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第八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寒噤j 缉私j口角jue太监jin百发百中f B.框架 kuang蕴藉jie划拳hud闷热men渐臻佳境zhen C.脚踝hudi 佛龛kan皴裂jn着手zhuo咸与维新 D.漂白pido倾轧yd挟制x踏实ta如丧考妣b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矫枉过正 倾刻之间 羁绊 通牒 B.不计其数 孺子可教 伎俩 融会 C.磬竹难书 蜂拥而上 贸然 分歧 D.挑拨是非 改弦更张 霎那 渲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虽不便说它们在不时地警醒着人们远离那些使人精神矮化的事物,但在我心里很清楚, 它们的存在是怎样在延缓着我个人精神生活的退化和萎缩。 B.这使得人们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以及其他 奢侈品来肯定自我生活品质,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C.为了这次遥远的北国之旅,我早早地就在脑海里储备了许许多多的神秘幻想和童话故事 以至于今夜在这美丽的拉普兰,我的梦境也变得光怪陆离 D.每年到了樱花盛开的季节,这个城市常常是十室九空,人们举家来到这里赏樱花,到那 时,这里就如同一个浪漫、梦幻的世界,处处花朵簇拥,人流如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69年的某天,有一只野猫闯进了日本漫画家藤子不二雄的家里,画家忙里偷闲为这 只野猫抓掉跳蚤,而正是这场经历,他灵感一闪,画出了一只“机器猫”。 B.一个来自各行业年轻人组成的民间义工组织,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招募3000多名 义工和数十辆车,执行了1.8万多人次的志愿服务,转运物资3万多吨。 C.在10月26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为一批因奥运会安保工作而推迟婚期的青年民警举行 了一次盛大的集体婚礼,208对新人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旁缘定终身。 D.民族唱法一贯强调唱曲要唱情,所以即便一首歌的歌词写得很精彩,且唱岀来的情感与 歌曲的词意背道而驰,就不但感动不了人,反而会使听众觉得索然无味 5.填入下面横线中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雨,悒郁而又固执地倾泻着。那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 小楼一角,雨声,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地逐渐融化, 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夜雨淅淅地 竹蓬,船头水声汨汨 可是一睁眼我却看见了灰色的壁,灰色的窗,连梦的翅膀也无从回翔的斗室。我独自阑 珊地笑了 A.淙淙正急滴着 B.轻轻正酣滴着 C.淙淙正酣敲着 D.轻轻正急敲着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1 长沙市一中第八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寒噤.jìn 缉.私 jī 口角.jué 太监.jiàn 百发.百中 fā B.框.架 kuāng 蕴藉.jiè 划.拳 huá 闷.热 mēn 渐臻.佳境 zhēn C.脚踝.huái 佛龛.kān 皴.裂 jūn 着.手 zhuó 咸与.维新 yù D.漂.白 piǎo 倾轧.yà 挟.制 xiá 踏.实 tā 如丧考妣.b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矫枉过正 倾刻之间 羁绊 通牒 B.不计其数 孺子可教 伎俩 融会 C.磬竹难书 蜂拥而上 贸然 分歧 D.挑拨是非 改弦更张 霎那 渲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虽不便说它们在不时地警醒着人们远离那些使人精神矮化的事物,但在我心里很清楚, 它们的存在是怎样在延缓着我个人精神生活的退化..和萎缩。 B.这使得人们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以及其他.. 奢侈品来肯定自我生活品质,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C.为了这次遥远的北国之旅,我早早地就在脑海里储备了许许多多的神秘幻想和童话故事, 以至于今夜在这美丽的拉普兰,我的梦境也变得光怪陆离 ....。 D.每年到了樱花盛开的季节,这个城市常常是十室九空 ....,人们举家来到这里赏樱花,到那 时,这里就如同一个浪漫、梦幻的世界,处处花朵簇拥,人流如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1969 年的某天,有一只野猫闯进了日本漫画家藤子不二雄的家里,画家忙里偷闲为这 只野猫抓掉跳蚤,而正是这场经历,他灵感一闪,画出了一只“机器猫”。 B.一个来自各行业年轻人组成的民间义工组织,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招募 3000 多名 义工和数十辆车,执行了 1.8 万多人次的志愿服务,转运物资 3 万多吨。 C.在 10 月 26 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为一批因奥运会安保工作而推迟婚期的青年民警举行 了一次盛大的集体婚礼,208 对新人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旁缘定终身。 D.民族唱法一贯强调唱曲要唱情,所以即便一首歌的歌词写得很精彩,且唱出来的情感与 歌曲的词意背道而驰,就不但感动不了人,反而会使听众觉得索然无味。 5.填入下面横线中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雨,悒郁而又固执地倾泻着。那_____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 小楼一角,雨声_____,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地逐渐融化, 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夜雨淅淅地_________竹蓬,船头水声汨汨。 ——可是一睁眼我却看见了灰色的壁,灰色的窗,连梦的翅膀也无从回翔的斗室。我独自阑 珊地笑了。 A.淙淙 正急 滴着 B.