨后春笋般发育起来。 C、全能主义政治消解之后,虽然国家的强制性权力削弱了,但国家基础性权力 则得到增强
C.③④⑥②①⑤ D.⑤③②④⑥① 6、下面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概括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曹操是一个奸雄,他的信条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他既 有雄才大略,又残暴不仁,是一个政治野心家。这与历史的真曹操是不能混同的。 (《三国演义》) B、弗罗洛得知弗比斯将要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就身穿黑衣,跟踪这对年轻人, 直到他们幽会的小旅店。他先是藏在阁楼里,然后手握着一把匕首破门而入,杀 死了弗比斯。(《巴黎圣母院》) C、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 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红楼梦》) D、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 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 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二、社科文(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乡村社会领域,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以后,代之以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 村民自治制度的嵌入,让村民自己选举村干部管理村庄,因而被认为是国家还权 于民的重要表现。与此同时,各种民间组织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以及其 他各种类协会也在乡村社会如雨后春笋般发育起来,所有这些都被认为是国家权 力推出乡村社会的表征。 也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呈现蔓延的 趋势,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并未减弱,反而得到增强。 还有学者认为,全能主义政治消解之后,国家的强制性权力削弱了,但 国家运用制度化手段管理和服务乡村社会的权力,即国家基础性权力则得到增 强,尤其是地方性共同体的解体和乡土伦理秩序的消解,为国家权力渗透进入乡 村社会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改革开放后经济资源的增长和技术手段的进步也 为国家权力进入乡村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国家权力以统一的规则体系和观念、 逻辑的形态,在一些领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地嵌入进了乡村社会。 如此一来,有关新中国后 30 年国家权力与中国乡村社会结合状态的认 识就出现了悖论现象,这种悖论表现为,一方面国家权力似乎在不断地推出乡村, 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依托现代科技能够直接对接农户,其对乡村社会的嵌入程度 加深。当然,与这两方面对应的,则是乡村治理状况的不尽人意,这是悖论双方 的一致认识,这种不尽人意就体现在,家族的衰弱、地方性知识的瓦解,使得地 方社会逐渐解体。从家族解放出来的农民成为原子化的个体,传统人情往来规则 正在发生变异,农民价值和意义世界发生坍塌,日常生活中的农民合作难以达成, 乡村社会陷入失序状态。 选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外网》 7、下面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3 分) A、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以后,村民自治制度的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是国家还权 于民的重要表现。 B、让村民自己选举村干部管理村庄,使各种民间组织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 组织以及其他各种类协会也在乡村社会如雨后春笋般发育起来。 C、全能主义政治消解之后,虽然国家的强制性权力削弱了,但国家基础性权力 则得到增强
