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教学内容(一)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什么是健康?过去人们习惯将健康认为是没有疾病,身体好。随着社会进步,文化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健康的概念也得到发展与丰富。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含义给予这样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应具有强健的体魄,积极乐观问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具所处的社会学习与生活及自然环境保持良好协调的关系。所以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健康的组成部分,体育活动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二)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果要深刻理解健康的概念,那么就要明确什么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还要明确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二种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心理健康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从事正常的学习、生活都需要健康的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不仅有助于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教师与家长要积极地为学生搭设体育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与体验身心的相互作用,进而提高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三)什么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根据自已的价值判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七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发展和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是人们认识和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并且已经初步养成某些日常的生活习惯。因此,无论是教师与家长都有责任引导,帮助与督促学生认识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逐步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说,我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简单地说就是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反之,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怎样才能获得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健康呢?对于中学生来说,获得健康,要树文“健康四大基”的信念,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第三章体育写健康基础知识
首先,获得健康要做到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指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而如果仅凭个人口味与爱好去选择食物,爱吃的多吃,不爱吃的少吃,不仅可能造成营养均衡失调,有时还会导致营养不良。所以要学会合理膳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其次,要做到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是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自已的身体状况,并能坚持锻炼。中学生应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这既是国家对中学生的要求,也是中学生身心发展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需要。所以,合理地安排学习与身体锻炼的时间,适量运动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要做到规律生活。规律生活是指按时作息,包按时进餐,有规律地进行学习和从事各种活动,保证足够睡眠。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一股为8-9小时。规律生活是保障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的一个前提,也是促进中学生智力发展和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无论是空腹上课,还是睡眠不是,或者是无规律的学习与活动,不仅打乱同学们的生活,更会使同学们身体疲劳、精神萎、学习成绩下滑。所以,初中生必须要做到规律生活。第四,要做到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青少年来说,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同伴,学会悦纳自已和接纳新朋友,善于与人交流,保持偷快的情绪,都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础。当前,根据现代健康观,健康不再是身体没有疾病,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面对挫折与困难,能够正视自我,用良好的心态为同学进步喝彩,积极地与人交流,这样不仅收获的是偷快情绪,而且是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最后,作为中学生获得健康,要将“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均衡做到,偏一不可。(五)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有什么影响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例如,有些人开私家车上班,坐在电脑前完成一天的工作,晚上又在餐桌上推杯换盏缺体育活动,还有些人通背打牌,等等。这些看似追求幸福生活的人们,却不知他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已经开始影响他们的健康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侵性非传染性疾病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头号杀手”。有专家指出,现代人类所惠疾病中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导致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我们对日常生活中危害健康的因素认识不足,不懂得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不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不良生活方式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原因。一些医学、社会工作者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部分恶性肿瘤,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因就是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接或者接与多种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并且这些疾病正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正在严重地危害人们12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
