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2014届高三五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推祟 脐带qi 离间计jain 徇私舞弊xun 宣泄 滂沱pang 潜意识qan 味同嚼蜡jao C.糜烂 摒弃bing 拎不清lng 强颜欢笑 qiang D.弊端 豺狼cai 乘务员 cheng虚与委蛇yi 1B(A项推崇,C项拎In不清,D项豺chai狼)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写文章也要有创新精神,若只是拾人牙慧,因袭前人言论,而不能独辟蹊径、师心自 用的话,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 B.中国的传统家庭中父亲常常扮演“严父”的角色,他们对儿女耳提面命,言传身教 儿女们对于父亲的教诲即使有不满,可却之不恭,也只能洗耳恭听了。 C.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 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D.会祥兄取法白蕉,数年不易,探骊得珠,笔下流露出魏晋风骨,当代实不多见,已 为众多名家激赏 2.D“探骊得珠”指做文章紧扣主题,抓住要领(骊:黑龙)A项“师心自用”是“固 执己见,自以为是”的意思;B项“却之不恭”意思是“拒绝他人的馈赠或邀请是对人不恭 敬”;C项“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 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词人内在的心声借助内在的气韵才能将它们糅合成一件艺术品,这件精品既是咏 物词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标记,又是词人悲郁情怀的凝聚、物化 B.建筑选址如果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 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保护性能。 C.这些跨越了70余年的老教材之所以还能散发魅力,就是因为它的编写有一条清晰的 线索贯串始终,教材中渗透着公平、正义、自由、爱与被爱等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处处体 现生命间的微妙关系 D.压岁钱逐渐变成了一种经济账,一种人情债,一种人际交往的鸡肋,却越来越与孩 子的祝福、关爱等纯粹的感情无关。 3C(A项语序不当,宜将“既是”“又是”后的内容对调位置。B中途易辙,应将“建 筑选址”放到“如果”后面。D项表意不清晰,在“孩子的祝福”前应加上介词“对”。)
雅礼 2014 届高三五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推祟 脐.带 qí 离间.计 jiàn 徇.私舞弊 xùn B. 宣泄 滂.沱 pāng 潜.意识 qián 味同嚼.蜡 jiáo C. 糜烂 摒.弃 bìng 拎.不清 līng 强.颜欢笑 qiǎng D. 弊端 豺.狼 cái 乘.务员 chéng 虚与委蛇.yí 1.B(A 项推崇,C 项拎 līn 不清,D 项豺 chái 狼)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写文章也要有创新精神,若只是拾人牙慧,因袭前人言论,而不能独辟蹊径、师心自 ... 用.的话,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 B. 中国的传统家庭中父亲常常扮演“严父”的角色,他们对儿女耳提面命,言传身教。 儿女们对于父亲的教诲即使有不满,可却之不恭 ....,也只能洗耳恭听了。 C.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 ...., 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D. 会祥兄取法白蕉,数年不易,探骊得珠 ....,笔下流露出魏晋风骨,当代实不多见,已 为众多名家激赏。 2.D“探骊得珠”指做文章紧扣主题,抓住要领(骊:黑龙)。A 项“师心自用”是“固 执己见,自以为是”的意思;B 项“却之不恭”意思是“拒绝他人的馈赠或邀请是对人不恭 敬”;C 项“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 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词人内在的心声借助内在的气韵才能将它们糅合成一件艺术品,这件精品既是咏 物词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标记,又是词人悲郁情怀的凝聚、物化。 B. 建筑选址如果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 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保护性能。 C. 这些跨越了 70 余年的老教材之所以还能散发魅力,就是因为它的编写有一条清晰的 线索贯串始终,教材中渗透着公平、正义、自由、爱与被爱等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处处体 现生命间的微妙关系。 D. 压岁钱逐渐变成了一种经济账,一种人情债,一种人际交往的鸡肋,却越来越与孩 子的祝福、关爱等纯粹的感情无关。 3.C.(A 项语序不当,宜将“既是”“又是”后的内容对调位置。 B 中途易辙,应将“建 筑选址”放到“如果”后面。D 项表意不清晰,在“孩子的祝福”前应加上介词“对”。)
4.下列四句中对待“贫”的态度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 B.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D.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A(BCD三项皆有安于贫贱之意,而A项意思是他人对不同富贫的家境亲疏有别的 态度。)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填空题4分,每小题2分;翻译 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小题 虎丘记 (明)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 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毎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 冠土女,下迨菡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干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 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呕者干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罟,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 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 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 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 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土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 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 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 进之亦兴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 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 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昊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注】①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吴县令,其间六次游览虎丘。万历二十四年,解职离吴前,留 连虎丘胜景,写下这篇描写吴中民俗的散文。虎丘,苏州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三日 有虎来踞其上,故名。②(bu)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指贫民。③瓦釜: 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以近城故 故:原因,缘故 每度一字,几尽一刻 度:推测,估计 C.最可觞客 觞:原指酒杯,这里指劝客饮酒
