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中南五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8月)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古功罪话甲烷 甲烷,化学式为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标准状态下的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 的气体。甲烷由于其高度可燃性,通常是作为燃料(天然气及沼气等的主要成分) 为我们日常生活所用。并且甲烷也可作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氢气、一氧化碳、 乙炔及甲醛等的制造 说到人类对于甲烷最早的发现,那自然不能不提我国西周时期成书的《易经》 该书在谈到一些自然界发生的现象时就说:“象曰:泽中有火。’”这里的“泽” 就是沼泽。而“火井”则是我国古代人们给天然气井的形象命名。不过由于技术 与认识的局限,古代的中国人并没有将甲烷与天然气区分开来。直到1790年 英国医生奥斯汀研究发现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而确定甲烷是碳和氢的 化合物。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通过一代代化学家不懈的努力,人类对于甲烷的 认识逐渐清晰。1874年,范霍夫提出了甲烷的四面体假说:即甲烷分子中,碳 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连接氢原子的四个键伸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在此之 后,随着化学键概念以及量子化学的先后诞生,人类对于甲烷分子构型的理论解 释才日渐完善。前面已经提到,甲烷是天然气的最主要成分,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使用。然而,甲烷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绝不仅是燃料二字可以囊 括的。也许为许多人所不知的是,甲烷也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并且是使人类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以单位分子数而言 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大上25倍。而最新的计算方式甚至得出甲烷的温 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72倍。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环境下,当你知道了甲烷 的这一属性后,是否对这一小小的气体也陡增了一丝丝复杂的情感呢? 甲烷从何而来呢?甲烷的产生,除了来自大自然,如海洋、永冻层和一些湿地外, 人类的活动是其最大的来源。导致甲烷排放的主要人类活动为畜牧业和生质燃烧 (在开垦土地或改变土地用途时燃烧土地上的草木)。据专家报告,全球的牛、 羊等反刍动物每年至少产生了8千万吨的甲烷,不仅导致了饲料中营养和能量的 损失,而且还加速了气候暖化进程。值得关注的是,大自然和家畜所排放的甲烷 都是经由一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所产生,那就是甲烷菌。甲烷菌是一类严格厌氧 的古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海底沉积物、河湖淤泥、沼泽地、水稻田、 反刍动物瘤胃、以及人和动物的肠道,甚至是植物体内都有甲烷菌的存在。自然 界中的甲烷菌通过降解有机废物产生甲烷,而反刍动物瘤胃中甲烷菌的甲烷生产 也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纤维饲料的消化分解。事实上,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生的甲 烷是通过嗳气从嘴部排放的,而人和动物排放的甲烷则确实是由后肠道的甲烷菌 所产生的。顺便说说相关的一个奇闻:《新西兰先驱报》曾报道该国一名男子在 医院接受痔疮移除手术时突然放了个屁,没想到其中的甲烷接触到医生手中的透 热疗法仪器,立即引发了一场小型火灾,导致病人被烧伤… 甲烷还与物种灭绝有关。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一场全球性灾难让超过90% 的海洋物种和7σ%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这是地球经历的5次物种灭绝中规模最 大的一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提出 了新的假设:引发这场浩劫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名为甲烷八叠球菌的甲烷菌。硏究