的生命与健康。(六)选择健康生活方式,过文明幸福的生活健康属于每一个人,拥有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谁选择健康牛活方式,谁就远离厂疾病:就会拥有健康,进而才会提高学习效果,提升生活质量,享受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选择是一种判断,中学生由于判断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行为表现价值的能力还不够因此,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帮助、指导和示范引领。获得健康知识是保持健康的前提。只有获得健康知识,才能识别不良习惯。获得健康知识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健康教育课学习和在生活中学习。健康知识既包括与运动有关的知识,还包括与健康有关的知识例如,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与技能、疾病预防知识、卫生防病的知识和技能,生活力式声健康的关系等,这些都是与健康有关的健康知识与技能。而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人体运动系统的基本构成等,就是和运动有关的健康知识与技能。也正是在这些健康知识的武装下,保持健康才具有了坚实的前提。坚定信念是保持健康行为的动力。只有树立健康观念,才能坚定健康勇气。树立健康观念,费树立三维健康观还费落实“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魅要费用健康观念指导学习与生活,还要在学习与生活中,逐步地坚定信念。信念是行为的勇气,是支持行为的动力。所以,坚定信念是保持健康的动力。将健康信念付诸正确的行动才能保持健康,这是“行”因此,我们要在健康理念指导下,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制订健康计划,履行有效行动。并且要做到“知”“信”“行”的统一,这是转变生活方式的关键。选择也是一种痛苦,当你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时候,往往就是在改变看不健康,但惯常的生活方式。因此说,选择是一个需要意志努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迎来文明幸福生活的过程。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约3分钟)1.播放范晓萱主唱的一段健康歌。2.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歌?歌词中都唱了什么?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导出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与健康)。教学提示学生回答可能不够准确,教师要及时向生活方式与健康的主题方面去引导,健康歌也可以教师自己演唱,这样更能增强感染力(二)提问讲解(约6分钟)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习的健康知识结合自己已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容什么是健康第三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13
2.学生举手回答。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讲解健康概念及组成部分。教学提示1.用健康三维挂图或幻灯片向学生形象生动地介绍健康的三维结构2.结合个案有说服力地讲解健康概念,加深学生对健康概念的学握3.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发展角度,科学地构建现代健康观,帮助学生明白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要尊重科学,走出对健康概念、认识的误区4,教师小结。健康不仪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人的一切都以健康作为载体,健康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智慧和品格,还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部分那么我们怎样获得健康呢?(三)活动一怎样才能获得健康(约12分钟)1,活动日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全作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明确获得健康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知道“健康四大基石”的含义。2.活动形式。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3.具体操作。(1)学生按要求自学教科书中健康四大基石”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3)小组推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同学补充(4)教师补充讲解,并与学生互动4.教师小结。获得健康是每位同学的权利,也是责任,更是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学会判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生活中哪娜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呢?教学提示学生讨论有可能局限于自身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家人的健康行为,括展讨论范。同时,教师讲解时让学生明白“健康四大基石”要均衡发展,不能偏顺,任何一方面有所不同,都会影响健康(四)提问讲解(约12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林军一天生活方式表现图(或课件展示:要求同学们判断林军的生活方式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说出理由。2.学生按要求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3.教师及时补充讲解与学生互动4.教师结合事例(如不注意睡眠、体育锻炼,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讲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14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
5.教师小结。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要获得与保持健康,就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教学提示1.初中学生根据学习与生活经验对健康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判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课堂交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活方式影响健康2.教师可列举现实生活中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事例,或者让学生说出身边的事例。结合事例进行讲投,效果会更好。(五)活动二思考为什么林军觉得“说来容易做来难”?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什么?(约11分钟)1.活动的。让学生知道改正不良习惯,需要健康知识指导,需要坚定信念支撑需要付诸正确的行动和意志努力,懂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进而知道改变生活方式的关键是“知”、“信”、“行”的统一”2.活动形式。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班上交流,教师小结。3.具体操作。(1)教师布置活动要求。(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体会(3)教师巡视指导(4)同桌推出代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分享。4,教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像林军这样的事例是客观存在的。反思我们自已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是否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希望同学们要客观地评价自已。如果存在间题,那么就要对自已提出改正的要求,用健康的知识,坚强的毅力、积极的行动去战胜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这样才能收获与保持健康,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提示思考交流时要分析林军形成不良惯的原因在哪里,林军在改正不良习惯过程中,哪些方面做得不够,需要改进。同时,要结合自己在改正不良习惯中的切身体会。教师要及时将自己的体会讲出来与学生交流互动,提示学生改变生活方式、要做到“知”、“信”、“行”统一。(六)教师总结(约1分钟)生活方式与健康密不可分:如果你拥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将拥有健康。今天我们学习了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相信它们将成为我们今后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家人及周围人的健康,成为健康的使者。同学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告别不良习惯,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成为现代健康观念的实践者。第三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