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说开篇写侯一凡值班站岗的情景,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严肃认真,而又 拘谨刻板的工厂保安形象,这种形象与下文他救人的执着是一脉相承的。 B.侯一凡在目送下班的人群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想起没 看见吕晓红走出来,然后觉得不大对劲,这说明他是一个细心留意的人。 C.多数职工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门卫侯一凡值班的时候只见他们 晃而过,这导致他不认识大多数中,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际关系的单薄。 D.小说明写侯一凡疑心吕晓红留在冷库里,求人救出她,暗写吕晓红被关在冷 库里,被救出,两条线索在救护车进厂时交会,这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 8.小说详细地叙述侯一凡打电话救人的过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 析 9.“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这句话,对理解小说情节、主人公 和主旨都很重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 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 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 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 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 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 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 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 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 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 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 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 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 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 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 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 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 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 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 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 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 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A. 小说开篇写侯一凡值班站岗的情景,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严肃认真,而又 拘谨刻板的工厂保安形象,这种形象与下文他救人的执着是一脉相承的。 B. 侯一凡在目送下班的人群陆续涌出工厂大门,准备回值班室的时候,想起没 看见吕晓红走出来,然后觉得不大对劲,这说明他是一个细心留意的人。 C. 多数职工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进出工厂,门卫侯一凡值班的时候只见他们一 晃而过,这导致他不认识大多数中,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际关系的单薄。 D. 小说明写侯一凡疑心吕晓红留在冷库里,求人救出她,暗写吕晓红被关在冷 库里,被救出,两条线索在救护车进厂时交会,这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 8. 小说详细地叙述侯一凡打电话救人的过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 析。 9. “其实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这句话,对理解小说情节、主人公 和主旨都很重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 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 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 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 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 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 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 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 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 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 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 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 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 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 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 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 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 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 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 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 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 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 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 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 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 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 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 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 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髙祖信任,跟随髙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 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 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 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 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 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 B.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 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 “孤雁”则是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充满了伤感。这两句极写浪 迹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D.上阕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是实写。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是 虚写。全词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E.词人写离愁没有采用直抒胸臆手法,而是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沿情布景, 通过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 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 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 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 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 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 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 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 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 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 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 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 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 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 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3.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 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 B. 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 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 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 “孤雁”则是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充满了伤感。这两句极写浪 迹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D. 上阕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是实写。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是 虚写。全词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E. 词人写离愁没有采用直抒胸臆手法,而是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沿情布景, 通过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15.