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要求:1.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阶段,及其概念演化过程。2.使学生充分掌握社会网络的基本特征、度量指标及其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基于各类关系构建社会网络,并能够运用Pajek软件分析网络特征。使学生能够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开展科学研究,并完成规范、严谨的学术论文。4.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理论部分学时序号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提要1.社会网络的基本概念1.1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握社会网络的基本概念11.2社会网络的概念?4掌握社会网络的基本特征1.3社会网络的特征H了解社会网络的发展过程1.4社会网络的应用2.社会网络的数学表达形式2.1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矩阵类型掌握社会网络的构建方法?28H2.2矩阵的运算掌握社会网络属性指标心2.3矩阵对关系特征的描述3.中心度分析3.1结点中心度H掌握中心度的计算方法公343.2紧密中心度H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3.3间距中心度4.子群分析4.1社会群体与子群★掌握网络子群的概念44.2核与成分轮廊?8掌握子群的划分方法+4.3隶属网络的表达形式掌握隶属网络的特征4.4隶属网络的属性分析5.复杂社会网络了解复杂社会网络的概念?5.1复杂社会网络与社会网络54?了解复杂社会网络的特征5.2复杂社会网络特征?了解复杂社会网络的应用情景5.3复杂社会网络应用6.课堂总结46★完成课堂论文6.1点评课程作业6.2总结课程内容28
28 目标与要求: 1. 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阶段,及其概念演化过程。 2. 使学生充分掌握社会网络的基本特征、度量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3. 使学生能够基于各类关系构建社会网络,并能够运用 Pajek 软件分析网络特征。 4. 使学生能够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开展科学研究,并完成规范、严谨的学术论文。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1.社会网络的基本概念 1.1 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 1.2 社会网络的概念 1.3 社会网络的特征 1.4 社会网络的应用 握社会网络的基本概念 掌握社会网络的基本特征 了解社会网络的发展过程 4 2 2.社会网络的数学表达形式 2.1 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矩阵类型 2.2 矩阵的运算 2.3 矩阵对关系特征的描述 掌握社会网络的构建方法 掌握社会网络属性指标 8 3 3.中心度分析 3.1 结点中心度 3.2 紧密中心度 3.3 间距中心度 掌握中心度的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 4 4 4.子群分析 4.1 社会群体与子群 4.2 核与成分轮廓 4.3 隶属网络的表达形式 4.4 隶属网络的属性分析 掌握网络子群的概念 掌握子群的划分方法 掌握隶属网络的特征 8 5 5.复杂社会网络 5.1 复杂社会网络与社会网络 5.2 复杂社会网络特征 5.3 复杂社会网络应用 了解复杂社会网络的概念 了解复杂社会网络的特征 了解复杂社会网络的应用情景 4 6 6.课堂总结 6.1 点评课程作业 6.2 总结课程内容 完成课堂论文 4
三、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陈述相结合的方式。1.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系统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采用课堂研讨的方式,解读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案例。3.采用课堂汇报的形式,对课程进展予以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四、课程思政内容(说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入手优化课程思政设计,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教育。)围绕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模型的讲授,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术逻辑、规范的研究思维,能够将其运用于我国经济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中,如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定学科的演化趋势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家国情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我国本土的学术问题研究,形成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成果。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说明:本课程支撑的知识获得、科研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教学目标1,通过概念讲解,实现学生对社会网络概念及发展过程的全面了解。2.教学目标2,通过软件指导,实现学生对社会网络分析指标的计算,3.教学目标3,通过课堂讲授与演示,实现学生对软件的熟练运用。4.教学目标4,通过课堂汇报与点评,实现学生学术写作能力。六、课程成绩评定?结课论文评分标准1.研究背景与意义,从理论与现实两个方面引出研究问题的意义,指出研究的价值。(10分)2.理论综述,系统全面的总结归纳国内外主流研究的观点,对本研究有哪些参考价值。(10分)3.研究方法,指出所选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尤其是选择的依据。(10分)4.研究结果,详细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比较与以往研究的差异,有哪些新的发现,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30分)29
29 三、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陈述相结合的方式。 1. 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系统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采用课堂研讨的方式,解读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案例。 3. 采用课堂汇报的形式,对课程进展予以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 四、课程思政内容 (说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 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入手 优化课程思政设计,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教育。) 围绕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模型的讲授,使学 生形成严谨的学术逻辑、规范的研究思维,能够将其运用于我国经济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与 分析中,如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定学科的 演化趋势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家国情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我国本土 的学术问题研究,形成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说明:本课程支撑的知识获得、科研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达成 与评价方式) 1. 教学目标 1,通过概念讲解,实现学生对社会网络概念及发展过程的全面了解。 2. 教学目标 2,通过软件指导,实现学生对社会网络分析指标的计算。 3. 教学目标 3,通过课堂讲授与演示,实现学生对软件的熟练运用。 4. 教学目标 4,通过课堂汇报与点评,实现学生学术写作能力。 六、课程成绩评定 结课论文评分标准 1. 研究背景与意义,从理论与现实两个方面引出研究问题的意义,指出研究的价值。 (10 分) 2. 理论综述,系统全面的总结归纳国内外主流研究的观点,对本研究有哪些参考价值。 (10 分) 3. 研究方法,指出所选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尤其是选择的依据。(10 分) 4. 研究结果,详细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比较与以往研究的差异,有哪些新的发现,取 得了哪些理论成果。(30 分)