江西赣中南五校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8 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古功罪话甲烷 甲烷,化学式为 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标准状态下的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 的气体。甲烷由于其高度可燃性,通常是作为燃料(天然气及沼气等的主要成分) 为我们日常生活所用。并且甲烷也可作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氢气、一氧化碳、 乙炔及甲醛等的制造。 说到人类对于甲烷最早的发现,那自然不能不提我国西周时期成书的《易经》。 该书在谈到一些自然界发生的现象时就说:“象曰:泽中有火。’”这里的“泽” 就是沼泽。而“火井”则是我国古代人们给天然气井的形象命名。不过由于技术 与认识的局限,古代的中国人并没有将甲烷与天然气区分开来。直到 1790 年, 英国医生奥斯汀研究发现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而确定甲烷是碳和氢的 化合物。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通过一代代化学家不懈的努力,人类对于甲烷的 认识逐渐清晰。1874 年,范霍夫提出了甲烷的四面体假说:即甲烷分子中,碳 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连接氢原子的四个键伸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在此之 后,随着化学键概念以及量子化学的先后诞生,人类对于甲烷分子构型的理论解 释才日渐完善。前面已经提到,甲烷是天然气的最主要成分,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使用。然而,甲烷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绝不仅是燃料二字可以囊 括的。也许为许多人所不知的是,甲烷也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并且是使人类 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以单位分子数而言, 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大上 25 倍。而最新的计算方式甚至得出甲烷的温 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72 倍。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环境下,当你知道了甲烷 的这一属性后,是否对这一小小的气体也陡增了一丝丝复杂的情感呢? 甲烷从何而来呢?甲烷的产生,除了来自大自然,如海洋、永冻层和一些湿地外, 人类的活动是其最大的来源。导致甲烷排放的主要人类活动为畜牧业和生质燃烧 (在开垦土地或改变土地用途时燃烧土地上的草木)。据专家报告,全球的牛、 羊等反刍动物每年至少产生了 8 千万吨的甲烷,不仅导致了饲料中营养和能量的 损失,而且还加速了气候暖化进程。值得关注的是,大自然和家畜所排放的甲烷 都是经由一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所产生,那就是甲烷菌。甲烷菌是一类严格厌氧 的古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海底沉积物、河湖淤泥、沼泽地、水稻田、 反刍动物瘤胃、以及人和动物的肠道,甚至是植物体内都有甲烷菌的存在。自然 界中的甲烷菌通过降解有机废物产生甲烷,而反刍动物瘤胃中甲烷菌的甲烷生产 也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纤维饲料的消化分解。事实上,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生的甲 烷是通过嗳气从嘴部排放的,而人和动物排放的甲烷则确实是由后肠道的甲烷菌 所产生的。顺便说说相关的一个奇闻:《新西兰先驱报》曾报道该国一名男子在 医院接受痔疮移除手术时突然放了个屁,没想到其中的甲烷接触到医生手中的透 热疗法仪器,立即引发了一场小型火灾,导致病人被烧伤…… 甲烷还与物种灭绝有关。2.52 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一场全球性灾难让超过 90% 的海洋物种和 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这是地球经历的 5 次物种灭绝中规模最 大的一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提出 了新的假设:引发这场浩劫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名为甲烷八叠球菌的甲烷菌。研究
人员发现,在那个时期,西伯利亚发生了一次灾难性的火山喷发,大量增加了海 洋中的镍浓度,而这种金属元素恰恰非常有利于甲烷八叠球菌的生长。甲烷八叠 球菌的疯狂繁殖向大气层排放大量甲烷,从而导致气候急剧升温,同时使海洋酸 度增大,从根本上改变了海洋的化学成分,导致许多物种失去了适宜居住的环境, 在海洋中生活了数亿年的三叶虫和广翅鲎就此消失 1.下列对甲烷的解说,与原文说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甲烷在标准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燃性度高,是构成天然气和沼 气的主要成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把它做为燃料使用。 B.甲烷是碳和氢的化合物,分子类型是正四面体,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 连接碳原子的四个键伸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C.甲烷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以单位分子数计算,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 化碳高出很多,从古至今一直破坏着地球的气候环境 D.