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6届高三入学联考 第I卷(共70分) 甲必做题(45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3小题。 中国的教育家缺什么 最有价值的知识,到底是什么?一位学者,谈了他的观点:“184年,英国哲学家、教育家 斯宾塞写过一篇标题为《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其余 的知识,如宗教的、习俗的、文学的都在其次。因为科学可以为人类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 他忘了更重要的一点:光有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行的,在科学之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 是伦理观、价值观。” 我觉得,他这番话很有道理。伦理观、价值观回答事物的价值问题,科学却只回答事物是什 么的问题,由此看来,伦理观、价值观,比科学要重要得多。我发现,许多研究教育的人, 如斯宾塞,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有深刻缺陷,他们不相信神明,不关注灵魂,不重视人性, 不敬畏良知,不理解美德、审美、情感这些精神事物的价值。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存在深刻缺 陷,其思维的方式,必然是机械的,其判断是非的标准,必然是肤浅的,其得出的结论,不 能不离题万里。他们所拟定的教育方面文章、著作,不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帮助, 反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引入歧途 在互联网上,一位博友说:“我看见过几次魏先生讲到GDP的世界排位那种幸福。”这位魏 先生,在中国,算是一位十分有名的教育家。这个时代的许多政客一样,这位姓魏的教育家 心中也是只有物质财富的价值,十分看重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把GDP的增长、物质财富 的增加,我们社会在其它方面存在的深刻问题,是他所没有看到,或者是他所不愿正视的: 如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两极分化严重、基尼系数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 贪污腐败泛滥成灾,道德风气下滑、人们变得鲜廉寡耻、缺乏爱心。养尊处优的位置,使他 对这个社会中下层民众生活的艰苦,缺乏感受。而长期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则使他的 内心变得贫乏,使他的头脑变得鼠目寸光,不懂得人之为人的标志在于人就在于有一颗仁慈 的灵魂,不懂得国家之为国家在于对公平正义的敬畏,不懂得精神星空的绚丽远比物质财富 的增长更为宝贵 教育之为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有一个使命,在于它始终张扬精神的价值,无论在什 么情况下,都把精神的价值置于物质的价值之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把对美德的热爱、对 正义的向往置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之上。在那位姓魏的教育家那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与此 完全相反的情况。这样的教育家,与其说会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健康,会使我们社会的前 景变得更加美好,不如说会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糟糕,会使我们社会的前景变得更加渺茫。 在互联网,我看到,有人提出这样的命题:属灵的经济学。我觉得,他从属灵的角度、宗教 的角度,来思考经济学,思路很好。同样,我们需要从属灵的角度、宗教的角度,来思考教 育学。中国的教育家,对宗教文化了解得很少。必须补上宗教文化的这一课! (节选自全民阅读网文化时评2015/43,有删改) 1.下列对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研究员在《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科学是判断知识价值的 最高标准 B.若要对“最有价值的知识”进行排位,那么:科学第一,宗教第二,习俗第三,文化最后。 C.光有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行的,伦理观、价值观必须凌驾于科学之上 D.科学虽然可以为人类解决遇到的所以难题,但少了价值观伦理的科学是残缺的。 2.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 2016 届高三入学联考 第 I 卷(共 70 分) 甲 必做题(45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 1-3 小题。 中国的教育家缺什么 最有价值的知识,到底是什么?一位学者,谈了他的观点:“1884 年,英国哲学家、教育家 斯宾塞写过一篇标题为《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其余 的知识,如宗教的、习俗的、文学的都在其次。因为科学可以为人类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 他忘了更重要的一点:光有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行的,在科学之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 是伦理观、价值观。” 我觉得,他这番话很有道理。伦理观、价值观回答事物的价值问题,科学却只回答事物是什 么的问题,由此看来,伦理观、价值观,比科学要重要得多。我发现,许多研究教育的人, 如斯宾塞,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有深刻缺陷,他们不相信神明,不关注灵魂,不重视人性, 不敬畏良知,不理解美德、审美、情感这些精神事物的价值。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存在深刻缺 陷,其思维的方式,必然是机械的,其判断是非的标准,必然是肤浅的,其得出的结论,不 能不离题万里。他们所拟定的教育方面文章、著作,不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帮助, 反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引入歧途。 在互联网上,一位博友说:“我看见过几次魏先生讲到 GDP 的世界排位那种幸福。”这位魏 先生,在中国,算是一位十分有名的教育家。这个时代的许多政客一样,这位姓魏的教育家, 心中也是只有物质财富的价值,十分看重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把 GDP 的增长、物质财富 的增加,我们社会在其它方面存在的深刻问题,是他所没有看到,或者是他所不愿正视的: 如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两极分化严重、基尼系数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 贪污腐败泛滥成灾,道德风气下滑、人们变得鲜廉寡耻、缺乏爱心。养尊处优的位置,使他 对这个社会中下层民众生活的艰苦,缺乏感受。而长期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则使他的 内心变得贫乏,使他的头脑变得鼠目寸光,不懂得人之为人的标志在于人就在于有一颗仁慈 的灵魂,不懂得国家之为国家在于对公平正义的敬畏,不懂得精神星空的绚丽远比物质财富 的增长更为宝贵。 教育之为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有一个使命,在于它始终张扬精神的价值,无论在什 么情况下,都把精神的价值置于物质的价值之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把对美德的热爱、对 正义的向往置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之上。在那位姓魏的教育家那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与此 完全相反的情况。这样的教育家,与其说会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健康,会使我们社会的前 景变得更加美好,不如说会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糟糕,会使我们社会的前景变得更加渺茫。 在互联网,我看到,有人提出这样的命题:属灵的经济学。我觉得,他从属灵的角度、宗教 的角度,来思考经济学,思路很好。同样,我们需要从属灵的角度、宗教的角度,来思考教 育学。中国的教育家,对宗教文化了解得很少。必须补上宗教文化的这一课! (节选自全民阅读网文化时评 2015/4/3,有删改) 1.下列对‘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研究员在《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科学是判断知识价值的 最高标准。 B.若要对“最有价值的知识”进行排位,那么:科学第一,宗教第二,习俗第三,文化最后。 C.光有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行的,伦理观、价值观必须凌驾于科学之上。 D.科学虽然可以为人类解决遇到的所以难题,但少了价值观伦理的科学是残缺的。 2.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伦理观、价值观,比科学要重要得多是因为伦理观、价值观回答事物的价值问题,科学 却只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 B.研究教育的人,他们不相信神明,不关注灵魂,不重视人性,对精神事物的价值缺乏理 解与认知,思维上可能有一定机械性 C.在互联网上有位博友十分看重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看重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 加,缺忽视了社会风气、生态环境等问题 D.