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 试题部分 第I卷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小題。(每题3分,共9分) 人类思想史上出现过大批魅力四射的哲学家,他们以精湛思想和超人智慧引领时 代,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华。历史上还没有哪一门学问像晢学这样,使众多思想精 英沉醉其中。哲学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魅力? 首先在于“爱智”,是聪明和智慧之学。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过一句 名言:哲学起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惊奇。俞吾金先生则认为哲学应该起源于惊奇的 惊奇,它对具体科学的惊奇再表示惊奇。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研究哲学首先需 要一种问题意识。 哲学还具有独特的本性和其他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它不 以实证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它关注的是具体科学的价值基础。如果具体科学询 问的是事实,那么哲学询问的则是价值。具体科学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从已知 探求未知,可以用实验手段证实或证伪。具体科学的这种求实本性,要求研究者 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这就容易把人挡在门外。哲学的对象则至大无 边,是关于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理论思考。它所提供的不是具体的部门知 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真善美的广阔境界。哲学不需要也不具备实 验手段,它所凭借的是知识、理念、玄思及概念、范畴的逻辑推演。这种先天特 性使得任何对世界、历史和人生有所感悟的人都可以跨进哲学的门槛。人生在世, 波折起伏,不仅要渡过实践的难关,还要反思自己的境遇。不论现实多么严酷 人都祈望有一个舒畅、和美的精神世界。哲学是文化的灵魂、思想的寓所,是人 在精神上求得解脱的希望园地。晢学以其宽广无垠的胸怀,任凭思想驰骋。所以, 哲学先天就对人有巨大亲和力,是大众的学问。当年德国制革工人约·狄慈根最 早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范畴作为自己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受到恩格斯的高度赞 扬。哲学的这种开放性和人文性是其魅力的根本所在 晢学能够拓宽人的视野,开启探求事物一般和本质属性的新境界。人们的日常经 验认识面对的是具体问题,追求的是个别事物的特殊本质。经验认识的局限性还 表现在经常囿于事物的现象而忽视事物的本质。任何事物都以现象进入人的视 野,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认识规律。哲学在本质和现象 的矛盾统一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使人的认识插上新的翅膀、跃上新的高度 哲学具有寻根探源的彻底精神和反思批判的本性。哲学发端于人类对事物本质永 不停歇的探求和追问,既不满足于表象的感知,也不停留在经验层面,总是追问 现象之后的本质、偶然之中的必然。无论什么事物,一经哲学思维的过滤,就呈 现本质性和深刻性。所以,现在除了传统晢学,教育、法律、艺术、管理、经济 等也纷纷从哲学层面进行研究思考,显示了哲学揭示本质、认识规律的巨大魅力 哲学魅力还表现在它的反思和批判功能上。哲学总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视角不断 拷问事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其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总是包含否定理解,包含对 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种反思和批判的本性让哲学披上了一件永不生锈的铠 甲,哲学也因此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生机勃勃的魅力。 此外,哲学本身也充满了困惑,有认识论上的困惑,有方法论上的困惑,有语言 表达本身的困惑。正因为困惑,它才充满了活力和魅力。对于真正的思想者来说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 2016 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语文试题 试题部分 第 I 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小題。(每题 3 分,共 9 分) 人类思想史上出现过大批魅力四射的哲学家,他们以精湛思想和超人智慧引领时 代,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华。历史上还没有哪一门学问像哲学这样,使众多思想精 英沉醉其中。哲学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魅力? 首先在于“爱智”,是聪明和智慧之学。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过一句 名言:哲学起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惊奇。俞吾金先生则认为哲学应该起源于惊奇的 惊奇,它对具体科学的惊奇再表示惊奇。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研究哲学首先需 要一种问题意识。 哲学还具有独特的本性和其他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它不 以实证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它关注的是具体科学的价值基础。如果具体科学询 问的是事实,那么哲学询问的则是价值。具体科学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从已知 探求未知,可以用实验手段证实或证伪。具体科学的这种求实本性,要求研究者 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这就容易把人挡在门外。哲学的对象则至大无 边,是关于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理论思考。它所提供的不是具体的部门知 识,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真善美的广阔境界。哲学不需要也不具备实 验手段,它所凭借的是知识、理念、玄思及概念、范畴的逻辑推演。这种先天特 性使得任何对世界、历史和人生有所感悟的人都可以跨进哲学的门槛。人生在世, 波折起伏,不仅要渡过实践的难关,还要反思自己的境遇。不论现实多么严酷, 人都祈望有一个舒畅、和美的精神世界。哲学是文化的灵魂、思想的寓所,是人 在精神上求得解脱的希望园地。哲学以其宽广无垠的胸怀,任凭思想驰骋。所以, 哲学先天就对人有巨大亲和力,是大众的学问。当年德国制革工人约·狄慈根最 早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范畴作为自己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受到恩格斯的高度赞 扬。哲学的这种开放性和人文性是其魅力的根本所在。 哲学能够拓宽人的视野,开启探求事物一般和本质属性的新境界。人们的日常经 验认识面对的是具体问题,追求的是个别事物的特殊本质。经验认识的局限性还 表现在经常囿于事物的现象而忽视事物的本质。任何事物都以现象进入人的视 野,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认识规律。哲学在本质和现象 的矛盾统一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使人的认识插上新的翅膀、跃上新的高度。 哲学具有寻根探源的彻底精神和反思批判的本性。哲学发端于人类对事物本质永 不停歇的探求和追问,既不满足于表象的感知,也不停留在经验层面,总是追问 现象之后的本质、偶然之中的必然。无论什么事物,一经哲学思维的过滤,就呈 现本质性和深刻性。所以,现在除了传统哲学,教育、法律、艺术、管理、经济 等也纷纷从哲学层面进行研究思考,显示了哲学揭示本质、认识规律的巨大魅力。 哲学魅力还表现在它的反思和批判功能上。哲学总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视角不断 拷问事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其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总是包含否定理解,包含对 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种反思和批判的本性让哲学披上了一件永不生锈的铠 甲,哲学也因此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生机勃勃的魅力。 此外,哲学本身也充满了困惑,有认识论上的困惑,有方法论上的困惑,有语言 表达本身的困惑。正因为困惑,它才充满了活力和魅力。对于真正的思想者来说
门学问越是深刻,越是难以把握,就越是能激起他的经久不衰的兴趣和硏究的 热情。 而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是在长期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解决哲学中的困 惑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需要以超功利的心态来追求真理,而任何浮躁、浮夸 的风气都于事无补。 (摘自2015年03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适合用来证明“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是在长期思考的过程中形成 并发展起来的”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1781年出版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奠定了康德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康 德为写作此书沉寂了12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是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最终 一击即中。 B.《资本论》为工人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这部巨著从动笔到全书出 版历经40年时间,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进行思考可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C.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心无旁骛,潜心治学,历经十多年的沉淀,终于悟出 了儒、佛、道互相联系的道理,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成为“关中学派”的创 始人。 D.家道中落的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出目 录,分出章回,”写就《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具体科学询问的是事实,而哲学询问的是价值, 它在本质上就是对具体的惊奇。 B.哲学本身面临的困惑,使之充满了魅力和活力。事实上,越是深刻和难以把握 的学问,就越能激起真正的思想者持续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情。 C.众多的思想精英投身哲学,追问现象之后的本质、偶然之中的必然,超越功利 追求真理,成为时代的思想先锋。 D.所有的事物经过哲学的探求和追问,就显示出本质性和深刻性,突破了经验认 识停留于事物表象的局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手段的务实的特点,使得没有一定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 的人难以进入到这这个领域。 B.哲学着眼价值基础,反思批判,追究根源,包容开放,解救痛苦,这使得它成 为了其他的得以存在的基础。 C.不能对外部世界的现象表示惊奇,不能对世界、历史和人生有所感悟,提出问 题,就很难打开哲学的大门。 D.“存在就是合理”“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 天好”,都是用哲学的眼光在看待问题。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 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 萧何等俱封
