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7届高三开学考试 科普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北方大旱与体制型缺水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北方尤其如此。此次北方大旱虽然主要是由天灾引 起,但也有人祸的原因。 在受灾严重的河南汝阳县内埠村的主要灌溉工程的陆浑水库干渠,多座提灌站和 一段已经堆满垃圾的毁坏水渠是当年花巨资修建的灌溉设备,现在都废弃了。像 这样花巨资修的灌溉工程,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被废弃,关键时刻不能派上用 场的情况,在这次北方大旱中,肯定不止一例。与此相关的是,目前全国一半以 上的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是靠天吃饭,但我国农业仍大部分采用大排大灌的 方式,实际上让大气将十分宝贵的水资源给蒸发了。 上述情况是造成北方大旱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种体制问题而引起的缺水。体制型 缺水有别于因水本身很少而引起的资源型缺水和因水质污染而导致的水质型缺 水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节水、治污、调水等水资源配置措施不 仅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整,更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由此出现的水资源 供需矛盾,也不仅仅在于水资源本身的稀缺性,更在于我们自身在水的利用与分 配方式上存在一定缺陷。体制型缺水是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 水乃至产生纠纷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公地悲剧”(在免费使用公共资源的情 况下,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使资源因被滥用而枯竭)特性的商品,当 水变成一种稀缺资源后,在现行的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下,人们就会过度使用、 侵占和浪费,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后果。 对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我们可以采取加大投资兴修水利工程、开发更先进 的节水设备、加强水污染治理等措施来解决,但是解决体制型缺水的问题,还得 从水的分配和管理入手。像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型工程建设,如果在水的分配上没 有作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引水后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很难说 要解决水资源“公地悲剧”,有两种选择,一是政府管制,即计划方式,二是将 公共资源变成私有资源,即市场方式。但就中国转型时期的实际来看,比较可行 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逐步形成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定 额体系 甘肃张掖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农业生产区,但是通过水资源管理体制的重构,把缺 水带来的危害降到很低程度。关键在于确立了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 农民有了水资源商品观念后,会考虑改进技术来提高灌溉效率,或者选择需水量 更少的作物进行播种,进而刺激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1.下列对文中水资源的“公地悲剧”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因节水、治污、调水等水资源配置措施带来的水资源供需 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的矛盾难以调和。 B.因水资源稀缺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 水乃至产生纠纷。 C.因水的利用与分配方式存在缺陷,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产生水资源供需矛盾, 造成开春我国北方大旱。 D.由于水资源稀缺和开发管理体制不合理,人们过度使用、侵占和浪费水资源、 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后果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 2017 届高三开学考试 一、科普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3 题。 北方大旱与体制型缺水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北方尤其如此。此次北方大旱虽然主要是由天灾引 起,但也有人祸的原因。 在受灾严重的河南汝阳县内埠村的主要灌溉工程的陆浑水库干渠,多座提灌站和 一段已经堆满垃圾的毁坏水渠是当年花巨资修建的灌溉设备,现在都废弃了。像 这样花巨资修的灌溉工程,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被废弃,关键时刻不能派上用 场的情况,在这次北方大旱中,肯定不止一例。