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莅临(1i) 婆挲(suo) 箜篌(hou) 忸怩不安(ni) B.瞥见(pie) 漪澜(y1) 相勖(x山) 大笔如椽( chuan) C.嫡亲(d) 宸翰( cheng)榫头(sin) 畏葸不前(xi) D.揩干(kai) 谂知(ren) 蟊贼(mo) 鳏寡孤独(guan) 1.B(A.忸怩nf;C.宸翰chen;D.谂知she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海峡两岸“大三通”已经使“两岸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这为大陆台商 及台湾大陆配偶春节返乡带来了便利,从而也宣告此前实施的春节包机寿终正 B.近年来,社会上各式“山寨”事物层出不穷,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山寨 明星、山寨春晚等已成为热议话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C.儒道思想之争的结果使得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都秉持着一套极其圆滑的处 世哲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瓜田李下,信步闲庭 D.社会达尔文主义把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的理论移植到社会领域,极力鼓吹 残酷竞争,殊不知,一团和气和合作互助才是我们的需要,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B(A.寿终正寝:本指年老病死在家中,为中性词,多用来比喻事物的消亡 有讽刺意味;B.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C.瓜田李下:比喻 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或者情况;D.一团和气:原指态度和蔼,现多指态度温和 而缺乏原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王电纸书与欧美地区产品同步推出,并透露了带有手写识别能力的升级 版发布计划,在德国汉诺威展会上成为热门产品。 B.发改委、财政部从2009年1月1日起,决定取消或停止城市房屋拆迁管 理费、暂住证工本费等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促 进依法行政。 C.国庆长假期间,在祖国的各大风景名胜区,在车来人往的机场、码头、车 站,数十万武警官兵坚守岗位,昼夜巡逻执勤,用忠诚托起了祖国节日的平安。 D.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 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3.C(A项,偷换主语,“透露了”的主语不应是“汉王电纸书”;B项语序不 当,应该是“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D项句式杂糅,去掉“属于”或者 才会有”。) 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低碳经济模式”最准确的一项 是( 经济发展中,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结构不 合理,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破坏了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加快了地球变暖的 进程,引起全球灾害性变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模式”的概念产生了
湖南省长郡中学 2012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 7 道大题,21 道小题,共 8 页。 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莅临(lì) 婆挲(suō) 箜篌(hóu) 忸怩不安(nì) B.瞥见(piē) 漪澜(yī_) 相勖(xù) 大笔如椽(chuán) C.嫡亲(dí) 宸翰(chéng) 榫头(sǔn) 畏葸不前(xǐ) D.揩干(kāi) 谂知(rěn) 蟊贼(máo) 鳏寡孤独(guān) 1.B(A.忸怩 ní;C.宸翰 chén;D.谂知 shě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海峡两岸“大三通”已经使“两岸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这为大陆台商 及台湾大陆配偶春节返乡带来了便利,从而也宣告此前实施的春节包机寿终正 寝。 B.近年来,社会上各式“山寨”事物层出不穷,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山寨 明星、山寨春晚等已成为热议话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C.儒道思想之争的结果使得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都秉持着一套极其圆滑的处 世哲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瓜田李下,信步闲庭。 D.社会达尔文主义把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的理论移植到社会领域,极力鼓吹 残酷竞争,殊不知,一团和气和合作互助才是我们的需要,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B(A.寿终正寝:本指年老病死在家中,为中性词,多用来比喻事物的消亡, 有讽刺意味;B.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C.瓜田李下:比喻 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或者情况;D.一团和气:原指态度和蔼,现多指态度温和 而缺乏原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汉王电纸书与欧美地区产品同步推出,并透露了带有手写识别能力的升级 版发布计划,在德国汉诺威展会上成为热门产品。 B.发改委、财政部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决定取消或停止城市房屋拆迁管 理费、暂住证工本费等 100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促 进依法行政。 C.国庆长假期间,在祖国的各大风景名胜区,在车来人往的机场、码头、车 站,数十万武警官兵坚守岗位,昼夜巡逻执勤,用忠诚托起了祖国节日的平安。 D.