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教案编史学部分内容提要本书系国内第一部科学编史学研究专著。作者在广泛占有国外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科学编史学的若干重要内容,其中一些论题在国内是首次被详细讨论。本书既涉及前沿性的科学史的理论问题,也涉及到科学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实践问题。由于讨沦的是一般性的科学史的理论问题,而不是限于某一具体学科的科学史,本书可供所有对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自然辩证法乃至一般人文科学及历史学理论间题感兴趣的读者参考。目录导言:概念说明I、编史学ⅡI、科学史IⅢI、科学编史学第一章科学史的兴起与发展概述I、对讨论范围的限定I、科学史的早期发展II、从学科史到综合科学史IV、独立的科学史学科的形成V、内史与外史第二章历史的辉格解释与科学史I、概念的提出IⅡI、历史的辉格解释与科学史IⅢI、问题与争论IV、小结第三章科学哲学与科学史I、“权宜的婚姻IⅡI、历史的回顾IⅢI、科学哲学家对科学史的关注IV、法国传统V、科学史家的态度第四章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I、科学史中的“科学革命”Ⅱ、“科学革命”的概念及其确立
科学技术史教案 编史学部分 内容提要 本书系国内第一部科学编史学研究专著。作者在广泛占有国外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科学编史学的若干 重要内容,其中一些论题在国内是首次被详细讨论。本书既涉及前沿性的科学史的理论问题,也涉及到科学史的 研究方法和研究实践问题。由于讨沦的是一般性的科学史的理论问题,而不是限于某一具体学科的科学史,本书 可供所有对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自然辩证法乃至一般人文科学及历史学理论间题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目 录 导言:概念说明 Ⅰ、编史学 Ⅱ、科学史 Ⅲ、科学编史学 第一章科学史的兴起与发展概述 Ⅰ、对讨论范围的限定 Ⅱ、科学史的早期发展 Ⅲ、从学科史到综合科学史 Ⅳ、独立的科学史学科的形成 Ⅴ、内史与外史 第二章历史的辉格解释与科学史 Ⅰ、概念的提出 Ⅱ、历史的辉格解释与科学史 Ⅲ、问题与争论 Ⅳ、小结 第三章科学哲学与科学史 Ⅰ、“权宜的婚姻 Ⅱ、历史的回顾 Ⅲ、科学哲学家对科学史的关注 Ⅳ、法国传统 Ⅴ、科学史家的态度 第四章 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 Ⅰ、科学史中的“科学革命” Ⅱ、“科学革命”的概念及其确立
ⅢI、争论:内史论与外史论,突变与连续IV、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理论V、柯恩的科学革命理论与判据VI、科学革命的分期与中国科学第五章女性主义与科学史I、背景:女性主义与科学II、编史传统的转变Ⅲ、Gender与科学IV、关于近代科学的起源V、当代科学史:案例研究VI、小结与分析第六章科学史研究中的计量方法I、一般计量历史学的背景Ⅱ、科学史研究中对科学增长的计量ⅢI、科学史研究中对科学交流的计量IV、小结格/群分析理论与科学史研究第七章格/群分析理论与科学史研究I、格/群分析方法的来源及其主要内容ⅡI、将格/群分析方法应用于科学史的策略ⅢI、一些具体应用的例子IV、对存在的间题的分析与讨论第八章科学史研究中的传记方法(I)一般传记I、传记的性质与分类Ⅱ、传记与科学史IⅢI、撰写科学史传记的困难第九章科学史研究中的传记方法(II)心理传记I、心理传记研究的开端IⅡI、两个近期的研究案例ⅢI、小结第十章科学史研究中的传记方法(II)集体传记I、集体传记方法概述Ⅱ、集体传记方法近期在科学史中的应用ⅢI、分析与讨论
Ⅲ、争论:内史论与外史论,突变与连续 Ⅳ、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理论 Ⅴ、柯恩的科学革命理论与判据 Ⅵ、科学革命的分期与中国科学 第五章 女性主义与科学史 Ⅰ、背景:女性主义与科学 Ⅱ、编史传统的转变 Ⅲ、Gender 与科学 Ⅳ、关于近代科学的起源 Ⅴ、当代科学史:案例研究 Ⅵ、小结与分析 第六章科学史研究中的计量方法 Ⅰ、一般计量历史学的背景 Ⅱ、科学史研究中对科学增长的计量 Ⅲ、科学史研究中对科学交流的计量 Ⅳ、小结格/群分析理论与科学史研究 第七章 格/群分析理论与科学史研究 Ⅰ、格/群分析方法的来源及其主要内容 Ⅱ、将格/群分析方法应用于科学史的策略 Ⅲ、一些具体应用的例子 Ⅳ、对存在的间题的分析与讨论 第八章 科学史研究中的传记方法(I)一般传记 Ⅰ、传记的性质与分类 Ⅱ、传记与科学史 Ⅲ、撰写科学史传记的困难 第九章 科学史研究中的传记方法(Ⅱ)心理传记 Ⅰ、心理传记研究的开端 Ⅱ、两个近期的研究案例 Ⅲ、小结 第十章 科学史研究中的传记方法(Ⅲ)集体传记 Ⅰ、集体传记方法概述 Ⅱ、集体传记方法近期在科学史中的应用 Ⅲ、分析与讨论