这首词的下片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相同之 处,请结合两首词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 依旧、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 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2)《琵琶行》中,白居易在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 的两句是 (3)《渔家做》下片中,范仲淹以声色点染出戍边战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 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入夏以来,长江流域五风十雨,暴雨不断,水患连连,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 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②她上课前总要细看一遍教案,从来不用多媒体,一直手写,那些龙飞凤舞的板 书是她对教学的极致追求。 ③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唧唧,但陶醉于美景,尤其是行走于瓜田李下之时, 特别要注意草中的毒蛇。 ④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为了一条重要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 真正的艺术作品,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⑤如果说文艺作品的价值凝聚在可感而具体的形象上,那么优秀文艺作品应该通 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折射人性的广度、深度和厚度,让人启迪令人难忘 ⑥近日,又有人因沉迷网络游戏而成为舆论焦点。不过,这次的主人公不是贪玩 的学生,而是党员干部。他们玩游戏的方式也让人瞠目结舌:不惜通过挪用公款、 索贿来购买游戏装备。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旦党员干部精神空虚,人生就会失去方向,意志进而消沉,思想阵地也会 杂草丛生,庸俗消极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 B.《光明日报》近期发表的文章指出,近期,演员周迅、霍建华拍电视剧《如懿 传》获取1.5亿元片酬引来巨大争议 C.整台晚会气势恢弘,综合运用艺术手段,生动展现了人民军队在革命洪流中 诞生,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浴血荣光的历史功勋,热情讴歌人民军队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在党的旗帜引领下续写新的荣光的豪迈气概。 D.据台风专家记载,在历史记录中,双台风在一天之内登陆福建并且合并的个 例比较罕见,时间要追溯至20年前,在1997年和1994年,大福建与双台风的 两次照面。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饿的时候肚子是平的,吃饱了之后是撑得。①这就是我对你的喜欢。我不 是外貌协会的人,②_不会太看重一个人的长相。③性格好,对我好
15. 这首词的下片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相同之 处,请结合两首词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 依旧、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2)《琵琶行》中,白居易在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 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3) 《渔家做》下片中,范仲淹以声色点染出戍边战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 句子是 “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入夏以来,长江流域五风十雨,暴雨不断,水患连连,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 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②她上课前总要细看一遍教案,从来不用多媒体,一直手写,那些龙飞凤舞的板 书是她对教学的极致追求。 ③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唧唧,但陶醉于美景,尤其是行走于瓜田李下之时, 特别要注意草中的毒蛇。 ④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为了一条重要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 真正的艺术作品,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⑤如果说文艺作品的价值凝聚在可感而具体的形象上,那么优秀文艺作品应该通 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折射人性的广度、深度和厚度,让人启迪令人难忘。 ⑥近日,又有人因沉迷网络游戏而成为舆论焦点。不过,这次的主人公不是贪玩 的学生,而是党员干部。他们玩游戏的方式也让人瞠目结舌:不惜通过挪用公款、 索贿来购买游戏装备。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③④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旦党员干部精神空虚,人生就会失去方向,意志进而消沉,思想阵地也会 杂草丛生,庸俗消极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 B. 《光明日报》近期发表的文章指出,近期,演员周迅、霍建华拍电视剧《如懿 传》获取 1.5 亿元片酬引来巨大争议。 C. 整台晚会气势恢弘,综合运用艺术手段,生动展现了人民军队在革命洪流中 诞生,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浴血荣光的历史功勋,热情讴歌人民军队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在党的旗帜引领下续写新的荣光的豪迈气概。 D. 据台风专家记载,在历史记录中,双台风在一天之内登陆福建并且合并的个 例比较罕见,时间要追溯至 20 年前,在 1997 年和 1994 年,大福建与双台风的 两次照面。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饿的时候肚子是平的,吃饱了之后是撑得。___①___这就是我对你的喜欢。我不 是外貌协会的人,___②__不会太看重一个人的长相。____③___性格好,对我好
就够了。要求太多既奢侈也不真实,平平淡淡才是真。认识你之后我④ 发现原来喜欢一个人是想守着他,守着他的消息,听着他的声音。你总说你很感 性,不理智;⑤我比你更感性:思念你的时候,我哭过,偷偷地。 (摘编自《山有木·思公子》) 选项①②③④⑤ A/因此只有/相反 B所以/那么虽然反而 C/自然只要才其实 D因此并且/猛然实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每到研究生录取季节,媒体上都会有某校某宿舍“一锅端”考取研究生的消息, 有的学校还利用新媒体主动宣传。虽没什么新鲜感,但多少能读出的“新意”, 就是仍有不少人习惯用“升学率”之类的视角来看考研,甚至评价某所大学的办 学质量。在教育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对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教育体系、结构和布局面临深刻挑战的今天,这种过于偏狭的媒体视角,( 今天,(2)。考不考硏,是个人根据自身和家庭条件作出的理性选择。(3),客 观上会给人带来考研高于一切的错觉,进而形成误导。对于已经是成人的大学生 来说,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只要能作出符合自身情况的理性选择,都值得褒奖, 没有必要区分高下,尤其没有必要在宣传“一锅端”考研时,无意中贬抑大学生 的其他选择。 21.讲话也是一门学问,会讲话,也是一门口才。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行余 (曲折);不失言外之意。” 材料二周总理在髙级外交场合,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 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 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 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 台湾省①。”顿时掌声雷动 【注】①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台湾还有小些妓女 (1)阅读材料一后请你给“言外之意”下定义。 (2)结合材料二,请你分析记者的提问背后所蕴含的意义,简要说明周总理是 如何在那个提问中“见招拆招”的。 四、写作 2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为什么要读书 甘肃某地父子二人正在饮茶,儿问:“为什么要我读书?” 父亲顿了顿,答道:“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茶时就会说:‘此茶汤 色澄红透亮,气味幽香如兰,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回味甘醇,齿颊留芳, 韵味十足,顿觉如梦似幻,仿佛天上人间,真乃茶中极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生活实际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就够了。要求太多既奢侈也不真实,平平淡淡才是真。认识你之后我___④___ 发现原来喜欢一个人是想守着他,守着他的消息,听着他的声音。你总说你很感 性,不理智;____⑤____我比你更感性:思念你的时候,我哭过,偷偷地。 (摘编自《山有木•思公子》) 选项 ① ② ③ ④ ⑤ A / 因此 只有 / 相反 B 所以 / 那么 虽然 反而 C / 自然 只要 才 其实 D 因此 并且 / 猛然 实则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每到研究生录取季节,媒体上都会有某校某宿舍“一锅端”考取研究生的消息, 有的学校还利用新媒体主动宣传。虽没什么新鲜感,但多少能读出的“新意”, 就是仍有不少人习惯用“升学率”之类的视角来看考研,甚至评价某所大学的办 学质量。在教育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对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教育体系、结构和布局面临深刻挑战的今天,这种过于偏狭的媒体视角, (1)。 今天, (2)。考不考研,是个人根据自身和家庭条件作出的理性选择。 (3),客 观上会给人带来考研高于一切的错觉,进而形成误导。对于已经是成人的大学生 来说,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只要能作出符合自身情况的理性选择,都值得褒奖, 没有必要区分高下,尤其没有必要在宣传“一锅端”考研时,无意中贬抑大学生 的其他选择。 21. 讲话也是一门学问,会讲话,也是一门口才。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行余 (曲折);不失言外之意。” 材料二 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一 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 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 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 台湾省①。”顿时掌声雷动。 【注】①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台湾还有小些妓女。 (1)阅读材料一后请你给“言外之意”下定义。 (2)结合材料二,请你分析记者的提问背后所蕴含的意义,简要说明周总理是 如何在那个提问中“见招拆招”的。 四、写作 22.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我为什么要读书 甘肃某地父子二人正在饮茶,儿问:“为什么要我读书?” 父亲顿了顿,答道:“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茶时就会说:‘此茶汤 色澄红透亮,气味幽香如兰,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回味甘醇,齿颊留芳, 韵味十足,顿觉如梦似幻,仿佛天上人间,真乃茶中极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生活实际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