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 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3.C(A 项,偷换主语,“透露了”的主语不应是“汉王电纸书”;B 项语序不 当,应该是“决定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D 项句式杂糅,去掉“属于”或者 “才会有”。) 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低碳经济模式”最准确的一项 是 ( ) 经济发展中,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结构不 合理,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破坏了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加快了地球变暖的 进程,引起全球灾害性变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模式”的概念产生了
A.针对人类消耗化学能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结构不合理现象而产生 的环保经济模式。 B.针对破坏地球生物圈平衡、地球加快变暖、全球引起灾害性变化现象而产 生的环保经济模式。 C.能源利用效率髙、能源结构优化、低能耗、低排放的环保经济模式 D.维持地球生物圈平衡、减缓地球变暖进程、避免灾害性变化的环保经济模 式 4.C 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沈季长元丰中为崇政殿说书,考开封进士,既罢,入见,神宗曰:“《论 不以智治国》,谁为此者?”对曰:“李定所为。”上曰:“闻定意讥朕。”季 长曰:“定事陛下有年,顷者御史言定乃人伦所弃,陛下力排群议,而定始得为 人如初,继又擢用不次,定虽怀利,尚当知恩,臣以此敢谓无讥陛下意。诗序曰: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书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陛下 自视岂任智者,不知何自嫌疑,乃信此为讥也?”上曰: “卿言甚善,朕今已释然矣,卿长者,乃喜为人辩谤。”对曰:“臣非为人辩谤, 乃为陛下辩谮也。”他日,上语及前代君臣,因曰:“汉武帝学神仙不死之术, 卿晓其意否?此乃贪生以固位耳,故其晩年举措谬戾,祸贻骨肉,几覆宗社。且 人主固位,其祸犹尔,则为人臣而固位者,其患亦何所不至,故朕每患天下之士 能轻爵禄者少。”季长曰:“士而轻爵禄为十言之则可为国言之则非福也。人主 有尊德乐道之志,士皆以不得爵禄为耻,宁有轻爵禄者哉?至于言违谏怫,士有 去志,故以爵禄为轻。”上曰:“诚如卿言。” 按季长虽尝至修起居注,其后但终于庶僚,史不立传。王和甫铭其墓载 此两论,予在史院时未之见也。其子铢为侍从,恨不获附见之,故表出于是 沈季长元丰年间是崇政殿说书的,在开封府考进士,考完试后,觐见皇 帝,神宗说:“试题为《论不以智治国》,这是谁定的题目?”沈回答说:“是 李定出的。”皇帝说:“听李定的意思是要讥讽我。’,季长说:“李定伺候 陛下已经好多年了,时不时有御史说李定违经叛道,陛下极力排除众人的非议, 李定才能和从前一样做人,并且重用他而不排斥他,李定虽然势利,应当会知 恩图报的。所以臣敢说李定并无讥讽陛下之意。《诗经》序言道:“说的人没 有罪过,而听到的人足以引起警惕。’《尚书》说:“奸臣骂你怨你,则说明 皇上有德行。’陛下自己难道怀疑是否任用了贤人吗?竟相信这是对您的讥讽 吗?”皇上说:“爱卿说的很对,今日我放下心了,你很善于替别人辟谣。”沈 说:“我不是替人辟谣,而是为陛下辨别是非的。”几天以后,皇上说到从前 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关系,问道:“汉武帝学长生不老的方法,你们知道这说明 什么吗?这说明他是想依靠长寿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他晚年施政暴戾,甚至 殃及自己的儿子,差点颠覆国家社稷。况且皇帝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其弊端已 经如此了,那么作为臣子的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其弊端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呢? 所以我每天担心天下轻视名利的人越来越少。”季长说:“能人而轻视名利的 对于他自己来说,是件好事。而对于国家来说则不好了。皇上有尊崇有识之士 的意思,他们则以未被封官晋爵为耻,那么还有轻视名利的人吗?至于进言未被 采纳的,他们有离开的意思,所以才会轻视名利。”皇上说:“确实如你所说
A.针对人类消耗化学能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结构不合理现象而产生 的环保经济模式。 B.针对破坏地球生物圈平衡、地球加快变暖、全球引起灾害性变化现象而产 生的环保经济模式。 C.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低能耗、低排放的环保经济模式。 D.维持地球生物圈平衡、减缓地球变暖进程、避免灾害性变化的环保经济模 式。 4.C 二、文言文阅读(23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4 分;翻译题 lO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沈季长元丰中为崇政殿说书,考开封进士,既罢,入见,神宗曰:“《论 不以智治国》,谁为此者?”对曰:“李定所为。”上曰:“闻定意讥朕。”季 长曰:“定事陛下有年,顷者御史言定乃人伦所弃,陛下力排群议,而定始得为 人如初,继又擢用不次,定虽怀利,尚当知恩,臣以此敢谓无讥陛下意。诗序曰: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书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陛下 自视岂任智者,不知何自嫌疑,乃信此为讥也?”上曰: “卿言甚善,朕今已释然矣,卿长者,乃喜为人辩谤。”对曰:“臣非为人辩谤, 乃为陛下辩谮也。”他日,上语及前代君臣,因曰:“汉武帝学神仙不死之术, 卿晓其意否?此乃贪生以固位耳,故其晚年举措谬戾,祸贻骨肉,几覆宗社。且 人主固位,其祸犹尔,则为人臣而固位者,其患亦何所不至,故朕每患天下之士 能轻爵禄者少。”季长曰:“士而轻爵禄为士言之则可为国言之则非福也。人主 有尊德乐道之志,士皆以不得爵禄为耻,宁有轻爵禄者哉?至于言违谏怫,士有 去志,故以爵禄为轻。”上曰:“诚如卿言。” 按季长虽尝至修起居注,其后但终于庶僚,史不立传。王和甫铭其墓载 此两论,予在史院时未之见也。其子铢为侍从,恨不获附见之,故表出于是。 沈季长元丰年间是崇政殿说书的,在开封府考进士,考完试后,觐见皇 帝,神宗说:“试题为《论不以智治国》,这是谁定的题目?”沈回答说:“是 李定出的。”皇帝说:“听李定的意思是要讥讽我。’