长期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会使教育家们的内心变得贫乏,使他的头脑变得鼠目寸光, 不懂得精神星空的绚丽远比物质财富的增长更为宝贵,所以,我们应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说 3根据文章内容或结合所学,下列各项表述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3分) A.教育的使命在于它始终张扬精神的价值,无论何时何地,都把精神的价值置于物质的价 值之上,都把对美德的热爱、对正义的向往置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之上。 B.2015新课标全国一卷的“孩子举报老爸(材料作文)”有新闻原型。练了十几年议论文, 被你这一矫情。昨日这个新闻原型被人肉出来,遭大批高三生恶语相向正体现了文化对知识 的价值是最低的 C.安徽芜湖高考英语听力故障暂决定10日重考说明我们的教育使社会变得更加糟糕,会 使我们社会的前景变得更加渺茫 D中国教育家需要从属灵的角度、宗教等多角度来思考教育学,只要这样,教育机制便可水 到渠成 【答案】 1.B 【解析 1.“宗教第二,习俗第三,文化最后”于文无据,文章是说“其余的知识,如宗教的、习俗的、 文学的都在其次。因为科学可以为人类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本题难度层次为语言分析理 解C 2B中“可能具有一定机械性”错误,文章是说“必定”;C项主语偷换,“十分看重经济建设方 面的成就,看重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缺忽视了社会风气、生态环境等问题。 是指教育家而不是博友:D项“我们应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说“不”。”表述错误且于文无据。 本题难度为语言分析理解C。 3B项所给的材料无法体现文化价值高低;C项根据倒数第一二段可知说法错误;D项说“只 有这样”法过于绝对。本题为语言分析理解D。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47小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 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 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 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 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 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
A.伦理观、价值观,比科学要重要得多是因为伦理观、价值观回答事物的价值问题,科学 却只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 B.研究教育的人,他们不相信神明,不关注灵魂,不重视人性,对精神事物的价值缺乏理 解与认知,思维上可能有一定机械性。 C.在互联网上有位博友十分看重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看重 GDP 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 加,缺忽视了社会风气、生态环境等问题。 D.长期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会使教育家们的内心变得贫乏,使他的头脑变得鼠目寸光, 不懂得精神星空的绚丽远比物质财富的增长更为宝贵,所以,我们应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说 “不”。 3.根据文章内容或结合所学,下列各项表述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3 分) A.教育的使命在于它始终张扬精神的价值,无论何时何地,都把精神的价值置于物质的价 值之上,都把对美德的热爱、对正义的向往置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之上。 B.2015 新课标全国一卷的“孩子举报老爸(材料作文)”有新闻原型。练了十几年议论文, 被你这一矫情。昨日这个新闻原型被人肉出来,遭大批高三生恶语相向正体现了文化对知识 的价值是最低的。 C.安徽芜湖高考英语听力故障暂决定 10 日重考说明我们的教育使社会变得更加糟糕,会 使我们社会的前景变得更加渺茫。 D.中国教育家需要从属灵的角度、宗教等多角度来思考教育学,只要这样,教育机制便可水 到渠成。 【答案】 1.B 2.A 3.A 【解析】 1. “宗教第二,习俗第三,文化最后”于文无据,文章是说“其余的知识,如宗教的、习俗的、 文学的都在其次。因为科学可以为人类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本题难度层次为语言分析理 解 C。 2.B 中“可能具有一定机械性”错误,文章是说“必定”;C 项主语偷换,“十分看重经济建设方 面的成就,看重 GDP 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缺忽视了社会风气、生态环境等问题。” 是指教育家而不是博友;D 项“我们应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说“不”。”表述错误且于文无据。 本题难度为语言分析理解 C。 3.B 项所给的材料无法体现文化价值高低;C 项根据倒数第一二段可知说法错误;D 项说“只 有这样”法过于绝对。本题为语言分析理解 D。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4-7 小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 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 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 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 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 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
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 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 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 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 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 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 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 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 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 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 比於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 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 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 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 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 4.下列对文言文划线相关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从此方面来 看与《论语》相似。 B.“素业”在古文中有多重意思:先世所遗之业、清白的操守、本业。古代重农抑商,因此 本业指的就是农业 C.“秘书”现在既指政党之内的要职,也指写字楼及商业机构内的文员职位。而文中则是官 名的总称。 D.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芝草。治愈万症,其功能应验,灵通神效,故名灵芝,又名 “不死药”,文中是对杰出人士的称赞。 5对于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B.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C.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无所得 D.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6.下列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普通人更有必要学习了!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 书,所以作者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世人 各个朝代的世族子弟腐败无能,“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是对 他们无能生动表现 C.作者认为学习是值得崇尚的,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学习能修身 养性,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D作者论述以自身读书为例。