第十一章科学史教学I、概述I、与科学史教学相关的发展IⅢI、科学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IV、科学史教学的困难V、教材和教师导言:概念说明正如本书的副标题所示,本书所要讨论的是科学编史学。为使读者不致产生某些误解,在正式展开论述之前,在这里先对几个相关的概念做一些简要的说明。I、编史学在英语中,Historiography一词通常有两种含义:1.被人们所写出的历史;2.对于历史这门学问的发展的研究,包括作为学术的一般分支的历史的历史,或对特殊时期和间题的历史解释的研究。对于此词,国内有不同的译法,本书将其译为“编史学”。当然,这种译法也可能带来让人望文生义的误解,所以,这里先要对编史学的概念作一些简要的讨论。如前所述,讲英语的历史学家在两种意义上使用编史学这一术语。在宽泛的意义上,它指一般的被人们写出的历史,是撰写历史的活动,在某些场合,编史学家((historiographer)甚至可以是历史学家((histoiran)的同义词,但这种用法现已较为少见。这是一种传统的用法,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6世纪。直到现在,许多历史学家也还常在这种意义上使用此词,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它已被另一个更简短但又多义的词一一“历史”(history)所取代。狭义地讲,编史学这一术语在英语中指对于历史的撰写,历史的方法、解释和争论的研究。虽然对于史学史的研究并不是什么新的领域,向前也可追溯到公元前,但直到大约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史学史的研究才趋向于成熟,一种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历史的分析性和批判性的观点才确立起来。相应地,英语中编史学一词与史学史研究密切相关的这种用法的起源较晚,大约在2。世纪初才出现,而且这与19世纪末德国史学史家们频繁地使用德语的Histoiographi。一词有间接的联系。在20世纪,在英语世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史学史的价值所在,尤其是认识到像其他的文化形式一样历史著作实际上也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必须将其放在产生它们的文明的背景中作为人类思想史的一个方面来考察。同时,随着史学职业化.对历史解释的争论也逐渐增多,人们愈发感到需要一个专门的术语来表示对史学争论的研究这样,编史学词便更多地在第二种意义上为人们所使用。在随后的发展中,编史学与史学史相关的这种用法的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展。编史学的研究范围延伸到当代,包括分析和研究历史学中当前的各种思潮,力图帮助史学家们发现他们的研究兴趣、方法等等与范围更广的思潮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编史学也成了一种“批判的工具”,并与历史哲学(philosophyofhistory)的研究范围有了很多的重叠
第十一章 科学史教学 Ⅰ、概述 Ⅱ、与科学史教学相关的发展 Ⅲ、科学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Ⅳ、科学史教学的困难 Ⅴ、教材和教师 导言:概念说明 正如本书的副标题所示,本书所要讨论的是科学编史学。为使读者不致产生某些误解,在正式展开论述 之前,在这里先对几个相关的概念做一些简要的说明。 Ⅰ、编史学 在英语中,Historiography 一词通常有两种含义:1.被人们所写出的历史;2.对于历史这门学问的发展 的研究,包括作为学术的一般分支的历史的历史,或对特殊时期和间题的历史解释的研究。对于此词,国内有不 同的译法,本书将其译为“编史学”。当然,这种译法也可能带来让人望文生义的误解,所以,这里先要对编史 学的概念作一些简要的讨论。 如前所述,讲英语的历史学家在两种意义上使用编史学这一术语。在宽泛的意义上,它指一般的被人们 写出的历史,是撰写历史的活动,在某些场合,编史学家((historiographer)甚至可以是历史学家((histoiran) 的同义词,但这种用法现已较为少见。这是一种传统的用法,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直到现在,许多 历史学家也还常在这种意义上使用此词,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它已被另一个更简短但又多义的词——“历史” (history)所取代。 狭义地讲,编史学这一术语在英语中指对于历史的撰写,历史的方法、解释和争论的研究。虽然对于史 学史的研究并不是 什么新的领域,向前也可追溯到公元前,但直到大约 18 世纪末和 19 世纪初,史学史的研究才趋向于成熟,一种 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历史的分析性和批判性的观点才确立起来。相应地,英语中编史学一词与史学史研究密切相关 的这种用法的起源较晚,大约在 2。世纪初才出现,而且这与 19 世纪末德国史学史家们频繁地使用德语的 Histoiographi。一词有间接的联系。在 20 世纪,在英语世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史学史的价值所在,尤其是认 识到像其他的文化形式一样历史著作实际上也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必须将其放在产生它们的文明的背景中作为人 类思想史的一个方面来考察。同时,随着史学职业化.对历史解释的争论也逐渐增多,人们愈发感到需要一个专 门的术语来表示对史学争论的研究这样,编史学词便更多地在第二种意义上为人们所使用。 在随后的发展中,编史学与史学史相关的这种用法的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展。编史学的研究范围延伸 到当代,包括分 析和研究历史学中当前的各种思潮,力图帮助史学家们发现他们的研究兴趣、方法等等与范围更广的思潮的联系。 在某种程度上,编史学也成了一种“批判的工具”,并与历史哲学(philosophy of history)的研究范围有了很多 的重叠