D、改革开放后,国家权力以统一的规则体系和观念、逻辑的形态,在一些领域 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地嵌入进了乡村社会。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地方性共同体的解体和乡土伦理秩序的消解,为国家权力渗透进 入乡村社会提供了便利条件 B、国家权力与中国乡村社会结合状态的认识的悖论现象,是指国家权力不断地 推出乡村,依托现代科技能够直接对接农户 C、国家权力与中国乡村社会结合状态的认识的悖论现象,是指家族的衰弱、地 方性知识的瓦解,使得地方社会逐渐解体。 D、国家权力与中国乡村社会结合状态的认识虽然出现了悖论现象,但双方都有 个共同认识,即乡村治理状况的不尽人意 9、下面对“地方社会逐渐解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方社会逐渐解体是指家族的衰弱、地方性知识的瓦解。 B、地方社会逐渐解体是指从家族解放出来的农民成为原子化的个体。 C、地方社会逐渐解体是指农民成为原子化的个体,传统人情发生变异,农民价 值和意义世界坍塌,合作难以达成,乡村社会陷入失序状态。 D、地方社会逐渐解体是指传统人情往来规则正在发生变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训练(9分) 赵彦,肤施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行人,屡迁山西左布政使。光宗嗣位,以右 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辽阳既失,彦请增兵戍诸岛,特设大将登州。登、莱设镇, 自此始。 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丕置重兵。彦仼都司杨国栋、廖栋,而檄所部练 民兵,增诸要地守卒。请留京操班军及广东援辽军,以备征调。荐起故大同总兵 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缒入城。肇 基急迎战,而令国栋及栋夹击,大败之横河。国栋又大破贼沙河,乃筑长围以攻 邹。抗守三月,食尽,贼党尽出降。 彦已加兵部待郎,论功,进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再加太子太保,荫子锦衣卫世佥 事,赍银币加等。三年八月召代董汉儒为兵部尚书,极陈边将克饷、役军、虚伍、 占马诸弊,因条列综核事宜。上称善,立下诸边举行。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罪, 彦亦抗疏劾之,自是为忠贤所恶。 彦有筹略,晓畅兵事。然征妖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子官锦衣,颇招摇 都市。给事御史交劾之。彦三疏乞罢。魏忠贤挟前憾,令乘传归,子削籍。寻追 叙兵部时边功,即家进太子太傅。未几 卒 节选自《明史·赵彦传》 10、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檄所部练民 兵 檄:命令 B、荐起故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 起:起用 、荫子锦衣卫世佥事 庇佑 D、子削 籍 籍:户
D、改革开放后,国家权力以统一的规则体系和观念、逻辑的形态,在一些领域 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地嵌入进了乡村社会。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地方性共同体的解体和乡土伦理秩序的消解,为国家权力渗透进 入乡村社会提供了便利条件。 B、国家权力与中国乡村社会结合状态的认识的悖论现象,是指国家权力不断地 推出乡村,依托现代科技能够直接对接农户。 C、国家权力与中国乡村社会结合状态的认识的悖论现象,是指家族的衰弱、地 方性知识的瓦解,使得地方社会逐渐解体。 D、国家权力与中国乡村社会结合状态的认识虽然出现了悖论现象,但双方都有 一个共同认识,即乡村治理状况的不尽人意。 9、下面对“地方社会逐渐解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地方社会逐渐解体是指家族的衰弱、地方性知识的瓦解。 B、地方社会逐渐解体是指从家族解放出来的农民成为原子化的个体。 C、地方社会逐渐解体是指农民成为原子化的个体,传统人情发生变异,农民价 值和意义世界坍塌,合作难以达成,乡村社会陷入失序状态。 D、地方社会逐渐解体是指传统人情往来规则正在发生变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训练(9 分) 赵彦,肤施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行人,屡迁山西左布政使。光宗嗣位,以右 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辽阳既失,彦请增兵戍诸岛,特设大将登州。登、莱设镇, 自此始。 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不置重兵。彦任都司杨国栋、廖栋,而檄所部练 民兵,增诸要地守卒。请留京操班军及广东援辽军,以备征调。荐起故大同总兵 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缒入城。肇 基急迎战,而令国栋及栋夹击,大败之横河。国栋又大破贼沙河,乃筑长围以攻 邹。抗守三月,食尽,贼党尽出降。 彦已加兵部待郎,论功,进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再加太子太保,荫子锦衣卫世佥 事,赍银币加等。三年八月召代董汉儒为兵部尚书,极陈边将克饷、役军、虚伍、 占马诸弊,因条列综核事宜。上称善,立下诸边举行。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罪, 彦亦抗疏劾之,自是为忠贤所恶。 彦有筹略,晓畅兵事。然征妖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子官锦衣,颇招摇 都市。给事御史交劾之。彦三疏乞罢。魏忠贤挟前憾,令乘传归,子削籍。寻追 叙兵部时边功,即家进太子太傅。未几 卒。 节选自《明史·赵彦传》 10、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而檄所部练民 兵 檄:命令 B、荐起故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 起:起用 C、荫子锦衣卫世佥事 荫: 庇佑 D、子削 籍 籍:户口