轻轻 正酣 滴着 C.淙淙 正酣 敲着 D.轻轻 正急 敲着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流感病毒的主要抗原是突出其表面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所有发生突变的 部分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突变最快。这令免疫系统跟不上步伐。 决不是所有的病毒抗原——哪怕是所有RNA病毒的抗原—都突变得那么快。麻疹病 毒是一种RNA病毒,其突变的其他部分在变,只有抗原岿然不动(最可能的原因是,免疫系 统识别为麻疹病毒抗原的那部分所承担的功能是病毒自身不可或缺的,如果它的结构变了, 麻疹病毒就无法存活)因此,人只要患过一次麻疹,一般就可对其终身兔疫 然而,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却能在保持功能的前提下干变万化。它们的突变使其能避开 免疫系统而未令病毒遭到破坏。事实上,它们突变得太快了,即使在一次流行中,血凝素和 神经氨酸酶都经常在变。有时突变所导致的变化很小,使得免疫系统仍然能够识别它们并与 之结合,从而轻易避免同种病毒的二次感染。但有时突变显著改变了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的 形状,于是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它们。与旧结构完美结合的抗体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结构了。 这种经常发生的现象被称为“抗原漂移"。 当抗原漂移岀现时,病毒就能在人体获得立足点,即使那人的免疫系统已有了能结合以 往形态抗原的抗体。显然,变化越大,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力就越低。为了理解“抗原漂移 的概念,我们可以想象—个橄榄球运动员,身着白短裤、绿衬衣、镶有绿色Ⅴ字的白色头盔 免疫系统能识别这种运动服并攻击它。如果运动服稍作改变——如在白短裤上加一条绿色条 纹而其他不变,免疫系统还是能够亳不费力地识别出该病毒。但若运动服由绿衬衣白短裤变 成了白衬衣绿短裤,免疫系统就没那么容易识别了。 抗原漂移引发流行病。一项硏究发现,美国在33年间就岀现了19种不同的已鉴定的流 行病——平均每两年就有一种以上。每一种仅在美国就造成了10000至40000的“过量死 高于该疾病通常所导致的死亡数量。结果在美国,流感比任何其他传染病—一包括 艾滋病(AIDS)——导致了更多人死亡。公共卫生专家监控了抗原漂移,并每年调整流感疫
2 流感病毒的主要抗原是突出其表面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所有发生突变的 部分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突变最快。这令免疫系统跟不上步伐。 决不是所有的病毒抗原——哪怕是所有 RNA 病毒的抗原——都突变得那么快。麻疹病 毒是一种 RNA 病毒,其突变的其他部分在变,只有抗原岿然不动(最可能的原因是,免疫系 统识别为麻疹病毒抗原的那部分所承担的功能是病毒自身不可或缺的,如果它的结构变了, 麻疹病毒就无法存活)。因此,人只要患过一次麻疹,一般就可对其终身免疫。 然而,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却能在保持功能的前提下千变万化。它们的突变使其能避开 免疫系统而未令病毒遭到破坏。事实上,它们突变得太快了,即使在一次流行中,血凝素和 神经氨酸酶都经常在变。有时突变所导致的变化很小,使得免疫系统仍然能够识别它们并与 之结合,从而轻易避免同种病毒的二次感染。但有时突变显著改变了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的 形状,于是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它们。与旧结构完美结合的抗体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结构了。 这种经常发生的现象被称为“抗原漂移”。 当抗原漂移出现时,病毒就能在人体获得立足点,即使那人的免疫系统已有了能结合以 往形态抗原的抗体。显然,变化越大,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力就越低。为了理解“抗原漂移” 的概念,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橄榄球运动员,身着白短裤、绿衬衣、镶有绿色 V 字的白色头盔。 免疫系统能识别这种运动服并攻击它。如果运动服稍作改变——如在白短裤上加一条绿色条 纹而其他不变,免疫系统还是能够毫不费力地识别出该病毒。但若运动服由绿衬衣白短裤变 成了白衬衣绿短裤,免疫系统就没那么容易识别了。 抗原漂移引发流行病。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在 33 年间就出现了 19 种不同的已鉴定的流 行病——平均每两年就有一种以上。每一种仅在美国就造成了 10000 至 40000 的“过量死 亡”——高于该疾病通常所导致的死亡数量。结果在美国,流感比任何其他传染病——包括 艾滋病(AIDS)——导致了更多人死亡。公共卫生专家监控了抗原漂移,并每年调整流感疫
苗以期与之同步。但他们却从未能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流感病毒是作为一个突变群存在 的,即使他们预测到了突变的方向,总会有一部分病毒与众不同而躲过了疫苗和兔疫系统 但是,因为医学领域其他新的发现,现在不管抗原漂移多严重,造成的流感有多致命,它也 并不会再造成流感大爆发,不会造成如1889-1890年、1918—1919年、1957年和 1968年时那样席卷世界的大流感 6.关于“抗原漂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抗原漂移发生的原因是突变显著改变了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形状。 B.抗原漂移是病毒入侵人体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 C.抗原漂移出现时,如果人的免疫系统拥有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病毒就难以在人 体获得立足点。 D.抗原漂移引发的流行病,一次就会造成至少10000人的死亡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麻疹病毒的抗原之所以在其他部分都在突变的时候岿然不动,是因为它的结构一旦发生 了变化,整个病毒就不能存活 B.流感病毒发生突变的程度与人体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力是成反比的,变化越小,免疫系统 的应答效力就越高。 