甲烷的产生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来自大自然冰冻层、湿地和海洋,二是源 自人类畜牧业中牲畜的排放和农业生产中燃烧土地上的秸秆草木。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那一项是() A.最晚在我国西周《易经》成书时,人类已经发现了甲烷。 B.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生的甲烷虽耗费饲料中的营养和热量,但同时也有 有助于纤维饲料的消化分解。 C.甲烷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清洁能源”,是因为它和传统燃料(煤、柴、油等) 相比,对环境的污染轻微,产生的温室效应也小 D.反刍动物产生甲烷都是经由口鼻排出的。而人和反刍动物以外的其他动。产 生的甲烷则主要从肛门排放 3.下列推断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甲烷的产生离不开甲烷菌,因为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故甲烷多产生 于稀氧的环境中 B.麻省理工学院的硏究人员把名叫甲烷八叠球菌的甲烷菌假设为二叠纪末期大 量物种灭绝的罪魁祸首,是基于火山喷发使海洋中镍的成分大量増加,镍有利于 甲烷菌的繁殖,而大量的甲烷菌又有导致气候急剧升温和増大海洋酸度的能力。 C.二叠纪末期全球气候急剧升温的原因除火山爆发诱发甲烷菌的疯狂繁殖外, 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热量也是导致气候急剧升温的重要原因。 如果人类不能有效的控制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地球说不定还会遭遇像 叠纪末期那样的灾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北京初冬的一个早晨,戴着蓝色棒球帽的潘老先生,蹬起一辆半旧的电动自行车, “呼呼”地穿行在清华大学校园里。车轮子不时滚过枯黄的落叶,一路把他从北 边的宿舍楼,带到机械工程系的焊接馆。这年,潘院士已经年过80了。 对这位“身陷”焊接领域50多年的专家而言,年龄不是衡量他是否已经“老” 了的唯一指标。这位老院士像年轻人一样,玩微信、看微博,家中电脑QQ“噔 噔”上线的声音不时响起。尽管已过耄耋之年,他可以不借助眼镜,轻松地翻查 手机号码。他自由穿梭在铁块拼接起来的焊接机器人和墙角的缝隙间,俯下身随 手拣起一块普通成年人掂得动的钢板。当然,他还能清晰地说出某个发动机焊接
人员发现,在那个时期,西伯利亚发生了一次灾难性的火山喷发,大量增加了海 洋中的镍浓度,而这种金属元素恰恰非常有利于甲烷八叠球菌的生长。甲烷八叠 球菌的疯狂繁殖向大气层排放大量甲烷,从而导致气候急剧升温,同时使海洋酸 度增大,从根本上改变了海洋的化学成分,导致许多物种失去了适宜居住的环境, 在海洋中生活了数亿年的三叶虫和广翅鲎就此消失…… 1. 下列对甲烷的解说,与原文说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甲烷在标准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燃性度高,是构成天然气和沼 气的主要成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把它做为燃料使用。 B. 甲烷是碳和氢的化合物,分子类型是正四面体,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 连接碳原子的四个键伸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C. 甲烷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以单位分子数计算,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 化碳高出很多,从古至今一直破坏着地球的气候环境。 D. 甲烷的产生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来自大自然冰冻层、湿地和海洋,二是源 自人类畜牧业中牲畜的排放和农业生产中燃烧土地上的秸秆草木。 2.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那一项是( ) A. 最晚在我国西周《易经》成书时,人类已经发现了甲烷。 B. 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生的甲烷虽耗费饲料中的营养和热量,但同时也有 有助于纤维饲料的消化分解。 C. 甲烷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清洁能源”,是因为它和传统燃料(煤、柴、油等) 相比,对环境的污染轻微,产生的温室效应也小。 D. 反刍动物产生甲烷都是经由口鼻排出的。而人和反刍动物以外的其他动。产 生的甲烷则主要从肛门排放。 3. 下列推断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甲烷的产生离不开甲烷菌,因为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故甲烷多产生 于稀氧的环境中。 B.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把名叫甲烷八叠球菌的甲烷菌假设为二叠纪末期大 量物种灭绝的罪魁祸首,是基于火山喷发使海洋中镍的成分大量增加,镍有利于 甲烷菌的繁殖,而大量的甲烷菌又有导致气候急剧升温和增大海洋酸度的能力。 C. 二叠纪末期全球气候急剧升温的原因除火山爆发诱发甲烷菌的疯狂繁殖外, 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热量也是导致气候急剧升温的重要原因。 