5.参考文献,严格按照格式标准排列。(10分)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林峰译.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世界图书出版社,2023参考书:林聚任.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obertA.Hanneman,MarkRiddle著.社会网络分析方法:UCINET的应用,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八、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王宗水编制(任课教师)2024年6月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张健2024年9月批准(主管院长)易军凯2024年9月30
30 5. 参考文献,严格按照格式标准排列。(10 分)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林峰译.社会网络分析技术.世界图书出版社,2023 参考书: 林聚任.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Robert A.Hanneman,Mark Riddle 著.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UCINET 的应用,知识产权 出版社,2019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王宗水 2024 年 6 月 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 张健 2024 年 9 月 批准(主管院长) 易军凯 2024 年 9 月
《ESG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编码ESG理论及应用MGT5500ESG Theory and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Application公共必修课学分1口专业必修课乙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口专业选修课总学时16口补修课口其他口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0课程特点实验学时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无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全校各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于结合可持续发展和ESG两个领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ESG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ESG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ESG的历程、理论、评价方法,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和ESG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技能,提高ESG的应用能力。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理论部分序学时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31
31 《ESG 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ESG 理论及应用 课程编码 MGT5500 英文名称 ESG Theory and Application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1 总学时 16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无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全校各研究生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于结合可持续发展和 ESG 两个领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可持续 发展的核心内容和 ESG 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 ESG 思维,提高学生的综 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 ESG 的历程、理论、评价方法,深 入理解可持续发展和 ESG 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技能,提高 ESG 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号ESG的起源与发展系统了解和掌握ESG理念的产生与发展,了解中国ESG实践背景,21能够描述ESG的角色与价值,能够列举ESG评价的意义。ESG投资的理论解释理解ESG投资的理论22ESG在投资中的价值实现掌握ESG价值实现的方法上市公司ESG评级系统了解主流评级机构ESG评价体系,包括:MSCI、汤森路透、富时罗素、商道融绿、社投盟、华证、润灵等。了解国内外评价体系的异同,总结ESG32评级产生分歧的原因。依据ESG评价目标和原则,构建ESG评价体系,选取关键变量,量化计分并分配权重,整理ESG评价结果。ESG外部监管政策现状与趋势了解国内外外部监管政策的现状及差异2理解中国监管政策的未来趋势ESG相关报告体系了解各个ESG报告框架和标准的发展演变以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情况。辨析不同ESG报告框架和标准的特点,将52对国际ESG报告框架和标准如何对中国ESG报告标准制定产生积极影响的思考贯穿学习始终。了解ESG治理和ESG管理的概念;上市公司ESG治理实践2上市公司ESG管理实践案例分析ESG管理和治理的异同点;0掌握ESG实践方法AI与大数据在ESG中的应用了解AI在ESG中的应用场景;ESG价值转换2了解大数据在ESG中的应用场景掌握ESG价值转换方法小组展示及评价8232
32 号 1 ESG 的起源与发展 系统了解和掌握 ESG 理念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中国 ESG 实践背景, 能够描述 ESG 的角色与价值, 能够列举 ESG 评价的意义。 2 2 ESG 投资的理论解释 ESG 在投资中的价值实现 理解 ESG 投资的理论 掌握 ESG 价值实现的方法 2 3 上市公司 ESG 评级 系统了解主流评级机构 ESG 评价体系,包 括:MSCI、汤森路透、富时罗素、商道融 绿、社投盟、华证、润灵等。 了解国内外评价体系的异同,总结 ESG 评级产生分歧的原因。 依据 ESG 评价目标和原则,构建 ESG 评价 体系,选取关键变量,量化计分并分配权 重,整理 ESG 评价结果。 2 4 ESG 外部监管政策现状与趋势 了解国内外外部监管政策的现状及差异 理解中国监管政策的未来趋势 2 5 ESG 相关报告体系 了解各个 ESG 报告框架和标准的发展演 变以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情况。 辨析不同 ESG 报告框架和标准的特点,将 对国际 ESG 报告框架和标准如何对中国 ESG 报告标准制定产生积极影响的思考 贯穿学习始终。 2 6 上市公司 ESG 治理实践 上市公司 ESG 管理实践 了解 ESG 治理和 ESG 管理的概念; 案例分析 ESG 管理和治理的异同点; 掌握 ESG 实践方法 2 7 AI 与大数据在 ESG 中的应用 ESG 价值转换 了解 AI 在 ESG 中的应用场景; 了解大数据在 ESG 中的应用场景 掌握 ESG 价值转换方法 2 8 小组展示及评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