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俊民中学、梧桐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苔痕上阶绿, 。(刘禹 锡《陋室铭》) 山河破碎风飘絮, 天祥《过零丁洋》) ,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 高》 (3)茕茕孑立, (李密《陈 情表》)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拟论姚莹功罪状① (清)鲁一同 守边之士,皆威信千里,坐摧强寇。用之则边境安,舍之则戎心启。故 延寿②不赏,汉臣寒心;道济③见杀,宋疆日蹙。何者?忠孝勇猛之士,敌人所 构忌,谗间所由横生,徒以纤芥之间,卒銈④吏议,使折冲奇士旋踵及身,为世 深戒,诚可痛也! 窃见前台湾道姚莹,忠勤文武,守边数年,横塞夷虏之冲。虏尝三犯之, 摧败夺气以去。军兴以来,南接广闽,北连江浙,失地丧师者骈肩望于道。台湾 地广不过一大郡,卒不过千人,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 往者和议初成,佥谓可恃。厦门旋覆,浙东再躏。准今视昔,和之不可 信可见于此矣。今信逆虏反复之说,轻折捐命之臣,摧败士气,为夷复仇。夷自 定海以来,小入覆军,大入夺城,焚杀淫掠,动以万计。就如逆虏失风被剿,送 死东陲,亦足以雪数年之深耻,偿士卒之冤痛。 奉命守土,惟敌是求。皇上天容地载,沛大恩于上;诸臣守义,死节于 下。以守则固,以和则久。国体事机,亦无损缺。臣见其功,未见其罪。 窃料夷人张其凶暴,咆哮中国,深入腹地,得而不有,非有余力而不肯 施,技止此也。使边将皆如莹等,出万死不一顾返之计,纵不百全,胜负之理, 亦当相较,或未易量。 今怵其诡说,变易有功之臣。莹等一去,海外孤危。后有来者,避畏吏 议,孰敢击贼?边吏解体,辱军之将有所饰其耻,率相委而去。东南之祸未有艾 也 且国家诛诸将以委城,而罪莹以敢战。进退之义,臣未得其中。谓宜湔雪莹罪, 激励有功,以劝来者。 谨状
福建省俊民中学、梧桐中学 2014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苔痕上阶绿, 。(刘禹 锡《陋室铭》) 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 天祥《过零丁洋》) (2) ,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 高》) (3)茕茕孑立, 。 (李密《陈 情表》) 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 一 5 题。 拟论姚莹功罪状① (清)鲁一同 守边之士,皆威信千里,坐摧强寇。用之则边境安,舍之则戎心启。故 延寿②不赏,汉臣寒心;道济③见杀,宋疆日蹙。何者?忠孝勇猛之士,敌人所 构忌,谗间所由横生,徒以纤芥之间,卒絓④吏议,使折冲奇士旋踵及身,为世 深戒,诚可痛也! 窃见前台湾道姚莹,忠勤文武,守边数年,横塞夷虏之冲。虏尝三犯之, 摧败夺气以去。军兴以来,南接广闽,北连江浙,失地丧师者骈肩望于道。台湾 地广不过一大郡,卒不过千人,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 往者和议初成,佥谓可恃。厦门旋覆,浙东再躏。准今视昔,和之不可 信可见于此矣。今信逆虏反复之说,轻折捐命之臣,摧败士气,为夷复仇。夷自 定海以来,小入覆军,大入夺城,焚杀淫掠,动以万计。就如逆虏失风被剿,送 死东陲,亦足以雪数年之深耻,偿士卒之冤痛。 奉命守土,惟敌是求。皇上天容地载,沛大恩于上;诸臣守义,死节于 下。以守则固,以和则久。国体事机,亦无损缺。臣见其功,未见其罪。 窃料夷人张其凶暴,咆哮中国,深入腹地,得而不有,非有余力而不肯 施,技止此也。使边将皆如莹等,出万死不一顾返之计,纵不百全,胜负之理, 亦当相较,或未易量。 今怵其诡说,变易有功之臣。莹等一去,海外孤危。后有来者,避畏吏 议,孰敢击贼?边吏解体,辱军之将有所饰其耻,率相委而去。东南之祸未有艾 也。 且国家诛诸将以委城,而罪莹以敢战。进退之义,臣未得其中。谓宜湔雪莹罪, 激励有功,以劝来者。 谨状
【注】①姚莹,台湾兵备道,曾带兵击败入侵的英军。事后,英政府对 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严惩姚莹。朝廷迫于压力将姚莹革职。②延寿,是甘延寿, 他是西汉末年的将军。③道济,是檀道济,他是南朝名将。④銈:触犯,影响。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敌人所构忌 构:设计陷害 B.轻折捐命之臣 捐:舍弃、抛弃 C.东南之祸未有艾也 艾:停止 D.激励有功,以劝来者 劝:劝说 3.下列句子中,都是表现姚莹“功绩”的一组是( (3分 ①横塞夷虏之冲 ②失地丧师者骈肩望于道 ③逆虏失风被剿,送死东陲 ④皇上天容地载,沛大恩于上 ⑤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 ⑥谓宜湔雪莹罪 A.①④⑥ B.①③⑤ 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得力的守边大臣往往会受到敌人的陷害,朝廷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要因敌人的离间,轻易惩罚他们 B.作者认为姚莹凭借台湾的狭小地方、弱小的军事力量,在对抗敌人的侵略中 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值得敬佩 C.从历史上看来,外来侵略者提出的和谈都是不可相信的,那些和谈不过是为 了进行更大侵略的缓兵之计而已。 D.作者在文中替因抗敌被治罪的姚莹进行申诉,指出朝廷赏罚失宜,建议应洗 雪功臣的冤屈,激励有功之人。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今怵其诡说,变易有功之臣。 ②且国家诛诸将以委城,而罪莹以敢战。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 李峤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
【注】①姚莹,台湾兵备道,曾带兵击败入侵的英军。事后,英政府对 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严惩姚莹。朝廷迫于压力将姚莹革职。②延寿,是甘延寿, 他是西汉末年的将军。③道济,是檀道济,他是南朝名将。④絓:触犯,影响。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敌人所构忌 构: 设计陷害 B.轻折捐命之臣 捐:舍弃、抛弃 C.东南之祸未有艾也 艾:停止 D.激励有功,以劝来者 劝:劝说 3.下列句子中,都是表现姚莹“功绩”的一组是( )(3 分) ①横塞夷虏之冲 ②失地丧师者骈肩望于道 ③逆虏失风被剿,送死东陲 ④皇上天容地载,沛大恩于上 ⑤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 ⑥谓宜湔雪莹罪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得力的守边大臣往往会受到敌人的陷害,朝廷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要因敌人的离间,轻易惩罚他们。 B.作者认为姚莹凭借台湾的狭小地方、弱小的军事力量,在对抗敌人的侵略中 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值得敬佩。 C.从历史上看来,外来侵略者提出的和谈都是不可相信的,那些和谈不过是为 了进行更大侵略的缓兵之计而已。 D.作者在文中替因抗敌被治罪的姚莹进行申诉,指出朝廷赏罚失宜,建议应洗 雪功臣的冤屈,激励有功之人。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今怵其诡说,变易有功之臣。 ②且国家诛诸将以委城,而罪莹以敢战。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 李峤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