在我国,学术界常用“史学理论”一词来指那些非原初意义上的历史研究而又与一些史学基础性问题(包括历史哲学)有关的研究。这种“元”史学的研究,与编史学的所指是相近的。当然,国内“史学理论”界所关心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法,与国外的编史学研究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在作了以上的讨论之后,便可以较为明确地讲,本书书名所指的编史学,就是在第二种扩充了的意义上的编史学。在史学界,有时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编史学研究不是第一流的学者所从事的工作,仿佛其工作的价值要低于真正的史学研究(如从原始史料出发的对“历史”的研究)。在我国,这种观点也是存在的对此,这里不准备再作长篇的分析讨论。简单地讲,编史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研究借鉴西方编史学的成果,对于我国史学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说是显而易见的。Ⅱ、科学史讲到科学史的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事实上,“历史”的概念是一个多义的概念。在英语中history(历史)一词至少可以在二种层次上来理解。首先,在最常见的用法中,它指人类的过去。而在专业性的用法中,它或是指人类的过去,或是指对人类的过去的本质的探索。同时,不论是在通常的用法中还是在专业的用法中,这一概念也还指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事件的说明和描述,也即由人所写出的“历史”(当然,仅仅对于一个事件的各个方面作出按时间顺序的说明还不一定是历史)。对于历史这一概念的这些不同的理解,在历史哲学中也对应于不同的流派。例如,在一些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家中,便认为除了历史学家根据原始材料而构造的历史之外,并不存在有“实际”的历史。但如果不做本体论讨论(这种本体论的讨论将是更有争议且更难达到一致结论的),而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像这样的说法也并不是很容易驳倒的。因而,在西方的历史学界,目前较为普遍地采用的看法,倒是将历史视为人类(当然是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建构,而对本体论意义上的那种“实际”的历史的间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至于谈到科学史,则除了历史的概念之外,还涉及到“科学”(Science)的概念。“科学”同样也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在对此做专门研究的科学哲学界,对于什么是科学,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间题,而且尚无为所有科学哲学家一致认可的对“科学”的定义。但是,在一般的理解中,“科学”至少也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被看作关于自然的经验陈述和形式陈述的集合,是在时间中某一给定时刻构成公认的科学知识的理论与数据,是典型的已完成的产品。在另一层含义中,科学是由科学家的活动或行为所构成的,也就是说,它是作为人类的一类行动,而不论这种行动是否带来关于自然的真的、客观的知识。一般股地讲,在科学史家所关注、所研究的“科学史”中所涉及的“科学”,主要是后一种意义上的科学。(当然,也是不能完全地将前一种意义上的科学完全地排斥出科学史的领域的)Ⅱ、科学编史学在做了以上的准备之后,我们可以说,本书所要讨论的“科学编史学”,即是对“科学史”(historyofscience)进行的“编史学的”(historiographical)研究。至于科学编史学是否可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这方面的争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领域中的理论性研究对于科学史乃至一般历史学的意义。这种意义甚至远可推及
在我国,学术界常用“史学理论”一词来指那些非原初意义上的历史研究而又与一些史学基础性问题(包 括历史哲学)有 关的研究。这种“元”史学的研究,与编史学的所指是相近的。当然,国内“史学理论”界所关心的问题和研究 的方法,与国 外的编史学研究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 在作了以上的讨论之后,便可以较为明确地讲,本书书名所指的编史学,就是在第二种扩充了的意义上 的编史学。在史学界,有时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编史学研究不是第一流的学者所从事的工作,仿佛 其工作的价值要低于真正的史学研究(如从原始史料出发的对“历史”的研究)。在我国,这种观点也是存在的。 对此,这里不准备再作长篇的分析讨论。简单地讲,编史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研究借鉴西方编史学的成 果,对于我国史学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说是显而易见的。 Ⅱ、科学史 讲到科学史的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事实上,“历史”的概念是一个多义的概念。 