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中南五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 试题部分(解析版) 命题:赣中南五校语文团队 第l卷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 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 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 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 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 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 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 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 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 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 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 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 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 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 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 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 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 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 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 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 “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 (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 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 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 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夭惊。横画称为“勒 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 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 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 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 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江西赣中南五校 2016 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语文 试 题 部 分(解析版) 命题:赣中南五校语文团队 第 I 卷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 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 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 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 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 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 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 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 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 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 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 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 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 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 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 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 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 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 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 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 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 “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 (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 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 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 “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 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 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 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 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 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 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B.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 里的“势”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的倾向。 C.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 能比的。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 使汉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 画”的一项是(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 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其草 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 之间,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D.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 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来源:学*科* 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 中国书 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 腕中锋,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C.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 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D.“书者,如也。”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 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1-3BCD 【解析 1.B项与原文“点如高峰坠石”、横画似“牵缰勒马”内容不符. 2.原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 3.D项对“书者,如也”的理解有误,“如”的意思是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 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并不是直接模示客观形体,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民 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 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 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 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B.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 里的“势”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的倾向。 C.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 能比的。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 使汉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的一项是( )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 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其草 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 之间,随波曲折翻腾 ,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D.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 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来源:学*科* 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 中国书 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 腕中锋,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C.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 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D.“书者,如也。”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 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1-3BCD 【解析】 1.B 项与原文“点如高峰坠石”、横画似“牵缰勒马”内容不符. 2.原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 3.D 项对“书者,如也”的理解有误,“如”的意思是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 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并不是直接模示客观形体,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民 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 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 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
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 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既同寝,夜半,客曰:“吾 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日:“客初至,不冠不袜, 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 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一日,辞宋将军日:“吾始闻汝名 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日:“一暑数击杀响马贼,夺 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日:“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 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 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时鸡呜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 见人。客驰下,吹麝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 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粟欲堕。忽闻客大呼日:“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 遂不复至。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 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 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 (节选自《魏叔子文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技击技击:武术。 B.七省好事者皆来学好事:喜欢武事。 时座上有健啖客健啖:善于说话 D.饮食拱揖不暂去拱揖:拱手作礼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B.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C.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D.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铁椎身怀绝技。大铁椎虽然容貌很丑陋,但四五十斤重的大铁椎他右腋下 夹着,吃饭和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 B.大铁椎性格豪迈。和陈子灿一起睡觉,夜半时,说走就走;与强盗恶战后, 一声“我走了”,便绝尘而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C.大铁椎勇猛过人。星夜决斗时,面对来势汹汹的二十多个强盗,大铁椎奋力 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顷刻四面仆地,多人被杀 D.大铁椎侠肝义胆。他看不上徒有虚名的宋将军,但也不愿因自己的灾祸而牵 连宋将军;与强盗大战前,他把宋将军送上空堡,并叮嘱其“但观之,慎弗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2)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 者,又何多也!
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 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既同寝,夜半,客曰:“吾 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日:“客初至,不冠不袜, 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 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一日,辞宋将军日:“吾始闻汝名, 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日:“一暑数击杀响马贼,夺 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日:“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 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 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时鸡呜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 见人。客驰下,吹麝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 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粟欲堕。忽闻客大呼日:“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 遂不复至。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 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 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 (节选自《魏叔子文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工技击技击:武术。 B.七省好事者皆来学好事:喜欢武事。 C.时座上有健啖客健啖:善于说话。 D.饮食拱揖不暂去拱揖:拱手作礼。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B.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C.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D.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铁椎身怀绝技。大铁椎虽然容貌很丑陋,但四五十斤重的大铁椎他右腋下 夹着,吃饭和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 B.大铁椎性格豪迈。和陈子灿一起睡觉,夜半时,说走就走;与强盗恶战后, 一声“我走了”,便绝尘而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C.大铁椎勇猛过人。星夜决斗时,面对来势汹汹的二十多个强盗,大铁椎奋力 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顷刻四面仆地,多人被杀。 D.大铁椎侠肝义胆。他看不上徒有虚名的宋将军,但也不愿因自己的灾祸而牵 连宋将军;与强盗大战前,他把宋将军送上空堡,并叮嘱其“但观之,慎弗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2)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 者,又何多也!
