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简述法律原则的概念及其适用特点。[河北大学2015年研6.法有哪些局限性?[山东大学2018年研相关试题:(1)简述法的局限性。【上海师大2022年研;浙江财大2017年研;扬州大学2016年研;南航2016年研】(2)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温州大学2016年研】(3)法律作用的局限性。[清华大学2014年研(4)简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中山大学2011年研;吉大2007年研】(5)简述法的局限性的主要表现。[武汉理工2010年研](6)论法的规范作用及其局限性。[中山大学2009年研五、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中南财大2013年研相关试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简答题,广西民大2020年研】(2)试述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古典自然法学派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北航2007年研】2.试述法的基本特征。[河南师大2018年研]相关试题:(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简答题,宁波大学2021年研;扬州大学2021年研;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研;杭师大2020年研浙工大2019年研:四川师大2018年研:浙江财大2018年研:常州大学2018年研:温州大学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社科院2011年研;北师2009年研(2)简述法律的基本特征。[简答题,2019年法硕(非法学)真题)(3)与其他社会相比,法有哪些基本特征?[简答题,温州大学2018年研】(4)论述法的特点。[浙江财大2017年研】(5)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简答题,中财2015年研(6)有关自然资源的使用和保护的法律,直接保护对象并非某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关系,而是某种自然现象,因而它们调整的不是人们的社会关系。【概念辨析题,首师大2014年研】3.试述法律原则的分类。[浙江财大2018年研】相关试题:简述法律原则的含义及其分类。[简答题,华侨大学2011年研】4.论法律原则的功能。【首经贸2018年研;上海交大2013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相关试题:(1)法律原则的特点和功能。[简答题,上海交大2021年研]】(2)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简答题,湖南师大2021年研】(3)简述法律原则的概念及其功能。[简答题,广东财大2018年研】
(6)简述法律原则的概念及其适用特点。[河北大学2015年研] 6.法有哪些局限性?[山东大学2018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法的局限性。[上海师大2022年研;浙江财大2017年研;扬州大学2016年研;南航2016年研] (2)如何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温州大学2016年研] (3)法律作用的局限性。[清华大学2014年研] (4)简述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中山大学2011年研;吉大2007年研] (5)简述法的局限性的主要表现。[武汉理工2010年研] (6)论法的规范作用及其局限性。[中山大学2009年研] 五、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中南财大2013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简答题,广西民大2020年研] (2)试述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古典自然法学派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北航2007年研] 2.试述法的基本特征。[河南师大2018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简答题,宁波大学2021年研;扬州大学2021年研;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研;杭师大2020年研; 浙工大2019年研;四川师大2018年研;浙江财大2018年研;常州大学2018年研;温州大学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 研;社科院2011年研;北师2009年研] (2)简述法律的基本特征。[简答题,2019年法硕(非法学)真题] (3)与其他社会相比,法有哪些基本特征?[简答题,温州大学2018年研] (4)论述法的特点。[浙江财大2017年研] (5)法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简答题,中财2015年研] (6)有关自然资源的使用和保护的法律,直接保护对象并非某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关系,而是某种自然现象,因而它们调 整的不是人们的社会关系。[概念辨析题,首师大2014年研] 3.试述法律原则的分类。[浙江财大2018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法律原则的含义及其分类。[简答题,华侨大学2011年研] 4.论法律原则的功能。[首经贸2018年研;上海交大2013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法律原则的特点和功能。[简答题,上海交大2021年研] (2)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简答题,湖南师大2021年研] (3)简述法律原则的概念及其功能。[简答题,广东财大2018年研]
(4)试述法律原则的功能与作用。[中山大学2018年研(5)试述法律原则在法律实践中的作用。[南师2018年研】(6)法律原则的功能有哪些?[山东科大2018年研:南航2016年研(7)论法律原则的作用。【河北大学2017年研:清华大学2016年研】(8)法律原则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作用。【复旦大学2013年研;浙大2007年研】(9)法律原则的主要功能。【简答题,中南财大2010年研】六、案例分析题杨某在电梯内对老人段某的吸烟行为加以劝阻,段某不听劝阻,还情绪激动,杨某随即离开。二十分钟后,段某在小区内倒地身亡。段某的妻子将杨某诉至法院,要求其赔偿4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杨某并无过错,但基于公平原则判决杨某向段妻补偿1.5万元。该判决一经媒体报道,受到广泛关注,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杨某不应补偿。[2020年法硕(法学)真题结合材料,运用法理学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法律原则有什么特点,是否可以成为法院裁判的依据?(2)司法审判应如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2在泸州遗赠案中,法院认为,尽管继承法中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而且本案中的遗赠也是真实的,但是黄某将遗产赠给“第三者”的这种民事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遗赠是无效的。在于某诉北京大学撤销博士学位案中,法院认为,学位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未对撤销博士学位的程序作出明确规定,但撤销博士学位涉及相对人重大切身利益,是对取得博士学位人员获得的相应学术水平作出否定,对相对人合法权益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北京大学在作出撤销决定之前,应当遵循正当程序原则,充分听取于某的陈述和申辩保障于某享有相应的权利。然而,北京大学在作出撤销决定前未充分听取于某的陈述和申辩,因此作出的撤销决定有违正当程序原则。结合材料,论述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必须遵循的规则。[中财2018年研