,季长说:“李定伺候 陛下已经好多年了,时不时有御史说李定违经叛道,陛下极力排除众人的非议, 李定才能和从前一样做人,并且重用他而不排斥他,李定虽然势利,应当会知 恩图报的。所以臣敢说李定并无讥讽陛下之意。《诗经》序言道:‘说的人没 有罪过,而听到的人足以引起警惕。’《尚书》说:‘奸臣骂你怨你,则说明 皇上有德行。’陛下自己难道怀疑是否任用了贤人吗?竟相信这是对您的讥讽 吗?”皇上说:“爱卿说的很对,今日我放下心了,你很善于替别人辟谣。”沈 说:“我不是替人辟谣,而是为陛下辨别是非的。”几天以后,皇上说到从前 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关系,问道:“汉武帝学长生不老的方法,你们知道这说明 什么吗?这说明他是想依靠长寿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他晚年施政暴戾,甚至 殃及自己的儿子,差点颠覆国家社稷。况且皇帝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其弊端已 经如此了,那么作为臣子的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其弊端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呢? 所以我每天担心天下轻视名利的人越来越少。”季长说:“能人而轻视名利的, 对于他自己来说,是件好事。而对于国家来说则不好了。皇上有尊崇有识之士 的意思,他们则以未被封官晋爵为耻,那么还有轻视名利的人吗?至于进言未被 采纳的,他们有离开的意思,所以才会轻视名利。”皇上说:“确实如你所说
编者按:沈季长虽然曾被皇上召见,但他始终做小官,所以史书未曾记 载关于他的事迹。王和甫为他摸写墓志铭,书写了这两篇文章,我在历史书院 的时候不曾看到过。他的儿子沈铢官至侍从,很遗憾没有能够见到他,所以写 了这么一份文章以记其事。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顷者御史言定乃人伦所弃 人伦:人类、人们 B.不知何自嫌疑 嫌疑:产生疑惑 C.乃喜为人辩谤 谤:毁谤 D.故其晚年举措谬戾,祸贻骨肉 贻:遗留,殃及 5.A(人伦:人与人相处的秩序、关系,此处指亲戚朋友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是 A.言之者无罪 B.上语 及前代君臣,因曰 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因为长句,歌以赠 之 C.且人主固位,其祸犹尔 D.其后但终于庶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臣诚恐见欺 于王而负赵 6.B(两个“因”都作“于是,就”;A.前为代词,…的人,后为助 词,不译;C.前为连词,况且,后为副词,D.前为介词,在,后为介词,被。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A.士而轻爵禄为士/言之则可/为国言之/则非福也 B.士而轻爵禄为士/言之则可为国/言之则非福也 C.士而轻爵禄/为士言之则可/为国言之则非福也 D.士而轻爵禄/为士言之/则可/为国言之/则非福也 7.D 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宋神宗和沈季长在对待名利的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4 分) 答: 8.宋神宗担心臣子追名逐利,祸及国家;沈季长则认为有能力的人要 得到皇上重用,要为国尽力,就应该加官进爵,得名得利。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定始得为人如初,继又擢用不次 译 文 (2)臣非为人辩谤,乃为陛下辩谮也
编者按:沈季长虽然曾被皇上召见,但他始终做小官,所以史书未曾记 载关于他的事迹。王和甫为他撰写墓志铭,书写了这两篇文章,我在历史书院 的时候不曾看到过。他的儿子沈铢官至侍从,很遗憾没有能够见到他,所以写 了这么一份文章以记其事。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顷者御史言定乃人伦所弃 人伦:人类、人们 B.不知何自嫌疑 嫌疑:产生疑惑 C.乃喜为人辩谤 谤:毁谤 D.故其晚年举措谬戾,祸贻骨肉 贻:遗留,殃及 5.A(人伦:人与人相处的秩序、关系,此处指亲戚朋友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是 ( ) A.言之者无罪 B. 上语 及前代君臣,因曰 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因为长句,歌以赠 之 C. 且人主固位,其祸犹尔 D. 其后但终于庶 僚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臣诚恐见欺 于王而负赵 6.B(两个“因”都作“于是,就”;A.前为代词,……的人,后为助 词,不译;C.前为连词,况且,后为副词,D.前为介词,在,后为介词,被。)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 ) A.士而轻爵禄为士/言之则可/为国言之/则非福也 B.士而轻爵禄为士/言之则可为国/言之则非福也 C.士而轻爵禄/为士言之则可/为国言之则非福也 D. 士而轻爵禄/为士言之/则可/为国言之/则非福也 7.D 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宋神宗和沈季长在对待名利的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4 分) 答: 8.宋神宗担心臣子追名逐利,祸及国家;沈季长则认为有能力的人要 得到皇上重用,要为国尽力,就应该加官进爵,得名得利。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而定始得为人如初,继又擢用不次 译 文: (2)臣非为人辩谤,乃为陛下辩谮也
译 文③过译文 王和甫为他撰写墓志铭,书写了这两篇文章,我在历史书院的时候不曾看到 9.(1)李定才能和从前一样做人,并且重用他而不排斥他。 (2)我不是替人辟谣,而是为陛下辨别是非的。 (3)王和甫为他撰写墓志铭,书写了这两篇文章,我在历史书院的时候不曾看 到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7分) 寄鉴上人 左偃 丛携手阻戈铤①,屈指如今已十年。 长记二林②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冬夜听雨戏作③ 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 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注】①戈铤:指战争。②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③此诗为诗人54岁时 告别军旅回故乡所写。 (1)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景?(4分) (2)两诗在写“听雨”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何异问?(3分) 10.(1)左诗“记”当年与朋友竹斋同宿听雨忘眠的情景。(2分)陆诗 “忆”当年在锦官城军旅之中的豪放生活。(2分) (2)同:都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1分)异:左诗纯虚写回忆中听雨的 清幽、温馨;陆诗由眼前听雨写起,先实后虚,兼用比喻和夸张。(2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 (1 ,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 光 (李贺《李凭箜篌引》)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 恶言 惧殊甚。 ,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 如列传》 11.(1)昆山玉碎凤凰叫二十三丝动紫皇