D. 如果人类不能有效的控制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地球说不定还会遭遇像二 叠纪末期那样的灾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初冬的一个早晨,戴着蓝色棒球帽的潘老先生,蹬起一辆半旧的电动自行车, “呼呼”地穿行在清华大学校园里。车轮子不时滚过枯黄的落叶,一路把他从北 边的宿舍楼,带到机械工程系的焊接馆。这年,潘院士已经年过 80 了。 对这位“身陷”焊接领域 50 多年的专家而言,年龄不是衡量他是否已经“老” 了的唯一指标。这位老院士像年轻人一样,玩微信、看微博,家中电脑 QQ“噔 噔”上线的声音不时响起。尽管已过耄耋之年,他可以不借助眼镜,轻松地翻查 手机号码。他自由穿梭在铁块拼接起来的焊接机器人和墙角的缝隙间,俯下身随 手拣起一块普通成年人掂得动的钢板。当然,他还能清晰地说出某个发动机焊接
转子的转速、直径以及气压值。这位中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摊开双手,自信地 说:“我现在硏究的课题,是焊接领域的前沿,比如‘髙超超临界'’,仍是没有 解决的世界难题。 他和年轻的同事吃饭时,时常念叨他的西南联大。2012年11月3日,在“西南 联大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上,潘际銮和一百多位老校友,他们中的很多人双 手抚着桌沿,颤颤巍巍地站着,齐声唱着西南联大的校歌。他们唱到“多难殷忧 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时,潘际銮的心里“激 动不已”。 1980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填了一张表”,简单地写 下完成的工程成果,而且“当时也没发几篇论文”。“我所获得的荣誉,都不是 我追求的结果。”潘际銮说。不少接触过潘际銮的人一致评价他,“对名和利, 不敏感 (节选自陈璇《不合时宜的老派院士》,《中国青年报》2013年11月27日) 材料二: 高中毕业时,云南省会考,我拿了全省第一,被西南联大录取。我父亲一直怀抱 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受他的影响,我选择了机械系。西南联大对学生的要求很严, 每学期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一,没有一个人能在联大随随便便就混到 毕业文凭。当时的教室是土坯墙,屋顶仅盖一层铁皮,夏天像蒸笼,冬天寒风穿 堂入室。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屋顶上叮叮当当作响,老师得提高嗓门大声喊叫 才能压得过风声和雨声。 1948年我本科毕业,1950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深造,从此选择了焊接领域 作为我的终身职业。当时有人笑话我:“学焊接?焊洋铁壶、修自行车吗?”实 际上,焊接是非常重要的。火箭、导弹、军舰、航母都是焊出来的,清华的第 个核反应堆是我负责的,建秦山核电站时,我也是顾问。 我常说,这辈子我做事有两个驱动力,年轻时候父母很少过问我的学习,靠的是 “兴趣”。后来是“成就感”,当自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成绩、为国家建设解决 了实际问题时,那才是最快乐的时刻 (节选自《潘际銮自述》,《环球人物》2015年第22期) 材料三 潘际銮知道焊接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先进技术,这门发展中的技术一定会在新中国 的未来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952年哈工大决定成立焊接专业,潘际銮被 任命为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创建了第一个焊接专业。1955 年夏天,潘际銮返回清华,又在清华大学建立焊接教硏组,潘际銮被仼命为焊接 教研组主任,成为我国第二个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的建设者。60年代,他率 领一支队伍,承担了由清华大学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历时3 年终于成功完成了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为了解决反应堆中的燃料棒和控制 棒焊接问题,他又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硏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 潘际銮获得了很多荣誉,如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 步奖、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等。谈到这些荣誉,他说:“那只是奋斗的结果,绝 不应是奋斗的目标!”他始终认为,只有当自己的创造发明获得成功,给社会带 来巨大的利益时,才会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幸福 (节选自《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转子的转速、直径以及气压值。这位中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摊开双手,自信地 说:“我现在研究的课题,是焊接领域的前沿,比如‘高超超临界’,仍是没有 解决的世界难题。” 他和年轻的同事吃饭时,时常念叨他的西南联大。