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09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丨卷(选择题共36分)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果脯f鸡脯pi 逋慢bu 惊魂甫定f B洎及j霰雪xian 谂知ren 命途多舛 chuan C熨帖yu金锞子1u6神祗qi 北邙乡女mang D殷红yan干细胞gan靓妆 liang 踽踽而行j 答案A/B谂知shen金锞子ke靓妆 Jlang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炼坚决,百 折不回的气慨,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B当我们渺小的心智和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袛时,我们往往被 庄子拔弄得手足无措,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C通过这些稀疏飘零的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离人的叹息,看见他们飘渺 的思绪,想起他们的落泊 D小栓撮起这黑东西,十分小心的拗开了,像吃一幅中药似的慢慢吞下。华大 妈候他吃下去,才轻轻给他盖上满副补丁的夹被。 答案C。“飘渺”等于“缥缈”“落魄”等于“落泊” /A干练气概B福祉拨弄D一服中药满幅补丁 3、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宋代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重复性手法运用很突出,这种背景与主 题间的强烈对比正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B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 效果。一个大家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今晚在院子里 C坐着乘凉,突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这样想着,以致忘记了白日的烦忧,暂去寻觅那片刻的宁静。 D丁是丁,卯是卯。事情已经成为定局,我们还沉浸在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的 悲痛之中也无益了。不如化悲痛为力量,奋然前 答案A。B表述不对,应去掉“让人”二字。C“突然”改为“忽然” D“丁是丁,卯是卯”是指对事情认真,毫不含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庄子词章之美,来源于思想自由。他追求的是自由无碍,自然无待的人生境 界。现实的不能自主的被动人生,也被庄子所厌弃
湖南省长郡中学 2009 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量: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果脯.fǔ 鸡脯.pǔ 逋.慢 bū 惊魂甫.定 fǔ B 洎.及 jì 霰.雪 xiàn 谂.知 rěn 命途多舛.chuǎn C 熨.帖 yù 金锞.子 luǒ 神祗.qí 北邙.乡女 máng D 殷.红 yān 干.细胞 gàn 靓.妆 liàng 踽踽而行 jǔ 答案 A / B 谂.知 shěn 金锞.子 kè 靓.妆 jiàng 2.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炼坚决,百 折不回的气慨,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B 当我们渺小的心智和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祗时,我们往往被 庄子拔弄得手足无措,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C 通过这些稀疏飘零的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离人的叹息,看见他们飘渺 的思绪,想起他们的落泊。 D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十分小心的拗开了,像吃一幅中药似的慢慢吞下。华大 妈候他吃下去,才轻轻给他盖上满副补丁的夹被。 答案 C 。 “飘渺”等于“缥缈” “落魄”等于“落泊” /A 干练 气概 B 福祉 拨弄 D 一服中药 满幅补丁 3、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宋代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重复性手法运用很突出,这种背景与主 题间的强烈对比正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B 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 效果。一个大家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今晚在院子里 C 坐着乘凉,突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这样想着,以致忘记了白日的烦忧,暂去寻觅那片刻的宁静。 D 丁是丁,卯是卯。事情已经成为定局,我们还沉浸在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的 悲痛之中也无益了。不如化悲痛为力量,奋然前行。 答案 A。B 表述不对,应去掉“让人”二字。C “突然”改为“忽然”。 D “丁是丁,卯是卯”是指对事情认真,毫不含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庄子词章之美,来源于思想自由。他追求的是自由无碍,自然无待的人生境 界。现实的不能自主的被动人生,也被庄子所厌弃
B再创造活动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受到鼓励的。这种想象 活动可以使欣赏者自己在想象中创造出与自己有关的动人的画面来 C通过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的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 动摇。上天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了死亡是 伟大的自由这一事实。 D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朝代、一个政权兴盛的根本因素,秦王朝到灭亡都没 悟懂这个真理 答案B。/A去掉“所”C删去“通过”D双提与单承的问题 5、下列句子的排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 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 ③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④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⑤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 ⑥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 A⑥①②④③⑤ B③⑤⑥①②④ ①②④③⑤⑥ D③② ④⑤⑥① 答案D。 二、社会论述性文章的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岀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 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 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 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 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 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 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一一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 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 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 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 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 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 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 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
B 再创造活动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受到鼓励的。这种想象 活动可以使欣赏者自己在想象中创造出与自己有关的动人的画面来。 C 通过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的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 动摇。上天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了死亡是 伟大的自由这一事实。 D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朝代、一个政权兴盛的根本因素,秦王朝到灭亡都没 悟懂这个真理。 答案 B。 /A 去掉“所” C 删去“通过” D 双提与单承的问题 5、下列句子的排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 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②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 ③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④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⑤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 ⑥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 A ⑥①②④③⑤ B ③⑤⑥①②④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③② ④⑤⑥① 答案 D。 二、社会论述性文章的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每年农历 7 月初 7 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 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 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 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 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 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 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 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 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 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 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 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 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 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