译 文: (3)王和甫为他撰写墓志铭,书写了这两篇文章,我在历史书院的时候不曾看到 过。 译 文: 9.(1)李定才能和从前一样做人,并且重用他而不排斥他。 (2)我不是替人辟谣,而是为陛下辨别是非的。 (3)王和甫为他撰写墓志铭,书写了这两篇文章,我在历史书院的时候不曾看 到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 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7 分) 寄鉴上人 左 偃 一丛携手阻戈铤①,屈指如今已十年。 长记二林②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冬夜听雨戏作③ 陆 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 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注】①戈铤:指战争。②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③此诗为诗人 54 岁时 告别军旅回故乡所写。 (1)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景?(4 分) 答: (2)两诗在写“听雨”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何异问?(3 分) 答: 10.(1)左诗“记”当年与朋友竹斋同宿听雨忘眠的情景。(2 分)陆诗 “忆”当年在锦官城军旅之中的豪放生活。(2 分) (2)同:都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1 分)异:左诗纯虚写回忆中听雨的 清幽、温馨;陆诗由眼前听雨写起,先实后虚,兼用比喻和夸张。(2 分) 11.古诗文默写。(5 分) (1) ,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 光, 。(李贺《李凭箜篌引》)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 恶言, ,恐 惧殊甚。 ,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 如列传》) 11.(1)昆山玉碎凤凰叫 二十三丝动紫皇
(2)徒慕君之高义也而君畏匿之 且庸人尚羞之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 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基因污染是环保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反 映了人类的预警意识,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而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 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 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因此基因污染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断増殖 和扩散的污染,而且无法清除。这是非常特殊又非常危险的 现在已推广的几十种基因工程作物在审批时都认真考虑过它们的安全 性,但事实证明过去的认识有局限性,更缺乏长期的数据。为了争夺市场,各生 物工程公司过早的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来不及充分考虑和进行对人体、特别 是对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则寄希望于转基因食物能够解决所面临的 粮荒问题。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在企图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 自从掌握了对生物基因进行手术的技能,人类就学会了被一些人斥之为 “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这些“作品”已经不只是密封在实验室的试管 内,它们早已散播在几千万公顷的土地上,那就是基因工程农业作物。的确,我 们现在所有的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它们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已有很大的不 同,基因都有所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因改造并非是什么新鲜东西。人类的 远祖从几千年前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就不断地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 改造,但这并不能说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与传统农业生物没有本质区别。传统农 业生物通过染色体重组发生的基因交换基本上是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而 基因工程作物或动物则是“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与某些特定性状有关的 基因,使它们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新性状。基因工程生物还有一点非 常特别,就是“移植”的基因可以来自任何生物,完全打破物种原有屏障“强制 性”“移植”,这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是极少可能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在自然 状态下,西红柿绝对不会有鱼类的基因,玉米也绝对不会有萤火虫的基因。