在英语中 history(历 史)一词至少可以在二种层次上来理解。首先,在最常见的用法中,它指人类的过去。而在专业性的用法中,它 或是指人类的过去,或是指对人类的过去的本质的探索。同时,不论是在通常的用法中还是在专业的用法中,这 一概念也还指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事件的说明和描述,也即由人所写出的“历史”(当然,仅仅对于一个事件的各 个方面作出按时间顺序的说明还不一定是历史)。对于历史这一概念的这些不同的理解,在历史哲学中也对应于 不同的流派。例如,在一些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家中,便认为除了历史学家根据原始材料而构造的历史之外,并 不存在有“实际”的历史。但如果不做本体论讨论(这种本体论的讨论将是更有争议且更难达到一致结论的),而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像这样的说法也并不是很容易驳倒的。因而,在西方的历史学界,目前较为普遍地采用的 看法,倒是将历史视为人类(当然是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建构,而对本体论意义上的那种“实际”的历史 的间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至于谈到科学史,则除了历史的概念之外,还涉及到“科学”(Science)的概念。“科学”同样也是一个 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在对此做专门研究的科学哲学界,对于什么是科学,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间题,而且尚无为 所有科学哲学家一致认可的对“科学”的定义。但是,在一般的理解中,“科学”至少也有两层含义。其一,是 被看作关于自然的经验陈述和形式陈述的集合,是在时间中某一给定时刻构成公认的科学知识的理论与数据,是 典型的已完成的产品。在另一层含义中,科学是由科学家的活动或行为所构成的,也就是说,它是作为人类的一 类行动,而不论这种行动是否带来了关于自然的真的、客观的知识。一般地讲,在科学史家所关注、所研究的“科 学史”中所涉及的“科学”,主要是后一种意义上的科学。(当然,也是不能完全地将前一种意义上的科学完全地 排斥出科学史的领域的) Ⅲ、科学编史学 在做了以上的准备之后,我们可以说,本书所要讨论的“科学编史学”,即是对“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进行的“编史学的”(historiographical)研究。至于科学编史学是否可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这方面 的争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领域中的理论性研究对于科学史乃至一般历史学的意义。这种意义甚至远可推及
到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等众多相关的学科。与一般历史学相比(如从学科确立的时间和研究者的人数等方面来相比),科学史的确可以说是一个晚生的小学科。而与科学史的发展相比,科学编史学的研究就更显得滞后,研究成果就更少,研究的规模就更小了。但即使如此,科学编史学仍是一个相当广阔的领域,有众多重要的课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具体到在国内进行科学编史学研究,主要的困难有两个,一是在国内查找国外有关文献的艰难,一是几乎对每一个论题都是从零开始学习。本书自然远未穷尽(也不可能穷尽)科学编史学的全部内容,只是对于笔者认为重要而且在现有研究条件下可先进行研究的若干间题,在西方对这些问题的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讨论。因此,本书只是一种阶段性的研究总结,故被名为“初论”。或者,用早已为人们所用俗了的说法,也可算做我国科学编史学研究的“引玉”之“砖”吧。当然,如有可能,笔者当继续为“续论”的问世而努力。第一章科学史的兴起与发展概述第三条原则是,研究任何历史问题都不能不研究其次级的历史。所谓次级的历史是指对该问题进行历史思考的历史..·正如哲学对自身的批判形成了哲学史,历史对自身的批判也形成了史学史一柯林伍德,《自传》I、对讨论范围的限定中国的史学传统源远流长。在众多古代史书中,很早就有了与科学史有关的史料记载。从宋代开始,还出现了像周守忠的《历代名医蒙术》这样的医史著作;而到了清代,甚至有了由阮元等人撰写的《畴人传》这样专门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传记专著(其中并有若干重要的西方科学家之传)。有人认为,我国学者对科学史(主要是中国科学史)的真正研究(而不仅仅是对史料的汇集和简单记述),始于本世纪起始的前后。<1>但是,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一般地认为,与近代科学诞生直接相关的文化传统也是西方的。相应地,科学史在其作为一门学科这种意义上,基本上也是产生手西方的文化主壤。本书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正是与西方科学史发展密切相关的理论性问题。因此,在概要地回顾科学史的发展时,我们也只局限于西方科学史的范围。当然,这并不是说在中国的历史上绝无科学史的工作(哪怕只是萌芽式的工作),只是说这些内容不在本书所讨论的范围而已。