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都是不可替换的。(3)从离合词的功用看,有三点值得注意。首先,一部分离合词是兼类词,有的是名兼动,如:签证、移民、命题、存款、刹车、导游、贷款。有的是形兼动的,如:倒霉、灰心、得意、去人、要命、吃惊、争气、狠心;使用时要注意词性和功能,只有动词性的才有离合的问题。其次,动宾式离合词再另带宾语时就不能再分离了,如:注意这个问题、不放心这件事、担心你来迟了、起草相关文件。最后,使用分离的形式都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具体,明确。比如下面各离合词分离的形式就比粘合形式更为生动:我真想见他一面。这个忙我帮定了。他去告你的状了。我真想跟他见面。这件事我一定帮忙。他去你家告状了。3.离合词的性质离合词分离、拆开后词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比如“洗澡”在语义上同“洗一个热水澡”、“澡还没洗呢”中的“洗·澡”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没有改变。而且,在句法上“澡”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粘着语素,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认为“澡”单独充当宾语和主语,是讲不通的。再比如“帮忙”同“帮了我一个大忙”、“这个忙我帮定了”中的“帮·忙”意思也一样,而“忙”虽然可以独立成词,但单用的“忙”是形容词,同“帮忙”的“忙”意思不同,功能也不同。所以,分离后尽管在句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短语,但只是以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存在着。合的时候是常式,离的时候是变式,变式是一种为了某种语用需要的特殊表达形式,有些教科书称为短语词。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离合词有400个左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汉语单词向双音化过渡时的中间状态现象。也就是说,一部分原来的离合词慢慢凝固了,一些新兴的离合词又不断产生了,离合词永远是一个动态的现象。离合词离合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类推作用,比如“小便”本来是偏正式的名词,现在“小一次便”似乎也可以说。但离合词又不能随意类推,比如“动一次员”、“留他的神”等说法是不规范的,应当是“动员一次”、“留26
26 “旱”都是不可替换的。 (3)从离合词的功用看,有三点值得注意。 首先,一部分离合词是兼类词,有的是名兼动,如:签证、移民、命 题、存款、刹车、导游、贷款。有的是形兼动的,如:倒霉、灰心、得意、 丢人、要命、吃惊、争气、狠心;使用时要注意词性和功能,只有动词性 的才有离合的问题。 其次,动宾式离合词再另带宾语时就不能再分离了,如:注意这个问 题、不放心这件事、担心你来迟了、起草相关文件。 最后,使用分离的形式都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具体,明确。比如下面各 离合词分离的形式就比粘合形式更为生动: 我真想见他一面。这个忙我帮定了。他去告你的状了。 我真想跟他见面。这件事我一定帮忙。他去你家告状了。 3.离合词的性质 离合词分离、拆开后词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比如“洗澡”在语义 上同“洗一个热水澡”、“澡还没洗呢”中的“洗·澡”所表达的意思基本 一致,没有改变。而且,在句法上“澡”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粘着语素, 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认为“澡”单独充当宾语和主语,是讲不通的。 再比如“帮忙”同“帮了我一个大忙”、“这个忙我帮定了”中的“帮·忙”, 意思也一样,而“忙”虽然可以独立成词,但单用的“忙”是形容词,同 “帮忙”的“忙”意思不同,功能也不同。所以,分离后尽管在句法功能 上相当于一个短语,但只是以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存在着。合的时候是常 式,离的时候是变式,变式是一种为了某种语用需要的特殊表达形式,有 些教科书称为短语词。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离合词有 400 个左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 汉语单词向双音化过渡时的中间状态现象。也就是说,一部分原来的离合 词慢慢凝固了,一些新兴的离合词又不断产生了,离合词永远是一个动态 的现象。 离合词离合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类推作用,比如“小便”本来是偏正式 的名词,现在“小一次便”似乎也可以说。但离合词又不能随意类推,比 如“动一次员”、“留他的神”等说法是不规范的,应当是“动员一次”、“留
神他”。所以,使用分离式离合词必须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第二节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一、词义的性质(一)词义是什么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的形式是语音。词汇学讲的词义通常是指词汇意义,即狭义的词义,广义的词义还包括词的语法意义,即词性,这将在本书下册第五章“语法”部分讲解。例如:“书”这个词,它的内容有二:一是词汇意义,它的语音是shu55,意义是“装订成册的著作”。二是语法意义,“书”的词性是名词。词是一种符号,是一定的语音和一定的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音是词的形式,意义是词的内容。它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事物。不管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事物,不管它是否真实,只要社会交际中需要,都可以用词来表示,就是说客观存在的或想象出来的事物或现象,是构成词义的决定因素。从人类本身到宇宙万物,都可以用词来表示,这内容也就是词义。