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 张蕴岭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处在一个与之前不一样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本身也成为战 略期环境的重要变量。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转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 与发达国家要维护其主导地位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快速崛起改变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 权力关系,使其会遭到多种力量的制约和遢制。中国要消除这种紧张状态,关键在于 能否与相关国家建立起互信关系和制度化合作机制,使军事互动能够在相互不感到威 胁的框架内进行。未来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产业链的调整是一个不同角色、不同力 量、不同因素的互动进程。中国要练好内功,在深化改革与加快开放上有大的进展 取得成效,就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铺垫新 的基础 关键词:战略机遇期双重身份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交换规则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仍然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是不一样的战略 机遇期,这是一个大定位,大认识。因为,中国发展到这一步,进入了一个新的 阶段,需要转型,需要提升,然而,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世 经济的发展总态势,外部的市场环境,参与的国际分工结构,还是对外的关系 格局与特性,都正在和继续发生重要的变化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自己本身的发展道路,与外部的关系结构,以及 对外部的影响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 张蕴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研究员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项目研究者提出的 些重要观点,由于不是直接引用,故没有指出被引用者的名字,他们的原始观点可以见于《中国发展战 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张蕴岭、邵滨鸿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4月版)中的文章, 9
《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 * 张蕴岭 张蕴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研究员。 *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项目研究者提出的一 些重要观点,由于不是直接引用,故没有指出被引用者的名字,他们的原始观点可以见于《中国发展战 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张蕴岭、邵滨鸿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4月版)中的文章。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处在一个与之前不一样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本身也成为战 略期环境的重要变量。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转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 与发达国家要维护其主导地位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快速崛起改变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 权力关系,使其会遭到多种力量的制约和遏制。中国要消除这种紧张状态,关键在于 能否与相关国家建立起互信关系和制度化合作机制,使军事互动能够在相互不感到威 胁的框架内进行。未来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产业链的调整是一个不同角色、不同力 量、不同因素的互动进程。中国要练好内功,在深化改革与加快开放上有大的进展, 取得成效,就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铺垫新 的基础。 关键词:战略机遇期 双重身份 国际经济秩序 国际经济交换规则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仍然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是不一样的战略 机遇期,这是一个大定位,大认识。因为,中国发展到这一步,进入了一个新的 阶段,需要转型,需要提升,然而,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世 界经济的发展总态势,外部的市场环境,参与的国际分工结构,还是对外的关系 格局与特性,都正在和继续发生重要的变化。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自己本身的发展道路,与外部的关系结构,以及 对外部的影响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 9