C.人体免疫系统有时难以识别流感病毒,主要是因为病毒中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了 颜色上的很大变化 D.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在33年间共出现了19种不同的流行病,从导致死亡的人数来看 流感是最致命的传染病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患过一次流感的人,即使注射了疫苗也有可能再次感染,但是患过一次麻疹的人,却可 以终身免疫 B.如果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了突变,那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无法识别它们, 从而无法破坏病毒, C.公共卫生专家已监控了抗原漂移,所以他们很快就会预测流感病毒突变的方向并将疫苗 调整得恰到好处。 D.如果出现了过去那种席卷世界的流感大爆发,那就可以确定在抗原漂移之外还存在其他 的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通州海门兴利记 王安石 余读豳诗:“以其妇子,溘彼南亩,田畯至喜。”嗟乎!豳之人帅其家人戮力以听吏, 吏推其意以相民,何其至也。夫喜者非自外至,乃其中心固有以然也。既叹其吏之能民,又 思其君之所以待吏,则亦欲善之心出于至诚而已,盖不独法度有以驱之也。以赏罚用天下 而先王之俗废。有士于此,能以豳之吏自为,而不苟于其民,岂非所谓有志者邪? 以余所闻,吴兴沈君兴宗海门之政,可谓有志矣。既堤北海七十里以除水患,遂大浚渠 川,酾取江南,以灌义宁等数乡之田。方是时,民之垫于海°,呻吟者相属。君至,则宽禁缓 求,以集流亡。少焉,诱起之以就功,莫不蹶蹶然奋其惫而来也。由是观之,苟诚爱民而有
3 苗以期与之同步。但他们却从未能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流感病毒是作为一个突变群存在 的,即使他们预测到了突变的方向,总会有一部分病毒与众不同而躲过了疫苗和免疫系统。 但是,因为医学领域其他新的发现,现在不管抗原漂移多严重,造成的流感有多致命,它也 并不会再造成流感大爆发,不会造成如 1889——1890 年、1918——1919 年、1957 年和 1968 年时那样席卷世界的大流感。 6.关于“抗原漂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抗原漂移发生的原因是突变显著改变了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形状。 B.抗原漂移是病毒入侵人体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 C.抗原漂移出现时,如果人的免疫系统拥有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病毒就难以在人 体获得立足点。 D.抗原漂移引发的流行病,一次就会造成至少 10000 人的死亡。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麻疹病毒的抗原之所以在其他部分都在突变的时候岿然不动,是因为它的结构一旦发生 了变化,整个病毒就不能存活。 B.流感病毒发生突变的程度与人体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力是成反比的,变化越小,免疫系统 的应答效力就越高。 C.人体免疫系统有时难以识别流感病毒,主要是因为病毒中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了 颜色上的很大变化。 D.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在 33 年间共出现了 19 种不同的流行病,从导致死亡的人数来看, 流感是最致命的传染病。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患过一次流感的人,即使注射了疫苗也有可能再次感染,但是患过一次麻疹的人,却可 以终身免疫。 B.如果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了突变,那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无法识别它们, 从而无法破坏病毒。 C.公共卫生专家已监控了抗原漂移,所以他们很快就会预测流感病毒突变的方向并将疫苗 调整得恰到好处。 D.如果出现了过去那种席卷世界的流感大爆发,那就可以确定在抗原漂移之外还存在其他 的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9 分,简答题 4 分) 通州海门兴利记 王安石 余读豳诗:“以其妇子,馌 ①彼南亩,田畯 ②至喜。”嗟乎!豳之人帅其家人戮力以听吏, 吏推其意以相民,何其至也。夫喜者非自外至,乃其中心固有以然也。既叹其吏之能民,又 思其君之所以待吏,则亦欲善之心出于至诚而已,盖不独法度有以驱之也。以赏罚用天下, 而先王之俗废。有士于此,能以豳之吏自为,而不苟于其民,岂非所谓有志者邪? 以余所闻,吴兴沈君兴宗海门之政,可谓有志矣。既堤北海七十里以除水患,遂大浚渠 川,酾取江南,以灌义宁等数乡之田。方是时,民之垫于海③,呻吟者相属。君至,则宽禁缓 求,以集流亡。少焉,诱起之以就功,莫不蹶蹶然奋其惫而来也。由是观之,苟诚爱民而有
以利之,虽创残穷敝之馀,可勉而用也。况于力足者乎? 兴宗好学知方,竟其学,又将有大者焉,此何足以尽吾沈君之才,抑可以观其志矣。而 论者或以一邑之善不足书之,今天下之邑多矣,其能有以遗其民而不愧于豳之吏者,果多乎? 不多,则予不欲使其无传也。至和元年六月六日,临川王某记。 注:①馇,ye:给在田间劳动的农夫送饭。 ②田畯(jn):监督农奴劳动的农官。 ③海:东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既叹其吏之能民 能:能干的 B.以赏罚用天下 用:治理 C.遂大浚渠川,酾取江南酾:疏导 D.少焉,诱起之以就功 就:完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妇子,饣盍彼南亩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君至,则宽禁缓求,以集流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可勉而用也,况于力足者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D.则予不欲使其无传也 秦王恐其破壁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引用豳诗,是要通过描写豳国人民和谐的生活情景来表现豳国官吏的与民亲善、赏 罚分明,从而引出具有古代遗风的官吏沈兴宗。 B.作者认为沈兴宗是能够用豳国官吏的行为来要求自己而且对百姓负责的官吏,可以称得 上是有志向的人了 C.对于为沈兴宗写文章赞颂他一事,作者与当时的一些喜欢议论政事的人意见不一,他认 为能够像沈兴宗这样的为官之人其实不多,应该为他写一篇文章。 D.文章标题中的“兴利”即指第三段沈兴宗在海门兴修水利一事。作者采用叙议结合的方 式,既交待了沈兴宗的政绩,也表达了对沈兴宗爱民利民行为的赞颂。 第Ⅱ卷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夫喜者非自外至,乃其中心固有以然也 (2)苟诚爱民而有以利之,虽创残穷敝之馀,可勉而用也。 (3)兴宗好学知方,竟其学,又将有大者焉