(4)试述法律原则的功能与作用。[中山大学2018年研] (5)试述法律原则在法律实践中的作用。[南师2018年研] (6)法律原则的功能有哪些?[山东科大2018年研;南航2016年研] (7)论法律原则的作用。[河北大学2017年研;清华大学2016年研] (8)法律原则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作用。[复旦大学2013年研;浙大2007年研] (9)法律原则的主要功能。[简答题,中南财大2010年研] 六、案例分析题 1 杨某在电梯内对老人段某的吸烟行为加以劝阻,段某不听劝阻,还情绪激动,杨某随即离开。二十分钟后,段某在 小区内倒地身亡。段某的妻子将杨某诉至法院,要求其赔偿4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杨某并无过错,但基于公平原则判决 杨某向段妻补偿1.5万元。该判决一经媒体报道,受到广泛关注,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杨某不应补偿。[2020年法硕(法 学)真题] 结合材料,运用法理学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法律原则有什么特点,是否可以成为法院裁判的依据? (2)司法审判应如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2 在泸州遗赠案中,法院认为,尽管继承法中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而且本案中的遗赠也是真实的,但是黄某将遗产赠 给“第三者”的这种民事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 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遗赠是无效的。 在于某诉北京大学撤销博士学位案中,法院认为,学位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未对撤销博士学位的程序作出明确规 定,但撤销博士学位涉及相对人重大切身利益,是对取得博士学位人员获得的相应学术水平作出否定,对相对人合法权 益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因此,北京大学在作出撤销决定之前,应当遵循正当程序原则,充分听取于某的陈述和申辩, 保障于某享有相应的权利。然而,北京大学在作出撤销决定前未充分听取于某的陈述和申辩,因此作出的撤销决定有违 正当程序原则。 结合材料,论述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必须遵循的规则。[中财2018年研]
1.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一、单项选择题0关于法律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19年法考真题】A,法律概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特定案件事实符合该法律规范中的法律概念的特征,才能将该法律规范适用于该案件B.含有评价性概念的语句涉及适用者的主观价值判断,没有真假之分。在实务中,描述性概念往往会被转化为评价性概念C.论断性概念是指基于对某个事实的确认来认定另一个事实的存在的概念,“宣告死亡"即属于论断性概念D.不确定性法律概念可以区分为描述性不确定性概念和规范性不确定性概念【答案】B【解析】B项,评价性概念涉及适用者的主观价值判断,没有真假之分,其核心是“好不好"的问题。由于描述性概念以事实为标准,而评价性概念则带有各方的价值判断,较难达成一致。因此,实务中往往将评价性概念转化为描述性概念②关于法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8年法硕(非法学)真题)A,以义务为本位,是法律的本质特征B.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体现了国家意志C.法律具有强制性,只能通过司法予以实施和实现D.法律的普遍性意味着在一国之内,所有人都应当享有相同的法律权利【答案】B【解析】A项,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主要是以权利为本位。B项,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C项,法律不只能够通过司法实施或实现,还可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实现,D项,法的普遍性是指法所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它通常包括两重含义:①在一国主权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所有人都要遵守:②法律对同样的事和人同样适用,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非所有人的法律权利都完全相同。3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该规则不属于()。[2019年法硕(非法学)真题A.义务性规则B.确定性规则C.构成性规则D.强行性规则【答案】C
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法律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19年法考真题] A.法律概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特定案件事实符合该法律规范中的法律概念的特征,才能将该法律规范适用于该案件 B.含有评价性概念的语句涉及适用者的主观价值判断,没有真假之分。在实务中,描述性概念往往会被转化为评价性 概念 C.论断性概念是指基于对某个事实的确认来认定另一个事实的存在的概念,“宣告死亡”即属于论断性概念 D.不确定性法律概念可以区分为描述性不确定性概念和规范性不确定性概念 【答案】B B项,评价性概念涉及适用者的主观价值判断,没有真假之分,其核心是“好不好”的问题。由于描述性概念以事 实为标准,而评价性概念则带有各方的价值判断,较难达成一致。因此,实务中往往将评价性概念转化为描述性概念。 【解析】 2 关于法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8年法硕(非法学)真题] A.以义务为本位,是法律的本质特征 B.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体现了国家意志 C.法律具有强制性,只能通过司法予以实施和实现 D.法律的普遍性意味着在一国之内,所有人都应当享有相同的法律权利 【答案】B 【解析】A项,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主要是以权利为本位。 B项,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 C项,法律不只能够通过司法实施或实现,还可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实现。 D项,法的普遍性是指法所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它通常包括两重含义:① 在一国主权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所有人 都要遵守;② 法律对同样的事和人同样适用,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非所有人的法律权利都完全相同。 3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 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该规则不属于 ( )。[2019年法硕(非法学)真题] A.义务性规则 B.确定性规则 C.构成性规则 D.强行性规则 【答案】C
【解析】A项,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其中,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直接要求人们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本题中,法条要求经营者对造成的损害必须赔偿,属于义务性规则。B项,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其中,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已经明确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无须再援引或者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本题中法条内容确定明确,无须援引其他规则,属于确定性规则。C项,依据法律规则功能的不同,可将法律规则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调整性规则是对已有行为方式进行调整的规则,它的功能在于控制行为。构成性规则是组织人们按照规则规定的行为去活动的规则,规则所指定的行为在逻辑上依赖于规则本身。本题中,法条并非组织人们按照规则规定的行为去活动,而是行为发生之后,就应当如何赔偿的问题作了规定,为调整性规则,而非构成性规则。