“天地星月”是宇宙中的事物,固然可以用词来表示,“鬼”在现实世界单是没有的,但是在人们交际中能够用到这个词,这个词也就一直存在着,它的词汇意义是:“迷信的人以为人死后有灵魂,叫鬼”。(二)词义的概括性词义所反映的任何一种客观事物或现象都是进行了概括的。概括,就是把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而舍弃许多个别的具体的东西。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例如:“书”这个词,它的语音是shu55,意义是“装订成册的著作”。“成册的著作”是各式各样的书的共同特点,它舍掉了线装、平装、精装的区别,厚薄、大小的区别,中文、外文等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区别,从各种各样的书中,保留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概括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那就是“装订成册的著作”。凡词所表示的对象都应该有这种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而该词所不能表示的27
27 神他”。所以,使用分离式离合词必须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一)词义是什么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的形式 是语音。词汇学讲的词义通常是指词汇意义,即狭义的词义,广义的词义 还包括词的语法意义,即词性,这将在本书下册第五章“语法”部分讲解。 例如:“书”这个词,它的内容有二:一是词汇意义,它的语音是 shu55, 意义是“装订成册的著作”。二是语法意义,“书”的词性是名词。 词是一种符号,是一定的语音和一定的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音是 词的形式,意义是词的内容。它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事物。不管是客观存 在的还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事物,不管它是否真实,只要社会交际中需要, 都可以用词来表示,就是说客观存在的或想象出来的事物或现象,是构成 词义的决定因素。从人类本身到宇宙万物,都可以用词来表示,这内容也 就是词义。“天地星月”是宇宙中的事物,固然可以用词来表示,“鬼”在 现实世界里是没有的,但是在人们交际中能够用到这个词,这个词也就一 直存在着,它的词汇意义是:“迷信的人以为人死后有灵魂,叫鬼”。 (二)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所反映的任何一种客观事物或现象都是进行了概括的。概括,就 是把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而舍弃许多个别的具体的 东西。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例如:“书”这个词,它的语音 是 shu55,意义是“装订成册的著作”。“成册的著作”是各式各样的书的共 同特点,它舍掉了线装、平装、精装的区别,厚薄、大小的区别,中文、 外文等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区别,从各种各样的书中,保留下区别于其 他事物的特点,概括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那就是“装订成册的著作”。 凡词所表示的对象都应该有这种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而该词所不能表示的
对象都没有这种特征,只有这样,词义才能准确地把词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不例外。例如“旗子”这个词,它的语音是gi35zi,意义是“用绸、布、纸等做成的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的标志,大多挂在杆子上或墙壁上”。这个意义是从国旗、党旗、团旗、红旗、彩旗等各种旗子那单概括出来的,并不是指哪一面具体的旗子。有些词所表示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一个,而不是一类,如“地球”“太阳”、“长江”“北京”。它们的词义也是概括的。“地球”的词义就概括了地球的过去和现在,概括了地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各种特点或属性,“上海”就概括了上海有史以来七百多年的历史,尤其是从1840年口岸开放到各国租界的开拓,从冒险家的乐园到改革开放的“龙头”等等,都由这一个词概括了。“太阳”、“长江”等的词义也都是这样。(三)词义的模糊性词义有模糊性的一面,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例如:“凌晨”,与“早上”、“早上”与“上午”、“上午”与“中午”“中午,,与“下午”、“下午”与“黄昏”、“黄昏”与“晚上”、“晚上”与“夜里”的界限是模糊的,到底是几点几分,没有标准。各个季节也不一样。再比如“青年”到底是多少岁以下,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是23岁、35岁、40岁、45岁,似乎都可以。再比如“快”和“慢”,“高”和“矮”,“大”和“小”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其界限都是模糊的。总之,词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明确而其实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的。一般辞书都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每年365天,年366天。这样的表达是明确的,如说成每年360多天就显得比较含糊。同样,有人说:“在我系组成了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攻关小组”。这句话是模糊的,但却是清楚的。如果说成“在我系组成了一个55岁到70岁的老教授、35岁到54岁的中年教师和18岁到34岁的青年教师的科研攻关小组”那就太啰了,反而不通顺了。换一个角度看,上面的那句话(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在天文学家看来,还是模糊的。因为实际上地球围着太阳绕4年的时间并不是1461天,确切地讲,地球围绕太阳一年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4年相加是1460天又23小时15分4秒。这样一来,每隔3年加28
