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artemisinin) 青蒿 10.1.3.3 重要的倍半萜化合物 (1)烃类倍半萜(sesquiterpenoid hydrocarbons) 没药烯(bisabolene)是植物界分布广泛的倍半萜烃。在没药油、各种柠檬油、松叶油、 檀香油、八角油等多种挥发油中均含有没药烯。 金合欢烯(farnesene)本品最初由金合欢醇制备,在姜、杨芽、依兰及洋甘菊花的挥发 油中均含有。有 α、β 式,在啤酒花挥发油中为 β-金合欢烯。 姜烯(zingiberene)存在于生姜、莪术、姜黄、百里香等挥发油中。其药效是能驱风散 寒、温味解表。既可以增进食欲,又有镇呕止吐的作用。 芹子烯(selinene)本品在芹菜种子挥发油中含有。 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本品在丁香油、薄荷油中含有。 葎草烯(humulene,α-caryophyllene)本品在啤酒花挥发油中含有,为 β-丁香烯十一碳 大环异构物。 图 10-11 几种烃类倍半萜 (2)醇类倍半萜(sesquiterpenoid alcohols) 橙花倍半萜醇(nerolidol)本品具苹果香,是橙花油中主成分之一。 金合欢醇(farnesol)在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花油、橙花油、香茅油中含量较多, 为重要的高级香料原料。 白檀醇(santalol)为白檀油中沸点较高的组分,用作香料的固香剂。 对凹顶藻醇(oppositol)本品存在于凹顶藻属 Laurencia spp.植物中,是含溴元素的倍半 萜醇,有较强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 环桉醇(cycloeudesmol)本品存在于对枝软骨藻(chondric oppsiticlada)中,有很强的抗 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还有抗白色念球菌活性
青蒿素(artemisinin) 青蒿 10.1.3.3 重要的倍半萜化合物 (1)烃类倍半萜(sesquiterpenoid hydrocarbons) 没药烯(bisabolene)是植物界分布广泛的倍半萜烃。在没药油、各种柠檬油、松叶油、 檀香油、八角油等多种挥发油中均含有没药烯。 金合欢烯(farnesene)本品最初由金合欢醇制备,在姜、杨芽、依兰及洋甘菊花的挥发 油中均含有。有 α、β 式,在啤酒花挥发油中为 β-金合欢烯。 姜烯(zingiberene)存在于生姜、莪术、姜黄、百里香等挥发油中。其药效是能驱风散 寒、温味解表。既可以增进食欲,又有镇呕止吐的作用。 芹子烯(selinene)本品在芹菜种子挥发油中含有。 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本品在丁香油、薄荷油中含有。 葎草烯(humulene,α-caryophyllene)本品在啤酒花挥发油中含有,为 β-丁香烯十一碳 大环异构物。 图 10-11 几种烃类倍半萜 (2)醇类倍半萜(sesquiterpenoid alcohols) 橙花倍半萜醇(nerolidol)本品具苹果香,是橙花油中主成分之一。 金合欢醇(farnesol)在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花油、橙花油、香茅油中含量较多, 为重要的高级香料原料。 白檀醇(santalol)为白檀油中沸点较高的组分,用作香料的固香剂。 对凹顶藻醇(oppositol)本品存在于凹顶藻属 Laurencia spp.植物中,是含溴元素的倍半 萜醇,有较强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 环桉醇(cycloeudesmol)本品存在于对枝软骨藻(chondric oppsiticlada)中,有很强的抗 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还有抗白色念球菌活性
图 10-12 几种醇类倍半萜 (3)醛类、酮类、酸类倍半萜 缬草酮(valeranone)本品在缬草 Valerlana fauriei 的根中含有。 香附可布酮(kobusone)本品是香附子中的一种去甲倍半萜酮。 图 10-13 缬草酮 香附酮(cyperone)本品在中药香附子中含有,有理气止痛的作用,α-香附酮(α -cyperone)分子中的双键在酸的作用下能发生转位,异构化而形成 β-香附酮。 图 10-14 香附酮的异构化 棉酚(gossypol)本品存在于棉籽中,约含 0.5%,在棉的茎、叶中亦含有,为有毒的花 色色素。本品不含手性碳原子,但由于二个苯环折叠障碍而有光学活性。本品可视为焦磷酸 金合欢酯(FPP)衍生为杜烯型的衍生物。 图 10-15 棉酚 (4)过氧化物倍半萜(sesquiterpenoid peroxides) 青蒿素(arteannuin,artemisinin)本品是从中药青蒿(黄花蒿)中分离到的抗恶性疟疾 的有效成分,吸收快、副作用小,但复发率高。将青蒿素氢化、甲基化制成蒿甲醚衍生物, 为活性更高的抗疟疾药物。 鹰爪甲素(yingzhaosu A)本品是从民间治疗疟疾的有效草药鹰爪根中分离出的具有过