2012 年 11 月 3 日,在“西南 联大建校 75 周年纪念大会”上,潘际銮和一百多位老校友,他们中的很多人双 手抚着桌沿,颤颤巍巍地站着,齐声唱着西南联大的校歌。他们唱到“多难殷忧 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时,潘际銮的心里“激 动不已”。 1980 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填了一张表”,简单地写 下完成的工程成果,而且“当时也没发几篇论文”。“我所获得的荣誉,都不是 我追求的结果。”潘际銮说。不少接触过潘际銮的人一致评价他,“对名和利, 不敏感”。 (节选自陈璇《不合时宜的老派院士》,《中国青年报》2013 年 11 月 27 日) 材料二: 高中毕业时,云南省会考,我拿了全省第一,被西南联大录取。我父亲一直怀抱 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受他的影响,我选择了机械系。西南联大对学生的要求很严, 每学期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一,没有一个人能在联大随随便便就混到 毕业文凭。当时的教室是土坯墙,屋顶仅盖一层铁皮,夏天像蒸笼,冬天寒风穿 堂入室。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屋顶上叮叮当当作响,老师得提高嗓门大声喊叫, 才能压得过风声和雨声。 1948 年我本科毕业,1950 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深造,从此选择了焊接领域 作为我的终身职业。当时有人笑话我:“学焊接?焊洋铁壶、修自行车吗?”实 际上,焊接是非常重要的。火箭、导弹、军舰、航母都是焊出来的,清华的第一 个核反应堆是我负责的,建秦山核电站时,我也是顾问。 我常说,这辈子我做事有两个驱动力,年轻时候父母很少过问我的学习,靠的是 “兴趣”。后来是“成就感”,当自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成绩、为国家建设解决 了实际问题时,那才是最快乐的时刻。 (节选自《潘际銮自述》,《环球人物》2015 年第 22 期) 材料三: 潘际銮知道焊接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先进技术,这门发展中的技术一定会在新中国 的未来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952 年哈工大决定成立焊接专业,潘际銮被 任命为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创建了第一个焊接专业。1955 年夏天,潘际銮返回清华,又在清华大学建立焊接教研组,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 教研组主任,成为我国第二个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的建设者。60 年代,他率 领一支队伍,承担了由清华大学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历时 3 年终于成功完成了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为了解决反应堆中的燃料棒和控制 棒焊接问题,他又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 潘际銮获得了很多荣誉,如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 步奖、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等。谈到这些荣誉,他说:“那只是奋斗的结果,绝 不应是奋斗的目标!”他始终认为,只有当自己的创造发明获得成功,给社会带 来巨大的利益时,才会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幸福。 (节选自《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都涉及潘际銮先生在焊接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其中,第三则 材料概括得最充分,第二则材料中只是略微提及 B.材料一从如今清华园里的潘际銮先生写起,在记述潘老先生人生片段的同时, 侧重表现年过八旬的他老而弥坚的精神。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回顾了潘际銮先生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的经历,再现了联 大师生治学环境的艰难以及联大严谨的教学风格 D.材料三侧重记述潘际銮先生研究焊接技术以及创建我国高校焊接专业的艰难 历程,同时表现了潘老先生面对荣誉时的态度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潘际銮先生的“年轻”主要表现在:他虽为耄耋老人却骑电动自行车穿行校 园,还玩微信、QQ等,并且行动自如、记忆力好 B.西南联大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对学生要求严格。潘际銮先生和他的同学在联 大求学期间学业大进,以致几十年后老人们唱起校歌时仍然激动不已 C.潘际銮先生当年选择焊接专业时,有人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但潘先生义无 反顾地将它作为终身的职业,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D.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潘际銮先生谈到荣誉时表述有所不同,但是这都体现 了潘先生在奋斗的过程中并没有把荣誉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 E.