与此相关的是,目前全国一半以 上的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是靠天吃饭,但我国农业仍大部分采用大排大灌的 方式,实际上让大气将十分宝贵的水资源给蒸发了。 上述情况是造成北方大旱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种体制问题而引起的缺水。体制型 缺水有别于因水本身很少而引起的资源型缺水和因水质污染而导致的水质型缺 水。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节水、治污、调水等水资源配置措施不 仅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整,更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由此出现的水资源 供需矛盾,也不仅仅在于水资源本身的稀缺性,更在于我们自身在水的利用与分 配方式上存在一定缺陷。体制型缺水是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 水乃至产生纠纷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公地悲剧”(在免费使用公共资源的情 况下,每个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使资源因被滥用而枯竭)特性的商品,当 水变成一种稀缺资源后,在现行的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下,人们就会过度使用、 侵占和浪费,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后果。 对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我们可以采取加大投资兴修水利工程、开发更先进 的节水设备、加强水污染治理等措施来解决,但是解决体制型缺水的问题,还得 从水的分配和管理入手。像南水北调这样的大型工程建设,如果在水的分配上没 有作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引水后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很难说。 要解决水资源“公地悲剧”,有两种选择,一是政府管制,即计划方式,二是将 公共资源变成私有资源,即市场方式。但就中国转型时期的实际来看,比较可行 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逐步形成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定 额体系。 甘肃张掖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农业生产区,但是通过水资源管理体制的重构,把缺 水带来的危害降到很低程度。关键在于确立了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 农民有了水资源商品观念后,会考虑改进技术来提高灌溉效率,或者选择需水量 更少的作物进行播种,进而刺激农业产品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1.下列对文中水资源的“公地悲剧”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因节水、治污、调水等水资源配置措施带来的水资源供需 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的矛盾难以调和。 B.因水资源稀缺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造成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缺 水乃至产生纠纷。 C.因水的利用与分配方式存在缺陷,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产生水资源供需矛盾, 造成开春我国北方大旱。 D.由于水资源稀缺和开发管理体制不合理,人们过度使用、侵占和浪费水资源、 导致河道断流、环境恶化等后果
2.以下不属于体制型缺水的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耗费巨资修建的灌溉工程,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关键时刻不能排上用场。 B.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靠天吃饭,一旦遭遇旱情,便很难解决 C.采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十分宝贵的水资源被大气蒸发,浪费严重 D.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没有使农民建立起水资源商品观念,灌溉效率低下。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加大投资兴修水利、开发更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加强水污染治理可以解决资源型 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问题。 B.如果在水的分配上能够作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后定 能收到预期效果 C.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形成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体系,是解决水资源 “公地悲剧”最易推广的办法。 D.甘肃张掖虽然严重缺水,但通过确立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消除了 缺水带来的危害。