图 10-12 几种醇类倍半萜 (3)醛类、酮类、酸类倍半萜 缬草酮(valeranone)本品在缬草 Valerlana fauriei 的根中含有。 香附可布酮(kobusone)本品是香附子中的一种去甲倍半萜酮。 图 10-13 缬草酮 香附酮(cyperone)本品在中药香附子中含有,有理气止痛的作用,α-香附酮(α -cyperone)分子中的双键在酸的作用下能发生转位,异构化而形成 β-香附酮。 图 10-14 香附酮的异构化 棉酚(gossypol)本品存在于棉籽中,约含 0.5%,在棉的茎、叶中亦含有,为有毒的花 色色素。本品不含手性碳原子,但由于二个苯环折叠障碍而有光学活性。本品可视为焦磷酸 金合欢酯(FPP)衍生为杜烯型的衍生物。 图 10-15 棉酚 (4)过氧化物倍半萜(sesquiterpenoid peroxides) 青蒿素(arteannuin,artemisinin)本品是从中药青蒿(黄花蒿)中分离到的抗恶性疟疾 的有效成分,吸收快、副作用小,但复发率高。将青蒿素氢化、甲基化制成蒿甲醚衍生物, 为活性更高的抗疟疾药物。 鹰爪甲素(yingzhaosu A)本品是从民间治疗疟疾的有效草药鹰爪根中分离出的具有过
氧基团的倍半萜衍生物,对鼠疟原虫的生长有强的抑制作用。 图 10-16 过氧化物倍半萜 10.1.3.4 倍半萜内酯(sesquiterpenoid lactone) 倍半萜内酯种类较多,有一般倍半萜内酯、变形倍半萜内酯,还有愈疮木倍半萜内酯, 现举例如下: 山道年(l-α-santonin)本品是山道年草或蛔蒿未开放的头状花序或全草中的主成分。山 道年是强力驱蛔剂,但有一定毒性。β-山道年为 α-山道年的异构体。苦艾素(artemisin)为 8-α-羟基山道年。 绵毛马兜铃内酯(mollislactone)本品系得自绵毛马兜铃根、根茎(中药寻骨风)中的 新倍半萜内酯。 图 10-17 倍半萜内酯 印防己毒内酯(picrotoxinin)和羟基马桑毒素(picrotin) 本品是从印度防己种子中得 到的化合物。这两种成分的等分混合物称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曾用于巴比妥类催眠药 中毒时的解救剂作苏醒药。 马桑毒素(coriamyrtin)和羟基马桑毒素这类成分日本人曾从日本产毒空木叶中分出。 我国学者从国产马桑及马桑寄生中分离到。马桑毒素类化合物经临床实践证明对精神分裂症 有疗效,其中尤以羟基马桑毒素效果较好,副作用小且在植物体中含量较高。 图 10-18 印防己毒内酯 图 10-19 马桑毒素 奇蒿内酯(arteanomalectone)本品是从活血中草药刘寄奴(奇蒿)中分得的 10 元大环 倍半萜内酯
氧基团的倍半萜衍生物,对鼠疟原虫的生长有强的抑制作用。 图 10-16 过氧化物倍半萜 10.1.3.4 倍半萜内酯(sesquiterpenoid lactone) 倍半萜内酯种类较多,有一般倍半萜内酯、变形倍半萜内酯,还有愈疮木倍半萜内酯, 现举例如下: 山道年(l-α-santonin)本品是山道年草或蛔蒿未开放的头状花序或全草中的主成分。山 道年是强力驱蛔剂,但有一定毒性。β-山道年为 α-山道年的异构体。苦艾素(artemisin)为 8-α-羟基山道年。 绵毛马兜铃内酯(mollislactone)本品系得自绵毛马兜铃根、根茎(中药寻骨风)中的 新倍半萜内酯。 图 10-17 倍半萜内酯 印防己毒内酯(picrotoxinin)和羟基马桑毒素(picrotin) 本品是从印度防己种子中得 到的化合物。这两种成分的等分混合物称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曾用于巴比妥类催眠药 中毒时的解救剂作苏醒药。 马桑毒素(coriamyrtin)和羟基马桑毒素这类成分日本人曾从日本产毒空木叶中分出。 我国学者从国产马桑及马桑寄生中分离到。马桑毒素类化合物经临床实践证明对精神分裂症 有疗效,其中尤以羟基马桑毒素效果较好,副作用小且在植物体中含量较高。 图 10-18 印防己毒内酯 图 10-19 马桑毒素 奇蒿内酯(arteanomalectone)本品是从活血中草药刘寄奴(奇蒿)中分得的 10 元大环 倍半萜内酯
