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_10次课程教学方案周次第5周课时数2 课时第七章犯罪主体教学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章节 第三节“刑事责任能力教学理解犯罪主体的概念与分类目标理解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内容与程度要求教学单位犯罪主体重点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教学减轻刑事责任能力难点主要口小组活动口课堂讲授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提问教学口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口文字教材口电子教案口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口直播课堂媒体口CAI课件IP 课件口其他资源:资源阐述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作业练习阐述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能力的区分第七章犯罪主体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一)自然人犯罪主体(二)单位犯罪1、根据司法解释,单位包括2、单位犯罪的特点3、不构成单位犯罪的三种情形板4、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书5、单位犯罪需要注意的问题设二、犯罪主体的意义计一)定罪意义(二)量刑意义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2、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3、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4、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21 第 10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 5 周 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 章节 第七章 犯罪主体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教学 目标 要求 理解犯罪主体的概念与分类 理解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内容与程度 教学 重点 单位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教学 难点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练习 阐述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阐述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能力的区分 板 书 设 计 第七章 犯罪主体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 (一)自然人犯罪主体 (二)单位犯罪 1、根据司法解释,单位包括 2、单位犯罪的特点 3、不构成单位犯罪的三种情形 4、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5、单位犯罪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犯罪主体的意义 (一)定罪意义 (二)量刑意义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2、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3、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4、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第10次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安排、导入第七章犯罪主体1、讨论单新课位犯罪的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一、犯罪主体的概念处罚原二、讲授(一)自然人犯罪主体讨论(二)单位犯罪、犯罪主体的意义布置作业(一)定罪意义(二)量刑意义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练习]1、阐述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2、阐述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能力的区分。2
22 第 10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导入 新课 二、讲授 讨论 三、布置 作业 第七章 犯罪主体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 (一)自然人犯罪主体 (二)单位犯罪 二、犯罪主体的意义 (一)定罪意义 (二)量刑意义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练习] 1、阐述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2、阐述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能力的区分。 1、讨论单 位犯罪的 处罚原 则
第_11_次课程教学方案周次第6周课时数|2课时教学 第三节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章节教学理解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目标掌握刑法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要求教学 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重点教学跨年龄的危害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难点精神障碍的标准主要口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 提问教学口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方式使用口文字教材口电子教案口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直播课堂媒体口CAI课件口IP课件口其他资源:资源作业 阐述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八种犯罪练习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第三节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刑事责任年龄(一)概念(二)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1、完全负刑事责任能力年龄段2、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3、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原则1、从宽处理的原则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四)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1、刑事责任年龄如何计算?2、法定年龄限度能否突破?3、跨年龄的危害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精神障碍板(一)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书1、医学标准,亦称生物学标准。2、心理学标准设(二)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1、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2、大多数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三)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三、生理功能丧失四、生理醉酒23
23 第 11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 6 周 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 章节 第三节 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教学 目标 要求 理解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掌握刑法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教学 重点 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教学 难点 跨年龄的危害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 精神障碍的标准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练习 阐述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八种犯罪 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一、刑事责任年龄 (一)概念 (二)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 1、完全负刑事责任能力年龄段 2、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3、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原则 1、从宽处理的原则 2、不适用死刑的原则 (四)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刑事责任年龄如何计算?2、法定年龄限度能否突破?3、跨年龄的危害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 二、精神障碍 (一)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1、医学标准,亦称生物学标准。2、心理学标准 (二)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 1、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2、大多数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 (三)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 三、生理功能丧失 四、生理醉酒
第_11_次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安排、导入第三节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1、讨论未新课成年人犯一、刑事责任年龄罪的处罚(一)概念、讲授二)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原则;讨论(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原则(四)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2、探讨原布置作业因自由行二、精神障碍一)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为理论。(二)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三)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三、生理功能丧失四、生理醉酒[练习]1、某甲16周岁生日当天,邀请几位好友聚餐。午餐后,几人开始盗窃,连续作案,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问题:对某甲应如何处理?2、某甲在未满16周岁时将一人囚禁于山洞中,至16岁以后才将该人释放,该人获释后即将某甲控告。能否对某甲追究刑事责任?3、路某(15岁)先后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4、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B、15 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D、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24
24 第 11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导入 新课 二、讲授 讨论 三、布置 作业 第三节 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一、刑事责任年龄 (一)概念 (二)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 (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原则 (四)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二、精神障碍 (一)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二)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 (三)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 三、生理功能丧失 四、生理醉酒 [练习] 1、某甲 16 周岁生日当天,邀请几位好友聚餐。午餐后,几人开始盗窃,连续作 案,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问题:对某甲应如何处理? 2、某甲在未满 16 周岁时将一人囚禁于山洞中,至 16 岁以后才将该人释放,该 人获释后即将某甲控告。能否对某甲追究刑事责任? 3、路某(15 岁)先后唆使张某(15 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 1 万余元;唆使李某 (19 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 2000 余元;唆使王某(15 岁)抢劫他人财物计 1500 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4、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A、15 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B、15 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 C、15 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 8000 克 D、15 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1、讨论未 成年人犯 罪的处罚 原则; 2、探讨原 因自由行 为理论
第_12_次课程教学方案周次第6周课时数|2课时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教学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章节 第二节犯罪故意教学理解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目标理解犯罪故意及其类型,能够对犯罪故意进行区分要求教学犯罪故意的类型区分重点教学间接故意难点主要口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提间教学口作业讲评口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方式口实践教学使用口文字教材口电子教案口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直播课堂媒体口CAI 课件IP课件口其他资源:资源作业思考如何理解故意当中的明知练习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一)罪过是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二)犯罪主观方面与犯罪客观方面的关系第二节 犯罪故意一、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板(一)犯罪故意的概念书1、如何理解~明知"??好2、犯罪故意内容是否要求包含违法性认识?计3、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关系二、犯罪故意的类型(一)直接故意(二)间接故意(三)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1、两者的相同之处2、两者的区别25
25 第 12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 6 周 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 章节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 犯罪故意 教学 目标 要求 理解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 理解犯罪故意及其类型,能够对犯罪故意进行区分 教学 重点 犯罪故意的类型区分 教学 难点 间接故意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练习 思考如何理解故意当中的明知 板 书 设 计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一)罪过是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 (二)犯罪主观方面与犯罪客观方面的关系 第二节 犯罪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 1、如何理解“明知”? 2、犯罪故意内容是否要求包含违法性认识? 3、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关系 二、犯罪故意的类型 (一)直接故意 (二)间接故意 (三)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1、两者的相同之处 2、两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