张蕴岭 跟别国不一样。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主要的利益关注和需求还是发展问 题;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其对于外部环境,既有适应性利用的问题,也有创造 性构建的问题。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中国一方面是一个参与者,另一方面也是 个竞争者和改变者。作为参与者,中国从现行体系中获益,有维护其稳定的责任 和利益诉求:作为竞争者和改变者,中国对现行体系不满意,有推动调整改革的 动力。前者会得到主导现行体系国家的赞许,而后者则会受到它们的责难与阻 挠。中国的竞争性参与和推动调整改革的意图会使得其面对的外部环境变得非常 复杂。由此,分析和认识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要有长远和战略的视野, 必须把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同时,中国本身是战略期环境的一个重要变量,因 此,任何对外部环境的判断都必须考虑中国本身的权重和影响。 不一样的机遇期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实现“中国梦”大战略。什么是中国梦?从宏观的视 野来看,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国家;具体一些来说, 就是第一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到2050年建成现代化的发达国 家。实现中国梦的第一步是关键,这也是发展机遇期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含义。 中国面对的是一个与过去不同的机遇期。对于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认识 其一,中国正在从国际经济体系外生变量转变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内生变 量。过去,我们认为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中国发展是一个外部的客观存在,但现在 讲国际经济环境,就必须把自己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我们国内的 些变化和政策措施会立即影响我们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 其二,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战略关注从巩固冷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转向应对 中国以及新兴经济群体的崛起,世界主要矛盾正在发生变化。 其三,国际发展空间的增长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发展中国 家。如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已经占据了世界经济的半壁江山,今后还会进一步 增加,这也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増大。 其四,中国的比较优势从“两极互补”转向“承上启下”。所谓“两极互 补”,是指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廉价的生产要素和发达国家的资本要素之间的互 补;所谓“承上启下”,是指中国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渐渐消退,需要向 10 Intermational Economic review
跟别国不一样。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主要的利益关注和需求还是发展问 题;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其对于外部环境,既有适应性利用的问题,也有创造 性构建的问题。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中国一方面是一个参与者,另一方面也是一 个竞争者和改变者。作为参与者,中国从现行体系中获益,有维护其稳定的责任 和利益诉求;作为竞争者和改变者,中国对现行体系不满意,有推动调整改革的 动力。前者会得到主导现行体系国家的赞许,而后者则会受到它们的责难与阻 挠。中国的竞争性参与和推动调整改革的意图会使得其面对的外部环境变得非常 复杂。由此,分析和认识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要有长远和战略的视野, 必须把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同时,中国本身是战略期环境的一个重要变量,因 此,任何对外部环境的判断都必须考虑中国本身的权重和影响。 不一样的机遇期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实现“中国梦”大战略。什么是中国梦?从宏观的视 野来看,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国家;具体一些来说, 就是第一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到2050年建成现代化的发达国 家。实现中国梦的第一步是关键,这也是发展机遇期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含义。 中国面对的是一个与过去不同的机遇期。对于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认识: 其一,中国正在从国际经济体系外生变量转变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内生变 量。过去,我们认为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中国发展是一个外部的客观存在,但现在 讲国际经济环境,就必须把自己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我们国内的 一些变化和政策措施会立即影响我们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 其二,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战略关注从巩固冷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转向应对 中国以及新兴经济群体的崛起,世界主要矛盾正在发生变化。 其三,国际发展空间的增长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发展中国 家。如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已经占据了世界经济的半壁江山,今后还会进一步 增加,这也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其四,中国的比较优势从“两极互补”转向“承上启下”。所谓“两极互 补”,是指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廉价的生产要素和发达国家的资本要素之间的互 补;所谓“承上启下”,是指中国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渐渐消退,需要向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张蕴岭 10
