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代技术史分期的理论探讨姜振寰(哈尔滨工业大学)可本文试图从近代技术发展的历史资料(管淮井一、森岛恒雄等编《科学技术史年表》,东京平凡社,1956)出发,采取对重大技术成果的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寻求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并确立技术革命涵义的基础上探讨技术发展的模式和近代技术史分期的理论依据
关于近代技术史分期的理论探讨 姜振寰(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文试图从近代技术发展的历史资料 (管淮井一、森岛恒雄等编《科学技术 史年表》,东京平凡社,1956)出发, 采取对重大技术成果的定量统计和定性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寻求技术发展的 内在规律并确立技术革命涵义的基础上, 探讨技术发展的模式和近代技术史分期 的理论依据
近代技术发展的统计规律技术的发展是以技术成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笔者通过对管准并一等编著的《科学技术史年表》技术栏内所载全部技术成果进行逐项分析统计,发现自近代以来,技术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统计规律性。对上述年表所载自1700年到1950年间共1200余项技术成果,按每10年统计一次,得到曲线I图1)
一、近代技术发展的统计规律 技术的发展是以技术成果的形式表现出 来的。笔者通过对管准井一等编著的 《科学技术史年表》技术栏内所载全部 技术成果进行逐项分析统计,发现自近 代以来,技术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统计规 律性。对上述年表所载自1700年到1950 年间共1200余项技术成果,按每10年统 计一次,得到曲线I(图1)
重大技术成采RC每0年绕计9501700400201每10年统计5380604020501950每5年计1751403020IC50重大技术发明TV01950每10年统计1753C20ICC20O601700O19C0图近代技术发展曲典线
为排除在统计中由于人为选定统计年限而使统计结果出现的偶然起伏,又自1745年至1952年每10年统计一次,得到曲线II(图1)(最后为7年),自1751年至1950年每5年统计一次得到曲线IⅢII(图I)再把自1751年到1950年间技术栏内的441项重大技术发明按每10年统计一次得到曲线IV(图1)。将上述四条曲线相比较,可见其走向、波形基本相似,尤其是自1755年以后,每条曲线都极其自然地呈现三大部分,A(1755一1815;B(18151905);C(1905一1945)
为排除在统计中由于人为选定统计年限而使统计 结果出现的偶然起伏,又自1745年至1952年每10 年统计一次,得到曲线Ⅱ(图1)(最后为7年),自 1751年至1950年每5年统计一次得到曲线Ⅲ (图l); 再把自1751年到1950年间技术栏内的441项重大 技术发明按每10年统计一次得到曲线Ⅳ(图1)。 将上述四条曲线相比较,可见其走向、波形基本 相似,尤其是自1755年以后,每条曲线都极其自 然地呈现三大部分,A(1755一1815;B(1815一 1905);C(1905一1945)
A、B部分曲线波形相似,都由三个依次递增的波峰构成,同一部分中每个波峰持续时间也大体相等A的每个波峰皆为20年,B为30年。由于C仅有一个波峰,且是40年,可以把它作为第三部分的第一个波峰看待。由于管准井一的年表统计到1952年为止无法根据这一年表做出1950年以后的技术发展曲线不过,国外有人统计了1953一1973年间世界上重大技术革新成就,共有492项,因此可以认为1945年后,曲线还应当有一个高于1905一1945年间的波峰如果根据前二部分曲线所呈现的简单递增规律加以外推,那么第三部分的完整曲线也应当由三个相等阶段构成,从而使这一部分延伸到2025年
A、B部分曲线波形相似,都由三个依次递增的波 峰构成,同一部分中每个波峰持续时间也大体相等。 A的每个波峰皆为20年,B为30年。由于C仅有一个 波峰,且是40年,可以把它作为第三部分的第一个 波峰看待。由于管准井一的年表统计到1952年为止, 无法根据这一年表做出1950年以后的技术发展曲线。 不过,国外有人统计了1953一1973年间世界上重大 技术革新成就,共有492项,因此可以认为1945年 后,曲线还应当有一个高于1905一1945年间的波峰。 如果根据前二部分曲线所呈现的简单递增规律加以 外推,那么第三部分的完整曲线也应当由三个相等 阶段构成,从而使这一部分延伸到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