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 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 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 (1)诗中动词极富表现力,请从“开”“卷”中任选一字予以赏析。(3分) (2)诗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聂赫留朵夫在探访监狱时碰到了一群因为没有身份证而被捕的人。他 们有的只不过是身份证过期了。又因为他们省的监狱遭受了火灾,他们就没法被 遣送回去,因此他们就一直被关在牢里。检察官和省政府相互推诿,谁也不愿意 承担责任。(《复活》) B.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袁绍七星宝刀进府行刺。待董卓躺下,正欲抽刀行刺, 却被挑马回来的吕布发现。曹操忙谎称献刀,并借口试马,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三国演义》) C、住在圣母院里,爱斯梅拉达重新恢复了希望。一天早晨,她走到屋顶边上, 从圆形圣约翰教堂的尖顶上方俯视广场。她看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弗比斯正勒马驰 过广场。于是她请求卡西莫多去找弗比斯,可是弗比斯用大马靴踹了卡西莫多 脚,策马远去。(《巴黎圣母院》) D.“你何必这样伤心?等到爷爷的丧服满了,你可以另外接一个的,至迟不过 三年!”觉慧冷笑道。洪培欣语文网 瑞珏死后,觉慧认为,依照觉新的性格,过不了多久,他就会续弦。但是,觉新 坚决地说,为了海臣,他决不再娶。(《家》)洪 E.为了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行情,挽回败局,冯云卿使用“美人计”, 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他的女儿为了应付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 “多头”,实际赵伯韬做的是“空头”,结果冯云卿落得人财两空。(《子夜》)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道:“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 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 “老爷”是谁?请简述这一件“为难的事”的始末
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 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 羁眺伤千里,劳歌动四愁。 (1)诗中动词极富表现力,请从“开”“卷”中任选一字予以赏析。(3 分) (2)诗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聂赫留朵夫在探访监狱时碰到了一群因为没有身份证而被捕的人。他 们有的只不过是身份证过期了。又因为他们省的监狱遭受了火灾,他们就没法被 遣送回去,因此他们就一直被关在牢里。检察官和省政府相互推诿,谁也不愿意 承担责任。(《复活》) B.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袁绍七星宝刀进府行刺。待董卓躺下,正欲抽刀行刺, 却被挑马回来的吕布发现。曹操忙谎称献刀,并借口试马,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三国演义》) C、住在圣母院里,爱斯梅拉达重新恢复了希望。一天早晨,她走到屋顶边上, 从圆形圣约翰教堂的尖顶上方俯视广场。她看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弗比斯正勒马驰 过广场。于是她请求卡西莫多去找弗比斯,可是弗比斯用大马靴踹了卡西莫多一 脚,策马远去。(《巴黎圣母院》) D.“你何必这样伤心?等到爷爷的丧服满了,你可以另外接一个的,至迟不过 三年!”觉慧冷笑道。洪培欣语文网 瑞珏死后,觉慧认为,依照觉新的性格,过不了多久,他就会续弦。但是,觉新 坚决地说,为了海臣,他决不再娶。(《家》)洪 E.为了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行情,挽回败局,冯云卿使用“美人计”, 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他的女儿为了应付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 “多头”,实际赵伯韬做的是“空头”,结果冯云卿落得人财两空。(《子夜》) 8.简答题。(选做一题)( 5 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道:“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 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 “老爷”是谁?请简述这一件“为难的事”的始末
(②)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父亲,祝福我吧。”她要求道。 好好照看一切。到了那边向我交账。”他说的这最后一句话证明基督教应该是 守财奴的宗教 欧也妮如何处理父亲的巨额遗产?对她的这些做法,周围人持什么态度?请简 选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论语·雍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注】①畔:通“叛”,违背(君子之道)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是一种外在的充实和提高,而“礼”是内在 的要求。 B.孔子认为君子从里到外,从精神到行为,都因为博学而不至于背离君子的正 道 C.孟子从学习方法的层面,提出了“博学”是达到学习最高境界第一步的见解。 D.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和孟子都认识到“博学”对于学习和修身养性的 重要性 (2)结合文本,分析孔子主张的“约”和孟子主张的“约”有何不同。(3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12题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许倬云 ①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然而 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 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 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答: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父亲,祝福我吧。”她要求道。 “好好照看一切。到了那边向我交账。”他说的这最后一句话证明基督教应该是 守财奴的宗教。 欧也妮如何处理父亲的巨额遗产?对她的这些做法,周围人持什么态度?请简 述。 选第( )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论语·雍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注】①畔:通“叛”,违背(君子之道)。 ⑴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认为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是一种外在的充实和提高,而“礼”是内在 的要求。 B.孔子认为君子从里到外,从精神到行为,都因为博学而不至于背离君子的正 道。 C.孟子从学习方法的层面,提出了“博学”是达到学习最高境界第一步的见解。 D.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和孟子都认识到“博学”对于学习和修身养性的 重要性。 ⑵结合文本,分析孔子主张的“约”和孟子主张的“约”有何不同。(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一 12 题。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许倬云 ①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然而 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 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 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②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 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 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 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可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 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不是理论 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 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③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 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 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这些 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④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 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 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 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 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 宙观。 ⑤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 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 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 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⑥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 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 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 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 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 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 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 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完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晢学探讨,始能浓 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选自《观世变》)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B.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 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C.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D.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 和习惯。 11.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2分)
②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取径于直观和体会。 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 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 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可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 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不是理论 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 “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③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 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 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这些 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④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 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 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 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 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 宙观。 ⑤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 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 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 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⑥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 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 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 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 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 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 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 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完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 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选自《观世变》)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B.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 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C.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D.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 和习惯。 11.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