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来看,西方的科学史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从形态、研究方法、侧重点到总的科学史观都经历了种种变化。正像有人认为理解科学的最好方式之一是学习科学史一样,通过对于科学史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的考察,也会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史本身。然而,“科学史的兴起与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在本章的有限篇幅内,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关于科学史发展的近期情况和现状,则将在本书的其余各章的相关的内容中部分地有所涉及。至于完整的科学史发展史,那应是一部篇幅巨大的专著才能容纳的课题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科学史家的著作中,对于科学史、医学史和技术史等,有时是分别对待的,这些学科之间也确实有些明显的区别,但在这里找们不作如此细致的区分,而是对最广义的科学史(即包含所有这些学科在内的关于最广义的科学的历史)来作一整体性的概述。Ⅱ、:科学史的早期发展如果从分类的角度而言,可以说科学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子分支。当然,对于科学史与历史学的关系,直
到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等众多相关的学科。与一般历史学相比(如从学科确立的时间和研究者的人 数等方面来相比),科学史的确可以说是一个晚生的小学科。而与科学史的发展相比,科学编史学的研究就更显 得滞后,研究成果就更少,研究的规模就更小了。但即使如此,科学编史学仍是一个相当广阔的领域,有众多重 要的课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具体到在国内进行科学编史学研究,主要的困难有两个,一是在国内查找国外有 关文献的艰难,一是几乎对每一个论题都是从零开始学习。本书自然远未穷尽(也不可能穷尽)科学编史学的全部 内容,只是对于笔者认为重要而且在现有研究条件下可先进行研究的若干间题,在西方对这些问题的有关研究成 果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讨论。因此,本书只是一种阶段性的研究总结,故被名为“初论”。或者,用早已为人们所 用俗了的说法,也可算做我国科学编史学研究的“引玉”之 “砖”吧。当然,如有可能,笔者当继续为“续论”的问世而努力。 第一章 科学史的兴起与发展概述 第三条原则是,研究任何历史问题都不能不研究其次级的历史。所谓次级的历史是指对该问题进行历史 思考的历史.正如哲学对自身的批判形成了哲学史,历史对自身的批判也形成了史学史。 —柯林伍德,《自传》 Ⅰ、对讨论范围的限定 中国的史学传统源远流长。在众多古代史书中,很早就有了与科学史有关的史料记载。从宋代开始,还 出现了像周守忠的《历代名医蒙术》这样的医史著作;而到了清代,甚至有了由阮元等人撰写的《畴人传》这样 专门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传记专著(其中并有若干重要的西方科学家之传)。有人认为,我国学者对科学史(主要 是中国科学史)的真正研究(而不仅仅是对史料的汇集和简单记述),始于本世纪起始的前后。<1>但是,近代科学 产生于西方,一般地认为,与近代科学诞生直接相关的文化传统也是西方的。相应地,科学史在其作为一门学科 这种意义上,基本上也是产生于西方的文化土壤。本书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正是与西方科学史发展密切相关的 理论性问题。因此,在概要地回顾科学史的发展时,我们也只局限于西方科学史的范围。当然,这并不是说在中 国的历史上绝无科学史的工作(哪怕只是萌芽式的工作),只是说这些内容不在本书所讨论的范围而已。 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来看,西方的科学史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从形态、研究方法、侧重点到总的科 学史观都经历了种种变化。正像有人认为理解科学的最好方式之一是学习科学史一样,通过对于科学史这门学科 的历史发展的考察,也会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史本身。然而,“科学史的兴起与发展”,这是一个很大 的题目,在本章的有限篇幅内,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关于科学史发展的近期情况和现状, 则将在本书的其余各章的相关的内容中部分地有所涉及。至于完整的科学史发展史,那应是一部篇幅巨大的专著 才能容纳的课题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科学史家的著作中,对于科学史、医学史和技术史等,有时是分别对待的, 这些学科之间也确实有些明显的区别,但在这里找们不作如此细致的区分,而是对最广义的科学史(即包含所有 这些学科在内的关于最广义的科学的历史)来作一整体性的概述。 Ⅱ、.科学史的早期发展 如果从分类的角度而言,可以说科学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子分支。当然,对于科学史与历史学的关系,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