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学习积极主动地积极主动地实践,不积极主动地积极主动地学学习实践,学习实践,学习实践,能解答大习实践,能解随堂能解答全部能解答大部能解答部分部分问课程目标4答全部问题,1/2/3测验问题,不能分问题,不问题,不能题,不能能解决相关拓解决相关拓能解决相关解决相关拓解决相关展问题。展问题。拓展问题。展问题。拓展间题。期末课程目标详见期末试题评分标准考核1/2/3八、选用教材教材名称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备注是否马工程教材宋天佑、徐佳《无机化学》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08宁、程功臻、王第四版莉九、主要参考书目1.《无机化学》第五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092.《无机化学》第三版,曹锡章、宋天佑、王杏乔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3.《无机化学》第六版,孟长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十、课程学习建议无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递变规律及化学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的能量问题。该课程内容丰富,需要大家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有较好的学习成效,因此除课堂学习外,无机化学的学习还需占据课余时间,1.每周学习时间:建议学生每周至少分配4-6小时的课外时间用于无机化学的学习,用于无机化学课程的预习与习题写作。即将面临考试时,可以适当增加学习时间,比如每天2-3小时,以确保知识的巩固和复习。2.周期性复习:25
25 4 课程目标 1/2/3 随堂 测验 积极主动地学 习实践,能解 答全部问题, 能解决相关拓 展问题。 积极主动地 学习实践, 能解答全部 问题,不能 解决相关拓 展问题。 积 极 主 动 地 学 习 实 践 , 能 解 答 大 部 分 问 题 , 不 能 解 决 相 关 拓展问题。 积 极 主 动 地 学 习 实 践 , 能 解 答 部 分 问 题 , 不 能 解 决 相 关 拓 展问题。 积 极 学 习 实 践 , 不 能 解 答 大 部 分 问 题 , 不 能 解 决 相 关 拓 展 问 题。 5 课程目标 1/2/3 期末 考核 详见期末试题评分标准 八、选用教材 教材名称 编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是否马工程教材 备注 《无机化学》 第四版 宋 天 佑 、 徐 佳 宁、程功臻、王 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08 否 九、主要参考书目 1. 《无机化学》第五版,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09 2. 《无机化学》第三版,曹锡章、宋天佑、王杏乔修订,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4.10 3. 《无机化学》第六版,孟长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 十、课程学习建议 无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递 变规律及化学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的能量问题。该课程内容丰富,需要大家投 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有较好的学习成效,因此除课堂学习外,无机化学 的学习还需占据课余时间, 1. 每周学习时间: 建议学生每周至少分配 4-6 小时的课外时间用于无机化学的学习,用于 无机化学课程的预习与习题写作。即将面临考试时,可以适当增加学习时间, 比如每天 2-3 小时,以确保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2. 周期性复习: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复习,回顾本月学习的所有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巩固记忆,整理知识框架,查漏补缺。以下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些学习建议:1.掌握基础概念:多做习题: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尝试解决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2.注重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是理解化学原理的重要途径,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3.构建知识网络:将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综合运用能力。4.建立学习小组:与同学组建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和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5.利用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网站、学术论坛等,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通过网络学习,可以更加灵活地学习无机化学知识。6.定期复习和总结:定期复习已学知识,巩固记忆和理解。对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学习方法。26
26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复习,回顾本月学习的所有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巩固记忆,整理知识框架,查漏补缺。 以下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些学习建议: 1. 掌握基础概念: 多做习题: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尝试解决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2. 注重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是理解化学原理的重要途径,亲自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加深对 化学原理的理解。 3. 构建知识网络:将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理 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4. 建立学习小组:与同学组建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和难点。 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5. 利用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课程、学习网站、学术论坛 等,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通过网络学习,可以更加灵活地学习无机 化学知识。 6. 定期复习和总结:定期复习已学知识,巩固记忆和理解。对学习过程 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学习方法
《有机化学》课程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chemistry230910902B课程编码适用专业应用化学230910903B先修课程修读学期无机化学第三、四学期口选修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5学分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课程学时实践学0时)80学时(理论学80时,李萍执笔人审核人张保柱二、课程简介《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化学、化工、材料、生物、医药、环境等多个学科领域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有机化学课程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命名、结构、性质、用途、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和内在联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有机化学知识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理解,能够运用有机结构理论及有机反应机理推测有机反应产物,初步具备设计复杂有机合成路线和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中问题的能力。三、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熟悉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了解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及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了解有机化学的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提升获取知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课程目标2:学会综合运用所学有机化学知识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能28
