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致的呼吸困难。(3)中毒性呼吸困难。(4)血源性呼吸困难:严重贫血与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呼吸困难。(5)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呼吸困难。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对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学时分配】课堂讲授6学时。第二章检体诊断第一节基本检查法【目的要求】(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二)掌握视诊、触诊、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三)掌握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基本检查方法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2、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所致的呼吸困难。 (3)中毒性呼吸困难。 (4)血源性呼吸困难:严重贫血与血红蛋白异常所致 的呼吸困难。 (5)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呼吸困难。 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对病因诊断的临床 意义。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6 学时。 第二章 检体诊断 第一节 基本检查法 【目的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 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二)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 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掌握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 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基本检查方法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 2、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 注意事项
3、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与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学时分配】课堂讲授1学时,见习0.5学时。第二节一般检查【目的要求】一、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二、熟悉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5、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6、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3、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与叩诊音(清 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 成及使用)。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1 学时,见习 0.5 学时。 第二节 一般检查 【目的要求】 一、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 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二、熟悉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 法与临床意义。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 5、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 意义。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8、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9、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学时分配】课堂讲授1学时,见习0.5学时。第三节头部【目的要求】(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二)头部器官1、眼:眉毛、眼脸、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2、耳:外耳、中耳、乳突、听力。3、鼻:鼻的外形、鼻翼扇动、鼻中隔、鼻出血、鼻粘膜与分泌物、鼻窦。4、口腔:口唇与口腔粘膜、牙齿与龈。舌与舌苔、咽喉与扁桃体、口腔气味
8、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 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9、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 大的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1 学时,见习 0.5 学时。 第三节 头部 【目的要求】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 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 巨颅、变形颅)。 (二)头部器官 1、眼:眉毛、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 眼的功能检查等。 2、耳:外耳、中耳、乳突、听力。 3、鼻:鼻的外形、鼻翼扇动、鼻中隔、鼻出血、鼻粘 膜与分泌物、鼻窦。 4、口腔:口唇与口腔粘膜、牙齿与龈。舌与舌苔、咽 喉与扁桃体、口腔气味
5、腮腺: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学时分配】课堂讲授1学时,见习1学时。第四节颈部【目的要求】(一)熟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二)了解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外形与分区。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4、颈部血管: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5、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6、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学时分配】课堂讲授1学时,见习1学时。第五节胸部(一)胸廓及肺部检查【目的要求】(一)熟悉视诊、触诊、诊、听诊基本检查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二)掌握胸廓及肺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5、腮腺: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1 学时,见习 1 学时。 第四节 颈部 【目的要求】 (一)熟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 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外形与分区。 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 4、颈部血管: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 5、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 6、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1 学时,见习 1 学时。 第五节 胸部 (一)胸廓及肺部检查 【目的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基本检查方法在 胸廓及肺部的应用。 (二)掌握胸廓及肺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