4.下列四句中对待“贫”的态度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 B.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D.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A(BCD 三项皆有安于贫贱之意,而 A 项意思是他人对不同富贫的家境亲疏有别的 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填空题 4 分,每小题 2 分;翻译 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5—9 小题。 虎 丘 记① (明)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 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 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 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呕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 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③,寂然 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 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 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 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 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 进之亦兴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 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 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注】①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吴县令,其间六次游览虎丘。万历二十四年,解职离吴前,留 连虎丘胜景,写下这篇描写吴中民俗的散文。虎丘,苏州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三日 有虎来踞其上,故名。 ②蔀(bù)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指贫民。 ③瓦釜: 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以近城故. 故:原因,缘故 B.每度.一字,几尽一刻 度:推测,估计 C.最可觞.客 觞:原指酒杯,这里指劝客饮酒
D.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识:记着,记住 5.B(度:按谱歌唱。)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独以近城故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连臂而至 吾尝终日而思矣 C.未几而摇头顿足者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余因谓进之曰 因拔刀斫前奏案 6.C(前者,助词,…….的人。后者,助词,放在时间词后,起语助作用,不译。A都 是连词,因为。B都是连词,表修饰。D都是连词,表示承接上文,译为“于是,便"。) 7.文中画波浪线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 际/仅虞山一点在望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 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 C.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 际/仅虞山一点在望。 D.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 际/仅虞山一点在望。 8.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段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描写了虎丘中秋月夜的盛况。 第三段写剑泉时,形容它“深不可测,飞岩如削”,不仅写出了剑泉幽深、险峻的特 点,而且表达出作者对剑泉的恐惧之情。 C.第四自然段作者重点写自己担任吴县令时最后一次游览虎丘的感受,含蓄表达了追 求自然之美.不愿为官的心情 D.本文运用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描写中秋月夜斗歌场面,并且层次明晰:歌者由 多到少,歌声由粗到精。 8.B(没有恐惧之情)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译文: (2)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译文 (3)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D.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识:记着,记住 5.B(度:按谱歌唱。)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独以.近城故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连臂而.至 吾尝终日而.思矣 C.未几而摇头顿足者.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余因.谓进之曰 因.拔刀斫前奏案 6.C(前者,助词,……的人。后者,助词,放在时间词后,起语助作用,不译。A 都 是连词,因为。B 都是连词,表修饰。D 都是连词,表示承接上文,译为“于是,便”。) 7.文中画波浪线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 际/仅虞山一点在望 B.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 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 C.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 际/仅虞山一点在望。 D.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 际/仅虞山一点在望。 7.A 8.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段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描写了虎丘中秋月夜的盛况。 B.第三段写剑泉时,形容它“深不可测,飞岩如削”,不仅写出了剑泉幽深、险峻的特 点,而且表达出作者对剑泉的恐惧之情。 C.第四自然段作者重点写自己担任吴县令时最后一次游览虎丘的感受,含蓄表达了追 求自然之美.不愿为官的心情。 D.本文运用比喻、对比、夸张等手法描写中秋月夜斗歌场面,并且层次明晰:歌者由 多到少,歌声由粗到精。 8.B(没有恐惧之情)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译文: (2)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译文: (3)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译文: 9.(1)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乐 不再发出声响。(重点:已而、如练、瓦釜 (2)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等人(重点:所以、 复之、祠) (3)做官的橫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以后不作官了,有不在这石上 听歌的,有月亮为证!(重点:“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主谓倒装、去官、“有不听 曲此石上者”省略介词“于”) 【参考译文】 虎丘离城约六七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 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季节的早晨,下雪天的 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 手并肩而来。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以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 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中间。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 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梄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 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刚开始陈设席位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 到分队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 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二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妞 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乐,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一支箫, 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淸脆嘹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等到 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 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 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剑泉深得无法测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 谷,争奇斗秀,是请客饮酒的好地方。但是过了中午便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 晚上林中的景色尤为迷人。朝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没有遮拦,仅仅远远望见虞山,如小小 的黑点。堂荒芜已经很久了,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 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山川的兴旺和荒废, 确实有它的运数啊! 在吴县作了两年官,登虎丘山六次。最后一次和江进之、方子公一起登,坐在生公石上 等候月出。唱歌的人听说县令到来,都躲避开了。我因此对进之说:“做官的横行气盛,衙 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以后不作官了,有不在这石上听歌的,有月亮为证!”现在我 有幸得以免去官职,客居吴县,虎丘的月亮不知道还记得我的话吗?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注
