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下,信息系信息系统的概念、维度统的发展及趋势,掌握信息系统的概念1维度,掌握信息系统的学术范式信息系统的学术范式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掌握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的关系,了解信2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机理,熟悉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下的商业生态下的商业生态和商业模式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了解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掌信息系统的硬件环境握信息系统的硬件环境和信息系统的软件3信息系统的软件环境环境,熟悉信息系统的伦理与环境信息系统的伦理与环境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掌握相关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了解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息处理技术前沿和方法,掌握信息政策,44信息系统的信息政策掌握信息数据质量的提升策略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信息系统的网络环境了解无线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无线环境无线网络的发展和应用下的信息系统应用模式和前景54无线网络的技术标准和趋势无线技术下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了解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和保障技术信息系统的商业分析掌握信息系统的商业分析逻辑和学术研究6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框架方法信息资源保护技术和工具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了解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企业供应链系统掌握企业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范式,74企业客户管理系统了解企业系统的价值链分析方法电子商务系统企业系统的价值链分析智能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了解智能计算发展前沿和趋势商务智能对决策的支持掌握商务智能分析的技术和方法8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应用掌握商务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决策支持的应用三、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基18
18 1 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信息系统的概念、维度 信息系统的学术范式 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下,信息系 统的发展及趋势,掌握信息系统的概念、 维度,掌握信息系统的学术范式 4 2 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 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 信息系统下的商业生态 掌握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的关系,了解信 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机理,熟悉信息系统 下的商业生态和商业模式 4 3 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 信息系统的硬件环境 信息系统的软件环境 信息系统的伦理与环境 了解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掌 握信息系统的硬件环境和信息系统的软件 环境,熟悉信息系统的伦理与环境 4 4 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 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技术 信息系统的信息政策 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 掌握相关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了解信 息处理技术前沿和方法,掌握信息政策, 掌握信息数据质量的提升策略 4 5 信息系统的网络环境 无线网络的发展和应用 无线网络的技术标准和趋势 无线技术下的信息系统应用 了解无线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无线环境 下的信息系统应用模式和前景 4 6 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的商业分析 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框架 信息资源保护技术和工具 了解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和保障技术 掌握信息系统的商业分析逻辑和学术研究 方法 4 7 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企业供应链系统 企业客户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企业系统的价值链分析 了解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掌握企业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范式, 了解企业系统的价值链分析方法 4 8 智能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 商务智能对决策的支持 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应用 决策支持的应用 了解智能计算发展前沿和趋势 掌握商务智能分析的技术和方法 掌握商务智能的应用和发展 4 三、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和主要方法的讲解和剖析的同时,理论联系实践,以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中信息系统的研究问题。四、课程思政内容在阐述信息系统、信息管理内涵的同时,引导学生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在讲解管理信息系统新兴技术时,以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所需的芯片卡脖子技术为例,通过阐述美国技术封锁以及英伟达限制销售为我国人工技术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强国责任感与使命感。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信息管理内涵的理解,掌握现代信息系统的应用环境的关键因素,并结合信息系统的研究案例,掌握信息系统间题识别、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分析间题、解决间题的能力。2.评价方式为案例分析、研究写作等形式。六、课程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开卷形式考试或考查,满分:卷面为70分,平时成绩30分。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第15版)【美】肯尼斯C劳顿(KennethC.Laudon)简P.劳顿(JaneP/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09参考书:八、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编制(任课教师)张健2024年6月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张健2024年9月易军凯批准(主管院长)2024年9月19
19 本理论和主要方法的讲解和剖析的同时,理论联系实践,以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 中信息系统的研究问题。 四、课程思政内容 在阐述信息系统、信息管理内涵的同时,引导学生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 起来,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养成历史思 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讲解管理信息系统新兴技术时,以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所需的芯片卡脖子技术为例, 通过阐述美国技术封锁以及英伟达限制销售为我国人工技术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强国责任 感与使命感。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信息管 理内涵的理解,掌握现代信息系统的应用环境的关键因素,并结合信息系统的研究案例,掌 握信息系统问题识别、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评价方式为案例分析、研究写作等形式。 六、课程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开卷形式考试或考查,满分:卷面为 70 分,平时成绩 30 分。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管理信息系统(第 15 版)[美]肯尼斯 C. 劳顿(Kenneth C. Laudon) 简 P. 