潘际銮先生的事业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对焊接 科学的兴趣,第二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在焊接科学领域获得的成就感。 6.材料三的原文标题是“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请结合三则材 料,谈谈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及其具体表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救命恩人 江岸 正是下班髙峰。侯一凡挺起胸膛,绷紧双腿,笔直地站在工厂门口。他目送着下 班的人群潮水一般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后来,只有零星的工人一个个往外走的时 候,他才稍微放松下来。 虽说只是一名工厂的保安,但是,侯一凡毕竟刚从武警部队退役半年,他站岗的 姿势还是完全保留了真正的军人风范。 他晃晃微微发酸的脖子,扭动了一下腰肢,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突然想起,怎 么没看见吕晓红大姐走出来呢? 侯一凡楞了一下,勾头往厂区方向看去。他拥有一双视力在2.0以上的眼睛, 眼看去,能看得很远。他发现,正在往外走的工人,包括厂区纵深处三三两两的 人影,都不是吕晓红。吕晓红平时上下班都很准时,今天怎么了?侯一凡决定在 门口再站一会儿,等等吕晓红。 侯一凡在这个肉联厂虽然已经工作了半年时间,但是,认识的工人并不多,多数 人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在他值班的时候,才在他面前晃一下。他一个 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并告 知他自己的名字。吕晓红这个名字也是他听别人喊的,可能听的次数稍微多了 些,他便牢牢记住了。 大概等了十多分钟,厂里没有一个人往厂门口走了,当然,吕晓红依然没有出来 侯一凡感觉有些不对劲,到底哪里不对劲,他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他只好给保卫 科长打电话
A. 三则材料都涉及潘际銮先生在焊接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其中,第三则 材料概括得最充分,第二则材料中只是略微提及。 B. 材料一从如今清华园里的潘际銮先生写起,在记述潘老先生人生片段的同时, 侧重表现年过八旬的他老而弥坚的精神。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回顾了潘际銮先生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的经历,再现了联 大师生治学环境的艰难以及联大严谨的教学风格。 D. 材料三侧重记述潘际銮先生研究焊接技术以及创建我国高校焊接专业的艰难 历程,同时表现了潘老先生面对荣誉时的态度。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潘际銮先生的“年轻”主要表现在:他虽为耄耋老人却骑电动自行车穿行校 园,还玩微信、QQ 等,并且行动自如、记忆力好。 B. 西南联大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对学生要求严格。潘际銮先生和他的同学在联 大求学期间学业大进,以致几十年后老人们唱起校歌时仍然激动不已。 C. 潘际銮先生当年选择焊接专业时,有人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但潘先生义无 反顾地将它作为终身的职业,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D. 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潘际銮先生谈到荣誉时表述有所不同,但是这都体现 了潘先生在奋斗的过程中并没有把荣誉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 E. 潘际銮先生的事业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对焊接 科学的兴趣,第二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在焊接科学领域获得的成就感。 6. 材料三的原文标题是 “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请结合三则材 料,谈谈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及其具体表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救命恩人 江岸 正是下班高峰。侯一凡挺起胸膛,绷紧双腿,笔直地站在工厂门口。他目送着下 班的人群潮水一般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后来,只有零星的工人一个个往外走的时 候,他才稍微放松下来。 虽说只是一名工厂的保安,但是,侯一凡毕竟刚从武警部队退役半年,他站岗的 姿势还是完全保留了真正的军人风范。 他晃晃微微发酸的脖子,扭动了一下腰肢,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突然想起,怎 么没看见吕晓红大姐走出来呢? 侯一凡楞了一下,勾头往厂区方向看去。他拥有一双视力在 2.0 以上的眼睛,一 眼看去,能看得很远。他发现,正在往外走的工人,包括厂区纵深处三三两两的 人影,都不是吕晓红。吕晓红平时上下班都很准时,今天怎么了?侯一凡决定在 门口再站一会儿,等等吕晓红。 侯一凡在这个肉联厂虽然已经工作了半年时间,但是,认识的工人并不多,多数 人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在他值班的时候,才在他面前晃一下。他一个 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并告 知他自己的名字。吕晓红这个名字也是他听别人喊的,可能听的次数稍微多了一 些,他便牢牢记住了。 大概等了十多分钟,厂里没有一个人往厂门口走了,当然,吕晓红依然没有出来。 侯一凡感觉有些不对劲,到底哪里不对劲,他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他只好给保卫 科长打电话