D项,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其中,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不论人们的意愿如何,都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本题中,法条没有为行为人提供选择的空间,只要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就应当赔偿相关费用,属于强行性规则。4我国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关于该法条中包含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2017年法硕(非法学)真题A,假定条件和法律后果B.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C.法律后果和行为模式D.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答案】B【解析】法律规则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结构。传统观念认为,法律规则主要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其中,假定条件,是指规则中关于适用该规则的条件的规定,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境下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关于行为的规定,即法律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的规定,它是从人们大量的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的法律行为要求。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者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的规定。本题中,“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是假定条件,解决的是在什么情境下该条法律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不得已采取造成损害的紧急避险行为"是行为模式,“不负法律责任是法律后果。5全兆公司利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便利,在搜索引擎讯集公司网站的搜索结果页面上强行增加广告,被讯集公司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全兆公司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构成不正当竞争。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年法考真题]A,诚实信用原则一般不通过法律语句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B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能最大限度实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C.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和特殊性D.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当中【答案】C
A项,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其中,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 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直接要求人们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本题中,法条要求经营者对造成的损害必须赔偿,属于义务 性规则。 【解析】 B项,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其中,确定 性规则是指内容已经明确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无须再援引或者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本题中, 法条内容确定明确,无须援引其他规则,属于确定性规则。 C项,依据法律规则功能的不同,可将法律规则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调整性规则是对已有行为方式进行调整 的规则,它的功能在于控制行为。构成性规则是组织人们按照规则规定的行为去活动的规则,规则所指定的行为在逻辑 上依赖于规则本身。本题中,法条并非组织人们按照规则规定的行为去活动,而是行为发生之后,就应当如何赔偿的问 题作了规定,为调整性规则,而非构成性规则。 D项,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其中,强行 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不论人们的意愿如何,都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本题中,法条没有为行为人提供选择 的空间,只要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就应当赔偿相关费用,属于强行性规则。 4 我国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 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关于该法条中包含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下列表述正 确的是( )。[2017年法硕(非法学)真题] A.假定条件和法律后果 B.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C.法律后果和行为模式 D.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 【答案】B 法律规则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结构。传统观念认为,法律规则主要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 个要素组成。其中,假定条件,是指规则中关于适用该规则的条件的规定,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 以及在什么情境下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关于行为的规定,即法律允许做什么、禁止 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的规定,它是从人们大量的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的法律行为要求。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 守规则或者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的规定。本题中,“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 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是假定条件,解决的是在什么情境下该条法律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不得已采 取造成损害的紧急避险行为”是行为模式,“不负法律责任”是法律后果。 【解析】 5 全兆公司利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便利,在搜索引擎讯集公司网站的搜索结果页面上强行增加广告,被讯集公司 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全兆公司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构成不正当竞争。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 是正确的?( )[2016年法考真题] A.诚实信用原则一般不通过“法律语句”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 B.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能最大限度实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和特殊性 D.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当中 【答案】C