译文: 9.(1)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乐, 不再发出声响。(重点:已而、如练、瓦釜) (2)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等人(重点:所以、 复之、祠) (3)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以后不作官了,有不在这石上 听歌的,有月亮为证!(重点:“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主谓倒装、去官、“有不听 曲此石上者”省略介词“于”) 【参考译文】 虎丘离城约六七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 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季节的早晨,下雪天的 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 手并肩而来。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以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 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中间。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 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 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刚开始陈设席位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 到分队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 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 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乐,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一支箫,一 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嘹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等到 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一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 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 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剑泉深得无法测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 谷,争奇斗秀,是请客饮酒的好地方。但是过了中午便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 晚上林中的景色尤为迷人。朝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没有遮拦,仅仅远远望见虞山,如小小 的黑点。堂荒芜已经很久了,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 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山川的兴旺和荒废, 确实有它的运数啊! 在吴县作了两年官,登虎丘山六次。最后一次和江进之、方子公一起登,坐在生公石上 等候月出。唱歌的人听说县令到来,都躲避开了。我因此对进之说:“做官的横行气盛,衙 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以后不作官了,有不在这石上听歌的,有月亮为证!”现在我 有幸得以免去官职,客居吴县,虎丘的月亮不知道还记得我的话吗?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 分)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注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1090-1138),宋代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4分) 10.(1)解析:上阙以“忆”字领起,(1分)申发题中的“忆洛中旧游”之意("点题 亦可),回忆当年豪酣欢乐的生活画面(1分);下阙折回现实叙“夜登小阁”所见所闻,(1 分)抒发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之感。(1分) (2)试分析下阙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解析:下阙“二十余年”两句,表达了作者经国家及自身沧桑变化之沉郁伤感;(2 分)“闲登小阁”三句写雨后新晴时的月色及渔唱樵歌,“古今多少事”两句将沉重悲愤的情 感转化为洞达世事淡看烟云的旷达之情。(2分)(每点情感与分析各1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开琼筵以坐花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5)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11.(1)飞羽觞而醉月 (2)如今有谁堪摘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吞声踯躅不敢言 (5)江娥啼竹素女愁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海洋强国之路的变与不变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走海洋强国之路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 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国欲圆海洋强国之梦,需要走岀一条与西方传统经验不同的路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1090-1138),宋代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解析:上阙以“忆”字领起,(1 分)申发题中的“忆洛中旧游”之意(“点题” 亦可),回忆当年豪酣欢乐的生活画面(1 分);下阙折回现实叙“夜登小阁”所见所闻,(1 分)抒发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之感。(1 分) (2)试分析下阙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析:下阙“二十余年”两句,表达了作者经国家及自身沧桑变化之沉郁伤感 ....;(2 分)“闲登小阁”三句写雨后新晴时的月色及渔唱樵歌,“古今多少事”两句将沉重悲愤的情 感转化为洞达..世事淡看烟云的旷达..之情。(2 分)(每点情感与分析各 1 分)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开琼筵以坐花,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5)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11.(1)飞羽觞而醉月 (2)如今有谁堪摘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4)吞声踯躅不敢言 (5)江娥啼竹素女愁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其中,填空题 4 分;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海洋强国之路的变与不变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走海洋强国之路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 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国欲圆海洋强国之梦,需要走出一条与西方传统经验不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