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 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启示人们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 弃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 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 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 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 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 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 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 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 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 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 比於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 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 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 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 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 4.下列对文言文划线相关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从此方面来 看与《论语》相似。 B.“素业”在古文中有多重意思:先世所遗之业、清白的操守、本业。古代重农抑商,因此 本业指的就是农业。 C.“秘书”现在既指政党之内的要职,也指写字楼及商业机构内的文员职位。而文中则是官 名的总称。 D.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芝草。治愈万症,其功能应验,灵通神效,故名灵芝,又名 “不死药”,文中是对杰出人士的称赞。 5.对于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B.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C.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D.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6.下列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普通人更有必要学习了!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 书,所以作者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世人。 B.各个朝代的世族子弟腐败无能,“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是对 他们无能生动表现。 C.作者认为学习是值得崇尚的,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学习能修身 养性,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D.作者论述以自身读书为例。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 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启示人们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 弃。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5分) (2)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5分) 【答案】 4.B 6.B 7.(1)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得分点“或”阶半级足”3 分,语句连贯通顺2分) (2)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著被子 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得分点“即~师ν踪迹”3分,语句通顺连贯2分) 【解析】 4.B项“因此本业指的就是农业”说法错误,古代一般指农业,有时也指根本事物、本身的行 业等。本题考查古文化知识,难度为古文化常识E 5A“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 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根据划线句意思来划分层次,难度为古 文化知识C。 6.B-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特指梁朝贵族子弟。本题难度为古文 内容分析F。 7.积累必要古文字词,结合语感,联系上下文进行翻译。 附文言文翻译 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 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 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毛》和《论语》。到了加冠成婚年 纪,体质性情稍稍定型,凭著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 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 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 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於从事工技,射 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 夭年。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 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 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 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 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 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坐著 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著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 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 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 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 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外边失 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 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 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 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
(1)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5 分) (2)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5 分) 【答案】 4.B 5.A 6.B 7. (1)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得分点“或”“一阶半级”“足”3 分,语句连贯通顺 2 分) (2)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著被子 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得分点“即”“师”“踪迹”3 分,语句通顺连贯 2 分) 【解析】 4. B 项“因此本业指的就是农业”说法错误,古代一般指农业,有时也指根本事物、本身的行 业等。本题考查古文化知识,难度为古文化常识 E。 5.A,“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 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根据划线句意思来划分层次,难度为古 文化知识 C。 6. B“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特指梁朝贵族子弟。本题难度为古文 内容分析 F。 7.积累必要古文字词,结合语感,联系上下文进行翻译。 附文言文翻译: 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 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 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毛》和《论语》。到了加冠成婚年 纪,体质性情稍稍定型,凭著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 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 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 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於从事工技,射 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 夭年。