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示季子懋修书 明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 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 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 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 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 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 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 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 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 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 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 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 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 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 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 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 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以下不属于体制型缺水的表现的一项是( )(3 分) A.耗费巨资修建的灌溉工程,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关键时刻不能排上用场。 B.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主要靠天吃饭,一旦遭遇旱情,便很难解决。 C.采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十分宝贵的水资源被大气蒸发,浪费严重。 D.水资源的分配和管理没有使农民建立起水资源商品观念,灌溉效率低下。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加大投资兴修水利、开发更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加强水污染治理可以解决资源型 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问题。 B.如果在水的分配上能够作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后定 能收到预期效果。 C.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形成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体系,是解决水资源 “公地悲剧”最易推广的办法。 D.甘肃张掖虽然严重缺水,但通过确立用水价值的概念和水权交易制度,消除了 缺水带来的危害。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示季子懋修书 明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 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 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 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 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 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 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 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 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 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 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 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 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 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 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 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 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矜己而自足 矜:夸耀 B.艺本不 佳,于人何尤 尤:埋怨 C.平生苦志励行 苦:为……所苦 D.所以贻 则于后人者 贻:遗留 5.对于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 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B.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 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C.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 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D.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 /谓之楚而北行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季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 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 缺点。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因此及时劝勉使之 能成大器。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2)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11分)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①。 伴赤松②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③。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注】①沧浪:出自《楚辞·渔父》:这里代指避世隐居。②赤松:指赤松子, 传说中的仙人。③何郎:何逊,南朝梁的文学家,喜爱梅花,日夕吟咏其下。 8.“急疏利锁,顿解名缰”中的“急”和“顿”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9.该曲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结合全曲分析。(6分) (三)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补。(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就像倒在堂舱地的-杯水,无法浮 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 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 将导致的结局。 选做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A.好矜己而自足 矜:夸耀 B.艺本不 佳,于人何尤 尤:埋怨 C.平生苦志励行 苦:为……所苦 D.所以贻 则于后人者 贻:遗留 5.对于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 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B.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 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C.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 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D.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 /谓之楚而北行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季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 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 缺点。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因此及时劝勉使之 能成大器。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2)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8,9 题。(11 分)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①。 伴赤松②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③。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注】①沧浪:出自《楚辞·渔父》:这里代指避世隐居。②赤松:指赤松子, 传说中的仙人。③何郎:何逊,南朝梁的文学家,喜爱梅花,日夕吟咏其下。 8.“急疏利锁,顿解名缰”中的“急”和“顿”有什么表达效果?(5 分) 9.该曲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结合全曲分析。(6 分) (三)默写 10. 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补。(6 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舱地的-杯水,无法浮 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 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 将导致的结局。 选做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枣(李广田) ①“俺吃枣。”傻子这样说。 ②他这样说过多少次了,对爸爸说,对妈妈说,但爸妈都不理他。他依旧是悄然 地微笑着,肩着粪篮出门去了 ③名叫傻子,他自己知道。但现在有多大岁数了呢?却连傻子自己也不知道。