【解析】A项,不管是法律规则还是法律原则都具有语言的依赖性,都必须借助“法律语句”的形式表达出来。B项,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法律原则较为笼统、模糊,灵活性较大,法律规则通过预先设定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C项,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的共性,自的是削弱或防正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还关注它们的个别性。D项,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当中,而法律原则比较笼统、模糊,在适用时具有较大的余地供法官选择和灵活应用。6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20年法硕(法学、非法学)真题】A,该规定对行政执法有约束力B.该规定主要发挥社会作用而非规范作用C.该规定直接体现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D.该条文规定了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答案】A【解析】AB两项,法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行为发生的直接影响,对人的行为所起到的保障和约束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的社会、政治功能,即法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目的、目标,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政治使命,形成、维护、实现一定的社会秩序。该条直接规定对行政执法的要求,体现的是规范作用,有约束力。C项,法律规则又称法律规范,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则具有微观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确定性程度较高、可预测性等特征。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法律原则既没有规定确定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此条规定属于法律原则,所以没有直接体现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D项,法律规则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结构,主要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假定,又称条件,是指规则中关于适用该规则的条件的规定。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关于行为的规定。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的规定。本题中,“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是假定条件,“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是行为模式,没有规定法律后果。《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7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下列关于该法律条文的认识,正确的是()。[2015年法硕(非法学)真题A,该条文规定的是技术性内容,没有强制力B.该条文表述的既非法律原则,也非法律规则C.该条文不能够与其他条文共同表达某个法律规则D.该条文包括了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答案】B【解析】A项,该刑法条文虽不构成法律规则,但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
【解析】A项,不管是法律规则还是法律原则都具有语言的依赖性,都必须借助“法律语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B项,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法律原则较为笼统、模糊,灵活性较大,法律规则通过预先设定假定条件、行为 模式和法律后果,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项,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的共性,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 量”。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还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D项,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当中,而法律原则比较笼统、模糊,在适用时具有较大的余地供法 官选择和灵活应用。 6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0年法硕(法学、非法学)真题] A.该规定对行政执法有约束力 B.该规定主要发挥社会作用而非规范作用 C.该规定直接体现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 D.该条文规定了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答案】A AB两项,法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行为发生的直接 影响,对人的行为所起到的保障和约束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的社会、政治功能,即法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目的、目标,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政治使命,形成、维护、实现一定的社会秩序。该条直接规定对 行政执法的要求,体现的是规范作用,有约束力。 【解析】 C项,法律规则又称法律规范,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 规范。法律规则具有微观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确定性程度较高、可预测性等特征。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 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法律原则既没有规定确定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其 要求比较笼统、模糊。此条规定属于法律原则,所以没有直接体现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 D项,法律规则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结构,主要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假定,又称条件, 是指规则中关于适用该规则的条件的规定。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关于行为的规定。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 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的规定。本题中,“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是假定条件,“应当坚 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是行为模式,没有规定法律后果。 7 《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 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 国家工作人员论。”下列关于该法律条文的认识,正确的是( )。[2015年法硕(非法学)真题] A.该条文规定的是技术性内容,没有强制力 B.该条文表述的既非法律原则,也非法律规则 C.该条文不能够与其他条文共同表达某个法律规则 D.该条文包括了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 【答案】B 【解析】A项,该刑法条文虽不构成法律规则,但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