劳顿(Jane P/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18-09 参考书: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张健 2024 年 6 月 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 张健 2024 年 9 月 批准(主管院长) 易军凯 2024 年 9 月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编码MGT508管理科学研究方法ResearchMethodsin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试考查Management Science公共必修课学分2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口专业选修课32总学时口补修课口其他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0课程特点实验学时?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管理学、统计学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此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进行管理学研究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将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考核,主要包括模型构建,概念度量,取样,研究设计,调查研究,试验研究和案例研究方面。同时也会考核相关数据分析方法。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能:1)领会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内涵;2)了解当前管理研究的现状;3)了解管理研究方法范式;4)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5)掌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6)常见的实证研究分析方法。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学时序号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提要20
20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 课程编码 MGT508 英文名称 Research Methods in Management Science 考核方式 □考试 □√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2 总学时 32 课程特点 □√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管理学、统计学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课程教学目标 此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进行管理学研究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将对管理科学 研究方法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考核,主要包括模型构建,概念度量,取样,研究设计,调查 研究,试验研究和案例研究方面。同时也会考核相关数据分析方法。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能: 1)领会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内涵;2)了解当前管理研究的现状;3)了解管理研究方法范 式;4)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5)掌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6)常见的实证研究分析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管理研究术语管理研究的步骤18研究过程和科学问题提出管理研究间题的识别与界定理论的解释,改进与应用28理论和概念化构建理论框架与形成假设概念的操作性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3研究设计试验和准试验研究8案例研究回归分析48实证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式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三、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采用讲授与文献阅读相结合的方式,着眼于应用,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准备,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文献阅读要求进行分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文献阅读提交报告。四、课程思政内容1.通过对三峡工程、高速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嫦娥工程、深海探测等我国典型系统工程领域成就的梳理,阐述系统工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成就,增强使命感与荣誉感;2.通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北宋丁渭修皇官案例的分析,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系统运用各类资源达成全局优化的全面思想。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阅读参考文献并准备回答相关间题,积极参与课堂中的互动事项。2.以小组为单位,就指定的题目准备20-30分钟简报。简报主题将围绕课堂内容,以参考文献为基础展开。3.每个学生需选择一个可以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管理课题。该课题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4准备研究提案,该提案需包括以下部分:1)研究主题;2)选题的意义;3)相关研究;4)具体的研究间题;5)研究路线和方案。21
21 1 研究过程和科学问题提出 管理研究术语 管理研究的步骤 管理研究问题的识别与界定 8 2 理论和概念化 理论的解释,改进与应用 构建理论框架与形成假设 概念的操作性 8 3 研究设计 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 试验和准试验研究 案例研究 8 4 实证研究方法 回归分析 结构方程模式 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 8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采用讲授与文献阅读相结合的方式,着眼于应用,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准 备,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文献阅读要求进行分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文献阅读提交报告。 四、课程思政内容 1.通过对三峡工程、高速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嫦娥工程、深海探测等我国典型系统工 程领域成就的梳理,阐述系统工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成就,增强使命感与荣誉感; 2.通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北宋丁渭修皇宫案例的分析,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系统运用各类资源达成全局优化的全面思想。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1. 阅读参考文献并准备回答相关问题,积极参与课堂中的互动事项。 2. 以小组为单位,就指定的题目准备 20-30 分钟简报。简报主题将围绕课堂内容,以参考 文献为基础展开。 3. 每个学生需选择一个可以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管理课题。该课题应具有可操作性,能 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 4 准备研究提案,该提案需包括以下部分:1)研究主题;2)选题的意义;3)相关研究; 4)具体的研究问题;5)研究路线和方案
六、课程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通过出勤与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来评定,期末成绩通过研究提案来考察评定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商业研究方法/(美)唐纳德·R·库珀,(美)帕梅拉·S·辛德勒著郭毅,詹志俊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参考书:刘军,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陈晓萍组织管理研究方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八、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金春华编制(任课教师)2024年6月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张健2024年9月批准(主管院长)易军凯2024年9月22
22 六、课程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 40%+期末成绩 60%。 平时成绩通过出勤与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来评定,期末成绩通过研究提案来考察评定。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商业研究方法/(美) 唐纳德·R·库珀, (美) 帕梅拉·S·辛德勒著 郭毅, 詹志俊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参考书: 刘军,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陈晓萍 组织管理研究方法(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金春华 2024 年 6 月 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 张健 2024 年 9 月 批准(主管院长) 易军凯 2024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