一门学问越是深刻,越是难以把握,就越是能激起他的经久不衰的兴趣和研究的 热情。 而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是在长期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解决哲学中的困 惑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需要以超功利的心态来追求真理,而任何浮躁、浮夸 的风气都于事无补。 (摘自 2015 年 03 月 19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适合用来证明“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是在长期思考的过程中形成 并发展起来的”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 A.1781 年出版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奠定了康德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康 德为写作此书沉寂了 12 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是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最终 一击即中。 B.《资本论》为工人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这部巨著从动笔到全书出 版历经 40 年时间,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进行思考可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C.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心无旁骛,潜心治学,历经十多年的沉淀,终于悟出 了儒、佛、道互相联系的道理,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成为“关中学派”的创 始人。 D.家道中落的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出目 录,分出章回,”写就《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具体科学询问的是事实,而哲学询问的是价值, 它在本质上就是对具体的惊奇。 B.哲学本身面临的困惑,使之充满了魅力和活力。事实上,越是深刻和难以把握 的学问,就越能激起真正的思想者持续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情。 C.众多的思想精英投身哲学,追问现象之后的本质、偶然之中的必然,超越功利, 追求真理,成为时代的思想先锋。 D.所有的事物经过哲学的探求和追问,就显示出本质性和深刻性,突破了经验认 识停留于事物表象的局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手段的务实的特点,使得没有一定知识基础和实验技能 的人难以进入到这这个领域。 B.哲学着眼价值基础,反思批判,追究根源,包容开放,解救痛苦,这使得它成 为了其他的得以存在的基础。 C.不能对外部世界的现象表示惊奇,不能对世界、历史和人生有所感悟,提出问 题,就很难打开哲学的大门。 D.“存在就是合理”“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 天好”,都是用哲学的眼光在看待问题。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 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 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 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 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 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 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 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 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 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 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 阳东有成皋,西有轂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阳虽有此 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殺函,右陇蜀, 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 侯安定,河渭漕免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 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B.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C.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D.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古代帝王封赏的爵位。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布衣,指贫民百姓穿的麻布衣服,后来代指贫民百姓 C.天府,天子的府库,指某地区物产丰饶,这里指关中 D.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即今山东省一带的地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良谦逊不骄纵。高祖论功时要封他齐地三万户,他推辞了,只愿受封于与 高祖初会的“留”这个地方 B.张良很机敏。他看见将领们常常坐在沙地上议论,就及时告诉高祖他们是因 为封赏不当在商议谋反 C.张良善于讽谏。雍齿跟髙祖故意作对,经常羞辱高祖,他劝说高祖先封了雍 齿,从而安定了人心 D.张良善谋划。他认为关中做都城占有崤函、河渭的地利,不但易守难攻,而 且沃野千里,物产丰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②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三)诗歌鉴赏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馀人,其馀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 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 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 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 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 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 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 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 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刘敬说高帝曰:“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雒阳:“雒 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阳虽有此 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 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 侯安定,河渭漕免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 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B.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C.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D.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侯,古代帝王封赏的爵位。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布衣,指贫民百姓穿的麻布衣服,后来代指贫民百姓。 C.天府,天子的府库,指某地区物产丰饶,这里指关中。 D.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即今山东省一带的地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良谦逊不骄纵。高祖论功时要封他齐地三万户,他推辞了,只愿受封于与 高祖初会的“留”这个地方。 B.张良很机敏。他看见将领们常常坐在沙地上议论,就及时告诉高祖他们是因 为封赏不当在商议谋反。 C.张良善于讽谏。雍齿跟高祖故意作对,经常羞辱高祖,他劝说高祖先封了雍 齿,从而安定了人心。 D.张良善谋划。他认为关中做都城占有崤函、河渭的地利,不但易守难攻,而 且沃野千里,物产丰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②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11分)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8.“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与唐代诗人齐己笔下的“一枝”、宋代 诗林逋所吟的“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句进行赏析。(6分) 9.