傻 子的爸妈说,“今年傻子十五岁了”,于是人家也说,“今年傻子十五岁了 傻子的爸妈都是将近暮年的人,他们几乎没有一刻不把自己身后的事放在心上 没有儿子时,盼儿子;儿子有了,却是这么一个!现在,他们惟一的希望就是给 傻子提门亲事,而且愈早愈好,他们希望能在他们的晚年见到孙孙,他们把一切 的希望都放在遥远的孙孙身上了。为要早给傻子找得女人,于是说,“傻子今年 十五岁了。”却依然没有谁家的女儿肯跟傻子,傻子的爸妈很悲哀。 ④傻子的日常生活是拾粪,清早起来,便肩了粪篮出门。他沿着村子的大路走去 凡村子附近的道路他都熟悉。当看见道上有牲畜的遗粪时,他知道用粪锸把粪拾 到篮里,然后又走道。不管早晚,只要肚里觉得饿了,就回到家里“要吃的” 夜了,便回到家里安息。不知怎的,这一天他却忽然想到要吃枣了。枣是甜的 他知道。他吃过枣。但他愿意吃更多的枣,他愿意得到更多的枣。他更愿意看见 垂挂在树上的枣。“俺吃枣”,屡次地对爸妈这样说了而不被理会,这恐怕也是 当然的事情吧。傻子的爸妈听了这样莫明其妙的话,只会感到厌烦,甚至这类的 话听惯了,便会听而不闻。 ⑤傻子出门带一副笑脸。他常爱把一个笑脸送给路人,送给驴子,并送给驴粪 在路上,他遇见了绿衣的邮差,他微笑着说,“俺吃枣”;遇着肩了大柳条筐的 打柴人,他又微笑着说,“俺吃枣”。邮差和打柴人都不睬他,过去了。他又遇 到些相熟的邻人,他同样地向他们说了,他们却只回赠他一个微笑。本地的孩子 们是总爱同他嬉闹的,只要相遇,便不免有一番恶作剧。孩子们对他说:“什么? 你要吃早吗?天不早了,你吃晚吧。”于是傻子微笑。 ⑥傻子近来变得有点特别,他肩了空粪篮,在各个村子里逡巡着,在各条大道小 道上徘徊着。他象在寻求什么似地。有一次,他竟荡在黄河的岸上去了。他把粪 篮丢在一边,倚了粪锸作杖,呆呆地站着向隔岸眺望。“几时这些黄汤能停了下 来呢?”他也许在这样想吧,傻子在望洋兴叹了。 ⑦就在不久以前,傻子在路上曾遇到三个卖枣的小商贩。他们的枣快要卖妥了, 在路上停下来休息,准备着当天要渡河回家。这时候,傻子肩了粪篮走来了。他 看见三个陌生人正在那儿吃枣子,他也停住了脚步,并把一个微笑送给了三个陌 生人。三个人中的一个说:“请坐,请坐。”傻子只是微笑地站着。三个人中的 另一个又说:“请吃枣,请吃枣。”说着,把一把枣子递给了他,傻子就伸了两 手把枣子接过。不多会,他默默地把枣子吃光了,于是又微笑着向三个陌生人说: “俺还吃枣。”因为他们已经看出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什么人了的缘故,其中的 个便嬉谑地说:“好哪,你想吃更多的枣子吗?那么就跟了我们来吧。我们河北 的枣子真好,口头甜得很啦。我们河北遍地是枣树,满树上垂挂着红枣子,满地 上落下了红枣子,真的,让你尽吃也吃不净啦。”话还不曾说完,他们都不约而 同地站了起来,重整了手车和担子,顺着大路走去了。其中的一个人却又回头来 招呼着说:“来罢,同我们到河北去吃枣子吧 ⑧又是一个冷风的日子,傻子出门去了,但出人意外地,傻子整天不曾归来。已 经入夜了,依然不见归来。傻子的爸妈有点忧虑了。傻子的妈妈坐在菜油灯下等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枣(李广田) ①“俺吃枣。”傻子这样说。 ②他这样说过多少次了,对爸爸说,对妈妈说,但爸妈都不理他。他依旧是悄然 地微笑着,肩着粪篮出门去了。 ③名叫傻子,他自己知道。但现在有多大岁数了呢?却连傻子自己也不知道。傻 子的爸妈说,“今年傻子十五岁了”,于是人家也说,“今年傻子十五岁了。” 傻子的爸妈都是将近暮年的人,他们几乎没有一刻不把自己身后的事放在心上。 没有儿子时,盼儿子;儿子有了,却是这么一个!现在,他们惟一的希望就是给 傻子提门亲事,而且愈早愈好,他们希望能在他们的晚年见到孙孙,他们把一切 的希望都放在遥远的孙孙身上了。为要早给傻子找得女人,于是说,“傻子今年 十五岁了。”却依然没有谁家的女儿肯跟傻子,傻子的爸妈很悲哀。 ④傻子的日常生活是拾粪,清早起来,便肩了粪篮出门。他沿着村子的大路走去, 凡村子附近的道路他都熟悉。当看见道上有牲畜的遗粪时,他知道用粪锸把粪拾 到篮里,然后又走道。不管早晚,只要肚里觉得饿了,就回到家里“要吃的”; 夜了,便回到家里安息。不知怎的,这一天他却忽然想到要吃枣了。枣是甜的, 他知道。他吃过枣。但他愿意吃更多的枣,他愿意得到更多的枣。他更愿意看见 垂挂在树上的枣。“俺吃枣”,屡次地对爸妈这样说了而不被理会,这恐怕也是 当然的事情吧。傻子的爸妈听了这样莫明其妙的话,只会感到厌烦,甚至这类的 话听惯了,便会听而不闻。 ⑤傻子出门带一副笑脸。他常爱把一个笑脸送给路人,送给驴子,并送给驴粪。 在路上,他遇见了绿衣的邮差,他微笑着说,“俺吃枣”;遇着肩了大柳条筐的 打柴人,他又微笑着说,“俺吃枣”。邮差和打柴人都不睬他,过去了。他又遇 到些相熟的邻人,他同样地向他们说了,他们却只回赠他一个微笑。本地的孩子 们是总爱同他嬉闹的,只要相遇,便不免有一番恶作剧。孩子们对他说:“什么? 你要吃早吗?天不早了,你吃晚吧。”于是傻子微笑。 ⑥傻子近来变得有点特别,他肩了空粪篮,在各个村子里逡巡着,在各条大道小 道上徘徊着。他象在寻求什么似地。有一次,他竟荡在黄河的岸上去了。他把粪 篮丢在一边,倚了粪锸作杖,呆呆地站着向隔岸眺望。“几时这些黄汤能停了下 来呢?”他也许在这样想吧,傻子在望洋兴叹了。 ⑦就在不久以前,傻子在路上曾遇到三个卖枣的小商贩。他们的枣快要卖妥了, 在路上停下来休息,准备着当天要渡河回家。这时候,傻子肩了粪篮走来了。他 看见三个陌生人正在那儿吃枣子,他也停住了脚步,并把一个微笑送给了三个陌 生人。三个人中的一个说:“请坐,请坐。”傻子只是微笑地站着。三个人中的 另一个又说:“请吃枣,请吃枣。”说着,把一把枣子递给了他,傻子就伸了两 手把枣子接过。不多会,他默默地把枣子吃光了,于是又微笑着向三个陌生人说: “俺还吃枣。”因为他们已经看出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什么人了的缘故,其中的一 个便嬉谑地说:“好哪,你想吃更多的枣子吗?那么就跟了我们来吧。我们河北 的枣子真好,口头甜得很啦。我们河北遍地是枣树,满树上垂挂着红枣子,满地 上落下了红枣子,真的,让你尽吃也吃不净啦。”话还不曾说完,他们都不约而 同地站了起来,重整了手车和担子,顺着大路走去了。其中的一个人却又回头来 招呼着说:“来罢,同我们到河北去吃枣子吧。” ⑧又是一个冷风的日子,傻子出门去了,但出人意外地,傻子整天不曾归来。已 经入夜了,依然不见归来。傻子的爸妈有点忧虑了。傻子的妈妈坐在菜油灯下等