11、下面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备征调 请立太子为 王,以绝秦望 B、乃筑长围以攻邹 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C、因条列综核事宜 因宾客到蔺相如门 谢罪 D、自是为忠贤所恶 约为婚姻 1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明以前,像登州、莱州这样的边境是没有设置兵力防备的。赵彦巡抚山东 时,开创了这一历史性时代 B、明朝国泰民安时,山东是没有兵力部署的。赵彦起用了自己的故友杨肇基为 山东总兵官。 C、在论功行赏时,赵彦不仅因功勋卓著一再加官晋职,还庇佑自己的儿子得到 了世袭锦衣卫佥事一职的美差 D、足智多谋且通晓军事的赵彦,但还是因为当年手下人冒功和自己儿子过于招 摇,被大臣们弹劾,不得不乞求罢官归田,最终在家里被进职为太子太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13、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不置重兵。 答 (2)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缒入城 答 (3)然征妖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 答 14、读下面一首诗,完成训练。(共8分) 夜 起 沈木 暑夜不成寐,起步中庭中。残月忽随水,明河犹在空。 篱根滴清露,树杪生微风。坐爱新凉好,先秋有侯虫。 10.、好的诗歌都有“诗眼”。细读这首诗,找出诗眼,并作简要说明。(4分) 答 (2)、古人评价这首诗“具臻佳境”,全诗的警策则在颔联,与唐代温庭筠《早 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各入神妙。你认为呢?请简要说明。 (分) 答 15、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内容。(共8分,任选4题) 10、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 睹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风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霸雪霁寒 (杜甫《阁夜》
11、下面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以备征调 请立太子为 王,以绝秦望 B、乃筑长围以攻邹 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C、因条列综核事宜 因宾客到蔺相如门 谢罪 D、自是为忠贤所恶 约为婚姻 1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自明以前,像登州、莱州这样的边境是没有设置兵力防备的。赵彦巡抚山东 时,开创了这一历史性时代。 B、明朝国泰民安时,山东是没有兵力部署的。赵彦起用了自己的故友杨肇基为 山东总兵官。 C、在论功行赏时,赵彦不仅因功勋卓著一再加官晋职,还庇佑自己的儿子得到 了世袭锦衣卫佥事一职的美差。 D、足智多谋且通晓军事的赵彦,但还是因为当年手下人冒功和自己儿子过于招 摇,被大臣们弹劾,不得不乞求罢官归田,最终在家里被进职为太子太傅。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13、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不置重兵。 答: (2)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缒入城。 答: (3)然征妖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 答: 14、读下面一首诗,完成训练。(共 8 分) 夜 起 沈木 暑夜不成寐,起步中庭中。残月忽随水,明河犹在空。 篱根滴清露,树杪生微风。坐爱新凉好,先秋有侯虫。 10.、好的诗歌都有“诗眼”。细读这首诗,找出诗眼,并作简要说明。(4 分) 答: (2)、古人评价这首诗“具臻佳境”,全诗的警策则在颔联,与唐代温庭筠《早 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各入神妙。你认为呢?请简要说明。 (4 分) 答: 15、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内容。(共 8 分,任选 4 题) 10、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 睹。 ,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风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霸雪霁寒 宵 , 。 (杜甫《阁夜》)