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 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将逐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装备制 造业等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将进入产业链中高端 从总的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也应看到,当今世界发展的 主要矛盾变了,主线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发达国家要维护其 主导地位之间的矛盾。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是由发展引出来的,是由发展导致的 经济政治格局的改变引出来的。中国现在处于矛盾的核心位置,这是客观事实 是不能回避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矛盾不可调和、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终止。 重要的是,在新的格局下,中国要正确地把握其与现存国际经济秩序之间的 关系。中国在全球GDP中的份额不断扩大,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将来的权重 还会提升。这个发展本身就是挑战,就会引起诸多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新的矛 盾。国际经济秩序是以力量对比为基础的,实力格局变了,就要求调整。中国是 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也是改变者,由于是参与者,所以要做建设性的改革 者,而不是做颠覆者。只要这样做了,新秩序的转变就是和平的,是符合客观规 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也是国际社会可以接受和认同的 随着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升,影响力增强,中国应当提供更多的全球公共 产品,这是作为建设性改革者必须要做到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利益是在国际参与 和交往中实现的,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本身就是创造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一般来 说,全球公共产品主要有三种:一是增长的公共产品,这可以体现在中国经济本 身保持稳定和较高的增长,提供不断增大的市场需求,提供稳定与可信度高的交 易货币(人民币)等;二是国际体系运行的公共产品,这可以体现在中国通过积 极参与保持国际体系的稳定,推动有序的改革,向国际机构提供更多的捐资等; 三是世界发展的公共产品,这可以体现在中国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 国家的援助,推动区域和世界互联互通的发展等。 外部环境研判与应对 不一样的发展机遇期,也即不一样的外部环境,而不一样的外部环境意味着 新内涵、新条件和新意义。对于“新”,从大的关系格局角度来分析,主要可以 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世界经济中心两百多年来首次出现了从大西洋两岸向太平洋两岸东移 的趋势,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呈现了两个中心、两个体系的特征。也就是说,传统 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2期11
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将逐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装备制 造业等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将进入产业链中高端。 从总的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也应看到,当今世界发展的 主要矛盾变了,主线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发达国家要维护其 主导地位之间的矛盾。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是由发展引出来的,是由发展导致的 经济政治格局的改变引出来的。中国现在处于矛盾的核心位置,这是客观事实, 是不能回避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矛盾不可调和、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终止。 重要的是,在新的格局下,中国要正确地把握其与现存国际经济秩序之间的 关系。中国在全球GDP中的份额不断扩大,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将来的权重 还会提升。这个发展本身就是挑战,就会引起诸多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新的矛 盾。国际经济秩序是以力量对比为基础的,实力格局变了,就要求调整。中国是 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也是改变者,由于是参与者,所以要做建设性的改革 者,而不是做颠覆者。只要这样做了,新秩序的转变就是和平的,是符合客观规 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也是国际社会可以接受和认同的。 随着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升,影响力增强,中国应当提供更多的全球公共 产品,这是作为建设性改革者必须要做到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利益是在国际参与 和交往中实现的,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本身就是创造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一般来 说,全球公共产品主要有三种:一是增长的公共产品,这可以体现在中国经济本 身保持稳定和较高的增长,提供不断增大的市场需求,提供稳定与可信度高的交 易货币(人民币)等;二是国际体系运行的公共产品,这可以体现在中国通过积 极参与保持国际体系的稳定,推动有序的改革,向国际机构提供更多的捐资等; 三是世界发展的公共产品,这可以体现在中国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 国家的援助,推动区域和世界互联互通的发展等。 外部环境研判与应对 不一样的发展机遇期,也即不一样的外部环境,而不一样的外部环境意味着 新内涵、新条件和新意义。对于“新”,从大的关系格局角度来分析,主要可以 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世界经济中心两百多年来首次出现了从大西洋两岸向太平洋两岸东移 的趋势,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呈现了两个中心、两个体系的特征。也就是说,传统 国际经济评论/2014 年/第 2 期 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 11
