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压榨法制油 • 压榨法制油: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 制油方法称为压榨法制油。 • 3.1 压榨法制油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 3.1.1压榨法制油的基本原理 • 分布于细胞原生质中的油脂,经过轧坯、蒸炒等处理后,其中 的绝大多数的油脂成凝聚态,存在于油料细胞的凝胶束孔道中。 当对油料进行压榨时,受榨料坯的粒子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致 使其中的液体部分和凝胶部分分别发生两个不同的变化:油脂从 榨料空隙中被挤压出来;而榨料粒子经弹性变形,形成坚硬的油 饼
3 压榨法制油 • 压榨法制油: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 制油方法称为压榨法制油。 • 3.1 压榨法制油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 3.1.1压榨法制油的基本原理 • 分布于细胞原生质中的油脂,经过轧坯、蒸炒等处理后,其中 的绝大多数的油脂成凝聚态,存在于油料细胞的凝胶束孔道中。 当对油料进行压榨时,受榨料坯的粒子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致 使其中的液体部分和凝胶部分分别发生两个不同的变化:油脂从 榨料空隙中被挤压出来;而榨料粒子经弹性变形,形成坚硬的油 饼
3 压榨法制油 • 3.1.2 压榨法制油的基本过程
3 压榨法制油 • 3.1.2 压榨法制油的基本过程
3 压榨法制油 3.2影响压榨取油的主要因素 • (1)、物料条件 • 物料条件包括油脂排出的毛细管直径,油路的长短,受压油脂的 粘度等。一般规律是:排油毛细管直径越大、油路越短、粘度越 低出油效果越好。所以预处理时,轧成的料坯越薄越好,榨料中 应含的纤维成分要多些,以利油路畅通。榨料温度要较高些.才 可降低油脂的粘度。 • (2)、压榨压力 • 在某一定的压力条件下.榨料的压缩有一个限度,当压力增加至 一定位时,榨料已不能再被压缩,此时的压力称为临界压力或极 限压力。所以,压力以不超过极限压力为宜
3 压榨法制油 3.2影响压榨取油的主要因素 • (1)、物料条件 • 物料条件包括油脂排出的毛细管直径,油路的长短,受压油脂的 粘度等。一般规律是:排油毛细管直径越大、油路越短、粘度越 低出油效果越好。所以预处理时,轧成的料坯越薄越好,榨料中 应含的纤维成分要多些,以利油路畅通。榨料温度要较高些.才 可降低油脂的粘度。 • (2)、压榨压力 • 在某一定的压力条件下.榨料的压缩有一个限度,当压力增加至 一定位时,榨料已不能再被压缩,此时的压力称为临界压力或极 限压力。所以,压力以不超过极限压力为宜
3 压榨法制油 • (3)、榨料的受压状态 • 榨料受压状态分为静态受压和动态受压。静态受压时,榨料受压 时颗粒间位置相对固定,如水压机压榨。动态压榨时,榨料在全 过程中呈运动变形状态。粒子在不断运动中压榨出油,如螺旋榨 油机压榨。一般说来,动态压榨有利于出油。 • (4)、施压速度及压力变化规律 • 压榨时,压力变化须保证排油速度的一致性。即“流油不断” 。 其施压的原则是先轻后重、轻压勤压。 • (5)、压榨时间 • 一般说来,压榨时间长,流油比较净,出油率高。尤其对于静态 压榨比较明显
3 压榨法制油 • (3)、榨料的受压状态 • 榨料受压状态分为静态受压和动态受压。静态受压时,榨料受压 时颗粒间位置相对固定,如水压机压榨。动态压榨时,榨料在全 过程中呈运动变形状态。粒子在不断运动中压榨出油,如螺旋榨 油机压榨。一般说来,动态压榨有利于出油。 • (4)、施压速度及压力变化规律 • 压榨时,压力变化须保证排油速度的一致性。即“流油不断” 。 其施压的原则是先轻后重、轻压勤压。 • (5)、压榨时间 • 一般说来,压榨时间长,流油比较净,出油率高。尤其对于静态 压榨比较明显
3 压榨法制油 • (6)、压榨温度 • 压榨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榨料的可塑性及油脂的粘度,因而影 响榨油效果,因此保持适当的压榨温度是必要的。榨料入榨温度 一般为100-135℃。 • 对于静态压榨,由于压榨本身产生热量小,压榨时间长,所以要 考虑采用加热保温措施。 • 对于动态压榨,压榨过程自身产生的热量高于需要量,所以需采 取冷却降温措施,来降低压榨温度。但实际上,动态压榨过程的 温度是较难降下来的
3 压榨法制油 • (6)、压榨温度 • 压榨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榨料的可塑性及油脂的粘度,因而影 响榨油效果,因此保持适当的压榨温度是必要的。榨料入榨温度 一般为100-135℃。 • 对于静态压榨,由于压榨本身产生热量小,压榨时间长,所以要 考虑采用加热保温措施。 • 对于动态压榨,压榨过程自身产生的热量高于需要量,所以需采 取冷却降温措施,来降低压榨温度。但实际上,动态压榨过程的 温度是较难降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