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团。人生不满百,长期掌权的运作者,无论当年如何圣 文神武,在体力衰弱的晚年,必雅避免偷懒糊涂,甚至假公济 私。于是政治与经济两大体系的运作效率,经常与掌权者在 位长短,星反比例的变化。这是政治、经济两大体系内在的缺 陷。以中国历史为例,政治体系的衰败,往往领先,表现为朝 纲不振,朝政败坏,由此而带动其他三个体系的萎缩,甚至崩 解。归结一句话,这些体系的衰败,固然往往有外在的原因,而 “时间”(亦即运作者,无论个人或集体,都因入类自然生命历 程而起的质变),则是最常见的原因。体系内有超越个人的制 度,可以相对减少“时间”的影响,但是如果没有约束个人或集 体的长期把持利益,人类自然生命反映的时间因素,终于会产 生严重的负性影响。 构成文化复合体的四大体系,彼此之间须有相当程度的 制衡。某一体系的独大,或独衰,都会反映于文化复合体的特 性。举例言之,思想体系独大的印度文化,表现为经济体系及 政治体系的微弱。中国历史上,政治体系十分微弱的南北朝, 即有比较强大的社会体系填补政治体系功能的缺陷。中国的 近代史,是传统中国文化复合体解组的过程,一方面内在有图 “时间”因素而引起的衰败,另一方面有外力对经济体系的干 预。最近40年来,海峡两岸都尝试重建整合这四大体系。中 国要再度自立于世界,成为一个健全的文化复合体,仍有待于 这四大体系能有充实而均衡的整合。然后方可期望于参加未 来全球性的整合。 本书所收诸篇,成文时间各有先后,讨论之重点,也各有 所在,并非全与上述网络的观点有直接关系。大半言之,其中 有的讨论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的瞻望未来世界文化的方向,有 的是诸文化的比较,虽然各有重点,实则仍以中国文化为一个 复杂的体系,而且尝试由不同的角度,为中国文化定位,并且 6
也尝试了解变化的脉络。于是,上文所述的观点,也就可作为 理解全书诸文的工具了。 我的一生,青年时即离开大陆,数十年身居海外。梦寐不 忘者,中国的文化,精神的家乡在此,瞩望于中国的未来,也在 此。于是专业工作与自求安身立命的追寻相合为一。专业论 文,有其体例,不能肆意,这些文字则在专业论述与自我发杼 之间,稍有驰骋的空问。今年已届60岁,河清之日,仍不可 知,以此篇什,留作一个海外中国人心路历程路树上的刻字。 许伸云于西茨堡 1990年11月27日 6
自 录 试论网络一代序 寻索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 1 中固历史在世界史中的地位 8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 16 社会与国家[16] 古代文化发展的特色 (16) 农业经济 (29) 国家形态 (38) 思想方式 (47) 转型期的发展(54) 科学与工艺[63] 谈李约瑟之中国科技文明史》(63) 西元1500一1700年的科学苹命(71) 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些问题(78) 未来科技世界中的新知识分子(86) 〔附录)论雅斯贝斯枢轴时代的背景[93] 1
传统中国社会经济史的若干特性 116 推动历史的因素 131 中国文化发展的点和线 140 素汉知识分子 144 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 171 为世界新文化催生 182 未来世界与偶家 184 中华文化发展过程及其在世界文化发展中之地位 190 文化价值观的变化与建设 197 文化交流与比较文明 205 一与李弘棋君谈话录 我们生活的目标 225
寻索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 梁任公在民国初年曾发表过一篇中国史叙论,作为中国通史 的纲领。在叙论中,梁将中国史刘分为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及 世界的中国三段,兹摘录原文如下。 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 中国民族自发达自争竞自团结之时代也。其最主要者,在战胜 土著之蛮族,而有力者及其功臣子弟分裙各要地,由首长而变 为封建。复次第兼并,力征无已时,卒乃由夏禹涂山之万国,变 为周初孟津之八百诸侯,又变而为春秋初年之五十馀国,又变 而为晚国时代之七雄,卒至于一统。此实汉族自经营其内部 之事,当时所涉者,惟苗种诸族类而巴。 第二中世史。自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 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颐竞争最烈之时代 也。又中央集权之制度,日就完整,君主专制政体全盏之时代 也。其内部之主要者,由豪族之帝政变为崛起之帝政。其外 部之主要者,则匈炽种西藏种蒙古种通古斯种次第错杂,与汉 种竞争。而自形质上观之,汉种常失败,自精神上观之,汉种 常制胜。及此时代之未年,亚洲各种族渐向于合一之势,为全 体一致之运动,以对于外部大别之种族。 或问曰,此中世史之时代,凡亘二千年,不太长乎。曰,中 国以地太大民族太大之故,政其运动进步,常甚迟缓。二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