28 《有机化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码 230910902B 230910903B 适用专业 应用化学 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 修读学期 第三、四学期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学分 5 学分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时 80 学时(理论学 80 时,实践学 0 时) 执笔人 李萍 审核人 张保柱 二、课程简介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化学、化工、 材料、生物、医药、环境等多个学科领域不可或缺的知识基础。有机化学课 程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命名、结构、性质、用途、合成方法以及它 们之间相互转化和内在联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有机化学知识 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理解,能够运用有机结构理论及有机反应机理推测有机 反应产物,初步具备设计复杂有机合成路线和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中问题 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熟悉有机化学 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了解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及在其它学科 中的应用,了解有机化学的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提升获取知识和科学研究 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课程目标 2:学会综合运用所学有机化学知识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能
够利用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分析精细化工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合成路线及优化工艺过程。【支撑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课程目标3:能够运用所学的有机反应设计合理的原子经济性有机合成路线,从而树立绿色环保的化学理念,提升社会责任感:了解化学家特别是中国化学家的生平事迹及在有机化学发展中的贡献,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支撑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11.3能判别复杂工程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的课程目标1【工程知识】优劣和优化途径。毕业要求33.2能够对应用化学中的专业知识对设计方课程目标2【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案进行综合与评价,并体现创新意识。7.2能够站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应毕业要求7课程目标3用化学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学时安排模块一:有机化合物及有机讲授法2课程目标2、3化学概述讲授法,问题导向法,8模块二:饱和烃课程目标1、2、3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问题导向法,12模块三:不饱和烃课程目标1、2、3讨论式教学法4模块四:对映异构课程目标1、2、3讲授法,问题导向法12模块五:芳香性化合物课程目标1、2、3讲授法,问题导向法29
29 够利用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分析精细化工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设计合成路线及优化工艺过程。【支撑毕业要求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 3:能够运用所学的有机反应设计合理的“原子经济性”有机合成 路线,从而树立绿色环保的化学理念,提升社会责任感;了解化学家特别是 中国化学家的生平事迹及在有机化学发展中的贡献,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 和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支撑毕业要求 7:环境 和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 1.3 能判别复杂工程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的 优劣和优化途径。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3.2 能够对应用化学中的专业知识对设计方 案进行综合与评价,并体现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7.2 能够站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应 用化学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 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 模块一: 有机化合物及有机 化学概述 课程目标 2、3 讲授法 2 模块二:饱和烃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问题导向法, 讨论式教学法 8 模块三:不饱和烃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问题导向法, 讨论式教学法 12 模块四:对映异构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问题导向法 4 模块五:芳香性化合物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问题导向法 12
讲授法,问题导向法,模块六:卤代烃课程目标1、2、36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问题导向法,模块七:醇、酚、醚课程目标1、2、36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问题导向法,模块八:羰基化合物8课程目标1、2、3讨论式教学法模块九:羧酸及羧酸衍生物课程目标1、2、3讲授法,问题导向法10讲授法,问题导向法,模块十:含氮有机化合物课程目标1、2、38讨论式教学法模块十一:生物体中的有机化课程目标1、2、3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合物合计80(二)课程内容模块一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概述【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史理解掌握自然学科的一般发展规律,并树立善于思考、不畏艰难,敢于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精神。2.了解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掌握有机化学的有效学习方法。3.对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等先修课程中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理解先修课程对学好后续课程的重要性。【课程内容】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含义及产生和发展,有机化合物的相对特征。2.共价键理论和共价键的属性(包括本质,特点,类型,参数,断裂方式)。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及分类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有机物的结构表示方法、价键理论及共价键性质及断裂。2.难点:价键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6键、元键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由熟悉的无机物引出有机物,并引出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由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发展过程引出有机化学的概念及理论;从价键理论和分子轨30
30 模块六:卤代烃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问题导向法, 讨论式教学法 6 模块七:醇、酚、醚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问题导向法, 讨论式教学法 6 模块八:羰基化合物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问题导向法, 讨论式教学法 8 模块九:羧酸及羧酸衍生物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问题导向法 10 模块十:含氮有机化合物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问题导向法, 讨论式教学法 8 模块十一:生物体中的有机化 合物 课程目标 1、2、3 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 4 合计 80 (二)课程内容 模块一 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概述 【学习目标】 1. 能够通过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史理解掌握自然学科的一般发展规律, 并树立善于思考、不畏艰难,敢于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精神。 2. 了解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掌握有机化学的有效学习方法。 3. 对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等先修课程中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 理解先修课程对学好后续课程的重要性。 【课程内容】 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含义及产生和发展,有机化合物的相对特征。 2. 共价键理论和共价键的属性(包括本质,特点,类型,参数,断裂方 式)。 3.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及分类方法。 【重点、难点】 1. 重点:有机物的结构表示方法、价键理论及共价键性质及断裂。 2. 难点:价键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σ 键、π 键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由熟悉的无机物引出有机物,并引出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由有 机化合物的认识发展过程引出有机化学的概念及理论;从价键理论和分子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