得很不耐烦,风敲着门板,风摇着窗格,总以为是傻子回来了,她对傻子的爸爸 说:“傻子在暗夜里不知被北风刮成什么样子了。”傻子的爸爸却沉着脸,一言 不发地兀自走到了街上。街上很荒凉,只有冷风扫着灰土和枯叶。他毫不犹豫地 又走向了旷野,于是在对面不见人的黑暗中,随了北风的怒吼,一个老人象饿狼 哀号似地呼喊起来了。 ⑨次日清晨,天气更冷些,傻子的爸爸还在找傻子。他向各村里去访问,他向各 路上去寻觅,他竟找到了黄河的岸上去了。河面上已结了厚厚一层冰,只在河道 的中流,隐隐约约似还看得出明水在流着。傻子的爸爸沿着河边走去,最后,他 终于找到了:一个空粪篮,和一把粪锸,它们都斜卧在河岸上,静静地,似在等 待过路人走来捡拾。 (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通过塑造“傻子”这一形象,深刻揭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引发了读 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B.傻子喋喋不休地念叨“俺吃枣”,逢人便笑,但没有任何人理睬他,表明人 间已无温情可言,人与人之间已冷漠到极点。 C.傻子的父母唯一希望的的就是傻子的亲事,说明他们只是把傻子当做传宗接 代的工具,他们为自己生个傻子儿子感到无可奈何 D.三个商贩的出现,加深了傻子对枣的喜爱,既交代了上文傻子近来变得有点 特别,独自逡巡徘徊的原因,又为下文傻子的失踪作了铺垫。 E.本文善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他人对傻子的反应表现了傻 子的处境,而寒风暗夜、尘土枯叶等自然环境则衬托了傻子父母因儿子失踪的悲 凉情感。 2.请简要分析傻子这一形象的特点。(6分) 3.本文结尾有何巧妙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4.“枣”在文中有何深刻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意和自己的理解加以探究。(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程砚秋的京戏生涯 材料一: 我六岁那年投入荣蝶仙先生门下学京戏。拜师后的头一天,就从练基本功撕腿开 始。练撕腿的同时,还要练下腰、压腰。全是一清早戴着星星就得起来练,不论 三伏三九全是一样 当我练得稍稍有些功底时,先生又给我加了功,教给我练习一些校大的功夫了 将近一年的光景,一般的腰腿功差不多全练习到了,先生又给我绑起跷来陈习。 练完站功后也不许摘下跷来休息,要整天绑着跷给先生家里做事,像扫地、扫院 子、打水等体力劳动,并不能因为绑着跷就减少了这些活 荣先生的脾气很厉害,你干活稍微慢一些,就会挨他的打。荣先生对我练功非常 严,他总怕我绑着跷的时候偷懒弯腿,所以用两头都削尖了的竹筷子扎在我的膝 弯上,一弯腿筷子尖就扎你一下,这一来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绷直了腿。这虽等于 受酷刑一样,可是日子长了,功夫也就出来了
得很不耐烦,风敲着门板,风摇着窗格,总以为是傻子回来了,她对傻子的爸爸 说:“傻子在暗夜里不知被北风刮成什么样子了。”傻子的爸爸却沉着脸,一言 不发地兀自走到了街上。街上很荒凉,只有冷风扫着灰土和枯叶。他毫不犹豫地 又走向了旷野,于是在对面不见人的黑暗中,随了北风的怒吼,一个老人象饿狼 哀号似地呼喊起来了。 ⑨次日清晨,天气更冷些,傻子的爸爸还在找傻子。他向各村里去访问,他向各 路上去寻觅,他竟找到了黄河的岸上去了。河面上已结了厚厚一层冰,只在河道 的中流,隐隐约约似还看得出明水在流着。傻子的爸爸沿着河边走去,最后,他 终于找到了:一个空粪篮,和一把粪锸,它们都斜卧在河岸上,静静地,似在等 待过路人走来捡拾。 (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本文通过塑造“傻子”这一形象,深刻揭示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引发了读 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B.傻子喋喋不休地念叨“俺吃枣”,逢人便笑,但没有任何人理睬他,表明人 间已无温情可言,人与人之间已冷漠到极点。 C.傻子的父母唯一希望的的就是傻子的亲事,说明他们只是把傻子当做传宗接 代的工具,他们为自己生个傻子儿子感到无可奈何。 D.三个商贩的出现,加深了傻子对枣的喜爱,既交代了上文傻子近来变得有点 特别,独自逡巡徘徊的原因,又为下文傻子的失踪作了铺垫。 E.本文善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他人对傻子的反应表现了傻 子的处境,而寒风暗夜、尘土枯叶等自然环境则衬托了傻子父母因儿子失踪的悲 凉情感。 2.请简要分析傻子这一形象的特点。(6 分) 3.本文结尾有何巧妙之处?请简要分析。(6 分) 4.“枣”在文中有何深刻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意和自己的理解加以探究。(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程砚秋的京戏生涯 材料一: 我六岁那年投入荣蝶仙先生门下学京戏。拜师后的头一天,就从练基本功撕腿开 始。练撕腿的同时,还要练下腰、压腰。全是一清早戴着星星就得起来练,不论 三伏三九全是一样 当我练得稍稍有些功底时,先生又给我加了功,教给我练习一些校大的功夫了。 将近一年的光景,一般的腰腿功差不多全练习到了,先生又给我绑起跷来陈习。 练完站功后也不许摘下跷来休息,要整天绑着跷给先生家里做事,像扫地、扫院 子、打水等体力劳动,并不能因为绑着跷就减少了这些活. 荣先生的脾气很厉害,你干活稍微慢一些,就会挨他的打。荣先生对我练功非常 严,他总怕我绑着跷的时候偷懒弯腿,所以用两头都削尖了的竹筷子扎在我的膝 弯上,一弯腿筷子尖就扎你一下,这一来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绷直了腿。这虽等于 受酷刑一样,可是日子长了,功夫也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