4-6CBC 7.(1)我当初听到你的名声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然而你的武艺全不顶用, 我走了!(关键词“豪”“不足”“去”各1分,大意2分) (2)我读陈同甫的《中兴遗传》,发现那些才智出众、侠义刚烈、雄奇卓异的 人,无声无息地不能在当代显露功绩声名的,又为什么这样多呢?(关键词“魁 奇”“泯泯然”“见”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4.试题分析:解答文言实词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 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 断出其词义,由下文“饮食拱揖不暂去”“与人罕言语”及外貌描写可推断出C 项,健啖:擅长吃。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解答断句题,应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 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本题可注意参考“许”“语”“如”“与”等词语断句。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6.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 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C项,“面 对来势汹汹的二十多个强盗”表述不正确,由原文可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 后面的有一百多人。故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 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 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 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豪”“不足”“去”“魁奇”“泯泯然”“见”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庚戌年十一月,我从扬州回家,与陈子灿同船。子灿时年二十八岁,爱好弄枪使 棒,我给他讲授《左传》中的兵谋兵法时,趁机问:“你走南闯北,碰到过奇异 之人吗?”子灿向我讲述了大铁椎的事,于是我写了《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将军家里 遇见了大铁椎。宋是怀庆青华镇人,擅长搏击,七省爱好技击的人都来向他学习 武艺,人们因他长得雄伟健壮,所以叫他宋将军。宋将军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 庆人,力气大,善射箭,比陈子灿大七岁,小时候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 同访问过宋将军。 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 重,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着,象 锁上的链子,把它拉开有一丈多长。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象湖北一带的口音。 问他家乡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 我们同住一个寝室,到半夜,客人说:“我走了。”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陈 子灿见窗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高信之。高信之说:“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 不穿袜子,用蓝手井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携
4-6CBC 7.(1)我当初听到你的名声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然而你的武艺全不顶 用, 我走了!(关键词“豪”“不足”“去”各 1 分,大意 2 分) (2)我读陈同甫的《中兴遗传》,发现那些才智出众、侠义刚烈、雄奇卓异的 人,无声无息地不能在当代显露功绩声名的,又为什么这样多呢?(关键词“魁 奇”“泯泯然”“见”各 1 分,大意 2 分) 【解析】 4.试题分析:解答文言实词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 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 断出其词义,由下文“饮食拱揖不暂去”“与人罕言语”及外貌描写可推断出 C 项,健啖:擅长吃。故选 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试题分析:解答断句题,应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 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本题可注意参考“许”“语”“如”“与”等词语断句。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 级。 6.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 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C 项,“面 对来势汹汹的二十多个强盗”表述不正确,由原文可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 后面的有一百多人。故选 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7.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 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 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 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豪”“不足”“去”“魁奇”“泯泯然”“见”。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庚戌年十一月,我从扬州回家,与陈子灿同船。子灿时年二十八岁,爱好弄枪使 棒,我给他讲授《左传》中的兵谋兵法时,趁机问:“你走南闯北,碰到过奇异 之人吗?”子灿向我讲述了大铁椎的事,于是我写了《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将军家里 遇见了大铁椎。宋是怀庆青华镇人,擅长搏击,七省爱好技击的人都来向他学习 武艺,人们因他长得雄伟健壮,所以叫他宋将军。宋将军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 庆人,力气大,善射箭,比陈子灿大七岁,小时候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一 同访问过宋将军。 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 重,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着,象 锁上的链子,把它拉开有一丈多长。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象湖北一带的口音。 问他家乡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 我们同住一个寝室,到半夜,客人说:“我走了。”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陈 子灿见窗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高信之。高信之说:“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 不穿袜子,用蓝手井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携
带,而腰带中裹着很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陈子灿一觉醒来,客人 却已打着呼噜睡在床上了。 有一天,客人向宋将军告辞说:“我当初听到你的大名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 但是现在看来你和你的门徒不能委以重任,我将走了。”宋将军竭力挽留他,他 就说:“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的强盗,夺取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我 若久留此地,灾祸将会牵连到你。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我到某处决斗。”宋将 军高兴地说:“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客人说:“不要去,强盗本领强且 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杀个痛快。”宋将军向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 很想看看客人的本领,就竭力请求客人同往。客人没办法,就带他一起走。将要 到达决斗的地方,客人送宋将军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你只许观看, 千万别作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 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客人骑马飞驰而 下,吹了几声驚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拥集过来,徒步行走背 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客人,客人大喊着挥舞 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围成环形向前进逼, 客人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将 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客人 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滚滚,朝着东方飞马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魏禧评论说:张良找到了大力士,在博浪沙用铁椎捶击秦始皇,大铁椎大概也是 那种人吧?老天生下有奇异才能的人,一定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但我读陈亮的《中 兴遗传》,发现那些才智出众、侠义刚烈、雄奇卓异的人,无声无息地不能在当 代显露功绩声名的,又为什么这样多呢?是不是上天降生的人才不一定被人任用 呢?还是任用他们自会有一定的时机呢?陈子灿遇见大铁椎是壬寅年,看他的相 貌应当是三十岁,那么大铁椎今年已有四十岁了。子灿又曾经看见他写买东西的 单子,楷书写得非常工整漂亮。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 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 分)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6分)
带,而腰带中裹着很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陈子灿一觉醒来,客人 却已打着呼噜睡在床 上了。 有一天,客人向宋将军告辞说:“我当初听到你的大名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 但是现在看来你和你的门徒不能委以重任,我将走了。”宋将军竭力挽留他,他 就说:“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的强盗,夺取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我 若久留此地,灾祸将会牵连到你。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我到某处决斗。”宋将 军高兴地说:“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客人说:“不要去,强盗本领强且 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杀个痛快。”宋将军向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 很想看看客人的本领,就竭力请求客人同往。客人没办法,就带他一起走。将要 到达决斗的地方,客人送宋将军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你只许观看, 千万别作 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 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客人骑马飞驰而 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拥集过来,徒步行走背 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客人,客人大喊着挥舞 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围成环形向前进逼, 客人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将 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客人 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滚滚,朝着东方飞马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魏禧评论说:张良找到了大力士,在博浪沙用铁椎捶击秦始皇,大铁椎大概也是 那种人吧?老天生下有奇异才能的人,一定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但我读陈亮的《中 兴遗传》,发现那些才智出众、侠义刚烈、雄奇卓异的人,无声无息地不能在当 代显露功绩声名的,又为什么这样多呢?是不是上天降生的人才不一定被人任用 呢?还是任用他们自会有一定的时机呢?陈子灿遇见大铁椎是壬寅年,看他的相 貌应当是三十岁,那么大铁椎今年已有四十岁了。子灿又曾经看见他写买东西的 单子,楷书写得非常工整漂亮。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 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 分)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