1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 (李煜《虞美人》 1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共21分) 春天的和弦 周惟 “三只白鹭飞过苍荞的群山 整整一个上午,我都在想着这句话,和它打开的春天的图景 远远地,三只白色的鹭鸟首尾相随,从大山前飞过,在灰暗的山色映衬下,那三 点白特别醒目,以至似乎泛出一层银光。它们的飞翔一直很柔婉、平缓,或许迎 着寒风,还会有一两声长唳,但我离得太远,不可能听见。就像三个长翅膀的、 明亮又安静的音符,它们横穿了窄旷、清寂的音乐大厅—一群山,多么像沉默的 座椅一一而且,尽管视线受阻,我也知道,在它们的下面,是一条宽阔的、缓慢 的河流 昨天中午,县城一所学校的一个高中生,在浮桥上跳河自杀,尽管有人极力救助, 但于事无补,这个男孩的生命永远沉陷在了河底。这个孩子,如果不是游戏人生 拿自杀不当回事,那心里一定有什么迈不过的坎儿,但又有怎么样的坎儿要让人 不得不面对死亡呢!选择死亡,选择背离一切,永远不再诉说与辩解,令人多么 痛心!在脚尖踮离船头,把自己抛出去的瞬间,在身体被冰冷的世界轰然淹没的 刻,他有没有过回头的想法?回到实实在在的大地,感受春天的轮回与蓬勃, 而不是低着头,只看见脚下一小片阴影 现在已经到了四月份,高考还剩两个多月的时间,各方面的压力已经逐渐攀到了 顶点。起早贪黑,浴血奋战,出不完的题目,做不够的试卷,老师是拧足的发条, 学生是绷紧的弓弦,表面看精神昂扬,其实个个内心疲惫不堪。昨天改了份试卷 其实成绩还可以,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跑教室就发了通脾气,声色俱厉,唾沫 横飞,吓得学生大气不敢出。分数困扰着所有的师生,急功近利成了大家的通病 偶尔反省,我发现自己实在是不喜欢这种神经质的生活。而且,我还注意到,临 近高考,一些学生的性格也在明显发生着变化,原本外向的变内向了,原本内向 的却突然喋喋不休、活蹦乱跳起来。以前教过一个女生,安静端庄,寡言少语, 成绩也不错,可进了高三,却见她上课眼神恍惚,课间跟男生放肆地打闹,而且 频繁地找人谈心,言行明显不正常,甚至到了怪异的地步。一次,她给每个老师 桌上放了一瓶深色液体,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闻着有辣椒味,她却称是从家里 带来的蜂蜜。后来,因为病势加剧,她不得不休学了。 站在窗前,看着阳光穿云破雾,我的心也渐渐开朗,如释重负。那三只白鹭早已 飞出我的视野,我不知道它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它们自己仿佛也不在意,自 由地翱翔在天地之间是它们唯一的目的。我愿意将它们比喻成一个和弦,一个圆 润、舒缓的春天的和弦,那美好的天籁起于群山,远远近近地回响着。要从容, 不要焦虑;要淡定,不要浮躁。这是大自然和生活指点给我的真理。 选自周惟散文集《虚构的出走》(大众文艺出版社)有删节
1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 改。 ? 。 (李煜《虞美人》) 1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共 21 分) 春天的和弦 周惟 “三只白鹭飞过苍莽的群山。” 整整一个上午,我都在想着这句话,和它打开的春天的图景。 远远地,三只白色的鹭鸟首尾相随,从大山前飞过,在灰暗的山色映衬下,那三 点白特别醒目,以至似乎泛出一层银光。它们的飞翔一直很柔婉、平缓,或许迎 着寒风,还会有一两声长唳,但我离得太远,不可能听见。就像三个长翅膀的、 明亮又安静的音符,它们横穿了空旷、清寂的音乐大厅——群山,多么像沉默的 座椅——而且,尽管视线受阻,我也知道,在它们的下面,是一条宽阔的、缓慢 的河流。 昨天中午,县城一所学校的一个高中生,在浮桥上跳河自杀,尽管有人极力救助, 但于事无补,这个男孩的生命永远沉陷在了河底。这个孩子,如果不是游戏人生, 拿自杀不当回事,那心里一定有什么迈不过的坎儿,但又有怎么样的坎儿要让人 不得不面对死亡呢!选择死亡,选择背离一切,永远不再诉说与辩解,令人多么 痛心!在脚尖踮离船头,把自己抛出去的瞬间,在身体被冰冷的世界轰然淹没的 一刻,他有没有过回头的想法?回到实实在在的大地,感受春天的轮回与蓬勃, 而不是低着头,只看见脚下一小片阴影。 现在已经到了四月份,高考还剩两个多月的时间,各方面的压力已经逐渐攀到了 顶点。起早贪黑,浴血奋战,出不完的题目,做不够的试卷,老师是拧足的发条, 学生是绷紧的弓弦,表面看精神昂扬,其实个个内心疲惫不堪。昨天改了份试卷, 其实成绩还可以,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跑教室就发了通脾气,声色俱厉,唾沫 横飞,吓得学生大气不敢出。分数困扰着所有的师生,急功近利成了大家的通病。 偶尔反省,我发现自己实在是不喜欢这种神经质的生活。而且,我还注意到,临 近高考,一些学生的性格也在明显发生着变化,原本外向的变内向了,原本内向 的却突然喋喋不休、活蹦乱跳起来。以前教过一个女生,安静端庄,寡言少语, 成绩也不错,可进了高三,却见她上课眼神恍惚,课间跟男生放肆地打闹,而且 频繁地找人谈心,言行明显不正常,甚至到了怪异的地步。一次,她给每个老师 桌上放了一瓶深色液体,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闻着有辣椒味,她却称是从家里 带来的蜂蜜。后来,因为病势加剧,她不得不休学了。 站在窗前,看着阳光穿云破雾,我的心也渐渐开朗,如释重负。那三只白鹭早已 飞出我的视野,我不知道它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它们自己仿佛也不在意,自 由地翱翔在天地之间是它们唯一的目的。我愿意将它们比喻成一个和弦,一个圆 润、舒缓的春天的和弦,那美好的天籁起于群山,远远近近地回响着。要从容, 不要焦虑;要淡定,不要浮躁。这是大自然和生活指点给我的真理。 选自周惟散文集《虚构的出走》(大众文艺出版社)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