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分) (三)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2)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3)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三、文本类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 莫言 ①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 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 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 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岀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 到一阵阵的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 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 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 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 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 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 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 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 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 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 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 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11 分)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8.“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与唐代诗人齐己笔下的“一枝”、宋代 诗林逋所吟的“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句进行赏析。(6 分) 9.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 分) (三)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___________ ,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 ,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 (3)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 ,人命危浅,_________________ 。 三、文本类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母 亲 莫言 ①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 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 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 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 到一阵阵的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 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 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 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 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 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 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 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 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 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 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 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
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 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 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 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 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岀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 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 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 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 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 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 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 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 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 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 B.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 育的不足,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能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无暇顾及我。 C.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以及对我的启悟与 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 激和尊敬。 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 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E.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 曲!”,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 敬佩。 1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 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行文上有何作用?(6分) 13.作者为什么说母亲捶打野菜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 的起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14.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 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8分) 第II卷 四、语言基础知识(20分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是 (1)空中发生了强烈的 犹如军号的一声巨响撕裂了我所在的天地
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 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 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 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 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 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 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 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 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 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 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 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 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 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 B.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 育的不足,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能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无暇顾及我。 C.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以及对我的启悟与 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 激和尊敬。 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 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E.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 曲!”,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 敬佩。 1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 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行文上有何作用?(6 分) 13.作者为什么说母亲捶打野菜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 的起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14.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 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8 分) 第 II 卷 四、语言基础知识(20 分) 1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是( ) (1)空中发生了强烈的________,犹如军号的一声巨响撕裂了我所在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