图 10-20 奇蒿内酯 10.1.3.5 愈创木内酯类及薁类(guaianolides and azulenoids) 凡具有 1,4-二甲基-7-异丙基的五元与七元骈合的结构骨架称为愈创木烷(guaiane), 而五元与七元骈合的芳环骨架称为薁(azulene)。薁烃是一种非苯型的芳烃类化合物,具有 一定的芳香性,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薁烃衍生物,多是其氢化产物的衍生物,其基本母核已 失去了芳香性。这类成分在愈创木油、香附子油、桉叶油、胡萝卜子油、苍耳子油、洋甘菊、 天名精、蓍草、野菊花、苦艾、泽兰等的挥发油中均有存在。多具有抑菌、抗肿瘤、杀虫等 活性。 愈创木醇类成分在蒸馏、酸处理时可氧化脱氢而形成薁类。例如愈创木醇(guaiol)加 硫或硒高温脱氢可产生 1,4-二甲基-7-异丙基薁(即愈创木薁),或 2,4 二甲基-7-异丙基薁。 在激烈情况下能转化为 2,4-二甲基-7-异丙基薁。 图 10-21 愈创木醇的转化 薁类化合物,沸点常在 250~300℃之间。能溶于石油醚、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不 溶于水,但可溶于强酸。故可用 60~65%的硫酸或磷酸提取薁类成分。提取后的酸液加水 稀释后,薁类成分即成沉淀析出。也可用苦味酸或三硝基苯等试剂与之作用,使形成 π 络合 物的结晶,利用其具有敏锐熔点的特性可供鉴别。薁分子具有高度共轭体系的双键,在可见 光(360~700nm)吸收光谱中有强吸收峰。 愈创木醇(guaicol)存在于愈创木木材的挥发油中。喇叭醇(杜香醇,ledol)存在于喇 叭茶叶的挥发油中。莪术醇(curcumol)在莪术根茎中存在。 愈创木薁(s-guaiazulene)系愈创木醇、喇叭醇或缬草二醇等加硫高温脱氢而得。关甘 菊薁(chamazulene)在洋甘菊花的挥发油中存在,用洋甘菊醇内酯、洋甘菊酮内酯等脱氢 亦可制备,本品有消炎作用。乳霉菌薁(lactarazulene)是从乳霉菌分泌出的红色抗生液体 中分离出的成分。在空气中可变成蓝色。 天名精内酯(carpesia lactone)在天名精果实中含有。洋甘菊醇内酯(matricin)及洋甘 菊酮内酯(matricarin)在洋甘菊花中含有。 泽兰苦内酯(euparotin)泽兰氯内酯(eupachlorin)是园叶泽兰中的抗癌活性成分。大 苞雪莲内酯(involucratolactone)是从新疆雪莲中得到的一种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甙
图 10-20 奇蒿内酯 10.1.3.5 愈创木内酯类及薁类(guaianolides and azulenoids) 凡具有 1,4-二甲基-7-异丙基的五元与七元骈合的结构骨架称为愈创木烷(guaiane), 而五元与七元骈合的芳环骨架称为薁(azulene)。薁烃是一种非苯型的芳烃类化合物,具有 一定的芳香性,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薁烃衍生物,多是其氢化产物的衍生物,其基本母核已 失去了芳香性。这类成分在愈创木油、香附子油、桉叶油、胡萝卜子油、苍耳子油、洋甘菊、 天名精、蓍草、野菊花、苦艾、泽兰等的挥发油中均有存在。多具有抑菌、抗肿瘤、杀虫等 活性。 愈创木醇类成分在蒸馏、酸处理时可氧化脱氢而形成薁类。例如愈创木醇(guaiol)加 硫或硒高温脱氢可产生 1,4-二甲基-7-异丙基薁(即愈创木薁),或 2,4 二甲基-7-异丙基薁。 在激烈情况下能转化为 2,4-二甲基-7-异丙基薁。 图 10-21 愈创木醇的转化 薁类化合物,沸点常在 250~300℃之间。能溶于石油醚、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不 溶于水,但可溶于强酸。故可用 60~65%的硫酸或磷酸提取薁类成分。提取后的酸液加水 稀释后,薁类成分即成沉淀析出。也可用苦味酸或三硝基苯等试剂与之作用,使形成 π 络合 物的结晶,利用其具有敏锐熔点的特性可供鉴别。薁分子具有高度共轭体系的双键,在可见 光(360~700nm)吸收光谱中有强吸收峰。 愈创木醇(guaicol)存在于愈创木木材的挥发油中。喇叭醇(杜香醇,ledol)存在于喇 叭茶叶的挥发油中。莪术醇(curcumol)在莪术根茎中存在。 愈创木薁(s-guaiazulene)系愈创木醇、喇叭醇或缬草二醇等加硫高温脱氢而得。关甘 菊薁(chamazulene)在洋甘菊花的挥发油中存在,用洋甘菊醇内酯、洋甘菊酮内酯等脱氢 亦可制备,本品有消炎作用。乳霉菌薁(lactarazulene)是从乳霉菌分泌出的红色抗生液体 中分离出的成分。在空气中可变成蓝色。 天名精内酯(carpesia lactone)在天名精果实中含有。洋甘菊醇内酯(matricin)及洋甘 菊酮内酯(matricarin)在洋甘菊花中含有。 泽兰苦内酯(euparotin)泽兰氯内酯(eupachlorin)是园叶泽兰中的抗癌活性成分。大 苞雪莲内酯(involucratolactone)是从新疆雪莲中得到的一种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