因此 从生物安全性这一角度分析,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是不画等号的,而过 去对基因工程食物所得出的“实质等同性”评价原则是不全面的 地球现存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生物物种有一千多万种,其各自独特的基因 是在30亿年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的生物基因库是人类的巨大宝藏 也维系着人类自身的命运。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还能守住这个地球上最后 片“净土”吗? 12.下列对“基因污染”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基因污染是人类对环境的预警意识的环保新概念。 B.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人工重组的基因。 C.基因污染是唯一可不断增殖扩散且无法清除的污染 D.基因污染是天然物种掺进人工重组基因而不断增殖扩散的污染。 12.D(A.未解说基因污染的内涵。B.缺少“不断增殖扩散”的特性。 C.缺少“掺进人工重组基因”基因污染实质。)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解决粮荒问题进行基因工程作物对人体和环境影 响的试验,这已被广泛确认
(2)徒慕君之高义也 而君畏匿之 且庸人尚羞之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简 答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基因污染是环保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反 映了人类的预警意识,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而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 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 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因此基因污染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断增殖 和扩散的污染,而且无法清除。这是非常特殊又非常危险的。 现在已推广的几十种基因工程作物在审批时都认真考虑过它们的安全 性,但事实证明过去的认识有局限性,更缺乏长期的数据。为了争夺市场,各生 物工程公司过早的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来不及充分考虑和进行对人体、特别 是对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则寄希望于转基因食物能够解决所面临的 粮荒问题。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在企图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 自从掌握了对生物基因进行手术的技能,人类就学会了被一些人斥之为 “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这些“作品”已经不只是密封在实验室的试管 内,它们早已散播在几千万公顷的土地上,那就是基因工程农业作物。的确,我 们现在所有的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它们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已有很大的不 同,基因都有所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因改造并非是什么新鲜东西。人类的 远祖从几千年前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就不断地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 改造,但这并不能说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与传统农业生物没有本质区别。传统农 业生物通过染色体重组发生的基因交换基本上是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而 基因工程作物或动物则是“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与某些特定性状有关的 基因,使它们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新性状。基因工程生物还有一点非 常特别,就是“移植”的基因可以来自任何生物,完全打破物种原有屏障“强制 性”“移植”,这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是极少可能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在自然 状态下,西红柿绝对不会有鱼类的基因,玉米也绝对不会有萤火虫的基因。因此 从生物安全性这一角度分析,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是不画等号的,而过 去对基因工程食物所得出的“实质等同性”评价原则是不全面的。 地球现存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生物物种有一千多万种,其各自独特的基因 是在 30 亿年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的生物基因库是人类的巨大宝藏, 也维系着人类自身的命运。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还能守住这个地球上最后一 片“净土”吗? 12.下列对“基因污染”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基因污染是人类对环境的预警意识的环保新概念。 B.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人工重组的基因。 C.基因污染是唯一可不断增殖扩散且无法清除的污染。 D.基因污染是天然物种掺进人工重组基因而不断增殖扩散的污染。 12.D(A.未解说基因污染的内涵。B.缺少“不断增殖扩散”的特性。 C.缺少“掺进人工重组基因”基因污染实质。) 13.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解决粮荒问题进行基因工程作物对人体和环境影 响的试验,这已被广泛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