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 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 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 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 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 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坐著 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著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 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 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 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 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外边失 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 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 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 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
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有位客人追问我说:“我看见有的人只凭藉强弓长戟,就去讨伐叛逆,安抚民众,以取得公 侯的爵位;有的人只凭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时代,使国家富强,以取得卿相的官职。而学 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 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 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 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 胜过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 比。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吏的,身死名灭的 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埋头读书,传扬道德文章的人,劳而无益的,少如日 蚀:追求名利,耽於享乐的人,多如秋草。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另外,我又听说:一生 下来不学就会的人,是天才;经过学习才会的人,就差了一等。因而,学习是使人增长知识, 明白通达道理。只有天才才能出类拔萃,当将领就暗合于孙子、吴起的兵法;执政者就同于 管仲、子产的政治素养,像这样的人,即使不读书,我也说他们已经读过了。你们现在既然 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著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 知道 (二)古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8-9小题。(11分)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① 李峤② 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还将弄机女,远嫁织皮人 曲怨关山月,妆消道路尘。所嗟秾李树,空对小榆春。 【注】①此诗是崔日用作《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后所做。②李峤,唐代诗人,他前与 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 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 8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此诗所蕴含的情感。(5分) 答: 9颈联中哪两个字使用的最为精妙?结合全诗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全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诗人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感慨: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 物也早已进入坟墓的诗句是 (2《卖炭翁》中体现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 (3)在《师说》中体现“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思想的诗句是: 【答案】 8、首联用“汉武帝抚恤戎臣,后将机女远嫁织皮”典故感慨过去,天意弄人,含有无奈之感 (1分);后从回忆历史回到现实,以哀景衬哀情(3分),突出诗人内心的愁苦、无奈及孤 苦,讽刺了当朝统治者顾及政治利益而不过其他的行为。(2分)(共5分) 9、“怨”意为哀怨,笛声、歌声哀怨关山月(2分),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说明关山难越(1 分);“消”为消失、消散的意思(1分),妆容被尘埃渐渐抹去(1分),突出路途的遥远与艰 辛。(2分)(共6分)
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有位客人追问我说:“我看见有的人只凭藉强弓长戟,就去讨伐叛逆,安抚民众,以取得公 侯的爵位;有的人只凭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时代,使国家富强,以取得卿相的官职。而学 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 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 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 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 胜过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 比。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吏的,身死名灭的 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埋头读书,传扬道德文章的人,劳而无益的,少如日 蚀;追求名利,耽於享乐的人,多如秋草。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另外,我又听说:一生 下来不学就会的人,是天才;经过学习才会的人,就差了一等。因而,学习是使人增长知识, 明白通达道理。只有天才才能出类拔萃,当将领就暗合于孙子、吴起的兵法;执政者就同于 管仲、子产的政治素养,像这样的人,即使不读书,我也说他们已经读过了。你们现在既然 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著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 知道。” (二)古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8-9 小题。(11 分)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① 李峤② 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还将弄机女,远嫁织皮人。 曲怨关山月,妆消道路尘。所嗟秾李树,空对小榆春。 【注】①此诗是崔日用作《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后所做。 ②李峤,唐代诗人,他前与 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 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 8.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此诗所蕴含的情感。(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颈联中哪两个字使用的最为精妙?结合全诗说明你的理由。(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全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诗人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感慨: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 物也早已进入坟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2)《卖炭翁》中体现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_____, _____。 (3)在《师说》中体现“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8、首联用“汉武帝抚恤戎臣,后将机女远嫁织皮”典故感慨过去,天意弄人,含有无奈之感 (1 分);后从回忆历史回到现实,以哀景衬哀情(3 分),突出诗人内心的愁苦、无奈及孤 苦,讽刺了当朝统治者顾及政治利益而不过其他的行为。(2 分)(共 5 分) 9、“怨”意为哀怨,笛声、歌声哀怨关山月(2 分),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说明关山难越(1 分);“消”为消失、消散的意思(1 分),妆容被尘埃渐渐抹去(1 分),突出路途的遥远与艰 辛。(2 分)(共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