张蕴岭 的以发达国家为中心所形成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中心一外围经济体系,以 及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构成的新的开放与相互依赖体 系。这两个体系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从市场 上来说,一些国家出现与美国脱钩,与中国挂钩,这个现象只是反映了国际经济 格局内部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其二,两种经济体系之间的竞争和合作逐步成为当前国际经济主要的趋势与 矛盾。我们如何把握住机遇期的窗口很关键。考虑到中国的双重身份,中国要与 两个体系打交道,应避免两个体系的对立和冲突。在国际力量对比从单极向多极 演变的过程里,中国对外交上的重点次序做调整很有必要。中国的对外战略需要 转变过于倚重一个中心国家(如美国)展开的思维,逐步形成与不同层级国家的 叠加体系发展关系和发挥作用,避免世界向对抗的两极走。美国试图将形成中的 多极转变为对抗性、对立性的集团,包括拉拢一些盟国遏制中国,回到旧的国际 政治游戏规则中,这是战略风险的地方,中国如果顺着这个思路,这就是以弱击 强。所以在新的条件和内涵下,中国的比较优势不在于用传统的结盟思维经营多 极世界和新兴大国关系,而是致力于将多极世界中的各方,包括一些中等国家和 新兴国家引导到不能分离的地步。 其三,两个体系的交流和并行对中国外交的参照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参与 国际体系并在里面发挥作用,同时也推动新的机制的发展,像上合组织、博鳌亚 洲论坛、金砖国家合作等,还提出构建海上、陆上新丝绸经济带,建立亚洲基础 设施银行等。这表明,中国重视以美国为主导的、传统的国际体系,也重视新兴 的国际体系的建设,这一体系是由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的。 实际上,战略机遇期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一是取决于客观的事实,二是取决 于如何判断,尽管客观事实是基础,但如何判断也非常重要。回顾一下中国的改 革开放历史,当时中央对外部环境做出了新的判断:一是战争打不起来,和平是 可以争取的;二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利用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 展。有了这样的判断,决策方向就明确了。于是,中国的政策就转向了,不再准 备打仗,而是裁减军费和军队,让军事发展给经济发展让路,不再搞封闭性的发 展,而是全心全意地去融入全球化,吸引外资,发展加工业,发展对外贸易,结 果外部环境和对外关系也发生了转变,经济也上去了。目前来看,中国面临诸多 矛盾,比如发生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长的黄金期结束。但也应该 看到,大家还是联合起来应对经济危机,建立了二十国集团(G20),危机没有 12 Intermational Economic review
的以发达国家为中心所形成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经济体系,以 及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构成的新的开放与相互依赖体 系。这两个体系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从市场 上来说,一些国家出现与美国脱钩,与中国挂钩,这个现象只是反映了国际经济 格局内部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其二,两种经济体系之间的竞争和合作逐步成为当前国际经济主要的趋势与 矛盾。我们如何把握住机遇期的窗口很关键。考虑到中国的双重身份,中国要与 两个体系打交道,应避免两个体系的对立和冲突。在国际力量对比从单极向多极 演变的过程里,中国对外交上的重点次序做调整很有必要。中国的对外战略需要 转变过于倚重一个中心国家(如美国)展开的思维,逐步形成与不同层级国家的 叠加体系发展关系和发挥作用,避免世界向对抗的两极走。美国试图将形成中的 多极转变为对抗性、对立性的集团,包括拉拢一些盟国遏制中国,回到旧的国际 政治游戏规则中,这是战略风险的地方,中国如果顺着这个思路,这就是以弱击 强。所以在新的条件和内涵下,中国的比较优势不在于用传统的结盟思维经营多 极世界和新兴大国关系,而是致力于将多极世界中的各方,包括一些中等国家和 新兴国家引导到不能分离的地步。 其三,两个体系的交流和并行对中国外交的参照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参与 国际体系并在里面发挥作用,同时也推动新的机制的发展,像上合组织、博鳌亚 洲论坛、金砖国家合作等,还提出构建海上、陆上新丝绸经济带,建立亚洲基础 设施银行等。这表明,中国重视以美国为主导的、传统的国际体系,也重视新兴 的国际体系的建设,这一体系是由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的。 实际上,战略机遇期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一是取决于客观的事实,二是取决 于如何判断,尽管客观事实是基础,但如何判断也非常重要。回顾一下中国的改 革开放历史,当时中央对外部环境做出了新的判断:一是战争打不起来,和平是 可以争取的;二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利用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 展。有了这样的判断,决策方向就明确了。于是,中国的政策就转向了,不再准 备打仗,而是裁减军费和军队,让军事发展给经济发展让路,不再搞封闭性的发 展,而是全心全意地去融入全球化,吸引外资,发展加工业,发展对外贸易,结 果外部环境和对外关系也发生了转变,经济也上去了。目前来看,中国面临诸多 矛盾,比如发生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长的黄金期结束。但也应该 看到,大家还是联合起来应对经济危机,建立了二十国集团(G20),危机没有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张蕴岭 12