4 以利之,虽创残穷敝之馀,可勉而用也。况于力足者乎? 兴宗好学知方,竟其学,又将有大者焉,此何足以尽吾沈君之才,抑可以观其志矣。而 论者或以一邑之善不足书之,今天下之邑多矣,其能有以遗其民而不愧于豳之吏者,果多乎? 不多,则予不欲使其无传也。至和元年六月六日,临川王某记。 注:①馌,yè:给在田间劳动的农夫送饭。 ②田畯(jùn):监督农奴劳动的农官。 ③海:东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叹其吏之能.民 能:能干的 B.以赏罚用.天下 用:治理 C.遂大浚渠川,酾.取江南 酾:疏导 D.少焉,诱起之以就.功 就:完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妇子,饣盍彼南亩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君至,则.宽禁缓求,以集流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可勉而用也,况于力足者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D.则予不欲使其.无传也 秦王恐其.破壁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引用豳诗,是要通过描写豳国人民和谐的生活情景来表现豳国官吏的与民亲善、赏 罚分明,从而引出具有古代遗风的官吏沈兴宗。 B.作者认为沈兴宗是能够用豳国官吏的行为来要求自己而且对百姓负责的官吏,可以称得 上是有志向的人了。 C.对于为沈兴宗写文章赞颂他一事,作者与当时的一些喜欢议论政事的人意见不一,他认 为能够像沈兴宗这样的为官之人其实不多,应该为他写一篇文章。 D.文章标题中的“兴利”即指第三段沈兴宗在海门兴修水利一事。作者采用叙议结合的方 式,既交待了沈兴宗的政绩,也表达了对沈兴宗爱民利民行为的赞颂。 第Ⅱ卷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每小题 3 分) (1) 夫喜者非自外至,乃其中心固有以然也。 (2) 苟诚爱民而有以利之,虽创残穷敝之馀,可勉而用也。 (3) 兴宗好学知方,竟其学,又将有大者焉
13.为什么作者认为沈兴宗是“能有以遗其民而不愧于豳之吏者”?(请用自己的话结合内 容具体作答)(4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与默写(13分) 14.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 黄庭坚φ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 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 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酿φ?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 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 坐来声喷霜竹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 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③桂影:相传 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醴酥( ling lt: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 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眀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 现手法。(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 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5 13.为什么作者认为沈兴宗是“能有以遗其民而不愧于豳之吏者”?(请用自己的话结合内 容具体作答)(4 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与默写(13 分) 14.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 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 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 ,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 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 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 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 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 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 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 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 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 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 表 现手法。(2 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 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 分) 答: