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借鉴
好好借鉴
美国化妆品业女强人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全世界爱美的女人都知道艾诗蒂·劳德这个名字,因为是她把美带给了全世界的妇女,从而也使自己名扬四海。她先后荣获法兰西荣誉勋位勋章”和“巴黎市金质奖章”,享有“杰出的美国母亲”和“美国十大工商界女强人”的称号。这位“化妆品帝国”一一美国雅诗兰黛化妆品公司的创建人,以她不懈的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美国化妆品女王”的桂冠。她发明的高级香水“青春露”已是全世界妇女的时用品,她的“可丽欣”系列保幢化妆品最受年轻一代的青,而“爱尔迷”系列化妆品则执男子化妆品之牛耳。艾诗蒂·劳德的事业是如何成功的?其成功的秘决何在?还在孩提时期,艾诗蒂·劳德对美就有着特殊的爱好和浓厚的兴趣,对漂亮的女人目不转晴,对美丽的物品爱不释手。8岁时,艾诗蒂就以其对美的痴迷试图创造美。艾诗蒂的父亲移居美国后开了一家五金店。五金店的橱窗成为艾诗蒂创造美的重要场所。她布置的橱窗前总是人头揽动,吸引着许多顾客。正是在五金店里,艾诗蒂练就了自己的技艺,感受到了应该如何做生意。艾诗蒂日后与唇膏、香水连系在一起则得益于舅父的指点引路。艾诗蒂的舅父名叫约翰·肖茨,是一位皮肤科专家。他博学,喜好钻研,喜欢美容,也是唯一发现艾诗蒂的兴趣和丰富想象力的人。舅父在曼哈顿开设了一家小小的美容厅,利用一间小房建起了一个实验室。每天一放学,艾诗蒂就直奔实验室,在那里观看舅父配制雪花膏并不时地帮帮这,做做那,称得上是舅父的一名得力的小助手。艾诗蒂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她决定把自己的未来与雪花膏、美容连在一起,她想要成为一名像舅父那样的美容专家。也正是这个念头激励了艾诗蒂,成为她创立自己事业的最初动机,也推动着她不仅成了美容专家,更成为所向披靡的商界女强人。创业之初,由于资金不足,没有广告机构,艾诗蒂靠的是她独特的推销技巧。凭着女人的直觉,她感到在适当的时候,把试制的化妆品样品作为礼物送人,其推销效果极好。机会终于来了,当得知纽约最繁华的第五街萨克斯百货公司的助理采购员玛丽恩·库姆斯小姐由于汽车事故而使脸上落下难看的疤,艾诗蒂便主动把自己生产的雪花膏给她送去。几个星期后,这位小姐脸上的疤基本消失了。没过几天,萨克斯百货公司的化妆品采购员便主动找上门来,向艾诗蒂订购了一小笔货,约合800美元。在一次舞会上,艾诗蒂认识了当时纽约美容业的名家海达娜·鲁宾斯坦夫人。在仔细端详了这位夫人之后,艾诗蒂很有礼貌但又很直率地对她说:“很荣幸能认识你。你长得很漂亮,又很可爱,但是如果你的脖子上再擦上一点雅诗兰黛粉饼,那就更美了!”说完,艾诗蒂随即赠送了一盒精美的雅诗兰黛化妆品给海达娜·鲁宾斯坦夫人。就这样,或赠送,或邮寄,或在慈善活动时分发,或随购买的商品一起给予,结果艾诗蒂赢得了成千上万的顾客。初步成功之后,艾诗蒂开始在香水上作文章。传统上,美国女人用的香水多半是男人所送,怎样才能使美国女人为自己买香水呢?艾诗蒂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美国女人爱洗澡,于是,她就为自己研制的香水取名叫“青春露”。其实这是一种洗澡用润肤露,兼有香水的作用。因为这是女人用的东西,妇女们果然就来买了。艾诗蒂还有意让“青春露”的瓶盖不像法国香水那样密
美国化妆品业女强人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全世界爱美的女人都知道艾诗蒂·劳德这个名字, 因为是她把美带给了全世界的妇女,从而也使自己名扬四海。她先后荣获法 兰西荣誉勋位勋章”和“巴黎市金质奖章”,享有“杰出的美国母亲”和“美 国十大工商界女强人”的称号。这位“化妆品帝国”——美国雅诗兰黛化妆 品公司的创建人,以她不懈的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美国化妆 品女王”的桂冠。她发明的高级香水“青春露”已是全世界妇女的时髦用品, 她的“可丽欣”系列保幢化妆品最受年轻一代的青睐,而“爱尔迷”系列化 妆品则执男子化妆品之牛耳。艾诗蒂·劳德的事业是如何成功的?其成功的 秘诀何在? 还在孩提时期,艾诗蒂·劳德对美就有着特殊的爱好和浓厚的兴趣,对 漂亮的女人目不转睛,对美丽的物品爱不释手。8 岁时,艾诗蒂就以其对美 的痴迷试图创造美。艾诗蒂的父亲移居美国后开了一家五金店。五金店的橱 窗成为艾诗蒂创造美的重要场所。她布置的橱窗前总是人头攒动,吸引着许 多顾客。正是在五金店里,艾诗蒂练就了自己的技艺,感受到了应该如何做 生意。艾诗蒂日后与唇膏、香水连系在一起则得益于舅父的指点引路。艾诗 蒂的舅父名叫约翰·肖茨,是一位皮肤科专家。他博学,喜好钻研,喜欢美 容,也是唯一发现艾诗蒂的兴趣和丰富想象力的人。舅父在曼哈顿开设了一 家小小的美容厅,利用一间小房建起了一个实验室。每天一放学,艾诗蒂就 直奔实验室,在那里观看舅父配制雪花膏并不时地帮帮这,做做那,称得上 是舅父的一名得力的小助手。艾诗蒂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这项工作 中,她决定把自己的未来与雪花膏、美容连在一起,她想要成为一名像舅父 那样的美容专家。 也正是这个念头激励了艾诗蒂,成为她创立自己事业的最初动机,也推 动着她不仅成了美容专家,更成为所向披靡的商界女强人。 创业之初,由于资金不足,没有广告机构,艾诗蒂靠的是她独特的推销 技巧。凭着女人的直觉,她感到在适当的时候,把试制的化妆品样品作为礼 物送人,其推销效果极好。机会终于来了,当得知纽约最繁华的第五街萨克 斯百货公司的助理采购员玛丽恩·库姆斯小姐由于汽车事故而使脸上落下难 看的疤,艾诗蒂便主动把自己生产的雪花膏给她送去。几个星期后,这位小 姐脸上的疤基本消失了。没过几天,萨克斯百货公司的化妆品采购员便主动 找上门来,向艾诗蒂订购了一小笔货,约合 800 美元。在一次舞会上,艾诗 蒂认识了当时纽约美容业的名家海达娜·鲁宾斯坦夫人。在仔细端详了这位 夫人之后,艾诗蒂很有礼貌但又很直率地对她说:“很荣幸能认识你。你长 得很漂亮,又很可爱,但是如果你的脖子上再擦上一点雅诗兰黛粉饼,那就 更美了!”说完,艾诗蒂随即赠送了一盒精美的雅诗兰黛化妆品给海达娜·鲁 宾斯坦夫人。就这样,或赠送,或邮寄,或在慈善活动时分发,或随购买的 商品一起给予,结果艾诗蒂赢得了成千上万的顾客。 初步成功之后,艾诗蒂开始在香水上作文章。传统上,美国女人用的香 水多半是男人所送,怎样才能使美国女人为自己买香水呢?艾诗蒂想出了一 个好办法。美国女人爱洗澡,于是,她就为自己研制的香水取名叫“青春露”。 其实这是一种洗澡用润肤露,兼有香水的作用。因为这是女人用的东西,妇 女们果然就来买了。艾诗蒂还有意让“青春露”的瓶盖不像法国香水那样密
封,以便顾客能自由地打开瓶盖嘎一嘎。这样一来,他们的手上就会沾上香水,在离开柜台后很可能会被这种香味吸引回来,为自己买上一瓶。“青春露”一炮打响,震撼了美国化妆品业。1984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1.5亿美元。艾诗蒂认为,要推销商品必须注意环境气氛,柜台必须能够吸引顾客。她要求每一个出售艾诗蒂·劳德化妆品的柜台都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微型豪华的橱窗。并十分重视柜台的颜色效应,她专门选择了一种奇妙的介于蓝与绿之间的颜色作为墙纸的颜色,以使环境显得雅致和气派。为了使商品醒目,她将它们改为海蓝色的精制包装。这种颜色填补了浴室装饰的单调,被称为“劳德蓝”。在每家出售艾诗蒂·劳德化妆品的商店里,她亲自挑选和培训女售货员。她要求人人成为艾诗蒂·劳德化妆品的“活广告”,售货员必须做到仪表优雅大方,充满自信,能通晓并运用商品知识,能够借助样品和示范表演来展示产品的性能和优点。艾诗蒂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相当重视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使雅诗兰黛公司的化妆品研究与开发在世界上一直保持领先的地位。雅诗兰黛公司在纽约长岛有一栋白色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拥有100名科技人员,他们分成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新计划等多个研究小组。这些小组的研究工作从来没有因为经费短缺而停止。从1984年起至今,艾诗蒂给予实验室的经费增加了6倍。艾诗蒂常常喜欢将试验品挑出来涂在手臂上仔细观察,当她终于从上百个试验样品中选上了三、四种她认为较满意的样品时,就让管家送给她的一些亲朋好友去试用,听取他们的反映,然后择优生产。雅诗兰黛公司目前出售的几种自创的名牌产品,占据了美国化妆品市场的1/3。艾诗蒂将每种品牌都分别定下明确的适用对象,以免相互抵消自己推出的各种品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如“雅诗兰黛”是最早创立的高级名牌产品,它拥有许多老顾客,“倩碧”则是年轻人理想的化妆品:“帕莉斯”价格昂贵,但受高收入人士的喜爱;“亚莱米斯”是男性专用化妆品,而“奥丽多丝”则是绿色(环保)新产品,它对于那些关注环保的人们特别有吸引力。艾诗蒂还是一个聪明绝顶的极善于保护自己的企业家。她对新产品的配方绝对保密并为此搞出了一个复杂的密码系统。凡属研究中的产品,在瓶子上从来不标明成分,而只是一些数字或字母。每当试制出了一种新产品后,艾诗蒂就有保留地把配方交给生产厂家。当混合料已完成95%或98%,大缸的产品准备装瓶时,艾诗蒂·劳德家的一个成员才带着那5%或2%的保密成分到厂家来。缺少这种成分,新产品就永远做不成。而这最后的成分,连工厂也不知道,任何别的厂家更休想仿制雅诗兰黛公司的新产品。艾诗蒂籍此保护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保住了自己在激烈竞争中的领先地位。点评:香水行业是一种融合了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工业,在每种成
封,以便顾客能自由地打开瓶盖嗅一嗅。这样一来,他们的手上就会沾上香 水,在离开柜台后很可能会被这种香味吸引回来,为自己买上一瓶。“青春 露”一炮打响,震撼了美国化妆品业。1984 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 1.5 亿美元。 艾诗蒂认为,要推销商品必须注意环境气氛,柜台必须能够吸引顾客。 她要求每一个出售艾诗蒂·劳德化妆品的柜台都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微型豪 华的橱窗。并十分重视柜台的颜色效应,她专门选择了一种奇妙的介于蓝与 绿之间的颜色作为墙纸的颜色,以使环境显得雅致和气派。为了使商品醒目, 她将它们改为海蓝色的精制包装。这种颜色填补了浴室装饰的单调,被称为 “劳德蓝”。在每家出售艾诗蒂·劳德化妆品的商店里,她亲自挑选和培训 女售货员。她要求人人成为艾诗蒂·劳德化妆品的“活广告”,售货员必须 做到仪表优雅大方,充满自信,能通晓并运用商品知识,能够借助样品和示 范表演来展示产品的性能和优点。 艾诗蒂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相当重视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惜投入 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使雅诗兰黛公司的化妆品研究与开发在世界上一直保持 领先的地位。雅诗兰黛公司在纽约长岛有一栋白色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拥 有 100 名科技人员,他们分成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新计划等多个研究小组。 这些小组的研究工作从来没有因为经费短缺而停止。从 1984 年起至今,艾诗 蒂给予实验室的经费增加了 6 倍。艾诗蒂常常喜欢将试验品挑出来涂在手臂 上仔细观察,当她终于从上百个试验样品中选上了三、四种她认为较满意的 样品时,就让管家送给她的一些亲朋好友去试用,听取他们的反映,然后择 优生产。雅诗兰黛公司目前出售的几种自创的名牌产品,占据了美国化妆品 市场的 1/3。艾诗蒂将每种品牌都分别定下明确的适用对象,以免相互抵消 自己推出的各种品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如“雅诗兰黛”是最早创立的高级 名牌产品,它拥有许多老顾客,“倩碧”则是年轻人理想的化妆品:“帕莉 斯”价格昂贵,但受高收入人士的喜爱;“亚莱米斯”是男性专用化妆品, 而“奥丽多丝”则是绿色(环保)新产品,它对于那些关注环保的人们特别 有吸引力。 艾诗蒂还是一个聪明绝顶的极善于保护自己的企业家。她对新产品的配 方绝对保密并为此搞出了一个复杂的密码系统。凡属研究中的产品,在瓶子 上从来不标明成分,而只是一些数字或字母。每当试制出了一种新产品后, 艾诗蒂就有保留地把配方交给生产厂家。当混合料已完成 95%或 98%,大缸 的产品准备装瓶时,艾诗蒂·劳德家的一个成员才带着那 5%或 2%的保密成 分到厂家来。缺少这种成分,新产品就永远做不成。而这最后的成分,连工 厂也不知道,任何别的厂家更休想仿制雅诗兰黛公司的新产品。艾诗蒂藉此 保护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保住了自己在激烈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点评: 香水行业是一种融合了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工业,在每种成
比利时大亨阿尔贝·弗莱尔经商者有的人一辈子勤学苦练,也未必有大成;有的人无师自通,却成为一方巨贾。欧洲赫赫有名的比利时商界大亨、企业家、金融家阿尔贝:弗莱尔,就是位无师自通的商界奇才。今天的弗莱尔已是欧洲屈指可数的富商之一,控制和入股的公司多达数十家,涉及钢铁、石油、出版、广播电视、银行、金融、房地产等领域,个人资产高达数亿美元,在比利时的家乡和法国巴黎拥有两所大宅,在王公贵族、巨星名媛云集的法国南方度假胜地圣·托贝购置了一栋豪华别墅。他还花大价钱买下了毕加索、达里、米罗、马格里特、德尔沃等许多著名画家的精品。可准又曾想到,50年前,弗莱尔不过是个推销员,他是靠精打细算和对经商独到的悟性一步步走向成功的。1926年,弗莱尔出生在比利时东部城市沙勒罗瓦附近的一个小镇。父亲开了个小作坊,雇了几个帮工,专门生产铁钉和铁索链。那时,比利时的瓦隆地区正在大力发展钢铁业,一座座钢铁厂拔地而起,弗莱尔父亲厂里的产品非常畅销。不幸的是弗莱尔4岁时,父亲就撒手人寰。弗莱尔的母亲毅然挑起了经营家庭工厂一的重担。幼小的弗莱尔,不谱世事,甚至到了十六七岁,还是一副乐天派的样子,经常和朋友吃喝到深夜。他在学校的成绩一般,就连商学这门课,也无心钻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百废待兴。19岁的弗莱尔仿佛一夜之间茅塞顿开,意识到自己应抓住良机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事业。他找到了突破口:推销钢材。当时在沙勒罗瓦,钢材大量积压。钢铁厂为了处理掉积压产品,售价很低。弗莱尔深知,买下容易,关键是如何转手卖出。于是,他开始了不厌其烦的推销生涯。据弗莱尔后来回忆说,当时为了能把这些废钢烂铁推销出去,他向世界拜地发了数千份电传。为了能够找到客户,哪怕只有一点希望,路途再远,他也会不辞辛苦,登门推销。在西德、东欧以及南北美洲,都留下了弗莱尔的足迹。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弗莱尔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了沙勒罗瓦市最好的推销员。然而,阿尔贝·弗莱尔并不只想当一名出色的推销员,他有更大的抱负。1954年,由卢森堡阿尔贝德钢铁公司控制的鲁欧轧钢厂陷入困境,时年28岁的弗莱尔不顾亲友们的劝阻,毅然决定购买鲁欧轧钢厂的股票。他找到了工厂的总经理,说:“先生,我愿意在鲁欧轧钢厂入股…….”总经理摆摆手,回答说做不了主,只有董事长才有决定权。于是,他驱车百里来到阿尔贝德钢铁公司在卢森堡的总部。当他在被称为“阿尔贝德宫殿”的公司总部里见到董事长时,单刀直入他说:“董事长先生,我准备在鲁欧轧钢厂入股,每股800法郎。”董事长点头赞许,但可能上了年纪,有点耳聋,答道:“太好了,每股1800法郎,出价不低。”弗莱尔先是一楞,继而胸有成竹地点头答应下来。他回到沙勒瓦后对鲁欧轧钢厂总经理说,他向董事长建议的是每股800法郎,多一分他也不出。翌日,好消息来了。阿尔贝德钢铁公司接受了弗莱尔每股800法郎的条件。弗莱尔从此成了鲁欧轧钢厂的股东之一,此后,弗莱尔又在其他几家钢铁厂入了股。弗莱尔干实业有个信条:一旦决定进入一家企业,就不是为了当配角,而是要控制这家企业。1968年,在法国巴黎荷兰银行比利时分行的支持下,弗莱尔收购了比利时的第二大钢铁企业海诺·桑贝尔公司。在之后的数年中
比利时大亨阿尔贝·弗莱尔 经商者有的人一辈子勤学苦练,也未必有大成;有的人无师自通,却成 为一方巨贾。欧洲赫赫有名的比利时商界大亨、企业家、金融家阿尔贝·弗 莱尔,就是位无师自通的商界奇才。 今天的弗莱尔已是欧洲屈指可数的富商之一,控制和入股的公司多达数 十家,涉及钢铁、石油、出版、广播电视、银行、金融、房地产等领域,个 人资产高达数亿美元,在比利时的家乡和法国巴黎拥有两所大宅,在王公贵 族、巨星名媛云集的法国南方度假胜地圣·托贝购置了一栋豪华别墅。他还 花大价钱买下了毕加索、达里、米罗、马格里特、德尔沃等许多著名画家的 精品。可准又曾想到,50 年前,弗莱尔不过是个推销员,他是靠精打细算和 对经商独到的悟性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1926 年,弗莱尔出生在比利时东部城市沙勒罗瓦附近的一个小镇。父亲 开了个小作坊,雇了几个帮工,专门生产铁钉和铁索链。那时,比利时的瓦 隆地区正在大力发展钢铁业,一座座钢铁厂拔地而起,弗莱尔父亲厂里的产 品非常畅销。不幸的是弗莱尔 4 岁时,父亲就撒手人寰。弗莱尔的母亲毅然 挑起了经营家庭工厂一的重担。幼小的弗莱尔,不谙世事,甚至到了十六七 岁,还是一副乐天派的样子,经常和朋友吃喝到深夜。他在学校的成绩一般, 就连商学这门课,也无心钻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百废待兴。19 岁的弗莱尔仿佛一夜之间茅 塞顿开,意识到自己应抓住良机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事业。他找到了突破口: 推销钢材。当时在沙勒罗瓦,钢材大量积压。钢铁厂为了处理掉积压产品, 售价很低。弗莱尔深知,买下容易,关键是如何转手卖出。于是,他开始了 不厌其烦的推销生涯。据弗莱尔后来回忆说,当时为了能把这些废钢烂铁推 销出去,他向世界拜地发了数千份电传。为了能够找到客户,哪怕只有一点 希望,路途再远,他也会不辞辛苦,登门推销。在西德、东欧以及南北美洲, 都留下了弗莱尔的足迹。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弗莱尔经过不懈地努力,终 于成了沙勒罗瓦市最好的推销员。 然而,阿尔贝·弗莱尔并不只想当一名出色的推销员,他有更大的抱负。 1954 年,由卢森堡阿尔贝德钢铁公司控制的鲁欧轧钢厂陷入困境,时年 28 岁的弗莱尔不顾亲友们的劝阻,毅然决定购买鲁欧轧钢厂的股票。他找到 了工厂的总经理,说:“先生,我愿意在鲁欧轧钢厂入股.”总经理摆摆 手,回答说做不了主,只有董事长才有决定权。于是,他驱车百里来到阿尔 贝德钢铁公司在卢森堡的总部。当他在被称为“阿尔贝德宫殿”的公司总部 里见到董事长时,单刀直入他说:“董事长先生,我准备在鲁欧轧钢厂入股, 每股 800 法郎。”董事长点头赞许,但可能上了年纪,有点耳聋,答道:“太 好了,每股 1800 法郎,出价不低。”弗莱尔先是一愣,继而胸有成竹地点头 答应下来。他回到沙勒瓦后对鲁欧轧钢厂总经理说,他向董事长建议的是每 股 800 法郎,多一分他也不出。翌日,好消息来了。阿尔贝德钢铁公司接受 了弗莱尔每股 800 法郎的条件。弗莱尔从此成了鲁欧轧钢厂的股东之一,此 后,弗莱尔又在其他几家钢铁厂入了股。 弗莱尔干实业有个信条:一旦决定进入一家企业,就不是为了当配角, 而是要控制这家企业。1968 年,在法国巴黎荷兰银行比利时分行的支持下, 弗莱尔收购了比利时的第二大钢铁企业海诺·桑贝尔公司。在之后的数年中
一个又一个钢铁厂归属到了弗莱尔的名下。弗莱尔终于控制了比利时瓦隆地区的绝大部分钢铁企业。名企业家,善于捕捉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是至关重要的。70年代中期成为钢铁大王的弗莱尔预感到钢铁业要面临一场危机,于是1975年以后,他以优惠条件出让了在钢铁业的部分股份,并与老对手、比利时列日钢铁集团联合。与此同时,弗莱尔大胆改革,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大调整,从而使自己的企业在70年代波及全球的钢铁业危机中得以幸存。弗莱尔有这样一个座右铭:“钱要越挣越多,越挣越快”。弗莱尔在成为钢铁大王之后,又步入了金融业。在金融界这一点石成金的世界里,弗莱尔头一炮就给了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1981年,密特朗决定对法国巴黎荷兰银行实施国有化。当时,弗莱尔是该行比利时分行的主要股东之一,他担心国有化会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于是,在巴黎荷兰银行的合作伙伴、加拿大魁北克亿万富翁保尔·德斯马莱等人的支持下,弗莱尔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把大批资金转移到瑞士,成功地阻止了法国政府的计划。此举使弗莱尔在金融界名声大振,他又先后控制了比利时第二大股份公司布鲁塞尔一一朗贝尔集团、Petrofina石油公司、卢森堡电视广播公司等。弗莱尔在金融界得心应手同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分不开的。1988年,意大利实力雄厚的奥利维蒂公司公开出价收购比利时通用公司。通用公司是比利时的经济命脉之一。面对公开出价收购,比利时政府和法国的许多公司纷纷卷入,使比利时通用公司股票急剧上扬。弗莱尔在静观事态之后预计股票几年后必然下跌,于是,以最高价格抛出了自己手中全部的通用公司的股票。果然,数年后股票下跌,弗莱尔又以最低价格购进。弗莱尔获得巨大成功的因素很多:机遇、天赋、胆识,可了解弗莱尔的人都认为,弗莱尔成功最大的秘决是善于推销自我和讲情义。人常说:商场如战场,无情可言。可弗莱尔的观点则是商场也要讲友谊。他认为,“没有友谊,商路不通”,因此弗莱尔非常重视感情投资。弗莱尔喜欢喝酒,家中藏有世界各地的名酒,所以经常邀请生意上的伙伴和朋友在家中或别墅作客,品尝佳酿。弗莱尔对电话更是情有独钟。他有一个电话记事本,被大众传媒形容为弗莱尔通向“成功的钥匙”,里面密密麻麻记着许多国家政府要员以及国际知名人物、商界、金融界大亨的电话,他们中某些人的秉性、爱好也被弗莱尔记录在案。每天,弗莱尔都要往世界各地打很多电话,即使无事可说,弗莱尔也会问:“近况如何?”“一切都好吗?”或说些“祝你快乐”、“祝你健康、顺利”之类的活,以此联络感情,增进交流。遇事不慌、沉着应付是弗莱尔成功的另一个秘决。弗莱尔热情奔放、举止随和,可讲话时容易激动。弗莱尔在成为钢铁大王后不久,一次工人闹工潮,反对弗莱尔的改革计划,几名工人代表怒气冲冲地闯进了他的办公室。弗莱乐大发雷霆,可没过两分钟,他就平静下来,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赢得了他们的理解。90年代初,弗莱尔在力图控制法国电视五台时,曾惨遭失败,但他并不气铵,励精图治,终于东山再起,在毫薹之年,终于又成为欧洲电视广播大王。点评:
一个又一个钢铁厂归属到了弗莱尔的名下。弗莱尔终于控制了比利时瓦隆地 区的绝大部分钢铁企业。 一名企业家,善于捕捉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是至关重要的。70 年代中期, 成为钢铁大王的弗莱尔预感到钢铁业要面临一场危机,于是 1975 年以后,他 以优惠条件出让了在钢铁业的部分股份,并与老对手、比利时列日钢铁集团 联合。与此同时,弗莱尔大胆改革,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大调 整,从而使自己的企业在 70 年代波及全球的钢铁业危机中得以幸存。 弗莱尔有这样一个座右铭:“钱要越挣越多,越挣越快”。弗莱尔在成 为钢铁大王之后,又步入了金融业。 在金融界这一点石成金的世界里,弗莱尔头一炮就给了当时的法国总统 密特朗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1981 年,密特朗决定对法国巴黎荷兰银行实施 国有化。当时,弗莱尔是该行比利时分行的主要股东之一,他担心国有化会 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于是,在巴黎荷兰银行的合作伙伴、加拿大魁北克亿万 富翁保尔·德斯马莱等人的支持下,弗莱尔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把大批资 金转移到瑞士,成功地阻止了法国政府的计划。 此举使弗莱尔在金融界名声大振,他又先后控制了比利时第二大股份公 司布鲁塞尔——朗贝尔集团、Petrofina 石油公司、卢森堡电视广播公司等。 弗莱尔在金融界得心应手同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分不开的。1988 年,意大利实力雄厚的奥利维蒂公司公开出价收购比利时通用公司。通用公 司是比利时的经济命脉之一。面对公开出价收购,比利时政府和法国的许多 公司纷纷卷入,使比利时通用公司股票急剧上扬。弗莱尔在静观事态之后, 预计股票几年后必然下跌,于是,以最高价格抛出了自己手中全部的通用公 司的股票。果然,数年后股票下跌,弗莱尔又以最低价格购进。 弗莱尔获得巨大成功的因素很多:机遇、天赋、胆识,可了解弗莱尔的 人都认为,弗莱尔成功最大的秘诀是善于推销自我和讲情义。 人常说:商场如战场,无情可言。可弗莱尔的观点则是商场也要讲友谊。 他认为,“没有友谊,商路不通”,因此弗莱尔非常重视感情投资。 弗莱尔喜欢喝酒,家中藏有世界各地的名酒,所以经常邀请生意上的伙 伴和朋友在家中或别墅作客,品尝佳酿。弗莱尔对电话更是情有独钟。他有 一个电话记事本,被大众传媒形容为弗莱尔通向“成功的钥匙”,里面密密 麻麻记着许多国家政府要员以及国际知名人物、商界、金融界大亨的电话, 他们中某些人的秉性、爱好也被弗莱尔记录在案。每天,弗莱尔都要往世界 各地打很多电话,即使无事可说,弗莱尔也会问:“近况如何?”“一切都 好吗?”或说些“祝你快乐”、“祝你健康、顺利”之类的活,以此联络感 情,增进交流。 遇事不慌、沉着应付是弗莱尔成功的另一个秘决。弗莱尔热情奔放、举 止随和,可讲话时容易激动。弗莱尔在成为钢铁大王后不久,一次工人闹工 潮,反对弗莱尔的改革计划,几名工人代表怒气冲冲地闯进了他的办公室。 弗莱乐大发雷霆,可没过两分钟,他就平静下来,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 阐述自己的观点,赢得了他们的理解。 90 年代初,弗莱尔在力图控制法国电视五台时,曾惨遭失败,但他并不 气馁,励精图治,终于东山再起,在耄耋之年,终于又成为欧洲电视广播大 王。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