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 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 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 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 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 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 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 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 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6,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 之实,破坏性极大。 B.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 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C.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 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D.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 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答案:C。ABD均为令人忧虑的态度。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是悲剧和陷阱。 7.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 不开回归传统。 B.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 易消散 C.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 包装有关 D.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 征”受清算。 答案:D。是反衬传统节日的生命力,不是原因,而是背景 8.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 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 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 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 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 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 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 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 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 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6,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A 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 之实,破坏性极大。 B. 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 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C.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 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D. 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 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答案:C。ABD 均为令人忧虑的态度。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是悲剧和陷阱。 7. 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A.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 不开回归传统。 B. 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 易消散。 C. 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 包装有关。 D. 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 征”受清算。 答案:D。是反衬传统节日的生命力,不是原因,而是背景。 8.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 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 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C.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 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D.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答案:A。B“发现了”错,在是理解错了,原文是警告人们要这样做,而不是已 经做到了;C以偏概全,“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是说过传 统节日的目的,过传统节日也好,读经等等也好,都只是其中部分具体形式,而 灵魂附体”之“体”;D是说转化传统文化的手段。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在媒体的热情关注和商家推动下形成回归传 统的热潮,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B.某历史文化遗址,如果被开发作为旅游点,给商家带来了利益,也使该遗址 广为人知,不一定是尊重传统文化。 C.我们今天有不少地方的女性以穿旗袍为时尚,许多酒店装修得古香古色, 这说明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D.今天我们倡导过传统节日,兴起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都 必须严格按古代的原有模式来做 答案:B。A判断太绝对,原文说“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 是那么简单。”另外后文“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 令人乐观。”C原文说“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 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 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D原文说“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 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 要途径。”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2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 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 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 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B. 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 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C. 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 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D.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答案:A。B“发现了”错,在是理解错了,原文是警告人们要这样做,而不是已 经做到了。;C 以偏概全,“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是说过传 统节日的目的, 过传统节日也好,读经等等也好,都只是其中部分具体形式,而 “灵魂附体”之“体”;D 是说转化传统文化的手段。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在媒体的热情关注和商家推动下形成回归传 统的热潮,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 B.某历史文化遗址,如果被开发作为旅游点,给商家带来了利益,也使该遗址 广为人知,不一定是尊重传统文化。 C. 我们今天有不少地方的女性以穿旗袍为时尚,许多酒店装修得古香古色, 这说明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D.今天我们倡导过传统节日,兴起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都 必须严格按古代的原有模式来做。 答案:B。A 判断太绝对,原文说“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 是那么简单。”另外后文“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 令人乐观。”C 原文说“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 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 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D 原文说“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 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 要途径。” 三、文言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一 12 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 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 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 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 “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 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 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 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 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 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 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 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 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 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受一廛而为氓 百姓 B举舜而敷治焉 选拨 C治于人者食人 供养 D不为厉陶冶 鼓励 答案D。损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独可耕且为与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如必自为而后用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尽弃其学而学焉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D许子以釜甑爨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答案B。顺承连词/A(句末语气助词,“欤”;动词,结交,亲附)C(兼词 “于之”;语气助词,不译)D(介词,用;连词,因为) 12对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行等农家学派的主张是解决剥削与反剥削,压迫与反压迫的办法。他们 不但从理论上这样认为,而且还身体力行到滕国为氓,衣褐,捆屦织席以 为食。 B许行的学术在当时影响很大,连儒学弟子陈相也和其兄弟陈辛从宋国赶来 滕国做了许行的门徒,愿弃自己的儒学而向许行学习
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 “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 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 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 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 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 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 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 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 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 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 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愿受一廛而为氓. 百姓 B 举.舜而敷治焉 选拨 C 治于人者食.人 供养 D 不为厉.陶冶 鼓励 答案 D。损害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独可耕且为与.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 尽弃其学而学焉.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D 许子以.釜甑爨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答案 B。顺承连词 / A(句末语气助词,“欤”;动词,结交,亲附) C (兼词 “于之”;语气助词,不译)D(介词,用;连词,因为) 12 对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行等农家学派的主张是解决剥削与反剥削,压迫与反压迫的办法。他们 不但从理论上这样认为,而且还身体力行到滕国为氓,衣褐,捆屦织席以 为食。 B 许行的学术在当时影响很大,连儒学弟子陈相也和其兄弟陈辛从宋国赶来 滕国做了许行的门徒,愿弃自己的儒学而向许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