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 导致对立的国家集团出现,全球化还在继续发展。从政治安全的角度来看,尽管 出现了美国的新亚太战略,要实现再平衡,特别是对付中国的战略明显,但也并 没有出现大集团的对抗,对中国还是以防为主,大国之间仍然不想打仗,这表 明,发展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旋律。 在对外部环境的研判中,对中国自身的因素要有准确的把握。中国的发展取 得了巨大的成功,已经是一个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大国,将来会上升到第 位。但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比较低,排在世界的后端,即使 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人均收入水平仍然会处于中等水平,因为中国的 人口基数太大。中国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中国有两种矛盾的利益需求,并且会 受到两种不同行动逻辑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根本利益是谋发展。要 实现这样的利益,中国就需要始终把力量和资源集中于国内建设,在对外关系中 要尽力把可能导致冲突的因素限制在低水平上,以确保有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 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大国,中国就需要基于增长的权利来界定自己的利益。中国地 位影响上升就会有开展大国外交的需求;中国经济力量增强,就会有发展相应军 事力量的需求;有了日益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就要冲破海上遏制,实现制海权和 制空权的需求。而要实现这些利益,中国就要在基于实际的互动中谋求有利的地 位,包括进行大国权力竞争。 中国的双重身份导致两种利益、两种动机和两种力量发挥作用。我们看到 中国实力的增强导致中国权力的增大,而权力的增大则导致中国利益诉求和战略 设计与权力相关的需求增大。中国的战略重心也在发生变化,原本支配中国战略 选择的是发展逻辑,现在随着权力因素影响的上升正逐渐形成两种机制同时起作 用的局面。在两种机制的影响下,中国已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全力集中于国内建 设了。由于中国与权力相关利益的增大,和外部世界把中国定位为超级大国,中 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就有了更多权力竞争的内涵,因此,中国正面临着冲突因素 上升的局面。由于权力政治是一个行动反行动的过程,也就是每一方的行动都会 导致另一方采取反行动,因此,不论中国的主观意愿如何,都不可避免地会卷入 安全困境,中国不得不为应对权力竞争而投入日益增多的资源和力量,而这有可 能使经济建设和满足国内需求失去首要地位。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显然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抉择,因为这两种影响机制是 不相容的,中国不可能有两个战略重心。对于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基 于双重身份进行选择实际上是如何看待未来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前景的问题。根据 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2期13
导致对立的国家集团出现,全球化还在继续发展。从政治安全的角度来看,尽管 出现了美国的新亚太战略,要实现再平衡,特别是对付中国的战略明显,但也并 没有出现大集团的对抗,对中国还是以防为主,大国之间仍然不想打仗,这表 明,发展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旋律。 在对外部环境的研判中,对中国自身的因素要有准确的把握。中国的发展取 得了巨大的成功,已经是一个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大国,将来会上升到第一 位。但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比较低,排在世界的后端,即使 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人均收入水平仍然会处于中等水平,因为中国的 人口基数太大。中国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中国有两种矛盾的利益需求,并且会 受到两种不同行动逻辑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根本利益是谋发展。要 实现这样的利益,中国就需要始终把力量和资源集中于国内建设,在对外关系中 要尽力把可能导致冲突的因素限制在低水平上,以确保有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 作为一个有实力的大国,中国就需要基于增长的权利来界定自己的利益。中国地 位影响上升就会有开展大国外交的需求;中国经济力量增强,就会有发展相应军 事力量的需求;有了日益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就要冲破海上遏制,实现制海权和 制空权的需求。而要实现这些利益,中国就要在基于实际的互动中谋求有利的地 位,包括进行大国权力竞争。 中国的双重身份导致两种利益、两种动机和两种力量发挥作用。我们看到, 中国实力的增强导致中国权力的增大,而权力的增大则导致中国利益诉求和战略 设计与权力相关的需求增大。中国的战略重心也在发生变化,原本支配中国战略 选择的是发展逻辑,现在随着权力因素影响的上升正逐渐形成两种机制同时起作 用的局面。在两种机制的影响下,中国已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全力集中于国内建 设了。由于中国与权力相关利益的增大,和外部世界把中国定位为超级大国,中 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就有了更多权力竞争的内涵,因此,中国正面临着冲突因素 上升的局面。由于权力政治是一个行动反行动的过程,也就是每一方的行动都会 导致另一方采取反行动,因此,不论中国的主观意愿如何,都不可避免地会卷入 安全困境,中国不得不为应对权力竞争而投入日益增多的资源和力量,而这有可 能使经济建设和满足国内需求失去首要地位。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显然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抉择,因为这两种影响机制是 不相容的,中国不可能有两个战略重心。对于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基 于双重身份进行选择实际上是如何看待未来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前景的问题。根据 国际经济评论/2014 年/第 2 期 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