28 对象都没有这种特征,只有这样,词义才能准确地把词同相应的事物联系 起来。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不例外。例如“旗 子”这个词,它的语音是 qi35zi,意义是“用绸、布、纸等做成的方形、长 方形或三角形的标志,大多挂在杆子上或墙壁上”。这个意义是从国旗、党 旗、团旗、红旗、彩旗等各种旗子那里概括出来的,并不是指哪一面具体 的旗子。 有些词所表示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一个,而不是一类,如“地球”、 “太阳”、“长江”、“北京”。它们的词义也是概括的。“地球”的词义就概 括了地球的过去和现在,概括了地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各种特点或属性, “上海”就概括了上海有史以来七百多年的历史,尤其是从 1840 年口岸开 放到各国租界的开拓,从冒险家的乐园到改革开放的“龙头”等等,都由 这一个词概括了。“太阳”、“长江”等的词义也都是这样。 (三)词义的模糊性 词义有模糊性的一面,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 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例如:“凌晨”,与“早上”、“早上”与 “上午”、“上午”与“中午”、“中午,与“下午”、“下午”与“黄昏”、“黄 昏”与“晚上”、“晚上”与“夜里”的界限是模糊的,到底是几点几分, 没有标准。各个季节也不一样。再比如“青年”到底是多少岁以下,没有 一个明确的标准,是 23 岁、35 岁、40 岁、45 岁,似乎都可以。再比如“快” 和“慢”,“高”和“矮”,“大”和“小”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其界限 都是模糊的。总之,词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明确而其实存在着一定的模 糊性的。一般辞书都说:现行历法规定平年每年 365 天,闰年 366 天。这 样的表达是明确的,如说成每年 360 多天就显得比较含糊。同样,有人说: “在我系组成了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科研攻关小组”。这句话是模糊的,但 却是清楚的。如果说成“在我系组成了一个 55 岁到 70 岁的老教授、35 岁 到 54 岁的中年教师和 18 岁到 34 岁的青年教师的科研攻关小组”那就太啰 嗦了,反而不通顺了。换一个角度看,上面的那句话(平年 365 天,闰年 366 天),在天文学家看来,还是模糊的。因为实际上地球围着太阳绕 4 年的时 间并不是 1461 天,确切地讲,地球围绕太阳一年的时间是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4 年相加是 1460 天又 23 小时 15 分 4 秒。这样一来,每隔 3 年加
一天是加多了。总之,明确和模糊是相对的,在语言表达中各有各的作用。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永远不会有一个绝对明确的标准。它们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我们不知道几点几分钟到几点几分钟是。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它与邻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扩大的,其间本不存在明确的界限,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核心部分是词义所要概括的主要对象。至于边缘部分则有意无意地加以忽略。模糊与精确是相对而言的,要求不同,所用词语模糊的程度便不同。(四)词义的民族性词义的民族性源于语言同文化的同化融合过程,同类事物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它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例如汉语用“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表示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而英语只用brother表示哥哥或弟弟,用sister表示姐姐或妹妹。这实际上是历代等级森严的制度沉积在汉语中的。梵语的“塔”原指“高僧的坟墓”,到了汉语就成了“佛教的建筑”,其意义按汉族的文化理解给予改造,带上了民族性。汉语量词的丰富,也体现了汉语历史悠久,表意精确的民族性。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例如“猫和老鼠”的形象,虽然汉族与美利坚民族对这种家畜都是喜爱的但用于指人或作为艺术形象塑造时,贬就大不相同。汉语中有“猫儿”一儿化词,但是没有“老鼠儿”这一儿化词。另“鼠目寸光、鼠眉贼眼、鼠窜、胆小如鼠”都是有贬义的,而美利坚民族中的这类词语大都没有贬义,甚至有褒义。米老鼠的聪明活泼富有生命力是普受大众欢迎的,“猫和老鼠”里的不畏强暴在逆境中以智慧求生并快快乐乐享受生活的小老鼠形象更是让人们百看不厌。二、词义的构成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一一一一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一)理性义前面说过,广义的词义包括词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词的语法意义29
29 一天是加多了。总之,明确和模糊是相对的,在语言表达中各有各的作用。 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永远不会有一个绝对明确的标准。它们之间没有 一个明确的界限,我们不知道几点几分钟到几点几分钟是。 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它与邻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 扩大的,其间本不存在明确的界限,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明 确的,核心部分是词义所要概括的主要对象。至于边缘部分则有意无意地 加以忽略。模糊与精确是相对而言的,要求不同,所用词语模糊的程度便 不同。 (四)词义的民族性 词义的民族性源于语言同文化的同化融合过程,同类事物不同的语言 用什么词、用几个词来表示可以不同,词义概括的对象范围也可以不同, 它体现了词义的民族性。例如汉语用“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表示同 一父母所生的子女,而英语只用 brother 表示哥哥或弟弟,用 sister 表示 姐姐或妹妹。这实际上是历代等级森严的制度沉积在汉语中的。梵语的“塔” 原指“高僧的坟墓”,到了汉语就成了“佛教的建筑”,其意义按汉族的文 化理解给予改造,带上了民族性。汉语量词的丰富,也体现了汉语历史悠 久,表意精确的民族性。 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 例如“猫和老鼠”的形象,虽然汉族与美利坚民族对这种家畜都是喜爱的, 但用于指人或作为艺术形象塑造时,褒贬就大不相同。汉语中有“猫儿” 一儿化词,但是没有“老鼠儿”这一儿化词。另“鼠目寸光、鼠眉贼眼、 鼠窜、胆小如鼠”都是有贬义的,而美利坚民族中的这类词语大都没有贬 义,甚至有褒义。米老鼠的聪明活泼富有生命力是普受大众欢迎的,“猫和 老鼠”里的不畏强暴在逆境中以智慧求生并快快乐乐享受生活的小老鼠形 象更是让人们百看不厌。 二、词义的构成 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 -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 (一)理性义 前面说过,广义的词义包括词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词的语法意义
主要是指词在语言组合中显示出来的功能意义。它主要是语法研究的对象。词汇学研究的重点是词语的词汇意义。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叫概念义、主要意义。词汇意义包括词的理性义及各种各样的色彩意义。语言中的绝大部分词语都是用来指称一定的客观对象的,或者说,都体现着一定的理性概念。词所代表的理性内容即词的理性义。某客观对象不同于别的对象,一定有其本质的区别性特征,这种本质的区别性特征的揭示,正是人们抽象概括的结果,即理性认识的结果。因此,词语的理性义又叫概念义。词正是通过其理性义来实现它对客观对象的指称的,所以理性义是词义的主体部分。我们一般所说的词义正是指这种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特征的理性义。词典对词目所作的解释,主要是理性义。如:【笔】写字画图的用具。【写】用笔在纸上或其他求西上做字。【硬】物体内部的组织紧密,受外力作用后不容易改变形状。【原因】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理性义的作用就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凡是该词所指的事物都包括在内,凡不是该词所指的事物都不包括在内。例如“笔”的理性义就在于说明该词所指的是“写字画图的用具”因此,凡不是“写字画图的用具”都不在“笔”之列。(二)色彩义词的色彩义是指依附于理性义的各种各样的表达色彩。因为它们总是依附于理性义,所以也叫附属义,理性义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的色彩义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大部分词只表示客观的事物或现象,不带感情色彩,例如“房屋”、“树木”“山川”“河流”“工作”、“学习”“休息”“制造”“教育”等等。这一类词称为中性词。另一部分词体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带有赞扬、喜爱、亲切、礼貌、敬仰等感情色彩的,叫褒义词;带有贬斥、憎恨、厌恶、轻蔑等感情色彩的,叫贬义词。1.感情色彩30
30 主要是指词在语言组合中显示出来的功能意义。它主要是语法研究的对象。 词汇学研究的重点是词语的词汇意义。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 叫做理性义,或叫概念义、主要意义。 词汇意义包括词的理性义及各种各样的色彩意义。 语言中的绝大部分词语都是用来指称一定的客观对象的,或者说,都 体现着一定的理性概念。词所代表的理性内容即词的理性义。某客观对象 不同于别的对象,一定有其本质的区别性特征,这种本质的区别性特征的 揭示,正是人们抽象概括的结果,即理性认识的结果。因此,词语的理性 义又叫概念义。词正是通过其理性义来实现它对客观对象的指称的,所以 理性义是词义的主体部分。我们一般所说的词义正是指这种概括反映客观 对象特征的理性义。词典对词目所作的解释,主要是理性义。 如: 【笔】写字画图的用具。 【写】用笔在纸上或其他求西上做字。 【硬】物体内部的组织紧密,受外力作用后不容易改变形状。 【原因】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 理性义的作用就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凡是该词所指的 事物都包括在内,凡不是该词所指的事物都不包括在内。例如“笔”的理 性义就在于说明该词所指的是“写字画图的用具”,因此,凡不是“写字画 图的用具”都不在“笔”之列。 (二)色彩义 词的色彩义是指依附于理性义的各种各样的表达色彩。因为它们总是 依附于理性义,所以也叫附属义,理性义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的色彩 义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 大部分词只表示客观的事物或现象,不带感情色彩,例如“房屋”、“树 木”、“山川”、“河流”、“工作”、“学习”、“休息”、“制造”、“教育”等等。 这一类词称为中性词。另一部分词体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带有赞扬、喜 爱、亲切、礼貌、敬仰等感情色彩的,叫褒义词;带有贬斥、憎恨、厌恶、 轻蔑等感情色彩的,叫贬义词。 1.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