科长,你认识吕晓红吗?她是哪个车间的? 我不太清楚,怎么啦? 我没看见她下班出来,有些不放心 下班的时候,工人一窝蜂地出来,你一个个都看清楚了?你点名了?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出来? 吕晓红和别人不一样,我知道的。 你别管闲事了,你又不是人事部的,考勤不归你管。看好你的门吧。 科长没好气地挂了电话。科长说到人事部,提醒了侯一凡。他査了一下人事部的 电话,把电话打了过去。 请帮忙查一下,吕晓红是哪个车间的? 冷冻车间 还没有等侯一凡再说点什么,人事部那个人已经火急火燎地挂了电话。他把电话 打到冷冻车间,可是,没有人接电话。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电话打到厂办公室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没有出来。 怎么了? 我怀疑她会不会被关在冷库里了 不会吧? 厂办公室的那个人漫不经心地挂了电话。该打的电话都打了,侯一凡没辙了。他 在值班室坐了两分钟,椅子上好象放着一盆火,烧得他坐不住。终于,他站了起 来,咬咬牙,拨通了厂长的电话。 厂长您好。我是保卫科小侯,向您报告一件事。 哦?说吧。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我怀疑她被关进了冷库里。请您赶紧派人 到冷库去看看吧。 有这样的事?我马上让冷冻车间主任去看看 放下了电话,侯一凡惴惴不安地站在值班室门口,眼睛盯着大街。大约二十分钟 左右,冷冻车间赵主任骑着摩托车,箭一般射过来。到了厂门口,他猛地刹车 停了下来。赵主任指着侯一凡的鼻子,喝道,就是你打电话给厂长,说冷库里面 有人? 是我。侯一凡挺了挺身子 老子喝个酒都喝不安生。如果我去看了,冷库里没有人,出来我揭了你的皮· 说着,赵主任一加油门,摩托车嘶吼着冲进了大门。 后面的事情就不必细说了。 医院救护车开进厂区的时候,几滴泪水猛地涌出了侯一凡的眼眶,挂在了他的睫 毛上 吕晓红出院以后,买了一大兜水果,到厂门卫值班室感谢侯一凡。她紧紧握住侯 一凡的手,说,大兄弟,如果不是你救了我,大姐就冻成死猪了。 大姐,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 为什么这样说? 侯一凡说,每天你上班,总是问候一声:你好;每天你下班,总是说一声:再见。 我那天没有听到你说再见,所以知道你没有出来。否则,全厂五六百个工人,我 怎么可能单单记得你呢? (选自《洛神》2016年第6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科长,你认识吕晓红吗?她是哪个车间的? 我不太清楚,怎么啦? 我没看见她下班出来,有些不放心。 下班的时候,工人一窝蜂地出来,你一个个都看清楚了?你点名了?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出来? 吕晓红和别人不一样,我知道的。 你别管闲事了,你又不是人事部的,考勤不归你管。看好你的门吧。 科长没好气地挂了电话。科长说到人事部,提醒了侯一凡。他查了一下人事部的 电话,把电话打了过去。 请帮忙查一下,吕晓红是哪个车间的? 冷冻车间。 还没有等侯一凡再说点什么,人事部那个人已经火急火燎地挂了电话。他把电话 打到冷冻车间,可是,没有人接电话。他只好硬着头皮把电话打到厂办公室。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没有出来。 怎么了? 我怀疑她会不会被关在冷库里了。 不会吧? 厂办公室的那个人漫不经心地挂了电话。该打的电话都打了,侯一凡没辙了。他 在值班室坐了两分钟,椅子上好象放着一盆火,烧得他坐不住。终于,他站了起 来,咬咬牙,拨通了厂长的电话。 厂长您好。我是保卫科小侯,向您报告一件事。 哦?说吧。 冷冻车间的吕晓红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我怀疑她被关进了冷库里。请您赶紧派人 到冷库去看看吧。 有这样的事?我马上让冷冻车间主任去看看。 放下了电话,侯一凡惴惴不安地站在值班室门口,眼睛盯着大街。大约二十分钟 左右,冷冻车间赵主任骑着摩托车,箭一般射过来。到了厂门口,他猛地刹车, 停了下来。赵主任指着侯一凡的鼻子,喝道,就是你打电话给厂长,说冷库里面 有人? 是我。侯一凡挺了挺身子。 老子喝个酒都喝不安生。如果我去看了,冷库里没有人,出来我揭了你的皮…… 说着,赵主任一加油门,摩托车嘶吼着冲进了大门。 后面的事情就不必细说了。 医院救护车开进厂区的时候,几滴泪水猛地涌出了侯一凡的眼眶,挂在了他的睫 毛上。 吕晓红出院以后,买了一大兜水果,到厂门卫值班室感谢侯一凡。她紧紧握住侯 一凡的手,说,大兄弟,如果不是你救了我,大姐就冻成死猪了。 大姐,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 为什么这样说? 侯一凡说,每天你上班,总是问候一声:你好;每天你下班,总是说一声:再见。 我那天没有听到你说再见,所以知道你没有出来。否则,全厂五六百个工人,我 怎么可能单单记得你呢? (选自《洛神》2016 年第 6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